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林木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新栽的幼树要经过几年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的生长阶段。因此,在造林之后,除了加强保护,防止人畜破坏外,还需要适时采取松土、除草、灌水、施肥、修枝、间伐等抚育措施,目的是为幼林创造良好的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在幼林抚育措施中,最主要  相似文献   

2.
幼林抚育是造林结束后到幼林郁闭前进行的管理措施,也是巩固造林成果,确保“两率”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说明了加强幼林抚育管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林抚育包括松土、除草、补植和保护;其原则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和杂草生长情况,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连续进行3—5年,每年1—3次。有冻害的地区,第一年以除草为主,可减少松土次数。松土除草应做到里浅外深,深度一般为5—10厘米,干旱地区应深一些,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 具体做法,先小苗后大苗;先是头年造的…  相似文献   

3.
幼林松土除草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福建省山地或丘陵山区的人工幼林,松土除草均为手工作业,工效低。劳动强度大。由于地形条件和幼林株行距的限制,现有农用拖拉机无法进行作业。幼林松土除草任务重,工作多,抚育时候正是农忙季节  相似文献   

4.
新造幼林抚育管理是指从造林后至郁闭之前这一时期所进行抚育管理技术的统称。包括土壤管理技术和林木抚育技术,以及幼林保护和造林检查验收等。新造的幼林,在其生长发育初期,一般要经历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恢复根系和生根芽,逐渐加速生长,直至树冠相接进入郁闭这样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是林木栽培的关键时期,对人工林的形成及其以后的速生丰产影响极大。 造林的第一年,苗木以独立的个体状态存在,树体矮小、根系分布浅、生长比较缓慢、抵抗力弱,任何不良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其生存构成威胁。苗木在这个时期必须克服(它自身的外界环境…  相似文献   

5.
浅谈幼林的抚育管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幼林抚育是更新造林六项基本技术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巩固造林成果,加快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一、幼林抚育的必要性 幼林抚育是更新造林六项基本技术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造林结束后到幼林郁闭前这一阶段所进行的管理措施,是巩固造林成果,加快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除草松土是幼林抚育、保证林木迅速生长的基本措施。从造林的当年起,这项工作就必须抓紧进行。除草松土还有着许多学问,认为除草松土简单的认识是错误的。除草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杂草根系对幼树根系在吸收养分和水分方面的竞争;同时也消除杂草的地上部分对幼树的遮光影响。有的杂草根系还会分泌出对树木有害的有毒物质使树木生长不良;而多数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三分造,七分管”,要想使造林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幼林的保护和抚育管理。保护得好,抚育管理得当,才能使人工林健康成长。抚育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幼林抚育、补植等。补植要在造林后的2~3年内完成,保护则要贯彻始终。土壤管理工作有中耕除草、间作、灌溉等。幼林抚育工作包括修枝、间伐、平茬等。人工林的初期——幼林阶段,对所处环境有一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不同抚育方式对林地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幼林采用全面劈草、全面劈草局部松土、全面除草松土3种抚育方式对林地植被生长、表层土壤变化及幼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植被枯落物随抚育强度提高而降低,而土壤侵蚀则随抚育强度提高而增强,马尾松幼林生长与抚育强度提高成正比.在南方马尾松集约经营的山区,宜提倡带状抚育,既可促进幼林生长,又能维护地力.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除草、松土和抹芽整枝等造林抚育措施对柚木生长的影响,对柚木进行该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除草松土方式、不同抹芽整枝处理对树高、胸径生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2 a生麻栗坡含笑幼林进行不同抚育技术措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清除杂灌和松土处理对麻栗坡含笑生长的效果最好,其幼林树高、胸径、地径等生长指标分别比对照增长20.5%、58.2%和41.1%。割除杂灌处理效果次之,树高、胸径、地径等生长指标分别增长4.5%、16.6%和17.4%。合理的抚育技术措施处理对促进林木生长和加速幼林郁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幼林抚育对油桐生长的影响,通过油桐幼林中耕除草与未中耕除草、间作与未间作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耕除草桑林的成活率以及树高、地径生长都比未中耕除草桐林有所增加,1次中耕除草效果差,中耕除草2~3次效果最好。间作薯类、豆类及谷类的油桐生长量比未间作的都有所增加,以间作薯类和豆类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土壤厚度、海拔高和整地、栽植方式、造林密度、抚育方法、混交类型是影响黄山松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和技术措施。黄山松造林时,除采用全面或带状整地、大穴栽植、初植密度每公顷4500—6750株外,还要及时对幼林松土抚育或林粮间作,并在立地条件差的山坡中上部因地制宜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荒漠草原地带降水稀少,可利用水分有限。因此,必须通过树木整个生长期间的林地管理和幼林抚育技术,长期积蓄和有效使用林地水分,才能维持人工林的稳定生长。在造林后的最初3年内,由于树体矮小,因此,行间可用除草机,株间则用大锄头施行松土除草作业.当树高超过2米以后,用机引雁形铧在行间中耕除草,耕深12~15厘米。待表土干燥后,用机引缺口圆盘耙将土块破碎,再用圆杆  相似文献   

15.
从杨树育苗、造林、抚育等方面入手,详细总结了杨树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其主要技术措施为:使用Ⅱ级以上苗木造林,选择全翻整地方式,施足基肥,根据培育材种和经济效益确定最佳造林密度,松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做到“治早、治了”。  相似文献   

16.
刘群华 《热带林业》2003,31(3):43-44
杉木造林从采伐迹地的林地整理到幼林营造抚育全过程应用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本文通过6年的试验表明,与传统营造林方法比较,不影响造林的成活率,6年生的幼龄杉生长良好,能保持原林木伐后的林地枯落物,较好地保护了山地土壤,能节约造林抚育成本费用30.4%,效益比较显著,是一种可值得推广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7.
金凤 《中国林业》2012,(14):49-49
森林抚育又称林分抚育,是指从造林起到成熟龄以前的森林培育过程中,为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木组成和品质及提高森林生产率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包括除草、松土、间作、施肥、灌溉、排水、去藤、修枝、抚育采伐、栽植下木等工作。森林抚育的实施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因此作业设计是基础。作业设计的过程一般分为外业调查、数据和资料整理及作业设计文本的编写。一、外业调查1.确定抚育地块:中龄林郁闭度0.7以上,林分分化明显,林下立木或植被受光困难;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干  相似文献   

18.
幼林抚育对核桃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核桃幼林中耕除草与未中耕除草、间作与未间作对比试验,探索了核桃幼林抚育对核桃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耕除草桐林的成活率以及树高、地径生长都比未中耕除草桐林有所增加,1次中耕除草效果差,中耕除草2~3次效果最好。间作薯类、豆类及谷类的核桃生长量比未间作的都有所增加,以间作薯类和豆类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造林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整地和苗木质量,以及播种和植苗工作的好坏,而且在颇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幼林的抚育管理。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是:松土、除草、扩穴、培埂、排水、防淤、平茬、除蘖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灌水、施肥或压青等。在这些措施中,最主要的是松土和除草。松土可以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增加吸收大气降水,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蒸发;除草可以解决杂草同苗木争夺水、肥、光的矛盾。而一些社、队多年来,重造轻  相似文献   

20.
张学明  辛云露 《林业科技》1997,22(3):17-17,8
目前在幼林抚育中主要采用机械除草、化学除草和火焰除草3种方法。其中机械除草应用最多,并可同时进行松土,但除草不彻底,每年需要进行多次。其次是化学除草法,缺点是作业成本较高,且易引起环境污染。火焰除草法应用很少,它会将土壤中的微生物杀死。为了提高除草作业的经济和技术效果,防止对环境污染,近年来国外很多国家对电能除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实用性成果。电能除草效果好,成本低,只要使用方法得当,不会对幼树造成危害。电能除草和机械松土相结合,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利用超高频电磁场灭草电磁振动对杂草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