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珍稀植物红椿天然种群濒危机制,在黄荆山红椿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2个20 m×20 m样方进行调查,划分了红椿龄级结构,分析了种群龄级数量动态指数,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结果表明:12个种群均为增长型种群;2T1种群第5龄级dx达到峰值,消失率Kx最大;T2种群dx峰值在第6龄级,消失率Kx最大;2个种群Ex最大值均在第1龄级,随龄级递增逐渐下降;3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表明各龄级具有相同的死亡率。红椿种群的龄级结构特征与其强阳性特征和竞争密切相关人为"正向干扰"可以促进红椿天然群落的更新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南京溧水东庐山麻栎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麻栎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现偏态性,Ⅰ级幼苗数量较少,Ⅱ级幼苗贮备不足,年龄结构为衰退型;(2)静态生命表中,Ⅰ、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值,而Ⅶ、Ⅸ龄级的死亡率最大,种群生命期望随龄级增加依次递减。(3)种群大小结构表现为中龄、大树所占比例较多,而幼树及老龄个体数量都较少,存活曲线呈现衰退型种群的变化特征。(4)利用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_δ)、Cassie指标(C_a)、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标(m*/m)等指标对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表明麻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3.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对比分析黄土高原南部桥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麻栎群落的种群结构与幼苗生长过程,阐明麻栎种群在不同群落类型下的数量和结构动态,为该地区麻栎林科学经营和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12块样地(麻栎阔叶混交林、麻栎油松混交林和麻栎纯林3种林分类型,每种林分类型设置4块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4 cm个体的胸径(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等特征;在每块样地采集幼苗或幼树标准株,测定各器官生物量。以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不同林分类型麻栎种群静态生命表,根据各径级麻栎种群存活量绘制存活曲线,并分析3种林分类型中1~10年生麻栎实生幼苗的高度、基径、冠幅及生物量分配差异。【结果】3种林分类型麻栎种群均呈现出随年龄增加个体数减小趋势,低龄级个体具有绝对数量优势,桥山地区麻栎种群年龄结构呈进展型。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麻栎种群存活量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低龄级死亡最高,为生活史脆弱期;Ⅲ、Ⅳ龄级期望寿命最高;在Ⅲ~Ⅶ龄级,麻栎阔叶混交林和麻栎油松混交林中的麻栎种群死亡率远远低于麻栎纯林。不同林分类型麻栎种群的存活曲线皆呈Deevey-Ⅲ型。实生苗基径在1~5年表现为麻栎纯林混交林,随着年龄增加,麻栎油松混交林实生苗基径略高于其他2种林分类型,但3种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实生苗冠幅在2~10年表现为混交林纯林,且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冠幅差异在4年后开始显著(P0.05);麻栎油松混交林实生苗高度在2~10年均高于其他2种林分类型,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高度差异在5年后开始显著(P0.05)。不同林分类型麻栎实生苗叶、干、根、侧枝生物量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叶生物量在1~6年差异不显著,干生物量在1~4年无显著性差异,侧枝生物量在1~2年差异不显著;随着年龄增加,3种林分类型间叶、干和侧枝生物量差异越来越显著;根生物量则随年龄变化没有太大差异。【结论】桥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麻栎种群发育良好,均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麻栎纯林中大径级麻栎个体数较麻栎油松混交林和麻栎阔叶混交林少,麻栎纯林虽然早期幼苗数量较多,但幼树期死亡率较高,且高年龄幼苗的生长特性和各构件生物量均低于混交林,未来可将发展群落结构更稳定的混交林作为森林培育和经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管理》2016,(3):61-66
运用典型样方调查法,从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和4种聚集强度指标(分布系数R、负二项指数K、平均拥挤度指数M*、聚块性指数PAI)等方面研究湖南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甜槠次生林种群结构特征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阳明山甜槠种群结构为纺锤形,属于衰退型种群;2)甜槠种群在总体上存活数随龄级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I型,即曲线凸型;3)在研究样地内,甜槠种群的分布格局整体呈现为集群分布,符合最普遍的种群样式。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与生态因子、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自然干扰和人为破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木荷(Schima superba)天然种群的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预测,旨在阐明木荷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凤阳山保护区木荷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结果]木荷种群的年龄结构近似于倒“J”形,龄级Ⅰ和龄级Ⅱ个体占种群数量的比例较大。木荷种群趋于Deevey-Ⅱ型,其死亡率和消失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经历2、4、6、8个龄级后,种群个体数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木荷种群为增长型种群。种群动态指数和受外界干扰时的动态指数均为正值,但对外界干扰敏感指数较高,暗示种群仍面临较大的外界干扰。  相似文献   

6.
云南红豆杉种群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4块总面积为56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云南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级结构,编制了该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的种群数量少,种群发育过程中具波动性,但仍属稳定型种群。云南红豆杉的年龄结构与大小级结构差异较大,不宜以大小级结构替代龄级结构。云南红豆杉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曲线,该种群的死亡率曲线与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龄级为110~130a和220~250a阶段出现第一和第二峰值。生存空间与养分竞争可能是产生最大第一峰值的主要原因。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云南红豆杉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锐减、后期衰退的特点。云南红豆杉种群在160~190a龄级后进人生理衰老阶段,生存率小于5%,累计死亡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7.
于2021年,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内建设的固定样地(1 hm2)中的木榄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学中径级代替龄级方法对其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此区域的木榄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Ⅰ—Ⅳ龄级的个体数量之和占种群个体总数的75.4%,Ⅳ龄级后植株个体数量降低趋势明显。(2)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为增长型的种群,但种群较为不稳定,外界干扰下种群数量增长趋势不显著。(3)此区域的木榄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类型,意味着其种群的低龄级阶段个体的死亡率相对较高,高龄级阶段个体死亡率趋于平稳。(4)此区域木榄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分析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在低龄级阶段的动态变化相对较为剧烈,发展到高龄级阶段种群的动态变化相对平稳。(5)该区域木榄种群数量的时间序列分析也反映出,低龄级个体数量经历2~3个龄级时间后种群数量均逐渐下降,中龄级的个体数量在经历2~9个龄级时间的种群发育过程中,种群个体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种群总体个体数量随着龄级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典型樟子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樟子松种群静态生命表、年龄结构图,拟合并分析种群存活曲线,利用数量化的方法研究种群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樟子松个体数量随龄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种群结构呈典型的倒“J”型,属于增长型种群;樟子松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 III型(凹曲线),消失率和死亡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出随龄级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生命期望值随龄级增加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广西大明山格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数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西大明山保存较为完好的格木天然林内设置1块1 hm2固定样地,从种群空间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4个方面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格木种群从幼龄和中幼龄到大树阶段,其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但总体上呈聚集分布格局;该格木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金字塔形,属于增长种群,考虑潜在干扰影响时种群仍处于稳定状态;种群内幼苗丰富,死亡率高,以3~4龄级种群数量变化最为剧烈,是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时期,后面龄级的个体比例较低,死亡率较早期明显下降;种群生存分析显示,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均随龄级增加呈下降趋势,早期生存压力明显高于中后期,格木种群存活曲线为 Deevey存活曲线Ⅲ型。  相似文献   

10.
辽东栎是我国华北地区分布广泛的森林群落建群种和优势种,研究山西庞泉沟辽东栎生命表对于揭示其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笔者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构建了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包括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等、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累积死亡率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辽东栎低龄级(1龄级~2龄级)种群数量较少,年龄结构呈衰退类型;种群死亡率随龄级增加逐渐增加,在最高龄级达到最大;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与年龄结构反映的衰退类型相同。总体上,死亡率和消失率随龄级增加,在高龄级阶段(7龄级~9龄级)生物量和消失率迅速上升;生存函数与累积死亡率函数呈负相关关系,生存率随龄级的增加而减小。死亡密度函数变化不明显,危险率函数变化趋势随龄级增加而增加,与死亡率变化趋势类似。因此,庞泉沟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