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以黄河源区发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境地植物群落物种结构组成、多样性分布、土壤理化特性等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RDA排序法分析了黄河源区玛沁县5个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和土壤影响因子及其关系,以期揭示影响发草种群在复杂多样高寒沼泽异质生境中适应性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指标明显不同,菊科、禾本科、莎草科、毛茛科、龙胆科和玄参科物种为发草适生地常见物种;2)不同发草适生地之间在土壤氮(N)、磷(P)、碳(C)、有机质(SOM)、土壤水分含量(W)和pH上也具有显著差异;3)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中发草的盖度、株高、生物量和重要值与群落物种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和W呈显著负相关,与Alatalo均匀度指数、pH值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发草更加适应低P、湿润偏中生的土壤环境,而随着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发草在群落中的重要值显著下降则说明发草具有部分的先锋种特性,显示了利用发草修复和治理退化草地的可能潜力。  相似文献   

2.
李健  李美  高兴祥  房锋  董连红 《草业学报》2016,25(8):164-171
为了能够获得低毒且高效的生物除草剂,本研究以苹果园感病稗草为材料,从中分离得到菌株BC-1,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后,确认该菌株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菌株BC-1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和PS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 ℃。最适生长pH值为6~7;光照强度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室内生防试验表明,该菌株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稗草生防效果最佳,接菌21 d后稗草发病率为100%,鲜重防效达93.7%;对马唐、狗尾草、播娘蒿和反枝苋的生防效果相对较差,鲜重抑制率仅为33.7%,28.3%,-3.2%,16.8%。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该菌株的分生孢子液对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安全。综上所述,菌株BC-1有开发成商品化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李西  毛凯  廖心北 《草业科学》2003,20(4):77-80
以峨眉假俭草为材料,种植在石膏质土、紫色土、垃圾、河滩土、粗砂5种不同的基质上,研究不同基质对峨眉假俭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河滩土为生长基质的假俭草,表现出建坪速度最快,均一性好,是建坪的优选方案。并得出假俭草最适生长土壤基质:河滩土和可以替代的相似性土壤——紫色土。  相似文献   

4.
在库区荒山、幼林内、堤坝及消陆区种植多年生的适生河草,是解决山塘,水库淤积和鱼饵缺乏的可行和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用二级城市污水灌溉草坪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通过对草坪草污水灌溉与清水灌溉的比较研究 ,确定了草坪草污水灌溉的可行性。试验采用二级处理城市混合污水 ;选用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和中华结缕草为供试草种 ;以草坪草脯氨酸积累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 3个生理指标和草坪草的地下生物量一个生物学指标作为评价。分别在草坪草受适度低温胁迫时。冷季型草坪草的最适生长时及高温胁迫时测试污水灌溉和清水灌溉草坪的差异。得出清水与污水灌溉下草坪草无显著差异的结论 ,证明用二级城市混合污水灌溉草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西藏地区草地资源丰富,但利用水平尚待提高,加强野生牧草的适生性分析,对种质资源选育和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是西藏地区广泛分布且品质优良的野生牧草,为探究三种野生牧草在西藏地区分布的主导环境气候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分析适宜草种混播区域,以期为重要野生牧草资源在西藏地区高寒草地推广种植和人工草地混播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山嵩草最适生长区集中在西藏地区中部,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是生长季月平均辐射;小花棘豆最适生区分布在日喀则市中部、山南市西北部和拉萨市,等温性是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紫花针茅在西藏地区分布广泛,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坡度。本研究明确了3种野生牧草混播种植的适生区域,为下一步推广人工草地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胡建忠 《草业科学》2003,20(8):25-30
由美国引进的水土保持优良植物——牧场草,在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种植后,适应性较强。结合气候相似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引种栽培试验,得出牧场草的适生中心区位于黄土高原的北温带部分,呈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非常宽阔的带,包括黄土高原沟壑区、丘陵沟壑区所有副区、风沙区等类型。  相似文献   

8.
林灌草不同品种的搭配种植,对于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中牛羊健康养殖的饲料来源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探讨了林灌草优化配置的应用价值,分析了研究区林灌草种植优势及可行性,揭示了在石漠化环境中进行林灌草的优化配置对于牛羊健康养殖的意义。提出在石漠化治理中林灌草优化配置应宜乔则乔(乔灌)、宜草则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产量为优先目标,以营养均衡作价值追求,如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以高大热性灌木、草丛的搭配模式为宜,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以农作物秸秆和现有可饲用适生灌木、牧草综合利用搭配,最终实现牛羊健康养殖及石漠化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冷季型草坪植物主要栽植于寒冷湿润和寒冷半湿润地带。其最适生长气温为15-25℃,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在美国,绝大多数冷季型草坪草都能在寒冷湿润带栽植,它们有剪股颖、早熟禾、狐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等属的一些植物,特别是草地早熟禾、匍匐剪股颖和细弱剪股颖、紫羊茅、羊茅和粗茎早熟禾主要栽植在北寒冷湿润带,这些草不耐热和干旱,  相似文献   

10.
绶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野生花卉植物绶草的肉质根、幼叶、花序轴为外植体,建立组织培养快繁体系.试验结果显示:绶草组织培养较理想的外植体材料为花序轴,诱导率达到83%: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3.0%蔗糖+0.75%琼脂+6-BA 1.0 mg/L+NAA0.1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3.0%蔗糖+0.75%琼脂+6-BA 2.0 mg/L+NAA 0.2 mg/L+椰汁100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2.0%蔗糖+0.5%琼脂+IBA 0.5 mg/L+NAA 0.5 mg/L+活性炭0.5 g/L.  相似文献   

11.
多年生香豌豆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贸易购买方式从美国引进优良牧草-多年生香豌豆,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多年生香豌豆引种后的适应性很强,适生中心区为黄土高塬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二副区、三副区和冲积平原区;一般适生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四副区、五副区;适生边缘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五副区。其生长迅速,产草量很高,产草量鲜重可达80t/hm^2,为紫花苜蓿的2倍以上;生态经济利用价值很高,粗蛋白含量为27.92%,粗脂肪为3.16%,适口性好;枝叶氮、磷、钾含量高,特别是通过其根瘤的固氮作用,可以很好地促进与其间作的林木快速生长;草层茂密,根系发达,水土保持作用很好;栽培技术简便易行,在饲料、园林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群落结构与土壤水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化导致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土壤含水量改变,必然影响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在较大空间尺度上根据随机设置样地法调查区域内典型地带性草地群落,研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凋落物质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虽正相关但不显著;2)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3)植物功能群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为禾本科和豆科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杂类草相反。总之,在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是限制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而禾本科和豆科作为指示物种可以反映土壤的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群落演替的驱动力,草地退化可能与土壤含水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分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在借鉴前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水分与林草植被建设的相互效应出发,提出了以土壤水分平衡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3项措施:1)不同地带天然植被类型的林草植被建设;2)不同植被地带的水分生态条件和立地条件的林草植被建设;3)注重林草植被布局,加强草地建设。认为要提高林草植被的成活率、保存率和最大限度发挥林草植被的生态效益,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必须要仿拟天然植被结构和遵循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进行,并探讨了今后进行林草植被建设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齐素芳 《草业科学》2012,29(3):495-498
岷县地处秦岭、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带。本研究通过分析其草产业现状,指出岷县草产业发展主要存在天然草地退化严重、栽培草地管理粗放和特色草产业加工技术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岷县草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是分区管理和分类经营,从建立草地生态补偿基金、发展草地观光旅游业、提高栽培草地生产力、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培训农民能手等方面提出了岷县草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甘肃禾本科饲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甘肃省生态环境复杂,植物种类多样,禾本科饲用植物资源丰富.为此对甘肃禾本科饲用植物的地理分布、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饲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利用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黄土高原的现状,从土壤生产力、生态环境、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状况、加入WTO及草产品市场方面分析了黄土高原农区发展草业的可行性,提出了发展途径及种植模式,并指出了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连续两年对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坡向、坡位进行取样,以期对该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初步了解。研究结果表明:该人工灌草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共有9科,15种,其组成因坡位、坡向以及年份而异;坡向、坡位均显著影响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土壤种子库密度(P<0.05),土壤种子库密度为3 218~5 492粒·m-2,总体呈现为阴坡显著高于阳坡(P<0.05),下坡位显著高于上坡位(P<0.05);坡位和坡向均对物种均匀性系数无显著影响;年份对土壤种子库无显著影响。上述研究可为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草原是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黄土高原草原与欧亚地带性草原的关系尚未阐明。本研究将黄土高原地带性草原种子植物区系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建立了黄土高原草原种子植物名录,采用植物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黄土高原草原和内蒙古高原草原植物区系的相似性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草原与内蒙古高原草原种子植物区系在科属水平上的区系相似度较高,但种水平的区系相似性较低。区系的地理成分有较大差异,且最主要的差异在于黄土高原草原植物区系中东亚成分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垂直地带性对黄土高原草原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适宜草原发生的环境条件使得黄土高原表现出大面积的温带草原景观,但黄土高原草原应区别于欧亚草原的地带性植被。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水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飞  樊军  贾沐霖 《草地学报》2016,24(2):344-350
针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地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六道沟小流域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垂直剖面含水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紫花苜蓿地(12,15,17,21,26,41 a)、荒草地(15,32,41 a)、弃耕地(12,21,41 a)、杏树地(14 a)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垂直剖面含水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储水量的大小顺序为弃耕地 > 荒草地 > 杏树地 > 苜蓿地;苜蓿地、弃耕地0~200 cm储水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减少,而荒草地的储水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却持续减少。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方式是该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生长年限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