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县桑树上的桑红蜘蛛发生为害有加重的趋势。我们在田间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种能捕食桑红蜘蛛的天敌——深点食螨瓢虫。为了了解深点食螨瓢虫的生活规律和捕食能力,了解它对桑红蜘蛛的自然控制能力,1978年8~9月,我们对深点食螨瓢虫做了一些粗浅的调查,现将一些初步调查情况小结如下: 一、深点食螨瓢虫的形态和经过历期  相似文献   

2.
山植叶螨是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以雌成螨在苹果树枝干裂缝隙中和树干基部土缝中越冬。成虫3月上旬开始出蛰,3月底、4月初出蛰量猛增,进入高峰。4月中旬为产卵高峰,5月初为若螨出现高峰,7月上中旬为成虫全年为害高峰。9月以后绝大多数进人越冬状态,在果园很难找到成螨。 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有10余种。其中主要的有捕食螨中的苹果巨须螨,具瘤神蕊螨,中华植绥螨,深点食螨瓢虫(俗称小黑瓢虫),六点蓟马,小花蛤,中华草蛉和异色瓢虫等。其中以捕食螨、深点食螨瓢虫、六点蓟马的数量较多,小花蝽次之,其他天敌数量较少。 防…  相似文献   

3.
蒙自地区桑园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几种天敌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健  江秀均  储一宁  陈松 《中国蚕业》2009,30(4):36-38,47
通过对云南省蒙自地区桑园害虫天敌的调查得知,目前桑园中捕食性害虫天敌的种类较多,但数量较少,初步发现有9种天敌昆虫,它们分别属于大赤螨、植绥螨、小花蝽、食螨瓢虫和塔六点蓟马等,主要以大赤螨和植绥螨居多;同时,还观察了大赤螨、植绥螨等主要几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特性和捕食性,这些天敌昆虫对桑园的一些小型害虫(如叶螨、蓟马和粉虱)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拟小食螨瓢虫对芒果小爪螨的控制潜能,开展了16℃、20℃、24℃、28℃和32℃恒温条件下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芒果小爪螨成虫的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以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为评价指标,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芒果小爪螨成螨的捕食效能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32℃时达到最高,此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分别为0.9186和0.0221 d。以软件Surfer11.0生成了芒果小爪螨成螨密度和温度组合下的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捕食量模拟值等值线图,反映出在温度为28℃~32℃时,猎物密度为40~50头,被捕食的猎物数达到最大值。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拟小食螨瓢虫发挥对芒果小爪螨成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桑盾蚧及红点唇瓢虫为材料,室内观察与田间调查相结合,阐述了红点唇瓢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该虫以成虫在树叉、树缝等处越冬。成虫耐饥,具假死性。成虫、幼虫均能捕食各种蚧态,捕食量较大,成虫日捕食桑蚧雌成虫10~25头,若虫35~70头、卵20~158粒;三龄幼虫日捕食若虫65~81头。  相似文献   

6.
以桑盾蚧及红点唇瓢虫为材料,室内观察与田间调查相结合,阐述了红点唇瓢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该虫以成虫在树叉、树缝等处越冬。成虫耐饥,具假死性。成虫、幼虫均能捕食各种蚧态,捕食量较大,成虫日捕食桑蚧雌成虫10~25头,若虫35~70头、卵20~158粒;三龄幼虫日捕食若虫65~81头。  相似文献   

7.
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捕食性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豆科植物重大害虫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的猎食能力,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中[温度(24±1)℃,湿度(70%±10%),14h光照∶10h黑暗(14hL∶10hD),针对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分别设置了7个豌豆修尾蚜的密度梯度进行捕食试验,分析了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能力差别较大,异色瓢虫雌成虫和4龄幼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能力较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17.39和196.08头·日-1;处理蚜虫的时间较短,分别为0.004 6和0.005 1d。异色瓢虫各个生育阶段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寻找效应随着蚜虫密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七星瓢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七星瓢虫控制苜蓿上豌豆蚜的能力,在实验室智能人工气候箱,于培养皿中放入其不同龄幼虫和不同头数进行培养,最后测定了七星瓢虫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4个龄期幼虫和雌雄成虫的功能反应均符合功能反映曲线Holling-Ⅱ型;七星瓢虫雌成虫的攻击率最大,处置时间最短;同一发育时期的七星瓢虫在豌豆蚜不同密度时的捕食量差异显著;根据捕食功能反应数据,该模型预测了七星瓢虫1~4龄幼虫及雄、雌成虫对豌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是5.7、11.5、32.1、59.5、57.1和76.9头/d。  相似文献   

9.
榴绒蚧( Eriococcus lagerostroemiae Kuwana )在攀西地区1年发生3~4代,以4代为主,有明显的世代重叠。大多以末龄若虫越冬,少数以卵越冬。树龄8~12年的石榴树被害严重,多以若虫、雌成虫群集于树干、枝条、果柄等部位为害,一般不为害叶片或果实。该虫在攀西地区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是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红点唇瓢虫对榴绒蚧种群数量的增加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茶园天敌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天敌资源比较丰富,每种害虫通常都有一至数种天敌起抑制作用。有关茶园天敌资源的研究,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主要产茶国的研究较早,而我国现已发现茶园天敌500种左右。茶树害虫天敌主要有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性益螨、蜘蛛,食虫益鸟,昆虫病原细菌、真菌、病毒等。为有效地做好茶园害虫防控,保护天敌,笔者于2011-2013年选择有代表性茶园,进行了定点、定期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控制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能力,在实验室内采用圆盘法测定了不同龄期龟纹瓢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期掌握龟纹瓢虫控制豌豆蚜的能力。结果表明:龟纹瓢虫4个龄期的幼虫和雌雄成虫捕食豌豆蚜的数量与豌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符合Hon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龟纹瓢虫雌成虫的日捕食量最大,其次是第4龄幼虫和雄虫。模型预测了龟纹瓢虫1,2,3,4龄幼虫及雄、雌成虫对豌豆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6.5,20.4,32.3,71.4,58.8,80.0头。综上所述,龟纹瓢虫对豌豆蚜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 桑蓟马是危害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危害高峰之时正是夏秋季饲养阶段,也是鳞翅目害虫和其他害虫盛发危害阶段。农药防治效果虽好,但往往使蚕儿中毒。从生产实际出发,我从1980年着手对桑蓟马的天敌——小花蝽进行了观察调查,其结果如下:小花蝽 orius minueus Linnaeus 属半翅目、花蝽科。一、形态1.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初羽化淡黄色(黄白色),经3—4小时之后逐渐变深褐色。翅上有光泽,有复眼一对黑褐色,单眼一对红褐色,触角4节,足淡黄褐和翅色有些相似,有趋光性。2.卵:卵散产于嫩叶的叶柄基部和叶脉组织内,卵盖白色外露,边缘隆起。卵粒为  相似文献   

13.
浙北、苏南桑园主要分布于地势低洼、河港纵横、湿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桑树受桑白盾蚧的危害较重。为了探讨桑白盾蚧的生物防治,作者于1979~1981年在浙江北部和江苏长江两岸桑区对桑白盾蚧的天敌作了调查,查得寄生性天敌9种,捕食性天敌3种。其中,捕食性的日本方头甲Cubocephalusnipponicus Endrody-Younga对各代桑白盾蚧的捕食率均较高,对第1代的卵和幼虫分别达17.4%和46.9%;对第2代的卵、幼虫和成虫分别达13.1%、57.4%和9.1%;对第3代的幼虫也可达11.2%。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扑利旺在柑橘红蜘蛛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扑利旺防治柑橘红蜘蛛卵室内试验以及在不同虫口基数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扑利旺可明显抑制柑橘红蜘蛛卵的孵化,且孵化后幼螨存活率降低,并对幼螨、若螨和成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产使用中,在虫口基数低(2-3头/叶)或春季红蜘蛛发生期,推荐扑利旺200-300倍喷雾处理或扑利旺500倍+24%螺螨酯5000倍喷雾处理;而在虫口基数高(9-10头/叶)或秋季红蜘蛛繁殖高峰期,推荐扑利旺200-300倍+ 24%螺螨酯5000倍喷雾处理来控制柑橘红蜘蛛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正>北方羽螨即林禽刺螨(Ornithonyssus sylviarum),属节肢动物门、蜘蛛纲、螨目、刺皮螨科,虫体躯体融合,无触角,四对足,无翅,具有角质化的游离背板和腹板,跗节上有爪和肉垫。目视成虫只有针眼大小,爬动迅速[1-2]。北方羽螨主要生活在温带地区,靠吸血  相似文献   

16.
茶园瓢虫类群及其优势种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中瓢虫种类较多,成、幼虫食性相似且活动力较强,是粉虱、蚧类、蚜虫等难以控制的小型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类群。如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onicum)是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幼虫和蛹期的主要捕食性天敌(?)瓢虫(Chilocorus Kuwana)具有(?)长白蚧  相似文献   

17.
犬蠕形螨病是一种毛囊蠕形螨引起的常见而顽固的皮肤病,犬蠕形螨寄生于犬的毛囊或皮脂腺内。虫体细长如蠕虫样,呈半透明乳白色,一般体长0.25~0.3mm,宽约0.04mm。外形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呈不规则四边形,有短喙状的刺吸式口器;胸部有4对很短的足;腹部长,表面有明显的横纹。蠕形螨的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宿主皮肤中进行,包括卵、幼虫、两期若虫和成虫。雌虫于毛囊内产卵,卵无色透明呈蘑菇状,卵孵化出3对足的幼虫。幼虫蜕化变为4对足的若虫,若虫蜕化变为成虫。本病一般都发生在1岁以下的幼犬。较为常见的有脱屑型和脓疱型。鉴于…  相似文献   

18.
<正> 扫螨净又名达螨灵、速螨酮,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螨剂,对红蜘蛛的成螨、幼螨和螨卵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将该药应用于桑园,我们就其对家蚕的安全性防治桑园红蜘蛛的效果以及如何保证防治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红缘蝽是龙眼幼果期的重要害虫 ,以成虫及若虫为害龙眼枝梢和果穗 ,引起落花落果 ,是一种不同于荔枝蝽的害虫。1 形态特征。成虫淡黄绿色 ,足细长 ,淡黄褐稍带绿色 ,卵椭圆形 ,初产时淡黄褐色 ,后为紫褐色。若虫共 5龄 ,1龄体淡红色 ,触角第 3节膨大 ;2龄米黄色 ,触角第 2节结节呈黄色小圆形 ,第 3节结节呈黑色大圆形 ;3龄体红色 ,翅芽微显 ,触角结节变小 ;4龄若虫体米黄色 ,翅芽明显 ,触角结节消失 ;5龄翅部分形成。2 生活习性。一年只发生 1代 ,以成虫在龙眼及果园杂草下越冬 ,翌年 4月开始在枝梢或花穗上活动取食 ,7月中下旬交配产卵 ,…  相似文献   

20.
<正>1990年在江苏省太仓市发现一种以成虫食害嫩叶,并产卵于嫩梢,幼虫蛀食枝干,造成枝条枯死的桑树新害虫,经渐江农业大学李参教授鉴定为次黄筒天牛(Oberea In- fratestocea Pic)该天牛隶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楔天牛族,筒天牛属的昆虫。这种天牛大面积为害桑树,形成较大危害的情况尚未见有报导。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0mm,体宽2.5mm左右,淡橙黄色,鞘翅基部淡橙黄色,余部为暗褐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约与体等长,雌性略短。足淡橙黄色。 卵:长椭园形,乳白色,4—5mm长。 幼虫:体长25—28mm,前胸宽3—4mm,头部褐色,口器黑褐色。 蛹:体长16—20mm,前胸宽2.5mm左右,细长,淡黄色。临近羽化期复眼和后翅芽端部先变为黑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