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白花前胡甲素为指标依次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法考察CO2流量、萃取压力、时间、温度等对萃取率的影响,确立白花前胡中香豆素类成分的超临界流体CO2萃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萃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动态流量,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60 min,动态流量2 kg/h.超临界流体CO2适于萃取白花前胡中香豆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以黄柏粗提物中的生物碱在两相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K为依据,对正己烷、石油醚、乙酸乙酯、95%乙醇、甲醇、丙酮、蒸馏水等进行不同的搭配组合,以筛选出最适合HSCCC分离黄柏中小檗碱、黄柏碱、巴马丁和白瓜蒌碱4种生物碱的溶剂体系。结果表明:在检测波长为280 nm,温度为25℃,流速为2.0 mL/min,转速为800 r/min的色谱条件下,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蒸馏水=5︰1︰2︰4的溶剂体系分离生物碱类物质的效果最佳,从50.70 mg黄柏粗提物中分离得到小檗碱22.10 mg、黄柏碱15.42 mg、巴马丁0.80 mg和白瓜蒌碱0.20 mg,经HPLC分析其纯度分别为98.27%、98.54%、97.55%和96.28%,回收率达到99.86%。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蚕豆中的吲哚乙酸、激动素、赤霉素、脱落酸和玉米素5种植物内源激素.结果表明:选用80%甲醇作为样品提取溶剂,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采用Diamonsil 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甲醇∶0.075%冰乙酸(45∶55;V/V)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波长254nm的检测条件下,蚕豆中各激素的分离效果理想,25min内全部出峰,加样回收率达88.9%~97.3%.经测定蚕豆中吲哚乙酸、激动素、赤霉素、脱落酸和玉米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5.2、35.0、332.9、2.4、9.23ng/g,该方法满足激素定量分析的要求,能快速、准确的测定蚕豆内源激素.  相似文献   

4.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对狼毒大戟干燥根粉进行超声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进行萃取,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真空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高,以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酸乙酯等不同溶剂洗脱,从中分离得到4个二帖类化合物,经化学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分别为4,4,10,17-四甲基-8,11,14-三羟基α、β不饱和内酯(Ⅰ);JolkinolideA (Ⅱ);JolkinolideB(Ⅲ),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 amyrin acetate)(Ⅳ).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氯磺隆,甲磺隆,乙磺隆和亚磺隆等是一类新型、高效、低毒、广谱性的磺酰脲类超高效除草剂。本文报道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色谱分离柱为Lichrosorb Si-60,20×0.3cm I.D.不锈钢柱;流动相为石油醚/异丙醇/甲醇/乙腈/氯仿(70:10:10:5:5,V/V)混合溶剂,1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nm;样品峰的保留时间值:6~15min;最低检出浓度:2~10PPb;回收率达91.92~97.68%,适合于工业产品及水、土壤、稻苗和稻米中残留量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6.
以徐薯18型甘薯茎叶为原料,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备分离甘薯茎叶中化合物的方法.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0.5%乙酸)(体积比0.5:5:1:5)为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mL/min,转速900r/min,进行2次分离,并结合1次制备高效液相,共分离得到7个高纯度化合物.结合化学显色反应、紫外扫描、高效液相色谱等,初步鉴定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1个为芦丁,1个为槲皮苷.  相似文献   

7.
在常温下,依次采用石油醚、二硫化碳、乙醚、乙酸乙酯和丙酮萃取泥炭样品,然后利用硅胶柱色谱对萃取液进行分离,并对每级洗脱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在各萃取剂中,石油醚对泥炭的萃取率最高,为4.7%;而乙醚最低,仅为0.54%。通过GC-MS检测出200余种化合物,其中烷烃/氯代烷烃种类最为丰富,有51种;芳香族化合物次之,有41种。这些化合物中,多数含有不饱和键,分子呈链状或环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市售番茄和圣女果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Inertsil ODS-SP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乙酸乙酯进行梯度洗脱,乙酸乙酯在15min内由0%上升到100%,保持100%乙酸乙酯运行到25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475nm;色谱柱温度25℃;流速0.8m L/min;进样体积10μL。检测结果显示,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为697.5μg/g,圣女果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为811μg/g。  相似文献   

9.
唑草酮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气相色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水稻和稻田中除草剂唑草酮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开展试验.糙米、稻壳、水稻茎秆和土壤中的唑草酮残留物采用丙酮/水提取,石油醚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乙酸乙酯洗脱,正己烷定容后采用气相色谱检测;稻田水样品经过滤后石油醚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乙酸乙酯洗脱,正己烷定容后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所有样品均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叶胡颓子叶乙酸乙酯部的抑菌作用。[方法]大叶胡颓子叶经乙醇提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依次萃取,采用滤纸片法和平板法对乙酸乙酯部进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结果]大叶胡颓子叶乙酸乙酯部对5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氏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0.3571.429 mg/ml。[结论]乙酸乙酯部为大叶胡颓子叶抗菌的活性部位,是寻找新抑菌活性成分的基础,可用于研发抗菌消炎新药物。  相似文献   

11.
任务调度是云计算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云计算环境中要处理的任务量巨大,考虑到云计算任务调度和QoS的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云任务调度。算法中引入遗传算法的交叉和变异思想,并结合随迭代次数变化的变异指数,保证种群进化初期具有较高的全局搜索能力,避免出现“早熟”,同时将爬山算法引入粒子群算法,改善局部搜索能力。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很好的寻优能力,是一种有效的云计算任务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12.
设计的串联式混合动力分动箱由输入轴、中间轴、输出轴以及轴上齿轮和一对滑移齿轮组成。为减小分动箱体积,同时满足配套旋耕机较大耕深需求,在满足结构、强度、刚度等约束条件下,以分动箱总中心距和齿轮总体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分动箱参数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PSO)的参数优化策略,优化结果表明,与基本粒子群算法相比,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在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改进后的齿轮总体积减小了2.9%,优化精度提高了1.5%。分动箱运动学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分动箱动力输出轴(PTO)动力性能符合要求,能够满足配套旋耕机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求解TSP问题的混合离散粒子群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新定义了离散粒子群算法DPSO的速度和位置公式,使其适宜求解离散问题.针对DPSO易早熟、收敛慢的缺陷,建立局部极小区域的扰动机制,在结合局部搜索算法PSEC后,提出了一种混合离散粒子群算法HDPSO.  相似文献   

14.
供热管网优化设计一直是多年来城市地下管网工程中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供热管网的优化模型,建立关于供热管网的目标函数即供热管网投资费用,根据供热管网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建立适应度函数。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该非线性模型进行求解,借鉴遗传算法中变异操作的思想,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粒子群算法,寻求在水力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实例结果表明,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供热管网优化设计可以取得较好的优化结果,并且充分的体现出粒子群算法的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混合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过程中概率突跳的思想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混合算法,并用此混合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传统的神经网络收敛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不足.利用该模型对Mackey-Glass混沌时间序列和Henon映射进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收敛速度快,稳定性能好,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回归型支持向量机(SVR)参数选取影响模型性能的问题,提出融合细菌觅食算法趋化操作的改进粒子群混合算法(C-IPSO),以优化SVR的惩罚参数和核参数。同时,为了实现对温室环境的精细控制,结合温室作物生长环境因子,建立一种基于趋化-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回归型支持向量机温室光合速率预测模型。以温室番茄幼苗期、开花期、结果期为例,与支持向量机和基本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分别建立的模型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发现:建立的三个生长期光合速率预测模型的光合速率实测值和预测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54 8、0.985 4和0.951 5,均比另外两个预测模型更接近于1,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均更佳,并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为指导温室环境根据作物光合需求进行精准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供应商优选与订货量分配问题的特性,构建了带界约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具备有综合学习机制的多目标微粒群优化算法以求解该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多目标微粒群优化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输电网电能损耗,采用混和智能算法(粒子群算法与差异进化算法相结合)作为无功优化算法。该算法对不断变化的个体极值与整体极值进行研究,并且引入第三值分离相似性状,寻找最优补偿点的位置,从而有效补偿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无功功率。通过IEEE系统例证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智能算法性能优于粒子群算法。说明混合智能算法对电能传输过程中所需无功功率有良好的补偿作用,对电网经济安全运行有良好的保障性。  相似文献   

19.
结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性的分析,针对算法在寻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早熟现象,提出了一种带压缩因子的自适应权重粒子群算法.该算法以目标函数值的改变为信息,动态设置惯性权重值,使算法达到全局寻优和局部探索之间的有效平衡.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抑制寻优过程中的早熟现象.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不同目的,提出一种基于RBFNN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HPSO)预报电力系统短期负荷,即首先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MPSO)全局优化网络模型参数然后在MPSO全局搜索模型参数基础上利用梯度下降法局部优化网络模型参数,建立电力系统短期负荷的时序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预测方法相比,减少了训练时间,提高了精度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