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商洛茶叶和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测定,为商洛茶叶种植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利用原子吸收测定商洛主要茶区土壤和茶叶中的砷(As)、铅(Pb)、铜(Cu)、铁(Fe)、铬(Cr)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商洛3大产茶区茶叶和土壤中As、Pb、Cu、Fe、Cr的含量均较低,并且都在相应的质量标准范围内,其中茶叶中As、Pb、Cr的含量与土壤中的含量呈正相关,茶叶中Cu、Fe的含量除了与土壤中的Cu、Fe含量有关外还与加工过程受污染程度有关。商洛地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并未受到重金属污染,茶叶饮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商洛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商洛茶叶中重金属铅、镉、锰、铜、锌、汞的含量。选取不同产地、采收季节以及不同厂家的茶叶为原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厂家商洛茶叶中重金属元素锰的含量最高,其次是锌,含量最少的是镉和汞;对于不同季节的商洛茶叶来说,重金属含量最多的是秋季,夏季次之,春季最少。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商洛茶叶整体质量较好,其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中的限量规定,是一类营养价值较高的绿色饮品。  相似文献   

3.
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普遍存在的重要茶树害虫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与产量,亦是商洛茶区分布最广、为害较重的害虫。本文从生态农业发展和食品质量安全角度出发,总结了小绿叶蝉的特征特性、在商洛茶区的发生规律,阐述了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多种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商洛茶园管理中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对商洛道地中药材桔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桔梗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和商洛立地生态气候资源条件,结合与商洛桔梗生长发育、产量水平、质量形成有密切相关的气候因子,进行区域分布相似归并,建立隶属函数模型。确定组成地理差异明显、彼此较为独立的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制作商洛桔梗适宜气候区划,分区综合评述,为商洛桔梗道地性形成机理研究及桔梗GAP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秦岭山脉的自然禀赋,赋予了商洛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绿色生态,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商洛人民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和应用了商洛香菇"百万袋"生产模式和"七统一分"组织管理方式,集成应用了先进栽培技术,创建了商洛香菇生产全程可追溯、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生产出菇形圆整、肉厚紧实、鲜香浓郁,嫩滑筋道等独具特色的商洛香菇,打造了"生态农产出商洛"形象,实现了商洛香菇及深加工产品漂洋过海的梦想,推进了商洛香菇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商洛茶园病虫害种类、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利用普查、系统监测与诱捕相结合的方式,于2015-2018年对商洛茶园病虫害种类和发生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鉴定出真菌病害11种、害虫6目、14科、22种。根据病虫害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明确了商洛茶园主要病虫害包括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芽枯病、小绿叶蝉及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潜在风险的有茶褐蓑蛾、茶棍蓟马及茶黄蓟马。茶双毛壳孢叶斑病和雪蛾蜡蝉为陕西首次发现,茶赤叶斑病、透明疏广翅蜡蝉、茶褐蓑蛾、桑褐剌蛾、扁剌蛾、红点龟形小剌蛾、茶银尺蠖、茶用克尺蠖、幻带黄毒蛾、瓦同缘蝽、梨蛣铃、茶棍蓟马等12种病虫为陕西茶园首次报道。[结论]该研究为茶园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茶叶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南茶区主要集中在汉中、安康、商洛等地,近年来,陕南茶区茶树病虫害不断增加,且防治难度较大。笔者针对陕南茶区的特有的气候环境特征,通过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该地区茶树病虫害的生物调控技术。以期促进陕南地区茶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商洛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纪念地、革命老区,拥有众多革命遗址资源,但却存在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文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游客对商洛红色文化旅游竞争力的评判数据,再结合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评价商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产业竞争力。模型结果显示,商洛红色旅游竞争力为低度竞争力,其中市场影响竞争力、服务产业竞争力是商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文化保护竞争力得分最低。最后,针对市场影响竞争力、服务产业竞争力及文化保护竞争力3方面,提出提升商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商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讨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剖析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并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基于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打造"非遗+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立商洛花鼓旅游生态园区、开展文化实景演出、开发非遗文创旅游产品等一系列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产业之一。商洛乡村旅游也在缓慢的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了农民的就业率,带动了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游客出游方式多种多样,游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差异化,传统的乡村旅游很难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商洛乡村旅游应该向智慧旅游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快速完成商洛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提高商洛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以乡村旅游智慧化成长的背景为基础,对商洛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商洛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网站内容单一、商洛智慧旅游相关人才匮乏、信息化技术落后与景区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应该从政府部门、旅游管理部门、乡村旅游社区、其他部门等方面入手加快商洛智慧乡村旅游的建设步伐与商洛乡村旅游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邓淑红  雷清  魏凤 《现代农业》2011,(5):151-152
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商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优势及劣势、分析威胁和机遇,并就商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化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化的技术设计目标,以及其在提升商洛知名度、推动商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商洛市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新世纪成立的山区商洛城市化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商洛城市化水平低其进程正处于缓慢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资源短缺与水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居民整体素质低,就业矛盾突出等是制约商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加快商洛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商洛大豆常年播种面积35万亩左右,但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土壤、种性退化、种植效益下滑等影响,商洛大豆产量低而不稳,面积及产量逐年萎缩,严重影响了大豆产业发展。为此,笔者对商洛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大豆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介绍了商洛大豆绿色生态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根据大豆生长习性及外在所需的环境要求,从合理轮作、播前准备、选种及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五个方面进行合理规范化操作,以确保商洛大豆绿色生态,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有几批大规模的移民迁入商洛,使商洛成为移民聚居区.移民聚居区的形成给商洛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经济开发、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政治思想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分析其影响对商洛正在进行的移民搬迁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商洛五味子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含水率、发芽率、生活力等指标,为商洛五味子种子品质检验提供依据,并初步制定出商洛五味子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饮食是关键的旅游吸引物,是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元素。以秦巴山区商洛市为例,分析了商洛饮食文化旅游的现状特征和发展困境,运用2009~2018年的经验数据,对商洛旅游收入依存度和贡献率进行比较分析,对商洛餐饮收入和旅游收入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商洛旅游收入的依存度和贡献率均高于陕西省和全国水平,商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逐渐递增,已经达到中级协调水平。基于此,提出做好饮食文化旅游整体规划和基础研究,饮食文化旅游与旅游资源相契合,饮食文化旅游要实现品牌化、商业化的开发路径政策建议,从而提升商洛饮食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实现农村居民脱贫增收。  相似文献   

19.
何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320-2322
[目的]考察摘花序、打顶对商洛丹参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种植于陕西商洛香菊药源基地的2年生丹参样品,采用摘花序、打顶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丹参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处理结果明显优于2种处理方法单独使用的效果。[结论]试验考察了摘花序、打顶对商洛丹参生长的影响,为商洛丹参的种质资源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拥有多个高A级景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指出商洛高A级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方法及措施,对促进商洛旅游健康发展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具有现实意义,以期为其他高A级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