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驯化养鱼技术近几年在我省得到了迅速推广普及,但在生产实际中我们发现,由于生产者的管理方法和水平不同,驯化养鱼池塘盈利水平差别很大,尤其是当前又面临着渔需物资价格上涨,各种税费增加而鱼价又稳中有降的现实,要想保持驯化养鱼池塘有较高收益,则必须想方设法在降低驯化养鱼成本上下功夫。那么驯化养鱼池塘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潜:  相似文献   

2.
正驯化养鱼是北方地区主要水产养殖模式,为渔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些年来,鱼价持续低迷,驯化养鱼效益下滑,有的渔民甚至亏损,严重挫伤了渔民的养殖积极性,甚至一些渔民把池塘改成了稻田,放弃了养鱼。那么,在当前的水产品市场和养殖形势下,怎样才能提高驯化养鱼效益呢?我认为应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多项综合措施才能提高驯化养鱼  相似文献   

3.
池塘驯化养鱼是我省主要的养鱼方式之一,为渔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些年来驯化养鱼池塘特别是高产池塘水质恶化问题严重,引发因泛塘和疾病等因素死鱼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养鱼户造成了很大损失。这说明我们驯化养鱼生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去认真解决。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养鱼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我省养鱼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省集约化养鱼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在全省各地推广应用的颗粒饵料驯化养鱼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水体,大大提高池塘的单位面积产量,使池塘单产由过去的1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甚至达到1000公斤以上。由此可见,发展驯化养鱼对挖掘养鱼生产的内涵潜力,  相似文献   

5.
王宪璋 《内陆水产》2008,33(2):12-13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各种养殖措施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控管理非常重要。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如何改善养鱼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大水面养鱼的原理和意义施肥养殖的主要原理:通过向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投放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及生物复合肥料等,增加水体中的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和其它元素的含量,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从而提高鲢、鳙鱼的产量。大水面养殖的成本低、效益好、操作方便,但增产效果与水体的生态条件、施肥养殖技术、鱼种放养及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差别。目前我国的化肥养鱼的肥料系数多在3~4之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象驯化养鱼,网箱养鱼等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方式已被广大养殖者普遍认可,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近年来,受国际粮价不断走高的影响,特别是鱼用饲料价格连年攀升,池塘养鱼饲料费用已占养鱼总成本的60%以上,在当前饲料无降价空间、养鱼增效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池塘养鱼稳产增效,提高养殖户利益是面I临的新挑战。面对如此之形势,养殖户只有集思广益,从点滴做起,采取科学措施,最大限度地挖掘生产潜力,积极改变养殖模式,才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养鱼工厂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工业化养鱼的关键之一是保持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好的水质和高的溶解氧水平。本文根据我国工业化养鱼的发展,着重叙述了使用生物处理净化技术与养鱼池分离配置的处理系统。根据大量实践,推导出鱼类呼吸需氧以及鱼类产生的污染物氧化需氧量与鱼重的经验关系,并据此推算出水质净化所需的供氧量。本文还叙述了水净化系统设计中,生物处理装置体积与养殖环境的匹配关系,提出了生物处理的氧当量负荷与装置出水中总氨的浓度关系。  相似文献   

9.
池塘里养鱼,基面种植饲料或经济作物,把基面的利用同养鱼结合起来,形成水陆相连的综合利用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基塘渔业。“基”就是鱼池的埂面,传统的“基”的概念,比一般养鱼池埂宽得多,广义地说,“基”也包括一般养鱼池池埂和斜坡面积在内。根据基面种植作物种类的不同而构成各  相似文献   

10.
1990年全省池塘养殖面积265万亩,占全省养殖水面的49.9%。池塘养殖产量40万吨,占总养殖产量的83%。其中精养鱼塘108万亩,产鲜鱼27.4万吨,亩平产253.7公斤。与1985年相比,面积增加40.4万亩,单产提高71.5公斤。精养塘面积占全省放养面积20.4%,产量却占全省养殖产量的56.9%。池塘养鱼的产量和效益优势,确立了其在我省渔业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朱小发 《内陆水产》2007,32(1):44-45
无公害莲田养鱼是稻莲田养鱼的延伸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科技人员和莲农的共同努力下,莲田养鱼这一新型生产方式在迅速普及,养殖技术和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一般平均每667m2产鲜鱼在50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池塘养鱼在近远郊得以普遍开展,但水源的关系,导致许多“死水”塘养鱼效果甚差。为此,在科技兴农中,我们在江北县龙溪镇的几个点上,针对“死水”塘的特点,于养殖生产中,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改良措施、试验示范,取得较理想效果,现将几项重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淡水鱼养殖效益不断下降,为探索广大渔农增收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在精养鱼池中套养南美白对虾的生态养殖,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养殖模式。在精养鱼池中主养鱼、搭配品种产量不受影响下,南美白对虾亩产量可达100kg,纯利润1500元/亩,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和一些新的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田社安,河南省南乐县城关镇东街村村民。1996年开始养鱼,2007年利用生态技术养殖鲶鱼,亩获纯利18600多元,比传统养殖方法多收入5000元以上,在素有“鲶鱼养殖之乡”的南乐县创造了亩效益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5.
利用鱼池的坡埂、塘边隙地适当套种优质饲草喂鱼,是降低养鱼成本、提高养鱼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种草养鱼由于养殖成本低、周期短、效果好,适合山区大力推广,现将种草养鱼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渔业经济研究》2005,(5):46-47
利用配合饲料,进行高投入高产出的鱼类精养,是目前池塘养鱼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养殖模式,在这种养殖方式中,饲料成本可占到养殖成本的60%以上。在当前池塘养殖效益低、增效难的状况下,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池塘养殖增加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方法,结合本站多年来驯化养殖的生产实践,我们认为实行驯化养鱼主要应抓好水质、鱼种、饵料、防病等环节,亦即“水”、“种”、“饵”、“防”四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五月中上旬,当春片鱼种放养结束,便进入了成鱼饲养管理阶段。在此成鱼生长旺季,只有认真细致的做好成鱼饲养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当年养鱼生产取得好收成,好效益。可是,个别养殖户却不重视饲养管理,不巡塘,不调水,不防病,不注重科学养鱼,养殖水平仍停留在养鱼的初级阶段,只是每天简单的进行投喂饲料,结果鱼类生长缓慢,死鱼,跑鱼事故频发,导致养殖效益不高,甚至亏损。因此,夏季成鱼塘必须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垂钓的人越来越多,这为休闲渔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不少养鱼户纷纷改建专供垂钓的养鱼池,集垂钓、售鱼、餐饮为一体,养殖效益大增。但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呢?为此,2010年我们在梨树县梨树乡霍家店村选用两个条件相同的鱼塘进行了比较,实验塘开展垂钓餐饮服务,对照塘采用池塘主养鲤成鱼养殖模式。实验塘通过改变原有管理模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快齐齐哈尔市的养鱼生产建设步伐,在单位面积内提高产量、增加效益,1988年初,落实农牧渔业部下达的高密度、高产量水产综合技术项目600亩,其中千斤塘200亩,通过一年的生产实践,到年底全部完成任务,为全省大面积精养高产提供了一些经验,其中千斤塘完成245亩,25个试验塘共产鱼124535公斤,平均单产549.1公斤,纯盈利163023元,平均亩盈利665.4元,下面选出三个试验圹做典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