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陕西省宁强县部分地区引起仔猪黄白痢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及其主要毒力因子,用细菌分离培养方法,从宁强县5个猪场采集的60份有疑似黄白痢症状仔猪的肛门拭子中分离出20个大肠埃希菌菌株。经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确定分离菌株均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分型表明,20个分离菌株中有18株能确定血清型,分布在7个血清型中,其中优势血清型为O8(8株),占总数的40%。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具有抗药性。毒力因子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不携带STa、STb、LT和SLT-2e四个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仔猪细菌性腹泻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流行的血清型、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本试验采集了贵州省5个地(州)市7个规模化养猪场的128份腹泻仔猪肠道样本,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通过动物试验鉴定菌株的致病性,利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并通过药敏纸片法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研究,采用PCR技术检测各致病菌株耐药相关基因,分析细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到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与21株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以O138、O87为主,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居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到的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达8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超过40%,分离鉴定的21株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达5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达20%以上;本试验分离鉴定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共检出12种耐药相关基因,沙门氏菌共检出10种耐药相关基因,两种细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符合率均达60%以上,且均为多重耐药。本研究为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四川省藏香猪源大肠埃希菌致病性、血清型及耐药性情况,从四川省藏香猪养殖场中无菌采集腹泻仔猪肝脏、肛拭子及粪便等组织病料253份中,分离得到155株大肠埃希菌。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致病性试验、玻板凝集试验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测定155株大肠埃希菌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155株分离菌中120株有致病性;玻板凝集试验表明120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属于14个血清型,以O111、O147、O109和O119为主要流行的优势血清型;耐药性试验表明120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新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4种药物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在94.2%~98.3%之间,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率在44.2%~85.0%之间,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5.0%~37.5%之间。说明该地区藏香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呈多样性分布,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肉牛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从河北省围场县采集的健康肉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鉴定溶血性大肠埃希菌,采用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4个毒力基因和12个耐药基因,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116份健康的肉牛鼻腔中分离鉴定出23株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9.8%;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6株菌同时携带LEE(Ler、eaeA)毒力基因,携带率26.1%,18株同时携带高致病性毒力基因HPIirp2、fyuA,携带率78.3%,6株同时携带LEE和HPI毒力基因,携带率为26.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laTEM、aadA1耐药基因的携带率最高,为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3株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结果表明,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普遍存在于健康肉牛鼻腔中,HPI毒力基因和β-内酰胺类和耐链霉素类耐药基因携带率高。对河北省围场县肉牛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了研究,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对肉牛养殖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和钝化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及耐药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从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宁夏和甘肃6省(区)的部分规模化养鸡场的病、死鸡中分离鉴定320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分离菌对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6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耐药基因,用DNA Star软件对获得的耐药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3.4%、49.3%、37.5%、34.7%、22.8%和5.3%,对妥布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40%以上。3重以上耐药菌株占80%(256/320)。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ac(3)-Ⅱ、aph(3′)-Ⅰ和aac(6′)-Ⅰ的检出率分别为50.9%、25.9%和3.1%,未检测到aac(3)-Ⅳ、ant(3′′)-Ⅰ和aph(3′)-Ⅱ基因。研究表明,分离的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存在,以多重耐药为主,且对妥布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耐药基因aac(3)-Ⅱ和aph(3′)-Ⅰ的检出率与其耐药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树鼩源大肠埃希氏菌遗传进化同源性、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所携带的毒力因子种类等,对广西南宁某大学人工驯化养殖的10只树鼩肠道内容物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纯化、生化分析及药敏试验等,并应用PCR技术对菌株进行16S rRNA同源性分析、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的检测。10份树鼩肠道内容物经分离纯化共分离出9株大肠埃希氏菌。同源性分析表明分离株与鸡源、猪源、人源大肠埃希氏菌之间的亲缘性较近,存在跨种间传播风险。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对苯唑西林耐药率为88.8%,对氨苄西林耐药率77.8%,对四环素、多西环素耐药率均为44.4%,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表现为高度或中度敏感。共扩增出4种耐药基因,分别为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B,检出率均为100%,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检出率为100%,CTX-M检出率为44.4%。毒力因子仅检测出eaeA基因,检出率为100%。表明分离株与其他动物源性大肠埃希氏菌亲缘性较近,具有一定耐药性,并携带毒力基因,存在一定的致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天津几种引进的特色家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情况,对引进的矮脚鸡、苏秦绿壳蛋鸡、大围山微型鸡和泰和乌骨鸡4个品种患腹泻病鸡的病料进行细菌学检验和药敏试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毒力基因ChuA鉴定、血清学试验和动物试验,共分离出9株鸡大肠埃希菌,其中从5株中能够检出ChuA毒力基因,这5株菌分别为O2、O78和O88,有3种血清型。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携带ChuA基因的5株菌均具有致病性,且毒力不同,其中从矮脚鸡分离的毒株毒力最强,致死率为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5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链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对磷霉素和环丙沙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其中对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和氨苄西林严重耐药,研究结果为鸡大肠杆菌病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河北省某奶牛场采集腹泻犊牛粪样,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在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和致病性等方面与大肠埃希菌基本一致,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应用大肠埃希菌O抗原定型血清鉴定为O9。肠毒素试验表明,该菌产生热稳定肠毒素。分离菌对多黏菌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则表现出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调查鸡蛋中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从昆明市区鸡蛋中分离出了3株大肠埃希菌,并对其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动物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KM1携带的毒力基因检出率75%,耐药基因检出率77.3%;菌株KM2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出率居中;菌株KM3毒力基因检出率91.7%,耐药性基因检出率50%。动物毒力检测结果 KM1为不致病菌株,KM2为低致病菌株,KM3为中度致病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中草药对3株大肠埃希菌的抑制效果各有所不同,相比之下连翘与松针的效果较好。本试验为研究昆明市区鸡蛋中大肠埃希菌污染与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禽源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我国部分地区病、死家禽中分离到大肠埃希菌403株。按照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推荐的K-B药敏纸片法对其中的344株分离株进行药敏纸片试验;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五对引物,对所有分离细菌进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扩增:qnrA、qnrB、qnrS、aac(6′)-ib-cr和qepA。1993年-1996年禽源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仅对萘啶酸的耐药率超过60%;2001年-2008年禽源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1-3代7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8%。在403株禽源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3(0.7%)株qnrB阳性菌株,2(0.5%)株qnrS阳性菌株,5(1.2%)株aac(6′)-ib-cr阳性菌株以及5(1.2%)株qepA阳性菌株,未检测到qnrA阳性菌株。结果显示,近20年来,我国禽源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同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在禽源大肠埃希菌中呈不断上升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不同阶段猪粪便中携带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的情况,从吉林省长春市某猪场饲养的生长哺乳期、生长育成期、生长育肥期3个阶段的猪粪便样品中分离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总分离率为47.5%(69/146),其中生长哺乳阶段为66.0%(31/47),生长育成阶段为65.4%(34/52),生长育肥阶段为8.5%(4/47)。通过系统进化分群、接合转移和质粒分型试验对分离菌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以A群和B1群为主,这些大肠埃希菌携带的质粒共8种基因型,以IncFIB(32/69,46.4%)为主,其次为IncY(14/69,20.3%)和IncFIA(7/69,10.1%)等。其黏菌素耐药机制为携带mcr-1基因,均为质粒携带并可以通过质粒介导的方式发生水平转移,其接合转移发生率为87.0%(60/69)。本研究表明猪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并非长期稳定生活在猪肠道内,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存在动态变化,其动态变化规律的成因尚待进一步分析。本研究也为黏菌素耐药性的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揭示黑龙江地区集约化猪场仔猪断奶腹泻(PWD)直肠棉拭子分离到的123株大肠埃希菌所属种系分类群、O血清型及其与毒力基因的特征.采用常规凝集试验进行测定,种系分类群标记的ch uA、yjaA基因和TSPE4.C2DNA片段及肠毒素基因STa、STb、LT、SL T-2e采用PCR方法检测.在123株分离菌株中,除21株未定型、10株自凝外,测定出92株分离的血清型,覆盖18个血清型,其中以O8、O 9、O 149 3种血清型为主,共57株,占定型菌株的61.96%.环境共生的种系进化A群113株占91.87%,肠外强致病D种系进化群2株占1.63%.肠毒素检出菌株74,占分离株的60.16%,其中以STa、STb为主,共占肠毒素检出株的94.59%.结果显示黑龙江省PWD病原性大肠埃希菌优势血清型为O 8、O9、O149,大肠埃希菌肠毒素主要毒力因子为STa、STb,种系进化群为A.  相似文献   

13.
牦牛大肠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牦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大肠埃希氏菌是主要病原。为了查明青海地区牦牛的大肠杆菌菌株中存在的毒力基因类型、血清型及耐药关系,本研究收集了青海高原腹泻牦牛292份肛拭子,采用纸片扩散试验、平板凝集试验、PCR试验评估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毒力基因、血清型和进化分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中多重耐药率占97%,至少含有一种毒力基因;10种毒力基因(sfa、eae A、cnf1、etr A、pap C、hly A、aer、fae G、rfc和sep A)中优势毒力基因sfa占96.9%;一些抗性表型和毒力基因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OR﹥1);大部分大肠杆菌属于A型(79.5%),其他属于B1(7.5%)、D(4.1%)、B2(5.8%)和F型(0.7%);在所有检测到的大肠杆菌菌株中,血清型O91和O145最为普遍,分别占15.4%和14.4%。结果表明,腹泻牦牛大肠杆菌分离株耐药性较高,携带毒力基因种类多,这给大肠杆菌的防治带来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猪场环境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耐药质粒消除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他生理特性的影响,参考前期试验分离出的8株携带aac(6')-Ib质粒耐药基因的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选取1株耐药性最强菌株用高温及SDS进行耐药质粒消除,PCR检测aac(6')-Ib基因.结果显示,耐药质粒成功消除,耐药性消失,且细菌在不含抗生素条件下培养,耐药性消除状态可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孔雀源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流行特征,从昆明动物园采集孔雀粪样,从中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并对12种毒力基因及22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从孔雀粪样中共分离鉴定出38株大肠埃希菌,分离菌traT基因携带率为100%;tsh基因携带率最低,为2.63%。未检出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aac(3)-Ia、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OXA、SHV,其余耐药基因均呈阳性,其中磺胺类耐药基因阳性率为7.89%~34.21%,四环素耐药基因阳性率为50%~57.89%,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阳性率为10.53%~50%,氯霉素类耐药基因阳性率为42.11%~71.05%,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阳性率为42.11%~63.16%,喹诺酮类耐药基因阳性率为13.16%~68.42%。研究结果可为孔雀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部分地区引起仔猪黄白痢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及其致病性,从凉州区4家规模化猪场采集了60份仔猪肛门拭子,用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离出20株大肠埃希菌菌株,然后经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确定了该次分离菌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经血清型鉴定,表明20株分离菌株分布在8个血清型中,其中优势血清型为O8(9株),占总数的45%。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具有抗药性。该研究能够对凉州区仔猪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和免疫防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以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采用K-B药敏纸片法对6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TEM1型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采用SDS消除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质粒,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质粒条带,药敏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前后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敏感,对大观霉素中敏,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检测出TEM1型耐药基因;试验菌株经7.5g/L的SDS处理至第3代时,质粒条带有明显的减少,TEM1型耐药基因消失,并且恢复了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说明耐药质粒已经成功消除。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105株动物源携带耶尔森强毒力岛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和致病性,分别对各分离菌进行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并选择不同毒力基因型的1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雏鸭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链霉素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在80%以上;敏感率在80%以上的药物有头孢...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畜禽粪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及耐药状况,采用建立的畜禽粪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对山东省内牛粪污、猪粪、鸡粪、鸭粪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进而对检测阳性样品进行分离,并对药敏试验中多重耐药性菌株进行耐药基因预测。结果表明,LAMP方法检测畜禽粪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与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重复性好,特异性高。从80份畜禽粪污样品中分离到的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耐药;34株大肠埃希氏菌对氟苯尼考、利福平的耐药比例高于50%,高于25%以上的还有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磺胺异噁唑、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呋;耐药基因预测结果显示,鸡粪、鸭粪、牛粪和猪粪中的4株大肠埃希氏菌分别携带10、8、20和15种耐药基因;鸡粪中的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11种耐药基因。说明山东地区畜禽粪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状况严峻,菌株普遍多重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20.
采集山东不同地区鸡源沙门菌,根据Kauffmann-White方法测定分离株血清型,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试分离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10种耐药基因,分析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沙门菌80株,其中印第安纳沙门菌60株。药敏试验证实:60株印第安纳沙门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啉、多黏菌素、氨苄西林、多西环素和甲氧苄啶等16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88.33%菌株多重耐药分布在12~15耐,未发现3耐以下的菌株。PCR扩增出int1,blaTEM,aac(6’)-Ib-cr,floR,catA1,tetA,strA,cmlA 8种耐药基因。超过90%的菌株携带int1,blaTEM,floR和aac(6’)-Ib-cr耐药基因。上述结果表明,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的符合呈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