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Bufon随机投针问题为原理,对线截抽样的概念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线截抽样为原理的线状物体的调查方法。在计算机上成功地模拟了路网调查,从模拟的几种方案可以得出:线截抽样完全适用路网调查,且以本文中的B、C两种方案为好,并可以以此推广到林网及防护带的调查。  相似文献   

2.
林分蓄积量调查的线截抽样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论述了林分蓄积量调查的线截抽样原理和方法,并在针叶林和阔叶林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抽样精度高,调查效率和抽样效率均超过样地法。  相似文献   

3.
林分株数线截抽样估计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林分株数调查的线截抽样原理与方法。在不同的针叶林和阔叶林中进行了试验,并与传统的样地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可靠,抽样效率高。样线越长,精度越高,样线长度以截取须7株以上,10株为好,抽样效率比普通的样地方法高出4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线截抽样是稀疏总体的调查方法,是一种有放回不等概抽样方法.系统梳理了直线型线截抽样的倒木蓄积总值、密度、均值、长度以及估计精度、方差、估计区间等计算公式,将直线型线截抽样应用于研究区域的倒木调查,探讨不同截线长度对调查精度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截线长度为50 m.此时,倒木蓄积总量为536.85m3,蓄积密度为27.53 m3·hm-2,倒木总条数为5 887条,抽样精度达90.05%(可靠性为95%),为森林资源综合监测地面样地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线截抽样中样本间两两同时出现的概率进行研究,解决树木间的协方差问题,以便通过一条样线对总体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6.
利用来自二级抽样的玉米品比试验资料,对抽样方案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试验除了可以给出与试验目的本身有关的专业信息外,还可以为我们今后的试验提供有关精确度、抽样容量以及抽样费用等的优化抽样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侧多食跗线螨在柑桔植株上的分布民政部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其生态特性,制定抽样技术,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将在4个不同品种,树龄,地形的柑桔园内调查所得的7组侧多食跗线螨在柑桔夏,秋梢上的资料,用5种聚集指标,Iwao的m^*-m直线回归的α,β值和Tayor幂法的则的a,b值测定基空间分布型,用聚集均数λ值分析其聚集原因,用Iwao-kuno的理论抽样公式计算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亲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地基激光雷达(TLS)可以对林冠下层进行快速、非破坏性的三维测量,与传统森林参数调查相比,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林业调查中有广泛应用。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基于全方位TLS数据的参数提取,全方位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量庞大,所需扫描时间较长,而针对快速扫描的多线阵点云数据的研究较少,相关算法有待提出,多线阵激光雷达数据的应用能力也有待验证。方法以北京市东升八家郊野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个单站扫描采集的16线阵TLS点云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树干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点云到达目标单木及周围其他物体距离的差异,检测出树干表面点云,并结合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算法拟合圆,提取单木胸径;在此基础上引用角规抽样技术,进行林分平均胸高断面积的估测。结果对于多个单站扫描数据,单木检测率均在80%以上,株数密度最小的样地单木检测率可高达95%;对于单站数据,单木平均检测率随着扫描半径的增加而下降,在10 m左右范围内可以达到较高的检测率。以样地中被正确检测到的单木胸径估测值与实测值建立回归方程,单木胸径估测的决定系数R2在0.72~0.82之间;计算各样地单木胸径实测值与估测值的平方平均数,林分平均胸径估测精度均在90%以上,最高可达到99%,表明在样地水平上有较好的胸径估测效果。由TLS提取的胸径值结合角规抽样原理计算林分平均断面积估测值,与实测值相比,林分平均断面积估测精度可以达到90%左右。结论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基于单帧16线TLS数据提取单木参数,实现林分平均胸径及单位断面积的快速高效估算,为林业调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区水叶菜风险监测抽样方案为研究对象,基于OC曲线理论,对监管工作目标内多个不同点位的抽样方案的操作特性进行了多层面比较分析,探讨了不同的抽样方案与产品合格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抽样方案的辨别率和错判、漏判风险概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根据该区的质量水平和监管目标,确定合理的样本量及不合格品限定数,可以提高抽样方案的辨别率,减少错判、漏判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以辽宁省为例,应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影像(MODIS)数据进行森林信息提取,并选取森林面积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单元作为抽样单元,应用随机、系统、分层的抽样方法对辽宁省森林面积进行抽样估算,在获得最优抽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第2阶段抽样,设计不同样本容量水平下的森林面积空间抽样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以县森林面积覆盖百分比为分层标志的分层抽样方法抽样效率最高,在第2阶段抽样估算的8种样本容量水平下,当样本容量为8时,抽样精度达到95%,并且所需样本数量最少,达到了森林面积抽样精度要求。应用此方法能够减少森林资源调查成本和工作量,可以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3S技术),进行大区域范围森林面积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以样线法作为野生动物定位监测野外调查的方法 ,对监测样线上的定位监测数据计算以截线抽样法为主、丰富度指数法为辅 ,并将截线抽样法制作成计算机软件 ,用以对大量野外调查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从而求得大熊猫或其他珍稀动物的调查数量  相似文献   

12.
油松毛虫蛹种群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进行了油松毛虫蛹种群估值抽样及风险决策抽样技术的研究,其目的是为进行油松毛虫种群动态研究,实施综合管理决策提供优化的抽样设计。对估值抽样提供了三种方案:整株抽样,轮枝抽样,简易估计法。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用后两种方案代替整株抽样估计种群密度可以提高抽样效率,降低抽样费用,且估计精度能达到一般科研和生产上防治决策的要求精度。关于风险决策抽样,给出了三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任何一组均可应用。文中还应用了笔者提出的一组新的抽样设计模型,其结果与前人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陈炳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14-14717,14719
以"3S"技术为基础,利用统计学中的抽样调查方法,根据土地资源调查特点,建立成数抽样、双重抽样、不等概率抽样3种模型。实证分析表明,这3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效率,可以对全国的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4.
徐达  翁卫松  诸葛刚  谭莹  陈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129-5130,5133
探索科学、实用的利用彩色航片结合成数抽样开展城市和平原绿化调查的方法,解决目前平原绿化调查与监测技术相对滞后的技术问题。基于彩色航片为底图,采用不同成数抽样方案布设样点,并判读样点地类类型,完成试验区绿化调查。结果不仅找出了不同成数抽样方案对绿化调查工作量和成果精度的不同影响,而且找出了该调查方法本身的优缺点和研究材料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深入针对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首次指出,与Wolfe线搜索,Goldstein线搜索和精确线搜索等不同,在一般下降算法模型中使用Backtracking线搜索并不能保证全局收敛性。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并在证明线搜索下降算法模型的一个一般全局收敛性定理的基础上,证明改进Backtracking线搜索方法能够保证全局收敛性。给出了改进Backtracking线搜索的下降算法至少线性收敛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总体表面属性特征的森林资源抽样调查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6个景区为抽样总体,以GIS为分析平台,以2002年数字化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分析各个总体相关性、异质性、聚集性3个表面属性特征基础上,分别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空间简单随机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空间平衡抽样方法对单位面积蓄积量进行了抽样估计,并从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效率2...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检验法研究了角倍蚜Schlechtendaliachinensis(Bell)干母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干母种群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在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理论抽样数方案,通过不同抽样方式的精度比较,表明棋盘式抽样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8.
针对Toylor指数法用于广义LS法对其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利用BOX百分偏差对估计偏差进行了度量,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把估计精度不高的参数值用于田间害虫的抽样技术之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讨论了正常毛竹林分的胸径分布和胸径平均值估计的小样本抽样技术。在对实际林分的调查和分析过程中应用了常见的分布假设检验技术和更高一级的检验方法,得出了:毛竹林分中胸径近似遵从正态分布。这就为小样本抽样提供了依据。用计算机模拟抽样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分析国内外森林资源调查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对森林经营单位级群团系统抽样设计不同方式进行分析比较,为森林资源调查和样地复查时样地的布设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森林经营单位级监测群团样地(1km×1km样地布设)的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设计模拟了1km×1km、1km×2km、2km×1km和2km×2km 4种抽样样地布设模式,对4种抽样设计方案的模拟数据,从调查成本、蓄积、地类面积、方差和标准差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模拟的4种样地布设方式中,调查成本由大到小的顺序是1km×1km、2km×1km、1km×2km、2km×2km;总蓄积量标准差由小到大的顺序是1km×1km、2km×1km、1km×2km、2km×2km;各地类面积标准差由小到大的顺序是1km×1km、1km×2km、2km×1km、2km×2km。【结论】在一类和二类资源调查体系耦合以及调查经费充足时,选择1km×1km布设样地;经费不充足或样地复查时,选择2km×1km或1km×2km样地布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