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棉纤维比强度高的科棉1号、比强度中等的美棉33B 2个品种为材料,于2006-2007年在江苏南京设置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使棉铃发育处于不同温度条件,于棉株7~9果枝第1、2果节棉铃开花时喷施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研究不同的铃期日均最低气温条件下6-BA和ABA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晚播造成的低温降低了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外施6-BA、ABA对棉株中部果枝铃铃重和纤维品质影响最大。正常播期下,外施6-BA可增加中部果枝棉铃铃重,外施ABA降低铃重,但二者对其纤维品质影响较小;迟播时,外施6-BA可提高中部果枝棉铃铃重,ABA处理的作用则相反,二者均可提高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优化麦克隆值。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外施6-BA均提高了单株铃数、单株平均铃重和皮棉产量,外施ABA则降低了棉花单株铃数和产量。外施6-BA和ABA对高强纤维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较中强纤维品种更为明显。低温下,在棉铃发育初期喷施6-BA对改善棉纤维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茉莉酸甲酯对哈密大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哈密大枣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10-4、10-5、10-6 mol/L)处理对哈密大枣在(0±0.5)℃下贮藏35 d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5 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以抑制果实硬度的下降,有利于保持可溶性固形物、VC及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呼吸强度和腐烂率,采后哈密大枣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采后杏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0、10、100μ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杏,定期测定其硬度、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MeJA处理可提高贮藏期间杏果实的CAT活性,抑制POD和PPO活性,同时降低果实的腐烂,在延缓果实软化速度的同时还提高了果实的风味和品质,对杏果TSS含量无太大影响。其中10μmol/L MeJA处理对采后杏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活性成分,研究茉莉酸甲酯(MeJA)对钩藤生物碱合成的影响对高效获取这两种生物碱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MeJA (0, 100, 200, 500, 1 000μmol/L)喷施处理2月龄的钩藤,并检测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生物碱含量和合成途径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钩藤叶绿素含量随MeJA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200μmol/L的MeJA最适于钩藤的生长和生物碱积累,该浓度处理钩藤的鲜重和干重最高;处理后第6天,钩藤碱(439.772μg/g)和异钩藤碱(1 134.223μg/g)含量达到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412和1.548倍;STR、TDC和SGD基因表达量受MeJA诱导,分别在4、6和8 h达到对照的1.941、4.001和27.436倍。Me JA虽会抑制钩藤叶绿素合成,但适宜浓度的MeJA处理能有效促进钩藤植株生长和钩藤生物碱的合成,为进一步研究钩藤中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田播种期(4月25日和5月25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ABA)试验于2006年在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进行,以科棉1号和美棉33B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6-BA和ABA对不同播种期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形成与运转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1) 6-BA显著提高棉铃对位叶蔗糖含量和转化率及淀粉含量,而ABA则主要调节棉铃对位叶内源激素平衡。(2)不同播种期条件下(4月25日和5月25日),外源6-BA均可使棉花单铃重增加、纤维品质提高,外源ABA在晚播(5月25日,南京试点和安阳试点棉铃发育期MDTmin分别为20.9℃和16.5℃)条件下可使棉花产量(安阳试点)和纤维主要品质指标下降幅度减小;外源6-BA和ABA对棉籽主要品质性状的作用均不显著。(3)晚播条件下外源6-BA和ABA均可提高相对棉花主要品质指标,但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外源6-BA主要是提高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含量和蔗糖转化率,而ABA则主要是诱导棉株抗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花铃期棉花耐高温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自育品系ZS08为试验材料,在人工高温胁迫(昼温38.0℃/夜温30.0℃,持续3 d)和自然高温胁迫(昼平均气温35.2~37.5℃,夜平均气温26.4~27.2℃,持续10 d)下,比较200μmol·L-1、400μmol·L-1和600μmol·L-1MeJA和清水(对照)喷施处理后的花铃期棉花的花粉活力、光合效率相关指标、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在人工高温胁迫下棉株花粉活力降低。与对照相比,3种浓度的MeJA处理的花粉活力受高温胁迫影响的程度均减弱;高温胁迫2~3 d,400μmol·L-1、600μmol·L-1MeJA处理的主茎倒四叶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  相似文献   

7.
甲硫氨酸和茉莉酸甲酯对芥蓝硫代葡萄糖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叶面喷施甲硫氨酸(Met)和茉莉酸甲酯(MeJA)单独和混合处理对芥蓝体内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为栽培调控提高芥蓝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芥蓝体内硫苷组分相同,均含有8种硫苷;Met处理对芥蓝总硫苷含量及各组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MeJA、Met+MeJA处理显著提高总硫苷、吲哚族硫苷、吲哚甲基硫苷和1-甲氧基吲哚甲基硫苷含量,其中MeJA处理含量较高,分别为对照的2.55,16.59,11.85和86.37倍,MeJA、Met+MeJA处理也显著降低了脂肪族硫苷、2-丙烯基硫苷、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含量,其中MeJA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2.53%,29.79%,46.71% 和33.31%,Met+MeJA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7.04%,37.58%,46.44%和39.36%.可见,茉莉酸甲酯可显著改变芥蓝体内硫苷含量.  相似文献   

8.
杨艺  常丹  王艳  张富春 《种子》2015,34(1):8-13,18
盐胁迫能够抑制棉花种子的萌发,影响棉花的生长。探讨棉花种子和种苗在盐胁迫下茉莉酸(JA)和茉莉酸甲酯(Me JA)对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水分含量、根系活力、脯氨酸和氧化损伤的影响,有助于阐明植物激素对棉花种子萌发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300 mmol/L Na Cl处理下,添加0.025μmol/L JA和0.25μmol/L Me JA均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全面提高;JA和Me JA最高促进种子根伸长了25.74 mm,根系活力最高提高了17.3μg/(g·h),同时使棉花幼苗的脯氨酸含量上升了6.69μg/g,丙二醛含量降低了5.27 mmol/g。说明JA和Me JA能够显著缓解盐胁迫对棉花种子伤害,促进棉花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JA和Me JA处理组整体作用效果较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JA和Me JA在棉花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冷藏条件下梨枣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梨枣为研究对象,研究0.01,0.1,1 mmol/L三个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采后梨枣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中0.01 mmol/L MeJA处理梨枣对诱导采后梨枣抗病性效果最好.经0.01 mmol/L MeJA处理提高了梨枣PAL,PPO,POD活性和酚类物质的含量,增强了梨枣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1、10、50μmol/L)处理对鲜切芹菜常温(20℃)下贮藏4 d期间的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多酚、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上升和还原糖、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效地保持鲜切芹菜的贮藏品质,延缓衰老进程,尤其以1μ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鲜切芹菜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不同调亏程度对海岛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正常灌水量为对照,设置轻度调亏(正常灌水量的75%)、中度调亏(正常灌水量的50%)和重度调亏(正常灌水量的25%),研究调亏灌溉对海岛棉不同部位优质成铃特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轻度调亏对棉花产量品质无显著影响,而中度和重度调亏使皮棉产量分别下降了10.8%和25.4%,主要是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显著下降。轻度和中度调亏对衣分影响较小,但重度调亏使衣分显著下降。轻度和重度调亏使纤维长度略有下降,中度调亏则纤维长度增加。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随调亏程度增加呈增大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从不同结铃部位分析,轻度调亏使棉花中部铃重、纤维长度、比强度增大,上部铃重、纤维长度显著降低。而中度和重度调亏均使中部铃重、衣分显著下降,中度调亏使中部棉铃纤维比强度增加,而重度调亏可显著提高下部棉铃纤维比强度。轻度调亏使中部、中度调亏使下部、重度调亏使上部棉铃纤维马克隆值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2.
低酚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乾浩 《作物学报》1994,20(5):621-628
本文以32个低酚棉品种(系)为材料,对10个产量、纤维品质性状进行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低酚棉多数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为正相关,提高衣指、降低籽指虽可提高衣分和单株结铃数,但不利于增加单铃重;高产、优质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纤维长度、比强度与衣分和单株结铃数有较强的负相关。在较大群体的基础上,通过早代的正向选  相似文献   

13.
研究杂交棉在高密度植棉模式下主要经济性状优势,为新疆南疆棉区棉花杂交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05—2012年南疆中早熟杂交棉和常规陆地棉区域试验品系和审定品种的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多年多点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在高密度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杂交棉参试组合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急速下降的过程。杂交棉参加区试组合在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变幅较大。陆陆杂交棉组合平均皮棉产量略高于常规陆地棉,纤维长度、比强度等品质指标略低于常规陆地棉,但均不显著。陆陆杂交棉审定品种在单株结铃、单铃重方面显著高于常规陆地棉,但每公顷铃数较常规陆地棉低3.0万个,平均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陆海杂交种在单株铃数、纤维品质、抗病性等总体优于陆陆杂交种和常规棉,但在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平均分别低于常规陆地棉27.0%、11.3%、7.0%。在目前高密度植棉模式下,参试杂交棉组合较常规陆地棉生产优势并不明显,继续开展高密度强优势杂交棉育种及种植模式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外源纤维素合酶基因对棉纤维品质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改良棉花纤维品质,将由35S启动子驱动的木醋杆菌纤维素合酶基因acsA和acsB,用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粒媒介法转化棕色棉G007和白色棉X003,并检测后代棉纤维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子房注射法的基因转化效率高于花粉粒媒介法。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最终获得转基因植株共11株。根据农艺性状表现,选出4个优良单株。对转基因当代及后代的检测结果表明,棕色棉纤维长度、比强度、纤维素含量和衣分都显著增加,而白色棉只有纤维比强度和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纤维长度和衣分没有变化。导入由35S启动子驱动的木醋杆菌纤维素合酶基因acsA和acsB,提高了转基因后代的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代棉花品种产量构成、纤维品质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对50年来我国自育的有代表性的棉花品种20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单产呈递增趋势,90年代棉花品种比50年代品种皮棉增产17.73%,平均每年增产皮棉3.384kg·hm-2,产量增加主要是衣分和单株结铃数增加所致,衣分呈递增趋势,年均递增0.1002个百分点;单株结铃数增加1.6个。新品种的子指变小,衣指变大;棉花衣分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7003**),衣分对棉花产量贡献最大( P3y=0.5810),单株铃数次之(P1y=0.2858),铃重最低(P2y=0.1326)。棉花纤维品质逐步得到改良,绒长变长,纤维强度变大;棉花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16.
早熟高产抗虫棉冀优768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冀优768是利用携带有外源抗棉铃虫Bt基因的326作母本,以具有海岛棉、陆地棉、野生棉遗传基础的322系作父本,其后代在黄枯萎混生重病地、不防治棉铃虫的高压胁迫下,经过连续定向选择育成。其突出表现早熟、抗棉铃虫、高产、抗病。2003-2004年在河北省冀东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霜前皮棉较对照品种新棉33B、DP99B分别增产40.6%和39.2%;2004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较对照DP99B增产14.1%,29.0%和38.5%,籽皮棉产量均居第1位;纤维长度29.7 mm,整齐度84.9%,比强度28.7 cN/tex,伸长率6.4%,麦克隆值5.0。2006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06017),准予在冀东及同一生态类型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花铃期干旱胁迫复水后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抗旱差异明显的中棉所45(CCRI 45)和中棉所60(CCRI 60)为材料,采用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棉花花铃期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和干旱胁迫后复水棉花根系干物质质量、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CCRI 45根系干物质质量增加幅度和皮棉产量在SRWC((45±5)%)干旱胁迫6 d后复水最大,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CCRI 60根系干物质质量增加幅度和皮棉产量在SRWC((60±5)%)干旱胁迫6 d后复水最大,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CCRI 45和CCRI 60根系干物质质量和皮棉产量在SRWC((45±5)%)干旱胁迫9 d后复水显著低于对照。CCRI 45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在SRWC((60±5)%)和SRWC((45±5)%)干旱胁迫6 d后复水均高于对照,CCRI 60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在SRWC((45±5)%)干旱胁迫3 d和SRWC((60±5)%)干旱胁迫6 d后复水均高于对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CCRI 45和CCRI 60在SRWC((45±5)%)干旱胁迫9 d后复水纤维品质显著低于对照。在SRWC((45±5)%)干旱胁迫6 d后复水,CCRI 45根系干物质质量和皮棉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CCRI 60,表明CCRI 45的抗旱性高于CCRI 60,且补偿能力较高。同时,棉花根系干物质质量增加量与棉花皮棉增加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论将为棉花生产上适时、适度采取抗旱栽培调控措施及开展棉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夏直播棉花在增密、减氮和简化施肥(见花一次性施用)等措施下增密、减氮的适宜范围,2016-2017年在湖北省3个棉花主产区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高密度和低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以及纤维品质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种植密度从7.5万株/hm 2提高至9.0万株/hm 2时,棉株中上部果枝长度在2年中分别变短1.3和1.8cm,中部果枝第一果节长度分别变短0.5和0.6cm,单位面积成铃数增加9.0万/hm 2,生育进程、实收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均无显著差异;氮肥用量在135~255kg/hm 2范围内,棉花理论产量、实收产量、纤维品质和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设置的高密度和低氮肥范围内,简化施肥夏直播棉可获得比较稳定的产量和品质。具体而言,湖北省棉花主产区实施这一种植模式时,密度可增至9.0万株/hm 2,氮肥用量可降至135kg/hm 2。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不同历史时期的10个代表性棉花品种的2年5点试验和1973~1996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研究我国黄淮棉区自50年代以来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 结果表明, 建国40多年来, 该棉区棉花纤维品质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品种的增产潜力以每年8 kg/hm2增长的同时, 纤维强度约提高了2.35 CN/dtex, 产量与  相似文献   

20.
棕色棉和白色棉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深棕、中棕、浅棕3个棕色棉品系,以白色棉品种为对照,测定棉铃发育各阶段纤维发育相关酶的活性变化,探讨纤维发育相关酶对棕色棉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棕色棉的绒长、衣指、衣分低于白色棉;纤维发育过程中,棕色棉纤维伸长速率低于白色棉,纤维伸长停止早(30 DPA左右),而白色棉纤维伸长期较长(35 DPA左右);纤维发育期棕色棉纤维素累积速率低于白色棉,快速累积期短(25 DPA),纤维素含量低于白色棉;纤维发育前期(20 DPA),棕色棉的蔗糖合成酶(SS)活性显著低于白色棉,而过氧化物酶(POD)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高于白色棉;纤维发育后期(25 DPA),棕色棉的β-1,3-葡聚糖酶、POD活性显著低于白色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