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西牛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安西草原。不了解安西草原生产状况和牧草质量好坏,就不会完全了解安西牛。从表1安西草原的退化和表2安西牛的退化同时发生,就可看出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表1可见,23年间草原复盖度下降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安西牛肉用生产性能,和通过屠宰分析,了解安西草原营养状态及安西牛目前体成分结构,特安排该屠宰试验。材料和方法在安西县桥子、踏实乡多个放牧牛群中随机购入月龄分别为16、28、40月的阉牛15头。按屠宰要求测定有关指标,对肉样分析:粗蛋白用日VS—KTP定氮仪分析,粗脂肪用日MRK脂肪提取仪,干物质及粗灰分含量用常规法,氨基酸用121MB型氨基  相似文献   

3.
安西牛     
安西牛是长期繁衍在甘肃最西端普通牛种的蒙古牛。地处“丝绸之路”的戈壁沙滩。其中的绿洲区向来农业发达,对农耕畜力要求亦高,因此形成了特定环境下终年放牧而又役用为主的安西牛。解放初期曾以最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经对安西草原和家畜长期调查试验,在获得大量数据基础上,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创建了包含66个活性方程的安西草畜系统模拟模型。通过模拟试验,确定出不同利用强度下草原适宜载畜量和相应生产效益。针对安西草畜系统目前效益低下、生态环境恶化状况,模型提出“生态效益型”和“生态恢复型”二种治理方案,对各方案实施结果及效益作出了预测。本文最后还对草原经松耙、灌溉、施肥和补播的生产效益进行了模拟运算,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黄金分割法”对安西公、母牛体重生长资料进行了Logistic、Brody、Bertalanffy、Gompertz四种生长模型参数拟合。最后选定用Brody模型描述安西牛体重生长拟合度最好。文中还比较了国内外5个牛种的体重生长和成熟快慢差异。  相似文献   

6.
安西牛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西牛是一个对荒漠半荒漠地区有很好适应能力的品种,不同于我国其它黄牛地方品种,安西牛具有很好的耐热、耐寒、耐旱、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其体格虽不大,但上述"特性"是其它品种牛无法与之相比的。安西牛是甘肃省宝贵的牛种资源,保存和发展安西牛并对其进行选育,开发利用研究,对充实全国养牛业育种基因库,发挥我国现有品种资源的遗传潜能,促进我国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和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分析了安西牛种质资源保护技术与研究的背景、安西牛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研究的特点以及取得的成效和保种措施。  相似文献   

7.
安西牛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出塞远征,获牛马70万余头,“屯垦防卫”,接着号召内地人民“移民实边”,带来内地耕牛与征获的匈奴牧牛混交。当时安西一带水源丰富,森林茂盛,草原为“风吹草低见牛羊”之地。随着连年征战,掠夺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了解安西牛产肉性能现状,为加强安西牛肉用性能选择和发展肉牛商品生产肥育工作提供依据。试验分甲、乙、丙3组(共11头牛),采用舍饲—放牧—舍饲等方式肥育试验一年。结果表明: 安西牛一代杂种牛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产肉量和经济效益都高于同龄的安西牛,显示了杂种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安西牛生存的自然环境、品种来源、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安西牛保护、利用提出了保种对策,对全面认识和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牛结节病是一种由疙瘩皮肤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安西牛作为我国特有的生产潜力较大的优良种牛,感染该病后可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本文通过介绍牛结节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为防控安西牛结节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1980—1986年《安西黄牛资源调查》及《黄牛冻配改良配种繁殖调查登记》中的资料并加以统计整理,对安西黄牛的发情,排卵和受精等繁殖性能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发情 1.发情周期及影响因素据对342头(次)母牛统计,发情周期平均21±3.5天。青年牛(63头次)发情周期平均19.5±3.5天,成年牛(271头次)为21.5±3.5天;老龄牛(8头)为30±5天。青年牛的发情周期比成年牛短2天,比老龄牛短7天,差异显著(O.01相似文献   

12.
利用“畜大壮”促进安西牛生长期增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西黄牛是我国役肉兼用型的优良品种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安西黄牛的肉用生产性能,促进肉牛商品生产,1990年10月至1991年3月,我们利用“畜大壮”埋植技术,对舍饲条件下的生长期安西黄牛进行了促增重试验。旨在探索安西黄牛加速生  相似文献   

13.
<正> 血红蛋白不仅与机体组织供氧有关,而且表现出遗传多态性。Cabannes和Serain(1955)首次在阿尔及利亚牛中发现了牛的两种血红蛋白变异类型。之后Bangham(1957)揭示了血红蛋白多态性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的两个等显性等位基因控制。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到目前发现的牛血红蛋白等位基因有B、C、F、A、D、Kh、E等。随着广泛深入的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血红蛋白多态性,对牛育种的重要意义。安西地方黄牛是分布在甘肃最西部戈壁荒漠半荒漠地区,具有耐粗饲,耐酷热严寒,抗焦虫病等优良特性。为了了解安西地方黄牛的起源与形成,我们初步调查了安西地方黄牛的血红蛋白类型。材料与方法血样采自安西地方黄牛的生产区的桥子、踏实乡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西门塔尔杂种牛(西杂牛)肉用性能的利用。选用黑安格斯牛杂交西杂牛,随机选取同期出生断奶的杂交一代安西杂牛(黑安格斯♂×西杂牛♀)和西杂牛,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20月龄,屠宰安西杂牛和西杂牛公牛各9头,取其背最长肌,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安西杂牛和西杂牛肌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安西杂牛和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均达到52%以上,以长链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安西杂牛中SFA显著低于西杂牛(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测定脂肪酸总量46%以上,安西杂牛中UFA极显著高于西杂牛(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安西杂牛和西杂牛中差异不显著(P0.05),油酸的含量在安西杂牛中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γ-亚麻酸、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顺-8,11,14-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EPA等功能性脂肪酸在安西杂牛中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综上表明,与西杂牛相比,安西杂牛牛肉中脂肪酸的营养价值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甘肃畜牧兽医》2013,(11):51-52
安西牛因产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而得名。在瓜州县,以踏实、桥子和布窿吉乡所生产的牛最佳,故义有桥子牛、踏实牛之称。1982年,安西牛被确定为甘肃地方品种,写入《什肃省畜禽品种志》;随后,义被载人《中网牛品种志》,被确定为我国牛品种。安西牛在产区主要为役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线性规划方法,优化配置了安西牛畜群最佳结构,使得牛群出栏率和出栏效益分别提高2.83倍和2.78倍;使年产活仔数可望增加48%,而累计死亡率降低3倍多、并能取得每年体重2.52kg的选择遗传进展。文中还作了各种管理因素变化的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0头体中等的安西成年母牛身体7个主要部分被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说明西牛对不同季节的环境有较强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适合贵州肉牛产业发展的杂交模式,本研究以关岭牛为对照组,西本杂、利西本、安西本为试验组进行了育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西本的增重最高,依次为安西本、西本杂、关岭牛。利西本和安西本2种三元杂交牛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西本杂(P0.05),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西本杂则显著高于关岭牛(P0.05)。利西本和安西本2组三元杂交牛的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显著高于西本杂二元杂交牛(P0.05),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但屠宰率、净肉率以及肉骨比数值略高于西本杂二元杂交牛和关岭牛,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牛种资源.地域辽阔和交通不发达造成的自然隔离,使各地古老牛种待以纯种繁育至今.自然条件的差异和黄河上游环境气候的恶化,造就了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形形色色牛种.众多的民族和千差万别的传统习惯及文化信仰,又赋予了这些品种不同的生产利用特性和外部特征.随着社会商品化生产的发展,对这些古老品种的存在已造成威  相似文献   

20.
安西牛具有耐热、耐干旱、耐寒、抗病、耐粗饲、耐放牧、体质结实、挽力大、用途广等特点,它不仅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近十年来向河南、陕西、新疆等八个省区输出近万头,深受欢迎。去年,经省畜禽品种志编委会会议讨论,确认安西牛为我省保存和发展的优良地方品种。为了加快发展速度,确保品种质量,最近安西县成立了有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安西牛本品种选育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