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盛夏七月,我们踏入五原县美林乡同联二社,到处可见生长茂盛的枸杞园,压满枝头的枸杞果;鲜红耀眼的晒枸杞场,成群结队的摘枸杞人。 看着面前令人眼馋的一幕,我们怎能忘记这里的过去。六十年代中期,刚刚渡过困难时期的庄稼人,在全国经济建设的队伍中就掉下队来,寻其究竟,问题就在土地上,这里土质差、盐碱化严重,种植农作物产量低,常常是:“种了难捉苗,出苗怕水浇,浇水就死苗。一年下来收不及支。”就象群众有段顺口溜:“贴了辛苦贴了地,一年到头真生气,没吃没穿没柴烧,有点办法别处去。”看着社员们一户户地往外地迁,老…  相似文献   

2.
樊润生,一个54岁的普通庄户人,于2006年开始了枸杞经济林种植调研考察,足迹遍布了巴彦淖尔市枸杞产区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杭锦后旗沙海镇、五原县隆镇同联村及宁夏银川市、中宁县等地。经过实地考察,老樊掌握了枸杞生产的主要市场信息和产值效益等第一手资料,并决定建立千亩枸杞园。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枸杞产品在市场上畅销,枸杞得以大面积种植,已成为经济林的主栽品种之一。目前新疆的枸杞种植面积已达0.8万hm2左右,年产构把1万t.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种植基地。枸杞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突出地表现出来。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构相之乡”的精河县,枸杞产值占全县工农业产值的40%.上交财政收入近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来自掏桔生产,仅村把一项,年人均收入达到2400多元。有了狗粑,精河入富了。改革开放使富裕起来的人们花钱买健康.买长寿.造就了一个迅猛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今年,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把枸杞产业的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人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全乡已推广种植枸杞两千余亩。为切实做好枸杞产业发展,“三春”生产耕种时期,广至藏族乡邀请宁夏枸杞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和,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近年来青海省枸杞种植已初具规模,种植区域逐步扩大,枸杞产量逐年增加,种植效益不断提高。枸杞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分析了青海高原主要枸杞栽培品种的特点,提出了适宜青海高原地区适宜栽种的品种,进一步总结出了栽培的对策和关键技术。为青海高原枸杞产区栽培的优良品种选育,同时为辐射育种、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出适宜柴达木地区栽培的枸杞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1965年,当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三团农业技术员周正泉带领两名人员到宁夏灵武农场引进枸杞时,他们没有想到, 30年后的今天,枸杞已成为八十三团农工和新疆精河县农民致富的“摇钱树”,而且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 1990年起,八十三团和精河的枸杞种植面积、总产量、品质、出口四个方面均居全国之首。新疆枸杞不仅在国内市场行情看好,在海内外更是名噪一时,成为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独联体国家备受推荐的营养珍品。 现任八十三团副团长周正泉介绍说“当初八十三团引种枸杞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八十三团有许多地是荒碱…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2019,(3):4-5
长汀县四都镇同仁村辖5个村民小组、1073户3620人,村域面积2.94万亩,是革命基点村。近年来,长汀县积极开展“支部比项目,党员带民富”活动,引导当地村民成立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种植当地“长汀素”兰花260多亩、20余万盆,产值600余万元,带动112名社员和45户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合作社先后获得省级示范合作社、省林业标准化社等荣誉称号。四都镇同仁村实施兰花种植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为山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支持下,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于银川市西夏区本所基地建成40hm^2有机枸杞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先后获得美国有机农业条例(NOP)、欧有机农业法规(EU2092/91)、中国国标《有机产品黻证,总结出“有机枸杞生产技术”,形成宁夏地方标准DB64/T500《有机枸杞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9.
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基地总面积现已突破50万亩,产量达到70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实现了农村经济增效、产区农民增收的“双赢”和三大效益的发挥.使宁夏枸杞在发挥种植资源、生产技术、加工开发、品牌效益、产品质量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起到了全国乃至世界枸杞生产发展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宁夏枸杞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巴盟“5321”工程初见成效巴盟林业处为加快经济林建设步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减轻农牧民负担,1992年底决定在经济林建设上实施“5321”工程,即有条件的乡、村、社分别兴建50亩,30亩,20亩以上的集体果(枸杞)园各一处,每户平均营造1亩经济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业产业》2007,(6):63-63
青海省坚持“生态立省”的指导思想,在全面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积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林业产业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增长较快。高原冷凉花卉、中藏药、中国沙棘、枸杞等经济林种植、采集、加工发展迅速,以自然观光、生态教育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形成了一定的旅游市场,成为青海省旅游业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2.
加快河套地区枸杞产业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的枸杞种植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据调查统计,全市枸杞总面积27万多亩,其中宁杞13.8万亩,占51%,其它13.2万亩占49%。大部分集中在乌拉特前旗先锋乡、五原县美林乡、杭锦后旗沙海乡及其周边辐射区。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内蒙呼和浩特市拥有中度以上盐碱地85万亩,其中有20万亩适宜栽植枸杞。1995年开始对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的10余个乡(镇),98个行政村进行了有计划,分步骤的全面推广种植枸杞,现在枸杞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发财树、摇钱树。  相似文献   

14.
正一、"惠农枸杞"的历史和现状惠农枸杞产业从1995年发展至今,在农民增收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惠农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被自治区列为十三大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但就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趋势上呈现了抛物线发展过程,到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实现了枸杞产业发展最高峰,仅次于中宁县,建成路家营村、上宝闸村、雁窝池村、汪家庄村等4个千亩连片枸杞村,20多处百亩以上连片枸杞示范园。我区燕子墩乡、礼和  相似文献   

15.
邱禄是巴盟杭锦后旗沙海乡缸房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以前他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和少量枸杞、籽瓜等经济作物,生产结构比较单一,加上近几年粮食市场不景气,枸杞、籽瓜籽价格下滑,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所以生活水平始终没有多大提高。 精明的邱禄认识到光靠种地,过上好日子很难,于是他开始留意寻找致富的门路。通过调查,他发现当地种植业较发达,饲草料价格低、农作物秸杆、芦苇等资源丰富,而且羊肉的市场行情较为稳定。因此,他把眼光盯在了农牧结合、种养配套上。1998年,他将自家的本地羊全部卖掉,引进5只小尾寒羊和2…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尉犁县黑果枸杞栽培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全新途径,出现了不少黑果枸杞种植大户,对优质黑果枸杞的苗木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7.
正又是一年夏来到,宁夏枸杞满枝头。6月25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林草局和《中国绿色时报》社主办的2019百家媒体宁夏枸杞行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在宁夏银川启动。笔者通过此次活动,了解了宁夏枸杞产业良种繁育、种植生产、流通加工、科技研发、文化传承、品牌培育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领略到了"枸杞红,宁夏红,中国红"的独特魅力。宁夏枸杞从远古走来"枸杞"这个名称,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记载。甲骨卜辞中有"田""做大田"的记载,还有对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甲天下"。枸杞产业是宁夏最具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及优惠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全区枸杞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稳步提升,销量和产值大幅增加,已发展成为促进宁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脱贫致富最具潜力的富民产业之一。一、发展现状目前,宁夏枸杞已经形成了以中宁为核心、清水河流域和银川北部为重点的枸杞产业带,主要集中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机枸杞产业的需求逐渐扩大,寻找适合发展有机枸杞产地则成为发展有机枸杞的主要环节。武威的土壤酸碱度、海拔以及有效积温等天然的气候条件适宜枸杞的生长,更有利于生产有机枸杞,加之优越的政策条件、便利的交通优势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都为有机枸杞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武威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5.9万hm2,设施农牧业面积为1.2万hm2,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病虫害发生率较低,这些都为有机枸杞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武威地区发展枸杞产业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枸杞种植既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劳动密集型林果产业,同时枸杞本身又是一种病虫高发生、高为害的林木品种。由病虫为害引发的化学防治造成果品药物残留已经成为构杞产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阻碍。从监测入手,以当地最常见的枸杞蚜虫、枸杞红瘿蚊、枸杞瘿螨、构杞木虱和构杞负泥虫5种虫害的防治为突破口,提出以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为主,避开采果期用高效低残药物的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