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优化农杆菌介导棉花胚性愈伤的遗传转化体系,我们以2个栽培棉花品种新陆中36、新陆中45的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基因,研究愈伤组织状态、菌液处理浓度、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条件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培养15~20天呈颗粒状、生长旺盛、分散性好的胚性愈伤组织适于转化,其中以继代18天的新陆中36愈伤组织转化率最高,为80%,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差异。(2)菌液浓度0.4~0.5 OD600,农杆菌侵染10~15分钟是这两种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侵染时间。(3)50 mg/L是卡那霉素对抗性胚性愈伤起到有效筛选的最佳浓度。通过本研究实现了对受体材料、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条件的进一步摸索,棉花抗性胚性愈伤再生培养体系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以A188玉米自交系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化和再生的各种因素,建立了该自交系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1.0~1.5 mm的幼胚最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在侵染液和共培养基中加入乙酰丁香酮能显著提高转化效率;合适的菌液浓度(OD600=0.4)、共培养时间(3 d)、共培养温度(24℃)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3.
籼稻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影响因素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籼稻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影响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愈伤组织与根癌农杆菌共培养的部分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硝态氮和铵态氮比例、1.0~2.5mg/L的2,4-D浓度有利于籼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继代12d左右共培养效果较好;愈伤组织与农杆菌液共培养3d能获得50%以上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4.
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EHA105介导外源基因phy A转入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GS01的胚性愈伤组织,并利用除草剂(草胺磷)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培养并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菌液浓度及侵染时间显著影响愈伤组织的转化率;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抗性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影响明显。当菌液浓度OD600 nm为0.6,侵染时间为20 min时,抗性愈伤组织的转化率最高,达到了68.7%,为玉米农杆菌转化并获得再生植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农杆菌介导转化愈伤组织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玉米基因型Q31×Z31、Q31×Z3、Z3、B73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根据Gus基因表达水平,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玉米愈伤组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选用的玉米基因型中,不同基因型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Q31×Z31、Q31×Z3、B73转化效率较高,Z3较低。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为0.4~0.6、侵染时间为10min、23℃暗培养3d是较佳转化条件。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获得再生玉米植株,并对再生植株离体叶片进行除草剂抗性检测,发现转基因再生植株叶片可以抵抗200mg/L Basra。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介导玉米幼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郑58’的幼胚为材料,用农杆菌介导法对诱导培养出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三价植物表达载体的遗传转化,同时对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浸染液和共培养培养基中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为150mg·L-1时,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显著提高17.39%;在菌液浓度D600为0.3、浸染时间为20min、共培养时间为60h、共培养温度为22℃、共培养培养基pH为5.4以及头孢霉素浓度为400mg·L-1的试验体系下,有利于提高玉米抗性愈伤组织的获得率,其获得率最高可达17.26%.  相似文献   

7.
贵州10种玉米基因型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10种玉米基因型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2,4-D浓度和基因型对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进行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适2,4-D浓度不同:黔单19、黔单20、黔单23、09H313、大青233、益玉6号母本、益玉6号父本的最适2,4-D浓度为1.0 mg/L,遵玉母本为2.0mg/L,黔单21为3.0 mg/L。另外,不同基因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及分化再生能力差异明显。其中,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的是遵玉母本和大青233,分别为81.87%和71.39%,而绿芽分化率较高的是黔单23和黔单21,分别为89.80%和80.00%。贵州10种玉米基因型中黔单23、黔单21和益玉6号父本表现出较好的再生频率,可为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提供备选受体。  相似文献   

8.
选取3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丹988、齐319、郑58幼胚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研究了基因型、幼胚大小、2,4-D浓度和AgNO_3浓度4个因素对胚性愈伤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愈伤诱导结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基因型幼胚大小2,4-D浓度AgNO_3浓度,最优组合为"齐319"、幼胚为1.5~2.0 mm、2,4-D浓度为2 mg/L和AgNO_3浓度为8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0.58%。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植物超表达载体p CAMBIA3301-ICE1-Bar转入玉米自交系"齐319"中,得到的转化植株经除草剂basta初步筛选后,通过PCR检测,获得了5棵T_0代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自交系“综31”和“P12”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对潮霉素的敏感性试验,确定了潮霉素50~70mg/L为愈伤组织适宜选择压。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的反义表达栽体导入玉米自交系中,并对农杆菌转化系统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HA105的菌株振荡20h后,菌液OD值为0.5~0.6时侵染25min为农杆菌转化的最适条件。对转化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诱导出苗后进行PCR检测,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转化率最高达到5.3%,并得到了转化植株的种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疆海岛棉不同材料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筛选再生能力强的海岛棉材料,为新疆海岛棉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以105份新疆海岛棉为材料,利用改良后的MS培养基对下胚轴共培养,在2,4-D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分化产生愈伤组织,浸染农杆菌介导的红色荧光蛋白,验证转化效果。【结果】 海岛棉材料愈伤组织的增殖速率与其基因型有关,改良后的MS共培养基、2,4-D诱导培养基可有效用于新疆海岛棉共培养和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愈伤组织增殖的适宜培养时间为4个月,时间过长不利于其增殖;愈伤增殖速度与转化率呈正相关,增殖快的材料其红色荧光蛋白的转化率较高;筛选出2份增殖快且转化率好的海岛棉材料。【结论】 建立了新疆海岛棉胚性愈伤组织培养体系与鉴定方法,筛选出9份愈伤增殖好、且能够有效转化的海岛棉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优良玉米自交系丹598、郑58、昌7-2、掖478的茎尖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旱基因SAMS转入玉米,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共获得阳性植株35株,表明SAMS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同时对影响茎尖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侵染时间、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对转化率影响显著.菌液OD600值为0.5~0.7,侵染15 min,共培养3d,乙酰丁香酮浓度为100 μmol/L时,有利于提高玉米茎尖转化率,其中昌7-2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的一些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外植体选择、预培养、共培养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的茎段和叶片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在转化前对外植体预培养2d,再用OD600为0.5的农杆菌菌液侵染10min,共培养3d,转化效率较高。利用优化的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转化,对再生苗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特异切割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核酶基因已导入了马铃薯。  相似文献   

13.
Since maiz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ereal crops in the world, establishment of an efficie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is critical for its improvement. In the current study, several elite corn lines were tested for suitability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by using immature embryos as explants. Infection 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ransformation of A. tumefaciens sp. strains EHA105 and LBA4404,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 times of immature embryos before infection, influence of L-cysteine addition in co-cultivation medium after transformation, and how different ways of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influenc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formation were compared. Glyphosate-resistant gene 2mG2-EPSPS was transformed into several typical maize genotypes including 78599, Zong 31 and BA,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pervirulent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p. strain EHA105 was more infectious than LBA4404. Inclusion of L-cysteine (100 mg L?1) in co-cultivation medium, and heating of the immature embryos for 3 min prior to infection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Growth in resting medium for 4-10 d and delaying selection was beneficial to the survival of resistant calli. During induction of germination, adding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6-BA (5 mg L?1) and a low concentration of 2,4-D (0.2 mg L?1) to regeneration medium significantly enhance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Using the optimized transformation procedure, more than 800 transgenic plants were obtained from 78599, Zong 31 and BA. By spraying herbicide glyphosate on leaves of transgenic lines, we identified 66 primary glyphosate-resistant plants.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as 8.2%. PCR and Southern-blot analyses confirm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ransgenes in the maize genome.  相似文献   

14.
植物的耐盐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将多个耐盐相关基因导入同一植物更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以玉米自交系H99、丹988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愈伤组织对NaCl的敏感性试验,确定转化愈伤组织的适宜选择压,适宜愈伤组织转化的盐浓度为225 mmol/L.并对农杆菌遗传转化系统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用带有pCAMBIA-1301-CMO-BADH质粒的根癌农杆菌转化玉米愈伤组织,结果表明:采用EHA105的菌株振荡20h后,菌液OD值为0.5~0.6时侵染25 min为农杆菌转化的适宜条件.对移栽成活的36棵抗盐植株经PCR检测有2株呈阳性,阳性株率最高达到5.6%,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朱学静  殷鸣放  金华  阮成江  姜国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772-5773,5797
分析了影响农杆菌介导杨树转化效率的因素,如植物基因型、农杆菌类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Vir基因的活化、选择标记基因等,同时指出转化受体也是影响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以农杆菌介导的吴屯杨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吴屯杨无菌苗叶片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结合草甘膦(PPT)筛选,探讨影响吴屯杨叶片遗传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结果]吴屯杨叶片分化不定芽和生根的草甘膦临界浓度分别为0.8、0.6 mg/L。对预培养2~3 d的叶片,用OD600=0.4~0.5的菌液侵染10~15 min、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AS)200μmol/L、共培养3 d可有效提高吴屯杨遗传转化效率。对成活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转入吴屯杨中。[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吴屯杨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多裂叶荆芥转化体系,以携带pBI121-gfp质粒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介导,荆芥试管苗带叶腋茎段为转化受体材料,探究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4个因素对荆芥转化效果的影响。每个因素设置4个水平,以L16(45)正交实验进行,筛选的卡那霉素抗性芽进行GFP荧光检测和PCR检测。结果表明,gfp基因成功导入转化植株,预培养5d、菌液浓度OD600为0.7、侵染15min、共培养3d为多裂叶荆芥的最优转化条件。转化率为20%,每个外植体再生抗性不定芽数平均为5个。荆芥转化体系的建立为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其遗传性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水稻遗传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稻基因组测序品种日本晴(OryzasativaL.ssp.japonica)为材料,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系统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经质量分数2.5%的次氯酸钠灭菌30min后,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所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经过6~7d的继代培养后转化率达到95%;感染液菌浓度OD600值为0.145~0.190时,转化效率高;将抗性愈伤组织进行7d的暗培养可使分化效率提高到85%。应用本转化系统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转化体,GUS表达率达到30%,并且3个月即可获得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