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我国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根据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规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应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开展耕地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2.
一句话新闻     
《农家参谋》2011,(11):26-26
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全目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同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2667万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5333万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须达到哪些标准?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9,(8)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这意味着2019年国家将着重建设农村地区高标准一农、高田标。在国家自准然农资田源的部条印件发要的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中,就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出以下条件要求:1.符合国家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符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12,(21):48
国土资源部近日表示,今后3年国家将开展500个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工作。通过该项建设,国家将建成2亿亩以上高标准基本农田。在此过程中,严禁侵犯农民权益。土地整治涉及的地块归并、权属调整等,凡权属有争议的,不得强行开展土地整治,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须达到哪些标准?最近,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海盐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本文基于浙江省海盐县“三区三线”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结合海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际情况,分析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设路径和对策举措,以期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要求,积极探索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有效路径。本文在介绍溧水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经验做法及永久基本农田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享了溧水区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主要措施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须坚持哪些原则?公众如何参与?诸如此类问题,可以从日前国土资源部出台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中找到答案。该《规范》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原则、内容与技术要求、程序等。《规范》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  相似文献   

10.
徐搏  李淑杰  王雨虹  张帅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28-10530,1053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位置的选择是落实土地整治规划项目、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长春市域乡(镇)为基本单元,基于长春市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体系,并定量筛选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及空间布局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总规模1 072 026 hm2,其中限制建设区面积359 183 hm2,主要限制因子为黑土流失;依据2011年长春市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资源禀赋和产能潜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共涉及56个乡镇,总面积规模679 643 hm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1 ~ 2015年长春市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35 800 hm2,万亩(667 hm2)以上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实现新增粮食产能1 566kg/hm2,农民新增平均纯收入1 052元.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全国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保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背景之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各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的是增加有效耕作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然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洲地区,由于土地资源极为紧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农业产业化规模相对较小等问题,部分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仍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层面,如何能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如何能促进田块连片,增加耕地数量;如何能保护好耕地生态涵养,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等问题给珠三角洲地区带来严峻的考验。笔者主要通过对珠三角洲地区部分城市的考察,就经济发达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管理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经严格评审,116个县(市、区)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这116个示范区分布31个省(区、市),覆盖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区,有70个示范区在粮食主产省区,其他示范区也都是所在省(区、市)重要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区基本农田总面积为1.33亿亩,5年建设高标准、有特色基本农田2028万亩,占示范区总面积的15%,项目建设需要资金约320亿元。  相似文献   

13.
数字新闻     
《中国农资》2011,(47):3-3
4200多万亩 近年来,国土资源系统每年筹集资金近1000亿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全国新增耕地4200多万亩。“十二五”期间将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充耕地2400万亩,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重点县建设,改造提高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相似文献   

1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加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为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我国各省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均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在分析国家和各省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关规范的基础上,针对有少量省市已开展地方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完善工作,而大量省市未编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行业规范的具体实际,从合理划分建设区域、因地制宜制定控制指标、整合梳理行政规范性文件、明确区域工程建设内容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地方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耕地质量等级更新成果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涵及标准为基础,以我国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背景,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评价。借鉴美国LESA评价方法,进行自然质量与立地条件两方面的指标的选择应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建设设施完备、高产稳产的现代化农田、建立协调发展的高产农田;并全面展开建设,以提升农田综合质量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日益受到国家重视[1]。本文以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平台,整合资金、资源、人力,共同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资金使用规模效益,为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家顾问》2011,(11):7-7
9月底国土资源部出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该《规范》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原则、内容与技术要求、程序等。《规范》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政策聚焦     
确保耕地量不少、质不减国务院近日召开会议,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从五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一是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  相似文献   

19.
一、我省基本农田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成效建国以来,特别是1989年以来,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基本农田的热潮.截止2000年,全省已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基本农田260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其中改造冬水田、下湿田1324万亩,坡薄地1282万亩;完成总投资60.95亿元;投工21亿个,移动土石方24亿应方米;建设农田排灌渠系14.3万条,总长7.5万公里,修建蓄水池35.1万口,蓄水量3307.05万立方米.全省中低产田土面积占耕地比例由1989年的83%下降到2000年初的57%,人均占有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由1989年的0.26亩上升到2000年初的0.51亩,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我国一项战略部署性任务,基于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已形成一套体系,但缺乏一本规范的具体实际,提出了确保建设区域落地、因地制宜的制定工程建设控制指标、明确建设程序与管理要求、合理限定项目区外投资标准等建议,以期为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的完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