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季麦田管理是小麦丰收的关键环节,应抓早抓好。根据麦田状况,提出春季麦田管理关键技术措施,以培育小麦壮苗,促进小麦全面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小麦主产区多次实地考察及与有关专家会商研讨,针对2014-2015年度冬小麦秋播基础墒情、苗情、气温变化分析及春季小麦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具体为:苗情总体分析;加强苗期镇压;适时中耕松土;重施拔节肥水;防御倒春寒,及早补救;防病治虫,化学除草。旱地麦田强化镇压保墒,趁湿追肥;南方冬麦区加强清沟理墒,防止渍害。各类麦田认真落实一喷三防,及时收获,躲避烂场雨,防止穗发芽。  相似文献   

3.
春季小麦生育特点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春季小麦生长特点,加强小麦春季麦田管理,是保证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2010年春季气候特点和不同苗情,提出春季小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进入春季之后,河南省小麦相继进入返青、起身、拔节期,小麦生长由冬前以根、蘖、叶等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转变为根、叶、蘖、茎、穗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群体和个体发展迅速,植株生长量大、需肥需水也多,是小麦全生育期变化最大和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为客观分析今年小麦苗情长势,科学提出春季麦田管理意见,春节刚过,河南省农科院组织小麦、植保、土肥相关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兵分三路,对河南省中南部的信阳、罗山、息县、汝南、西平,中部地区的宁陵、杞县和豫北的安阳、汤阴、滑县、辉县、获嘉、新乡等地麦田苗情进行了调查,在…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上升为麦区春季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忽视防治往往对小麦产量带来严重损失。发病早的小麦田减产20%~30%左右,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甚至颗粒无收。发生特点。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高产品种的推广和大水、大肥的麦田管理,其危害日趋严重。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侵染引起。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旱地高产麦田的高产潜力,在莱阳市冯格庄的旱地高产麦田研究了补充灌水对旱地小麦生育后期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对旱地小麦旗叶碳代谢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随着补灌次数的增加,叶片和茎部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变化。W4由于继续补灌导致灌浆前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低。W2处理籽粒灌浆期间,营养器官糖含量供应稳定,为籽粒淀粉积累提供足量的合成底物。在W2水平下,旗叶的磷酸蔗糖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达到最高。表明通过一定农艺措施改造的旱地高产麦田有较强的蓄水保墒能力,一定程度上达到"旱地不旱"。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种植小麦1500万亩,旱地麦田占小麦总面积70%,产量占总产48%,旱地小麦产量的高低左右着山西省小麦的总产量。1987~1991年,我所以小麦商品粮基地襄汾县汾阳岭村为基点,开展了旱地小麦高产关键配套技术研究。经多项研究和生产考察,提出了“依地用种  相似文献   

8.
正春季生长期是小麦一生中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决定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加强春季麦田管理是获得小麦丰收的关键。通过对春季地块病虫越冬基数和冬后存活率的调查,结合农田作物布局、品种抗性、栽培条件、历年病虫害发生演变规律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以下春季麦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1野生麦的形成途径1.1小麦分离退化野生麦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小麦生物特性和生态条件限制引起的分离退化而产生,因此其生物特性具有明显的野生性。在连作麦田这种现象发生更为普遍,其他茬口麦田较少。连作麦田多年种植小麦,一些野生麦种子成熟后掉落田间,其发生量逐年积累,出现连作麦田野生麦丛生现象,如不加以防治,会与繁殖品种争肥争水争空间,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旱地高产麦田的高产潜力,在莱阳市冯格庄的旱地高产麦田(曾多次创出旱地9 000 kg/hm2以上产量)创造条件研究了补充灌水对旱地小麦生育后期旗叶衰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对旱地小麦旗叶衰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随着补灌次数的增加,增大了旱地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在W2水平下,在灌浆的后期延缓了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降低了旗叶丙二醛的含量,增加了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延缓了旗叶的后期衰老,并达到了高产水平9 310.20 kg/hm2.继续增加补灌次数,旗叶的SOD、CAT和POD活性增幅不大,在灌浆后期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在该试验条件下,W2产量最高.继续增加补灌次数,产量开始下降,甚至低于对照处理,表明通过一定农艺措施改造的旱地高产麦田有较强的蓄水保墒能力,一定程度上达到"旱地不旱".  相似文献   

11.
小麦进入返青期之后,小麦生产就进入了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笔者在深入生产一线调查苗情、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的基础上,提出2008年春季麦田管理意见,供各地农业部门在加强2008年春季麦田管理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小麦苗情特点,春季大部分小麦已开始拔节孕穗,进入分蘖高峰期,有性生长和无性生长同步进行,是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需肥、需水最多的时期,是决定穗大粒多、壮秆成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春季麦田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运筹肥水,促控结合,实行分类管理。在具体措施上各地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麦田野麦子的特性、来源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冬小麦生产大省,近年来冬小麦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小麦生产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小麦田里长出野麦子,既影响了小麦产量,也影响了小麦品质。野麦子是目前河北省小麦生产中的一大公害,大部分麦田中野麦子占整个麦田的比例为3%~5%,严重时可高达10%~20%。野麦子与小麦争水肥、争光、争空间,造成小麦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不良,田间小麦整齐度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4.
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2007年冬季前期干旱、后期低温冻害,小麦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一类麦田所占比例减少,二、三类麦田所占比例增加,小麦返青期以后,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尤其是做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实现2008年小麦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立春已过,万物复苏。小麦已开始进入返青起身阶段,小麦生产已进入关键的春季麦田管理时期。春季是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相似文献   

16.
针对豫西丘陵旱作区小麦生长期内降水少,土壤干旱,施肥量少,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小麦耕作管理粗放,产量低而土稳的实际,分析了旱作小麦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了实现旱作区小麦增产的主要技术:深耕蓄水、以肥调水、以种节水、以管保水的“四水一早”栽培技术,和“开沟点播、地膜覆盖、干籽寄种”旱地小麦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河南省小麦苗情调查结果,以及气象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根据当前小麦苗情特点,提出了全省春季麦田管理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旱地小麦起垄精播覆膜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莉明 《作物杂志》1999,15(3):30-30
旱地小麦起垄精播覆膜是山西省闻喜县郭家庄镇坑东村农民技师王仪春在当地党、政领导和小麦专家支持帮助下试研成功的一项重要增产途径。在1996年春旱严重的条件下,更显示出旱地覆膜的优越性,不仅麦苗长势健壮,而且穗子大、穗层整齐。而相邻不覆膜旱地麦田株矮穗小...  相似文献   

19.
正"立春"已过,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冬小麦从返青至挑旗的这段时间为春季生长阶段,一般历时50~60d,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春季管理的重要时期。春季追施拔节孕穗肥,是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健壮生长的关键,也是保证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针对小麦苗情特点,河南省春季麦田管理的总体要求是:立足抗灾夺丰收,以促为主,因苗制宜,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省是全国小麦生产大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惟平均单产较临近省份低,其原因是旱地麦田的产量占全省小麦总产量的40%左右。由于旱地受自然降水的制约,产量低而不稳,加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增加,各种建设占地猛增,耕地面积锐减,复种指数提高,致使干旱缺水愈加突显,旱地小麦产量变幅加剧。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