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花叶蔓长春花全光自动喷雾扦插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叶蔓长春花观赏性强,适应性好.试验结果可见,花叶蔓长春花插条在全光自动喷雾装置下,采用河沙为基质,取枝条的顶端梢条,辅以浓度为100 mg/L的NAA液速蘸处理能明显提高花叶蔓长春花的扦插成活率,其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
花叶蔓长春花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永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39-40,45
本文对花叶蔓长春花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叶蔓长春花的光补偿点为9.5 umol·m-2·s-1,光饱和点均为1000 umol·m-2·s-1左右,补偿点较低、饱和点高,属于阳性植物,但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对光具有较广的适应性;相关分析表明,气孔导度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相对湿度和蒸腾速率.花叶蔓长春花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峰值出现在上午9:00,Pn值为9.14 umol·m-2·s-1.  相似文献   

3.
款冬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款冬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研究表明:根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初生木质部四原型;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维管束二环,具皮层维管束;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海锦组织具大量气隙,叶脉维管束较发达,叶上下表皮均具有气孔器,气孔器为不规则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蜡制片方法,对何首鸟幼苗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何首鸟幼苗类型为木兰型.根为四原型,通常无髓部.子叶和初生叶的上表皮无气孔器分布,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垂周壁波浪状,有较多的气孔器,气孔器属无规则型.子叶柄中有3个维管束,初生叶的叶柄中有6个维管柬.何首鸟幼苗的过渡区位于下胚轴,根的4个放射维管...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蔓长春花的组培快繁体系,以蔓长春花的茎段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进行蔓长春花茎段的诱导和植株再生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 6-BA+0.1~0.5mg/L NAA,试管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8~1.2mg/L IBA+2%蔗糖.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芸苔素内酯(BR)对蔓长春花试管苗生根有促进作用。BR使生根高峰提前、单株有效根数增多、生根率提高,IBA对BR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邵世光  郑典元  许云华  张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99-10600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牛蒡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蒡叶为典型异面叶。上表皮具极少的表皮毛和多数棒状的粘液毛,气孔数较下表皮少,气孔与表皮细胞平齐,同时存在拱起气孔;下表皮密被绒毛。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两者厚度比为5∶3,栅栏组织2层。中脉具3个维管束,小脉外具一层维管束鞘,具有典型的C4植物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花君子兰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花君子兰营养器官根和叶片的解剖学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其不定根为肉质,具有发达的复表皮,复表皮最内层细胞具有分生组织细胞,向外分裂形成新的细胞;根尖组织分化属封闭型,根冠与表皮同源,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加厚,初生本质部多原型。叶为等面叶,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外壁均被有厚的角质层,气孔器的保卫细胞为肾形,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叶肉细胞同型,无栅栏细胞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平行脉序,维管束具有维管束鞘。  相似文献   

9.
蔓长春花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蔓长春花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蔓长春花的光补偿点分别为13.2 μmol·m-2·s-1,饱和点约为1000μmol·m-2·s-1左右,补偿点较低、饱和点高,属于阳性植物,但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对光具有较宽的适应性;相关分析表明:气孔导度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相对湿度和蒸腾速率.蔓长春花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型,在9:00和13:00时分别为一高峰,Pn值为12.4μmol·m-2·s-1和8.55μmol·m-2·s-1,具有"午睡"现象.  相似文献   

10.
潮州产抗癌植物穿心莲叶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冷冻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潮州产抗癌植物穿心莲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穿心莲叶为典型的异面叶,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厚、上、下表皮细胞均含有长椭圆形或棒状钟乳体的细胞,且上、下表皮均被有少数腺鳞.气孔类型为横列型,下表皮密布,上表皮仅有零星分布,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为1~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形细胞组成,贯穿于主脉上方,海绵组织排列疏松;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约为1:2.28.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呈月牙形.上述特征主要与穿心莲的生活特性以及其生长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了7种能耐高架桥下荫庇环境的园林植物,通过试验比较其抗旱性。结果表明,观赏效果受影响的程度排序为狭叶栀子大吴风草矾根花叶蔓长春顶花板凳果麦冬扶芳藤;叶片初始萎蔫和永久萎蔫出现时土壤含水量排序均为大吴风草矾根狭叶栀子花叶蔓长春顶花板凳果扶芳藤麦冬;叶片永久萎蔫出现时干旱持续时间排序为扶芳藤顶花板凳果麦冬=矾根大吴风草狭叶栀子花叶蔓长春。7种园林植物的综合抗旱性排序为顶花板凳果、扶芳藤麦冬大吴风草、矾根狭叶栀子、花叶蔓长春。在夏季,麦冬、扶芳藤和顶花板凳果能耐15~20 d的干旱,矾根能耐13~15 d的干旱,花叶蔓长春、狭叶栀子和大吴风草只能耐10 d以内的干旱。  相似文献   

12.
王太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1,(4):187-188,190
对驻马店市引进的11个彩叶植物优良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4种地被类彩叶植物中,红叶石楠和金森女贞在高度生长和冠幅增长方面优势明显,其次为红花檵木、洒金珊瑚;3种藤蔓类彩叶植物以花叶络石生长量为最大,其次为花叶蔓常青,金叶过路黄最小;2种小乔木类彩叶植物枫香生长较快,冠幅平均增长达356.25%,与北美红枫相比差异显著;宿根类花叶美人焦和红叶美人焦生长与原产地相比生长正常,生长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花叶蔓长春已经作为彩叶地被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大城市的园林中。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花叶蔓长春的引种栽培、形态学、抗性生理、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花叶蔓长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测定小蔓长春花中长春胺含量的方法,测定不同年龄不同采收季节小蔓长春花中长春胺含量。[方法]采用Inert-silODS-3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Waters-2996PDA为检测器,外标法定量。流动相为甲醇-1%二乙胺(磷酸调pH值至7.5,体积比65:3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9.5nm。[结果]长春胺在0.05~0.5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1%(n=5),RSD=2.23%。长春胺峰保留时间为10.8min。[结论]该检测方法可用于小蔓长春花药材的质量监控。不同生长年龄不同采收季节小蔓长春花中长春胺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两种地被植物生长及生理指标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法对花叶蔓长春和金叶过路黄进行盐胁迫处理,以了解两种植物的耐盐能力及耐盐性差异。对新梢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量、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升高,新梢生长量逐渐下降,花叶蔓长春的平均相对生长量高于金叶过路黄;叶片中游离Pro含量增加,MDA含量和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均表现为金叶过路黄的增幅大于花叶蔓长春;金叶过路黄叶片中的POD活性几乎无变化,而花叶蔓长春中则呈先升后降趋势。综合各测试指标、外部形态观察以及田间生长表现认为:花叶蔓长春的耐盐性较金叶过路黄强,但均可在含盐量为4mg·F^-1以下的土壤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彩叶植物可丰富绿化景观效果、提高景观质量,创造优美的园林环境,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驻马店2007年以来应用红叶美人蕉、花叶美人蕉、红叶石楠、红花继木、金森女贞、洒金珊瑚、花叶洛石、花叶蔓常青、金叶过路黄、北美红枫和枫香11种新型彩叶植物,以群植、列植、地被和模纹花坛形式应用在绿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彩叶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相似文献   

17.
番茄幼苗茎的解剖学数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个番茄品种幼苗茎的解剖学数量性状观测表明,同一番茄品种内茎维管束距表皮的细胞层数、茎维管束间细胞层数和茎无维管束分化部位单位面积(mm2)细胞数3个解剖学参数基本相同,3个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小。在对解剖学数量性状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番茄幼苗茎发育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for anatomy in stems of three varieties tomatoes seedlings showed that the cell population between vascular bundle and epidermis, the cellular layers among vascular bundles and the cell population in an unit area (mm^2) of no vascular bundle areas were similar and there had small difference among three varieties.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se studies, the developmental mechanism of tomato seedling stem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