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Eberthart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 ,对我所选育的 1 0个高茧层率基础品种进行了全茧量 ,茧层量 ,茧层率的稳定性分析 ,结果表明茧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受环境的影响最大 ,而受品种及品种与环境互作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 1 2 4,1 2 5,1 4 1综合性状稳定 ,作为蚕育种的基础材料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家蚕茧质性状遗传稳定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烈  刘重盈 《北方蚕业》2000,21(3):15-16
采用戴·乔治 ( G.C.C.Tai)的遗传稳定性分析方法 ,分析了中、日系各九个品种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的稳定性参数 ( ai.λi)平均数。结果表明茧层率、茧层量、全茧量性状的稳定性依次递减 ;同一经济性状雄的较雌的稳定 ;多数中系品种较日系品种稳定 ;多数品种的全茧量性状的稳定性与茧层量性状的稳定性趋势一致 ,但与茧层率性状趋势不一定  相似文献   

3.
以家蚕5龄期血液为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20份基础品种材料的血液蛋白质含量进行测试,并对茧质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⑴各品种材料间的血液蛋白质含量有着显著差异,高的为1387.86.11ug/ml,低的为666.22ug/ml;⑵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经济性状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茧层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大于茧层量,茧层量间的相关性大于全茧量;⑶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可以预测家蚕品种茧质遗传基因质量性状的环境表达及相对稳定性,在高茧层率品种的亲本选配和系统选育领域上有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家蚕五龄期血液为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20份基础家蚕品种材料的血液蛋白质含量进行测试并对茧质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1)各品种材料间的血液蛋白质含量有着显著差异,高的为1387.86 ug/mL,低的为666.22 ug/ mL;(2)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经济性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茧层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大于茧层量;与茧层量间的相关性大于全茧量;(3)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可以预测家蚕品种茧质遗传基因质量性状的环境表达及相对稳定性,在高茧层率品种的亲本选配和系统选育领域上有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柞蚕三个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徐亮  吴艳  孟宪民  黄先敏 《蚕业科学》2005,31(3):354-357
以柞蚕品种9906、H043及其F1、F2、B1、B26个世代类型作材料,对柞蚕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进行了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均不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普遍存在基因互作,使杂种优势表现较为复杂。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遗传力较低;广义遗传力除全茧量的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别之外,茧层量和茧层率的雌雄个体之间则开差较大;茧层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而全茧量和茧层率的遗传变异系数则略低。实验还表明新品种9906比H有较多的部分显性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6.
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对柞蚕3个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MINQUE(1)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全茧量和茧层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控制,茧层率则主要受显性基因的控制;遗传率的大小顺序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3个茧质性状均表现为正向的群体平均优势,且F2代的优势减半;全茧量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量F1代的群体超亲优势不明显,F2代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率则表现为正向的群体超亲优势。3个供试柞蚕品种中,582的全茧量和茧层量具有较高的基因加性效应值,适合作为高全茧量和茧层量育种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7.
家蚕若干数量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同胞分析法估测家蚕几个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其大小因估测方法、品种及性别而不同。h_s~2以茧层率和产卵数较高;h_d~2、h_(ds)~2以茧层率和蛹体重较高。r_A雌的茧层率与全茧量、蛹体重、茧层量间为负相关,全茧量与产卵数及茧层量间、蛹体重与茧层量和产卵数间为正相关,雄的几项性状间都为正相关。r_A的通径分析表明:对于茧层率,雌主要受全茧量的负作用;雄主要受茧层量的正作用。故在选择上,雌应限制全茧量,雄选择茧层量有利。  相似文献   

8.
运用回归分析法,对部分纯系家蚕品种的茧质性状进行了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品种782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性状表现稳定,在杂交育种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全国家蚕品种鉴定的有关资料为依据,用变异系数分析了几个现行品种的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等项产量性状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正>蚕茧经济性状的优劣,除了上车茧率等以外,还可以采用下列指标进行判别:茧层率指茧层重占全茧重的百分比。茧层率越高,丝量愈多。茧层率因品种而异,同品种雄茧的茧层率高于雌茧。现行蚕品种中,春茧的茧层率为  相似文献   

11.
张烈  刘重盈 《北方蚕业》1995,16(2):17-19
以全国家蚕品种鉴定的有关资料为依据,用变异系数分析了几个现行品种的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等项产量性状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桑品种的饲料价值及与有关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用6个桑品种养蚕的经济性状.统计分析表明,饲料效率及其它性状桑品种间有显著的差异.食下量与茧质成绩的相关不显著,5龄经过与最大体重增加量、全茧量和茧层量之间呈高度负相关.叶丝转化率与食下量显著负相关,与茧层量显著正相关,与桑叶干物率和茧层率之间高度正相关,与消化率相关不显著,与茧重转换率没有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消化率、茧重转换率和桑叶干物率对叶丝转化率的直接作用较大,茧层率对叶丝转化率的直接作用较小.认为,要提高桑的叶丝转化率,应重点提高桑叶干物率和消化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二化性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家蚕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得知:家蚕的幼虫生命率、虫蛹率、万蚕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等性状具有显性效应,无上位性效应;茧层率性状既具有显性效应又具有上位性效应.系统间遗传分量和基因频率有的性状较一致,有的性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茧层率高和其它性状优良的品种用作育种材料,于2015-2016年春、秋蚕期4次分别以我所保育的1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给桑、个体选择等方式开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8个品种的结茧率、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茧层率表现优良的品种是育成高茧层率品种的优选材料,而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则是选育适应性广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15.
柞蚕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互关系研究,对于品种的综合评价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39份供试二化性柞蚕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单蛾产卵数、克卵粒数、实用孵化率、千粒茧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收蚁结茧率、死笼率、千克卵收茧量等性状进行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柞蚕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收蚁结茧率、死笼率、千克卵收茧量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3.45%、46.37%和26.46%;相关性分析显示,10项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信息重叠,这些性状间有26个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8项性状对千克卵收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按由大到小排序为收蚁结茧率、全茧量、茧层率、千粒茧重、克卵粒数、实用孵化率、死笼率、茧层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39个柞蚕品种的10项性状87%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48.07%、16.48%、13.99%和8.46%。对39个柞蚕品种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认为多丝4号、丰、辽柞1号和8712这4个品种性状优良,鲁红、小白蚕、青皮和胶蓝4个品种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16.
五个柞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设计方法Ⅱ,对5个柞蚕品种10组合的14个主要经济性状的方差与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11个性状的配合力大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差异真实存在;不同品种或组合同一性状,同一品种或组合不同性状间配合力差异不同。分析表明,茧层率、全茧量、千粒茧重和全龄经过等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能较真实地遗传给子代;公斤卵茧层量、公斤卵收茧量、公斤卵收茧数、收蚁结茧率等产量性状除受加性效应控制外,非加性效应更大。从综合分析结果看,金凤×抗大、金凤×青6、抗大×方山黄组合F1表现出较优良的可应用性能,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16年春期对天然彩色茧蚕品种"金秋×初日"进行试养,调查了实用孵化率、抗病性、眠起齐一程度等生物性状和产量、茧层量、茧层率、出丝率、解舒等经济性状,对该品种我市生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以及生产技术条件成熟度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家蚕部分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主要对产茧量和丝质构成因素间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影响产茧量的因素主要有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其中虫蛹率是主要的,直接作用较大;全茧量次之,茧层量再次之。从因素间通径系数看,全茧量对虫蛹率的效应值极小,茧层量对虫蛹率有负向效应,对茧层串作用较大。茧层率对虫蛹率、全茧量有负向效应。因此,要提高产茧量,首先是提高群体生命率,其次是提高全茧量、茧层量。影响解舒丝长的因素主要有茧丝长、解舒率、茧层率。其中解舒率是主要的,直接作用大,选择效果显著,茧丝长次之,茧层率有负向效应。因此,茧层率不但影响产茧量,而且影响解舒丝长,是生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主要因素,打破茧层率的平衡因素,对其它性状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 3个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蚕品种的 3个茧质性状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 ,并建立起一个包括微环境效应在内的基因型—环境互作生物统计模型 ,对该模型的参数作最大似然估计认为 :在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3个茧质性状中 ,除独立的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外 ,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也是影响家蚕茧质性状的表现型的重要因素 ,而且这种互作效应有时要大于独立的基因型效应 ,即在茧质性状的表现型中基因型与微环境的交互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雄蚕品种的几个茧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对雄蚕品种的结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等5个茧质性状作了配合力分析,得出了这些性状的遗传方差分析、一般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广义及狭义遗传力和供试品种的配合力效应,可供雄蚕品种选育和杂交组合选配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