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实现蜂王浆机械化取浆生产是解决人工取浆效率低下、提升蜂农产出效益的必由之路。【方法】本研究介绍基于槽轮-齿轮-凸轮机构的浆产浆条送进和取浆装置的传动原理,并在机构的运动和仿真分析基础上设计产浆条拨轮和吸浆头等关键机构,针对人工移除幼虫和保留幼虫的两组产浆条进行取浆试验。【结果】取浆机能以每根产浆条8 s的速度及91.84%的取浆率实现快速、高效取浆。人工移除幼虫与否不影响取浆率,但保留幼虫取浆中幼虫完好分离率仅为54.4%。【结论】基于槽轮-齿轮-凸轮机构的产浆条自动送进和吸浆头升降运动顺畅、平稳,最终实现气吸式取浆机快速、高效取浆。为了保障蜂王浆取浆品质,仍需进一步降低幼虫破碎率或人工移除幼虫后取浆。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取浆时间(48 h和72 h)对蜂王浆产量和成分的影响。以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利用免移虫蜂王浆生产技术生产蜂王浆,测定48 h和72 h取浆时单个王台中的王浆产量和单个幼虫重量以及10-HDA的相对含量、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72 h取浆时王台中王浆产量和幼虫重量都显著高于48 h,但两者10-HDA含量差异不显著;两者都含有21种相同挥发性成分和15种相同脂溶性成分,但48 h取的王浆含有更多的特有挥发性成分,而72 h取的王浆含有更丰富的特有脂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对西方(ApismeliferaL.)采用1和2日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王台接受率和不同时间取浆浆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日龄工蜂幼虫的王台接受率(80.67%)极显著高于1日龄(49.33%)(P<0.01);(2)1和2日龄幼虫产浆的台平均产浆量最高峰分别在各自移虫后第84h和第72h,浆量较高时段分别在移虫后第78—90h和第68—78h.2个日龄幼虫产浆最高浆量之间及浆量较高时段的浆量均无显著差异,但采用2日龄幼虫产浆的比1日龄幼虫的提前12h达到台平均产浆量高峰和浆量较高时段.(3)采用2日龄幼虫产浆其总产浆量可比采用1日龄的增加56%.通过试验认为,西方蜜蜂产浆采用2日龄幼虫,并在移虫后第66—78h内取浆最适  相似文献   

4.
王浆生产是养蜂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养蜂采取最低投入获得最大利润的主要手段,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的配套技术。①增长产浆期,每年从4月1日到8月30日5个月;②使用高产全塑台基条;③因群定台;④选育和饲养高产蜂种;③奖励饲喂,保证生产有足够的蜜粉;⑥王浆生产工厂化;⑦调整移浆取浆时间;⑧以定地饲养为主,结合转地饲养;⑨提高蜂群管理和产浆操作水平等,使王浆产量由1989年的每年每箱0.5kg,增加到  相似文献   

5.
原料处理取颗粒完好、无虫蛀、无霉变、蛋白质含量高(须达40%以上)的优质大豆,除去杂质,反复清洗。浸泡磨浆掌握好大豆浸泡的时间、温度和水分,磨碎、煮浆、过滤时合理调节pH值,以提高大豆蛋白质的溶出提取率。具体方法是:将大豆置于14℃的温水中(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1.5)浸泡8  相似文献   

6.
随着王浆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蜂王浆已成为广大养蜂者,特别是定地养蜂者的主要经济收入。笔者通过三年的实践,在郑州地区达到每群蜂年产王浆2.1公斤的目标。现将技术要点总结于下。l 饲养强群 常年饲养强群,实际上也就增长了产浆期,产浆期长短是影响王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单框取浆的蜂群,每群有10~12足框蜂已够用。对二框取浆的蜂群可达到15~16足框蜂。同时饲养强群可以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业》2004,(5):33
用豆浆饲养鱼苗不仅可快速育肥,而且鱼苗的体质增强,成活率也高。其技术要点如下:一、豆浆制作。磨浆前先将大豆在25℃~35℃温水中浸泡5~8小时,水温低浸泡时间长一些,反之短一些。磨浆工具一般采用磨粉机或磨浆机。磨浆时要将大豆和水同时加入,一般每公斤大豆用水10~12公斤。也可用豆饼浸泡后磨浆。豆饼的浸泡时间为5~6小时,磨浆时每公斤用水10~12公斤。豆浆磨好后不可再加水,否则会沉淀。二、泼浆方法。为延长豆浆颗粒在水中的悬浮时间,提高利用率,一般每天泼浆3~5次,浆要洒得细,泼得匀。最好在鱼苗池四角堆一些较大的嫩青草,然后把…  相似文献   

8.
郭献榜  简国华 《农友》2001,(12):19-19
磨浆。取新鲜马铃薯洗净,用石磨或饲料粉碎机磨成浆汁。  相似文献   

9.
通过灌河大桥22号试桩的静载试验,研究了湿作业成孔钻孔灌注桩的时间效应。该工程运用了桩端后压浆技术,为研究压浆前后桩的承载性能的变化,试验采用了自平衡方法,在桩身设置了双荷载箱,并分别在压浆前后进行了试验。该桩的上段桩不受桩端后压浆的影响,对比该桩的上段桩在不同时间的试验结果,其极限承载力和刚度随时间增长,证实了湿作业成孔的钻孔灌注桩存在时间效应。湿作业成孔钻孔灌注桩的时间效应的机理复杂,分析表明,其受桩周应力场变化、桩周土体性质、泥皮变化和桩底沉渣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素抗凝血浆用于乙肝标志物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测定92例患者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中的乙肝标志物,并测定48例不同时间肝素抗凝血浆与30例不同浓度的肝素对乙肝标志物的影响。结果血清和血浆的乙肝标志物结果基本一致,3d内不同时间测定肝素抗凝血浆对乙肝标志物无影响,但不同浓度的肝素对乙肝标志物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肝素抗凝血浆适合于检测乙肝标志物,但脂血、溶血、抗凝不完全的标本及在灰区和阳性模式罕见的病例应予以复查,同时应重视肝素抗凝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将鸭杀死,用橡浆(Iatex)灌注呼吸道,用导管插到气管上三分之一的地方,将鸭的头吊到一个架环上,用漏斗盛上灌注的橡浆,并接上橡皮管于漏斗的导管上,漏斗距鸭头的水平面高出约为12英时,当橡浆停止进入气管时,即将气管在切口以下结扎,把鸭从环架上取下来,将鸭的尾部提起要超过头部的高度,让橡浆充满到颈部的气囊,空气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腹气囊中,在灌注橡浆时,将空气赶到颈气囊和锁气囊,因为空气的存在则影响橡浆之充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草莓果浆品质,本试验研究了复合酶添加量、超声功率和酶解时间对草莓果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模型(RSM)和多层感知神经网络模型(MLPANN)对草莓果浆超声酶解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比较2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复合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对草莓果浆SSC影响显著,酶解时间和超声功率对草莓果浆花色苷含量影响显著; RSM和MLP-ANN模型对草莓果浆SSC和花色苷含量预测的RMSE分别为0.269 8、0.675 8和0.038 7、0.007 7,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7 4、0.928 2和0.984 7、0.999 4,MLP-ANN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RSM模型;采用MLP-ANN模型优化得到的超声酶解法制备草莓果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0. 06%,超声功率180 W和超声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草莓果浆的SSC为10. 2%,每100 g草莓果浆花色苷含量为13. 46 mg。与未经超声酶解的果浆相比,SSC提高1. 12倍,花色苷含量提高2. 35倍,故超声酶解法可有效提高草莓果浆品质。  相似文献   

13.
<正>1.蜂花果奶饮料(1)工艺流程蜂花粉→浸提→调浆→稳定化处理→酸化→调配→均质→灌装→杀菌→冷却→成品(2)操作要点①浸提。先把蜂花粉冷冻至-24℃,快速浸入5~8倍80℃的水中搅拌4小时后,过滤,取滤液;滤渣可再次浸提,过滤,取滤液,合并滤液。②调浆。用50~60℃水将奶粉溶解后,加入橘子原汁、蜂蜜和滤液,  相似文献   

14.
对蜜蜂幼虫移虫后72h,55h,48h3个取浆周期及1日龄、1.5日龄、2日龄、2.5日龄幼虫与王浆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2h,55h,48h取浆周期,分别采用1日龄 、2日龄、2.5日龄幼虫的王浆产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生物降解方法,以煤样粒度、菌液用量、煤浆浓度和生物降解时间为影响因子,测定侧耳木霉T9对山西褐煤的生物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褐煤生物降解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煤样粒度菌液用量煤浆浓度生物降解时间。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组合为:煤粒度0.1mm、菌液用量10mL、煤浆浓度2%和生物降解时间14d,对褐煤的生物降解率最高达60.00%。  相似文献   

16.
一、蜂业发展现状 1.蜜蜂品种繁昌县早期饲养的蜂种为中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进意蜂,明显地提高了蜜浆产量.目前84户蜂农中,68户饲养浙农1号,11户饲养吉林松冈1号,5户饲养萧山蜂王.由于萧山王、平湖王惰性大、盗性强而逐步被淘汰,松冈1号蜂王因产蜜量高被转地养蜂者喜爱(我县目前转地养蜂者大部分只取蜜,取浆很少),蜜浆双高产浙农1号是我县主要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7.
机械活化预处理对纤维素在碱液中溶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课题组自制的机械活化装置对松木漂白浆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考察机械活化作用对其溶解度和聚合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机械活化时间从0 min增加到120 min,松木漂白浆在碱液中的溶解度从20%增至78%,聚合度从237降至129.说明机械活化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松木漂白浆溶解度,降低其聚合度.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观察不同活化时间纤维素形貌结构和结晶结构的变化,证明机械活化对纤维素溶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蜜蜂幼虫移虫后72h,55h,48h3个取浆周期及1日龄、1.5日龄、2日龄、2.5日龄幼虫与王浆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2h,55h,48h取浆周期,分别采用1日龄、2日龄、2.5日龄幼虫的王浆产量比较高。其中以72h,1日龄的幼虫组合王浆产量最高,与其它2种组合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黑豆为原料,盐卤(MgCl2)为凝固剂,进行卤水黑豆豆腐工艺研究。通过液料比、MgCl2用量、煮浆时间、点浆温度、静置时间5个单因素试验,对影响豆腐制作较大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出最佳工艺为黑豆∶水1∶9磨浆、MgCl2添加量为2.0%~2.5%、点浆温度80℃、煮浆时间3 min、凝固时间5 min,研制出的黑豆卤水豆腐出品率高、口感好、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20.
奶浆菌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奶浆菌多糖的最优工艺。[方法]以水为提取溶剂,以超声波作为提取辅助设备,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影响奶浆菌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及其最佳水平范围,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优提取条件。[结果]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奶浆菌多糖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浸提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料液比、浸提时间,最优工艺条件是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料液比1∶25 g/ml,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为2.5 h。该工艺条件下奶浆菌多糖的提取率为7.16%。[结论]试验得出的最优工艺条件可为奶浆菌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