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利用酯酶同工酶区分松干及松针锈病病原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比较了几种松干和松针锈病病原菌锈孢子的酯酮同工酶谱,柱锈菌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没有差异,而种间Cronartium ribicola和V.quercuum差异明显。柱锈菌和鞘锈菌的属间差异显著大于柱锈菌所表现出来的种间差异,表明酯酶图谱可以反映松树锈菌的亲缘关系,鞘锈菌的图谱不因寄主和地理分布而异,据此认为我国东北地区的2-3针松鞘锈菌属于同一个种Coleosporium pulsatillae  相似文献   

2.
分析比较了几种松干和松针锈病病原菌锈孢子的酯酶同工酶谱。柱锈菌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没有差异,而种间Cronartiumribicola和C.quercuum差异明显。柱锈菌和鞘锈菌的属间差异显著大于柱锈菌所表现出来的种间差异,表明酯酶图谱可以反映松树锈菌的亲缘关系。鞘锈菌的图谱不因寄主和地理分布而异,据此认为我国东北地区的2—3针松鞘锈菌属于同一个种Coleosporiumpulsatillae。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疱锈病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阴行草专化型Cronartium flaccidum(Alb.et Schw.)Wint.f.sp.siphonostegium Jing et Wang,其冬孢子寄主为玄参科的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在安康地区4月初开始出现锈孢子器,锈孢子传播期50天,4月26日至5月20日为飞散高峰期,水平传播距离为25米,垂直扩散为5米。锈孢子在20—24℃,饱和湿度,pH7时最适萌发;夏孢子5月初开始传播,5月22日进入盛期,萌发最适温度25℃,在加入阴行草汁液的2%琼脂膜上萌发最好;5月中、下旬即可形成冬孢子柱,冬孢子当年萌发。用饱和食盐溶液杀死阴行草是防治马尾松疱锈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疱锈病是我省马尾松中幼林分的毁灭性枝干病害。经系列实验证明马尾松疱锈病菌的转主寄主为芍药科的山芍药( Paeonia obovata Haxim ),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 Cronartium flaccidum ( Alb. et Schw .) W inter)。  相似文献   

5.
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icher ex Rabehorst的锈孢子在灭菌水、2%葡萄糖液、2%蔗糖液及2%麦芽糖液中均能萌发。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0-15℃,pH为6-7,RH为25%-75%。光暗交替较之全暗条件更利于锈孢子的萌发。锈子器自然破裂放出的锈孢子较未裂锈子器中的锈孢子萌发率高1 ̄2倍。  相似文献   

6.
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CronartiumribicolaJ.C,FicherexRabehorst的锈孢子在灭菌水、2%葡萄糖液、2%蔗糖液及2%麦芽糖液中均能萌发。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0-15℃,pH为6-7,RH为25%-75%,光暗交替较之全暗条件更利于锈孢子的萌发。锈子器自然破裂放出的锈孢子较未裂锈子器中的锈孢子萌发率高1-2倍。  相似文献   

7.
西藏森林植物锈菌区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锈菌广泛分布在各类森林植物群落之中,不少锈菌能引起森林病害,有的甚至是难以防治的毁灭性病害,如五针松疱锈病(Cronartium ribicola Fischer)等。每种锈菌的产生,发展成灾害都以一定的生态环境为条件,从大范围来看,它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地理区域的规律性。为了预防森林锈病的发生,需要研究锈菌的区域类型,找出锈菌、寄主植物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即锈菌区系。植物地理学是研究锈菌区系的基础,因为所有的锈菌目(Uredinales)都是专性寄生菌,在石炭纪蕨类植物上已寄生有锈菌,地质历史上锈菌就与有花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代的锈菌是长期适应寄主不断进化的结果。锈菌不同于其他真菌,它的生活史中产生一定顺序、多种形式的孢子,并选择固定植  相似文献   

8.
红松疱锈病菌是一种转主寄生的真菌,以前曾误认为山芍药是它的转主寄主,病原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1960年邵力平教授对病原菌重新鉴定,用红松上的锈孢子向返顾马先蒿及其变种、穗花马先蒿和东北茶蔗子进行人工接种,均获得  相似文献   

9.
杨树和柳树均属于杨柳科植物,两者在经济林及绿化行道树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锈病在杨树和柳树高栽植密度苗圃地和成片用材林的发生极为严重。本研究比较杨树和柳树锈病的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及病原菌特征,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依据。以川东北地区4区(县)(南充市高坪区和西充县,广安市前锋区和武胜县)患发锈病的杨树和柳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显微观察技术等方法。杨树锈病和柳树锈病大都侵害叶和幼苗,引起树叶早期脱落,幼苗枯萎。但杨树锈病的病原菌为锈菌科栅锈菌属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s),柳树锈病的病原菌为锈菌科栅锈菌属拟鞘锈栅锈菌(Melampsora coleosporioides Diet.)。杨树锈病和柳树锈病虽有共同的发病特征,但在为害症状、病原类型和发生规律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建议在防治时根据寄主的不同选择针对性强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敌灭酚处理火炬松种子,以防止因纺锤形锈菌所引起的纺锤形锈病,处理过的种子在播种之前储藏至24天,没有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播后31天,用纺锤形锈菌担孢子在幼苗上进行接种,7个月之后,进行了幼苗锈瘤检验。无论储藏期长短,用敌灭酚拌种的苗木上,未发现锈瘤。用敌灭酚浸种的苗木上,锈病发生率范围从12%(不储藏)至2%(储藏24天)。种子不处理的对照苗木上,有锈病的占63%。  相似文献   

11.
锈菌Endocronartium harknessii(Moore)Hiratsuka引起的西部瘤锈病是北美西部森林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菌侵染包括西黄松Pinus ponderosa、欧州赤松P.sylvestris、辐射松P.radiata和小干松P.contorta在内的多种硬松(二针松),在寄主枝干上形成球状木质瘤的典型症状。虽然该病一般不引起树木的直接死亡,但易引起病部的风折和次生真菌及啮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疱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子松疱锈病是樟子松人工林的重要病害。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 et Schw.)Winter],其冬孢子寄主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及山芍药[P. obovata],人工接种还侵染萝藤(Melaplexis japonica)。锈孢子放散56天,5月15日至6月20日为放散高峰期,水平传播30米,垂直分散5米。锈孢子双核,具2—4芽孔,只有1芽管优生,在2%琼脂膜上,20℃,饱和湿度,pH7时萌发率达80%。夏孢子经阳光照射可提高萌发率15%,在2%琼脂膜上,25℃下,4小时始萌发,48小时萌发78.4%;越冬后的夏孢子具2.96%萌发力。冬孢子成熟后3天在16—21℃下,保湿3小时即萌发,24—36小时萌发量最大。在樟子松病皮下的菌丝为多年生,有隔,单核,在寄主细胞间隙生长,以棒状或丝状吸器伸入细胞吸养。用氯化钠水溶液或结晶可杀死芍药根;用十二吗啉千倍液涂干效果好,松焦油,焦化腊、机油加玉米荠油均有效,但产生药害。修枝是促进林木生长和防病的理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肉桂藻斑病是一种在福建省华安县肉桂林中发生十分严重的病害,是由寄生性红锈藻Cephaleuros virescens引起。从3月上旬至10月上旬病原以游动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侵染,以孢子囊在病叶上越冬。该病属于单循环病害。在病原侵染初期分别用1%波尔多液、50%托布津和50%多菌灵做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66.2%、45,9%和33.8%。  相似文献   

14.
兴凯湖松瘤锈病(CronartIum guerc uum)是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的主要松干病害,严重地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和结实。笔者在对该病害进行研究时发现,在瘤部形成的锈孢子堆中寄生着链格孢菌(Alteraniasp.)。用无菌的培养皿取回锈孢子,在室内做萌发试验,发现A1ternaria sp. 出现的频率高达10%,并发现Alternaria sp.  相似文献   

15.
树莓茎腐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树莓茎腐病是由Diplodina-parastitica引起的枝部病害,病原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5-30℃,适温为26℃,低于20℃孢子萌发率下降。7月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高峰期,9月下旬后病原菌进入越冬状态,不同品种抗性不同,以美国21号感病量重。室内试验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40%乙磷铝500倍液和福美双500倍液。  相似文献   

16.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叶锈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星利 《甘肃林业科技》2005,31(3):32-34,48
青海云杉叶锈病是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云杉林中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病原为祁连金锈菌。该病菌为缺夏[Ⅱ]型,[0]、[Ⅰ]阶段寄生在青海云杉当年生针叶上,[Ⅲ]、[Ⅳ]阶段转主寄生在青海杜鹃上,并在转主寄主青海杜鹃上越冬。每年6月底至8月底发病,病害发生较为严重。25%粉锈宁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治率达93.2%。  相似文献   

17.
几种杀虫剂对栗雪片象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甲胺磷、杀螟松、西维因几种杀虫剂对栗雪片象进行药效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从试验结果看出,用50%的杀螟松孔剂500倍液或50%的甲胺磷500-1500倍液防治栗雪片象均有良好的效果。由于甲胺磷残效较杀螟松长,使用浓度低,可优先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针锈病的研究葛玉祥长期以来,樟子松针锈病在红花尔基地区一直危害较为严重,发生面积达1.3万公顷。为此,笔者于80年代中、末期对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原菌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并于90年代初进行了追踪调查。一、发病情况樟子松针锈病在红花尔基施业区...  相似文献   

19.
云杉叶锈病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药剂对云杉叶锈病的防治试验表明:20%三唑酮乳油、20%萎锈灵乳渍500倍液对云杉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6%,81.0%;在2种药液中各加1g/L的衣粉或明胶后,其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安林Ⅰ号,Ⅱ号烟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2.0%,41.7%。采用20%三唑酮乳油,20%萎锈灵乳油500倍液对转主寄主冬孢子堆进行喷雾,冬孢子堆枯萎率分别为88.0%、90.7%。  相似文献   

20.
树毒茎腐病是由Diplodina-parasitica引起的枝部病害。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5~30℃,适温为26℃,低于20℃孢子萌发率下降。7月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高蜂期,9月下旬后病原菌进入越冬状态。不同品种抗性不同,以美国21号感病最重。室内试验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40%乙磷铝500倍液和福美双500倍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