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树喜弱酸性土壤,以pH值5.0~5.5最适生长.当土壤pH值在6.0至6.5之间时,茶苗移栽成活率低,苗期抗性弱,遇旱、涝、寒害易死亡,成园困难;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研究水稻本田施用石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结果]施用石灰的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的发病程度明显较CK轻,施石灰450kg/hm^2的处理效果最明显。石灰用量与褐变粒的发病程度和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施石灰的处理水稻穗大、穗整齐、小穗少、植株衰老过程慢.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产量均呈递增的趋势。施石灰450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9552.0kg/hm^2,比对照增产9.2%。施石灰225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8802.0kg/hm^2,比对照增产0.68%。[结论]水稻本田施用石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抗病性均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宏  赵丽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91-6392
[目的]研究施用石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水稻本田施石灰对水稻长势长相、抗病性及产量和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施石灰的处理水稻返青稍慢,生育前期株高比不施石灰处理略矮,生育后期略高于不施石灰处理。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单株分蘖有增加的趋势,水稻植株衰老较慢,剑叶颜色变深,出现一个梯度变化。施石灰的处理鞘腐病和褐变粒发病明显比不施石灰处理轻,鞘腐病病情指数、发病率和褐变粒病情指数比不施石灰处理低1倍左右,但石灰不同用量与病情指数和发病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穗粒数略有降低的趋势,空瘪率和千粒重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平方米穗数稍有增加,但增加幅度很小。石灰用量为15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9 528.0 kg/ hm^2;不施石灰时产量最低,为9 393.0 kg/ hm^2,各处理产量差异均不明显。[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土壤酸化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条施调酸材料的调酸效应及其对马铃薯锌、硼吸收的影响,为调酸材料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马铃薯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根区施用磷酸一铵(MAP)、硫磺(S)、混合调酸剂(磷酸一铵和硫磺按质量比1∶1混合,MS),以不施用调酸材料为对照,分析调酸材料施入石灰性土壤后土壤pH值、锌硼有效性以及马铃薯叶片、块茎锌硼含量的变化,研究3种调酸材料根区条施后的调酸效应及对土壤锌硼有效性和马铃薯锌硼吸收的影响。【结果】施入调酸材料能显著降低石灰性土壤pH值,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调酸效应总体表现为MS>MAP>S。施用调酸材料能提高淀粉积累期马铃薯根区土壤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MAP、S、MS处理土壤有效锌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8.82%,9.80%和37.25%,土壤有效硼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3.01%,57.83%和61.45%。施用调酸材料后,苗期马铃薯叶片锌、硼积累量分别增加了48.44%~60.83%和40.73%~58.68%,块茎膨大期分别增加了31.43%~39.88%和22.40%~33.06%;在淀粉积累期,MS和S处理马铃薯叶片锌积累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1.85%和30.25%,而MAP处理则较对照增加了4.79%,MAP、S、MS处理马铃薯叶片硼积累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20.67%,41.78%和38.21%。收获期施用调酸材料后,MAP、S、MS处理马铃薯块茎锌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9.47%,4.94%和14.81%,S、MS处理马铃薯锌积累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88%和21.08%,而MAP处理提高了30.39%;MAP、S、MS处理马铃薯块茎硼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4.97%,15.51%和63.10%,硼积累量分别提高了67.74%,16.13%和51.61%。【结论】调酸材料降低了石灰性土壤pH值和马铃薯块茎锌含量,但提高了马铃薯块茎硼含量;从调酸效应和马铃薯块茎吸收来看,磷酸一铵与硫磺配施最有利于马铃薯对土壤中微量元素锌硼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6.
在水稻田施用生石灰调节土壤酸度,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后,土壤pH值短期增加明显,以每667 m2施石灰150 kg处理水稻产量较高,两季合计885 kg,增产8.8%,净增收170元.  相似文献   

7.
8.
我省农安县于1983年在6个公社推广水稻塑料大棚育苗技术。本文从为生产服务出发,对于大棚苗床土的调酸问题做了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土壤的缓冲性,确定了床土调酸的难易,确定了调酸曲线和用酸量,做了调酸曲线的育苗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床土调酸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见苗三分喜,秧好半年粮",意即水稻高产壮秧是关键。在苏打盐碱地水稻育壮秧中调酸最关键。笔者从事水稻育苗研究近三十年,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个对稻苗有益无害的高浓度调酸值;2006年聘请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知名专家,在公证处的公证下进行了田间实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播量增大,秧苗素质表现出下降趋势,群体干物质提高。但播量达每平方米克种子时,播后29天,群体干物质减少,分蘖数也显著减少。因此,一个月的秧龄,播量以40克/米^2较为合适。磺调酸10天内,土壤PH值没有变化,10天后PH值开始下降,20天左右达到最低值。这一过程和最低峰值不受硫磺施用量的影响。不同硫磺施用量主要影响最低PH值持续的时间和回升速度。因此,硫磺应在播前15-20天施入土壤。调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生根除锈调酸剂对水稻的秧苗素质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0.6cm,地上百株干重高0.39g,地下百株干重高0.07g,茎基宽多0.1mm;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相同,齐穗期、成熟期分别晚3、4d;平方米穗数多6穗,穗粒数多0.5粒,穗实粒数多0.4粒,增产率为2.2%。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连作蔬菜大棚土壤持续酸化导致蔬菜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的问题,开展了酸化蔬菜大棚土壤消石灰调酸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消石灰1500kg/hm~2,可明显减轻大棚辣椒病害,辣椒死苗率降低7.19%,辣椒鲜果增产3212.40kg/hm~2,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涛源镇位于永胜县西南部,金沙江流经镇境内120 km,江流平缓,形成两岸台地,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光热资源,属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是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的地方,2006年测产验收水稻单产达19 305 kg/hm2。但是,涛源镇大小龙潭水系所灌溉的数十公顷良田土壤均偏碱性,pH值在7.5以上,在水稻育苗时常出现青枯病、立枯病,制约秧苗素质的提高,不易培育出理想的带蘖壮秧,给水稻进一步高产增加难度。本人经过多年的苗床土壤调酸育苗试验,形成了穴盘秧的土壤调酸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酸化水稻田土壤施用生石灰调酸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田土壤酸化.主要是因农业措施不当、过度使用化肥。特别是铵态氮肥引起的,南方热带、亚热带地理条件也是稻田土壤快速酸化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pH低于5.会影响到土壤养分的有效供应,施肥效应降低.土壤过酸还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福建宁化县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4600多份耕地土壤样品化验分析统计显示,全县水田pH平均4.9.最低仅4.2.比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下降0.6个单位。  相似文献   

16.
新研制的床土调酸剂,经93年在南郊董茹村试验,与用糠醛渣相比:调酸亩用量减少2600公斤,节省投资236元。培育的旱苗比糠醛渣苗株高增加3.9cm,叶片增多0.2片,单苗根数增多1.3条,地上部分百株干重增重1克;产量经t检验达极显著水平,(t值=7.03>t0.01=4.604)增产17.4%。  相似文献   

17.
徐哲生 《农技服务》2014,(5):213-213
<正>1、旱育秧苗床培肥的技术旱育秧要求最适土壤环境应达到以下标准:pH为4.5~5.5;有机质含量≥'3%;速效氮、磷、钾分别为150mg/kg、20mg/kg、120mg/kg;床土厚20cm;容重为0.85~0.95g/cm3;孔隙度75%;松软似海绵,手捏成团,落地即散;富含微生物等。旱育秧的床土指标要进一步到位确实有较大难度,一些地方提出一些过渡性指标,但最终要向高标准看齐。采用"三期"培肥  相似文献   

18.
19.
水稻旱育苗床土调酸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