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肥料投入增加.麦子生产上出现了越冬前叶片宽阔、旺长、生育期提前等现象,加重了麦子纹枯病等发生.增加了麦子后期倒次的危险.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由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研制.中美合资上海案利欣有限公司生产的“金球”矮苗壮用于麦子拌种能促使其出苗齐.植株矮壮.根系发达.有效防止麦子后期倒伏.提高产量和品质。2008年.在江苏省东台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肥料配方对矮象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方对矮象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肥料配方不仅影响矮象草的产量,同时也影响它的品质.在生产实际配方(N:P2O5:K2O=8:5:6)的基础上,仅增加K的施用量,虽然矮象草的产量明显增加,但品质下降;如果在增加K施用量的同时,减少N施用量,矮象草的产量与品质都会显著降低;如果在增加N施用量的同时,减少P、K的施用量,虽然对矮象草的品质影响不大,但产量明显降低;如果在增加N施用量的同时,适当减少P的施用量,在对其品质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但产量显著提高.综合试验结果,以肥料配方中N:P2O5:K2O=10:4:6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苹果栽培的果实套袋环节优缺点并存,对苹果生产后期果实品质以及栽培经济效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套袋增强了果实色泽,却降低了品质,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本文从苹果果实形状、果实重量、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等入手进行测定,探讨了苹果果实不套袋生产后期果实品质发育特征,对于优化完善苹果栽培管理、提高苹果产量和商品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具有树冠矮小,管理方便,节省劳动力,结果早、产量高、苹果品质好,便于机械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等特点。成武县的苹果园80% 以上采用乔砧稀植模式,早期产量低,收益少,生产中关键技术应用不到位,导致进入盛果期,果园严重郁闭、光照恶化、病虫害发生加重、果实品质低,果园作业难度大、生产成本增加。通过推广应用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结果表现较好。文章围绕大苗建园、宽行密植、起垄栽培、支架支持、果园生草等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对于指导果农创建苹果矮砧密植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具有树冠矮小,管理方便,节省劳动力,结果早、产量高、苹果品质好,便于机械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等特点。成武县的苹果园80%以上采用乔砧稀植模式,早期产量低,收益少,生产中关键技术应用不到位,导致进入盛果期,果园严重郁闭、光照恶化、病虫害发生加重、果实品质低,果园作业难度大、生产成本增加。通过推广应用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结果表现较好。文章围绕大苗建园、宽行密植、起垄栽培、支架支持、果园生草等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对于指导果农创建苹果矮砧密植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苹果“双矮”栽培、普通矮化栽培和短枝型栽培等三种不同苹果栽培模式对苹果树的生长和结果的影响,在立地条件一致和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对其树体生长、果实发育、果品质量以及生产管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双矮”栽培模式具有树体矮小,树冠紧凑,透光良好、控冠促花容易,无大小年结果现象,产量高,质量优,作务简便,低成本高效益等诸多优势,它有效解决了果园劳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而且提升了果品产量和品质,大幅增加了果园效益和果农收入,加快了传统果业生产向集约高效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发展现代高效果业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大拇指矮(Tom Thumb)为矮源,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育成了显性矮秆系及其不育系。不育系矮化对育性的恢复没有不良影响,也不影响繁殖和制种。用显性矮秆不育系配制的杂种,F_1株高接近中亲值。讨论了显性矮秆同型系的株型松散、叶片宽而深绿和抗病性差等问题,这些性状须进一步改良。大拇指矮成熟后期籽粒内α-淀粉酶活性低的特性,可能用于改进T型不育系的种子质量和杂种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8.
1栽培类型食荚豌豆按其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矮生、半蔓生和蔓生3种类型。 矮生类型植株较矮.株高60~80厘米。生产上常用品种有:京引8625、食荚大菜豌1号、溶糖、内软1号、甜脆等。  相似文献   

9.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我们踏青时发现各家的麦苗长势不一样,李家的麦苗一样高,张家的麦苗则长势不匀,明显有一块一块的麦苗长得更绿更高,而王家的麦子又矮又干巴。这是为什么呢?据浇水的农民说,张家用大粪做底肥,前一年入冬后大粪一堆一堆的放在田里,今年春天才撒开,因此堆粪的地方肥力足,长出的麦子更粗壮;李家、王家都用的化肥,均匀散开,因此麦苗长势一致;王家怕花钱,只用了气儿肥(即碳铵).没用磷矿粉,所以李家的麦子比王家的长势好。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农科院2004年育成的矮生油豆角新品种。极早熟.生育期50天.前期产量高且集中.后茬可安排种植秋菜。嫩荚鲜绿色.后期略带紫色条纹,荚形匀直.平均荚长12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具有蔓生油豆角品质。株型好、抗倒伏,抗锈病、炭疽病。该品种适于露地覆膜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亩产量可达1500公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栽培类型。食荚豌豆按其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矮生、半蔓生和蔓生三种类型。 1.矮生类型。植株较矮,株高60~80厘米。生产上常用品种有:京引8625、食荚大菜豌1号、溶糖、内软1号、甜脆等。  相似文献   

12.
矮晚柚     
品种特色 矮晚柚由四川省遂宁市名优果树研究所育成.其凭借独特的性状和优良品质获得了“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柚类“金杯奖”等殊荣,是晚熟柚中的优新品种。矮晚柚植株矮小(一般在1.5米一下),丰产性好;果形美观,肉质脆嫩、多汁化渣、甜酸适度;果实成熟时,正值春节期间,销售期可持续到六月,正好填补了春、夏之交的市场空当。  相似文献   

13.
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流域中游,幅员面积5300km^2,人口372万,农业人口占82.64%;农业在GDP中占到了49.16%,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传统农业一直比较发达。经济作物中除了道地药材白芷外,沙田柚、矮晚柚等水果也在省内外享有盛誉。长期以来,遂宁市农业一直以家庭式的小作坊生产为主,经营分散,品质较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麦套稻应用现状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麦套稻是在麦子灌浆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在麦田里,与麦子形成一定的共生期,麦收时超高留茬30 cm左右自然还田,多余麦秸就地散开或就近埋入墒沟内,是集免耕、套播、旱育及秸秆还田于一体的新型稻作方式,操作程序简化,劳动强度降低,使秸秆禁烧自然还田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有效地解决了因长期以来超负荷生产造成的土地承载力下降,以及所带来的无节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和不科学的水浆管理等新问题,实现了水稻“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环保、节能”等生产目标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介绍麦套稻应用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抗芜菁花叶病毒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SW-13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V-126和X-189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五号和矮抗六号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57.2和63.6t/hm^2,比对照矮抗一号分别增加12.8%和25.3%;(2)抗病;两品种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4.01(HR),12.96(R)和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渭北南部苹果产区不同栽培方式苹果纺锤形冠层光照分布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以9年生细长纺锤形的双矮富士、矮化富士和自由纺锤形乔化富士树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冠层枝类组成、光照分布、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树体适宜光合区比例分别为67.84%、64.58%和56.28%,按株产折合产量分别为4078.4、3 499.8和2 183.6 kg/667 m2.双矮富士的果实产量和品质优于矮化富士和乔化富士,矮化富士的果实产量和品质优于乔化富士.细长纺锤形双矮富士和矮化富士树冠光照好,果实产量高,品质优,是生产上值得大力推广的树形和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籽粒中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小麦品种籽粒中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在花后均呈S形曲线变化;密度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随着密度的增加,淀粉含量增加,但当密度过大时,反而会降低淀粉含量.因此,在生产上可以通过种植密度对籽粒中直链、支链和总淀粉含量进行调节.试验结果表明,在矮抗58小麦生产中,采用低密度7.5万-12.5万/667m2基本苗有利于降低籽粒中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提高该品种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乌海市葡萄套袋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乌海市干燥少雨、积温高、温差大等气候原因,乌海市生产出的葡萄营养丰富、色鲜味美、含糖量高、品质极佳,经济价值高.因此.葡萄生产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特色产业,发展速度很快.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强烈日照、病虫害等原因影响了葡萄品质和产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进了葡萄果穗套袋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本地区秋播阶段经常遭遇连阴雨,小麦湿耕烂种迟播面积偏多,生长发育差、扎根浅,加上后期加大肥料投入促转化,容易引起小麦倒伏现象,为了调控小麦生长防止倒伏,多年来我们在小麦生产上推广使用矮壮丰,效果较为明显,不同程度上控制了小麦倒伏现象,对小麦的增产增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摸清矮壮丰的抗倒机理,便于在生产上很好地指导使用,我们对本地区小麦不同品种、矮壮丰不同使用时期、方法、溶度进行了试验、调查、取样测定,分析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山西棉区气候特点、当地的土壤肥力基础、生产条件和棉花本身成铃的时空分布规律,经多年试验研究,形成了棉花“密矮”栽培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并从气候与棉铃形成关系、棉株成铃时空分布与纤维品质关系以及群体株型与高光效效应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密矮”栽培的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