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地处黄河中上游,其东南缘紧邻黄河,是我国的主要沙尘源区及沙尘暴的主要通道之一,直接危害黄河和河套平原生态环境。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沙漠面积426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黄河流经磴口县52公里,刘拐沙头是黄河与乌兰布和沙漠的交会点,保护治理乌兰布和沙漠,对阻止西沙东移、保护黄河生态安全、推进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沙漠占到总土面积的68.3%风沙线长达150公里,风大沙多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磴口县把它作为加快当地生态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来抓,围绕磴口农村经济区域布局,组织专家全面论证。  相似文献   

3.
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西南部,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全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乌兰布和沙漠面积427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3%。风沙危害和土地沙化问题一直是制约磴口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牧业稳产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0.04%,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4.
磴口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乌兰布和沙区面积占68%,治理乌兰布和沙漠,是世代磴口人的梦想。多年来,磴口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在沙漠地区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如今,乌兰布和沙区,条条林带郁郁葱葱,片片绿色在沙漠中掩映,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  相似文献   

5.
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是磴口县实现沙漠增绿、沙漠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沙区人民增收、地方增税的有效途径。磴口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68.3%为乌兰布和沙漠,发展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磴口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沙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举“全县之力、全民之智”,力争将沙产业打造成为磴口县的朝阳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按照这一思路,磴口县多措并举,不断加快沙产业发展步伐,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乌兰布和沙漠特色的沙产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林业》1999,(10):29-29
磴口县位于巴彦淖尔盟西南部,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与河套平原的结合部,属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要地段。去年我县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之一。在具体做法上,我们主要抓了组织、项目责任、施工、财务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1.组织管理。在县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建了磴口县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生态办公室,抽调8名人员专抓工程的协调组织、施工设计、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理工作,并建章立制,制定了《领导小组职责》、《办公室人员工作职责》等,计委和农林牧水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  相似文献   

7.
磴口县东依黄河,北靠阴山,西邻乌兰布和沙漠,总土地面积625万亩,下辖3镇、1苏木、1办事处,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黄河过境52公里,著名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就坐落在磴口县。  相似文献   

8.
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是磴口县实现沙漠增绿、沙漠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沙区人民增收、地方增税的有效途径。磴口县总土地面积为625万亩,其中68.3%为乌兰布和沙漠面积,发展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磴口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沙产业,将沙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邓惠珍:华南农学院毕业。2000年至今任广东省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省绿委办主任。在生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作为保障沿海生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广东,南临南海,大陆海岸线总长3041公里。通过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5年来,广东已拥有2797公里的防护林带以及占全国近1/2的红树林面积。在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如何持续建设,构筑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绿色屏障,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邓惠珍就此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15年构筑南海岸绿色屏障《中国林业》:广东拥有3000多公里…  相似文献   

10.
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巴盟磴口县四坝乡塔布村,一跃成了全国造林先进单位,到这里考察的联合国沙漠考察组的专家们也直竖大拇指。暖风融融的五月,我驱车到这个村采访。车还未进村,就见一弯浓绿扑入眼帘,一道绿色的屏障横亘在广袤的沙漠边缘。待走近时,一排排整齐的杨树象一列列戎装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巴盟针对境内宜林荒山、荒沙、荒地等宜林地分布总面积达2500万亩的实际情况,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造林,并从多方面给予扶持,实现了国家得绿、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得利的双赢。 他们在乌兰布和沙漠引入社会开发治理企业30多家,开发治理沙地160多万亩。在磴口县  相似文献   

12.
走进北京山区,一道绵延200余公里、37万公顷的绿色屏障映入记者的眼帘:山是绿的,松柏森森。地是绿的,花草繁茂。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绿。绿色的北京,来之不易。10年前,京津风沙源工程区的昌平、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6个区县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工程,涉及区域面积107万公顷,人口约220万。1...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保护阿拉善盟境内85公里黄河不受沙漠危害和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及周边的生态安全,阻止乌兰布和沙漠对水库的入侵危害,阿拉善盟盟委、行署将在2012年全面启动黄河西岸乌兰布和沙漠1000平方公里综合治理一期工程。  相似文献   

14.
每逢春季,风沙都会数次进犯京城,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首都北大门的怀柔县将结合自身区域位置,全力构筑首都绿色屏障,并将其作为今后全县重要战略目标。目前,河北省丰宁县潮白河上游的沙化地距怀柔境界不过18公里,来自内蒙、河北的风沙如果越过怀柔山区,将无遮挡地南下直抵50公里外的北京城市中心区。按照北京市生态体系建设要求,怀柔应该成为北京市北部的一道生态屏障。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加快构筑首都三道绿色生态屏障的指示精神,怀柔县于2000年,对平原及前山脸地区进行了规划,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环杏林湾景观工程继完成清淤护岸工作后,日前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新年第一天,工程建设者们放弃休息,冒着严寒,积极投身于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据悉,项目建成后,杏林湾景观工程将与集杏海堤相互衔接,使长达26公里的杏林湾沿岸成为一个与杭州西湖绿色相媲美的"城市绿色屏障".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绿色的跨越。让我们跟随林业建设者的足迹前行。看吧,黄河沿岸、道路两旁、干渠两侧绿树成行;沿乌兰布和沙漠东缘,一条宽100米、长46.8公里的阻沙林带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登高向外远望,昔日被流沙侵蚀的土地,已被一望无垠厚厚的“绿毯”覆盖……杭锦后旗林业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为战胜肆虐的“黄龙”而骄傲,为造就纵横交错的“绿色长城”而自豪。林业建设实现四个跨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杭锦后旗林业建设从此开始了20多…  相似文献   

17.
当专家们惊呼,沙尘暴已经成为与黄河、长江洪灾比肩的民族大患时,中国版图上一个在历史上曾声名赫赫,被称为辽中京的地方率先提出了“取辽河之水、植塞外之绿,阻高原之沙、造一方之福,为首都筑起一道绿色长城,还北京一片碧水蓝天”的口号,这个地方就是赤峰市宁城县。 宁城县距北京只有400公里,是京北地区主要风沙源之一。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宁城人在吞咽了因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苦果之后,生态安全意识觉醒。日前,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宁城县联合运作的“构建京北地区绿色屏障” 行动开始闪亮登场。京北绿色屏障纪念林总规模为1…  相似文献   

18.
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敢于同沙漠斗争的大漠人.巴盟磴口县坝楞乡新河四社社员,共产党员谢恭德就是这样一位大漠人.12年来,谢恭德率领妻儿老小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向国家要一分钱,发扬愚公精神,沿乌兰布和沙漠东缘苦豆湾和牛眼睛圪卜一带,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一条长6公里,宽300米的“绿色长城”,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苦豆湾和牛眼睛圪卜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的一个风口上,每年都有上百吨泥沙被刮入东风渠里,受风沙侵害的草场、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磴口县地处我国西北部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全县总面积625万亩,其中,乌兰布和沙漠426.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这里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优势树种主要是柠条、梭梭、沙冬青、霸王、蒙古扁桃等典型沙生植被,且覆盖度较低。一、森林多目标经营和定向培育的关系问题国家对整个林业的要求是多目标、  相似文献   

20.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有可开发利用的沙地面积426.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磴口县转变发展方式,将沙漠看作是一种资源,把乌兰布和沙漠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植,把"绿化"与"产业化"、"治沙"与"致富"相结合,把发展肉苁蓉产业作为乌兰布和沙漠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了全县防沙、治沙及林产业、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肉苁蓉产业实现防沙治沙与沙区致富双赢磴口县有句民谚:沙患不止,沙区难富;沙区不富,沙患难止。在充分调研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