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铜浓度下玉米间作豌豆对土壤铜的吸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玉米间作模式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豌豆和玉米单作种植模式对不同铜浓度(0、100、200、400、600 mg·kg-1)处理下玉米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铜含量与铜累积量、铜富集与转运系数、土壤全铜和有效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间作和单作模式中玉米地上部铜含量最高的处理均为铜浓度200 mg·kg-1,而玉米地上部铜含量最低的处理在单作模式下是铜浓度600 mg·kg-1,间作模式下是100 mg·kg-1。相同铜浓度下,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均显著低于单作模式,其中降幅最大的为铜浓度100 mg·kg-1,降幅为49.4%;而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下部铜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模式,其中增幅最大的为铜浓度100 mg·kg-1,增幅为105.4%。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上部富集系数均显著低于单作,而地下部富集系数均显著高于单作。从种植系统整体来看,除铜浓度400 mg·kg-1处理外,其余各处理中间作玉米铜累积量均低于单作玉米,但差异不显著。除铜浓度0 mg·kg-1和400 mg·kg-1处理外,其余各铜浓度处理下,间作玉米富集系数均低于单作玉米,且所有间作模式的玉米转运系数均显著低于单作玉米。相同铜浓度下,不同玉米种植模式对土壤全铜和有效铜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总的来说,玉米间作豌豆能增加玉米地下部铜含量,降低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在提高间作系统总的铜累积量的同时,降低了铜元素从玉米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和外源铜浓度对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生长和铜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铜浓度的升高,在不加有机物料时,小白菜株高、单株株鲜重和单株根鲜重均呈下降趋势;在施不同有机物料下,低浓度外源铜对小白菜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下仍表现为抑制.不同有机物料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小白菜生长,且对地下部促进作用好于对地上部.不同有机物料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铜含量均随外源铜浓度升高而增加.除鸡粪、猪粪和泥炭外,施用其余供试有机物料均不同程度降低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铜含量,且以玉米秸降低幅度最大,其次为草坪草.小白菜地下部铜含量高于地上部,猪粪和风化煤增加了小白菜地上部与地下部铜含量的比值,其余供试有机物料降低了小白菜地上部与地下部铜含量的比值.  相似文献   

3.
溶解性有机物对土壤中铜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铜污染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对红壤、褐土和黑土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小油菜(Brassia campestris)的生长及对Cu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OM的加入,黑土和红壤中小油菜的出苗率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当DOM添加量大于100 mgC·kg-1时,红壤中小油菜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而对褐士的出苗率影响不大;供试3种土壤中小油菜生物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在DOM添加量为50 mgC·kg-1时生物量达到最大,但比较而言,3种土壤中小油菜生物量由大至小的顺序为:黑土>褐土>红壤;随着土壤中添加DOM浓度的升高,小油菜植株体内铜浓度大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3种土壤中植株体内的铜浓度均在DOM添加量为200 mgC·kg-1时达最高值,与对照处理及添加量为50 mgC·kg-1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中有效态Cu含量则随DOM量的增加呈不断升高趋势,3种供试土壤有效态Cu含量以红壤最高,当DOM添加量为0~100 mgC·kg-1时,褐土中有效态铜含量高于黑土;而当DOM添加量为150~200 mgC·kg-1时,黑土中的有效态铜含量却高于褐土.这表明随着外源性DOM进入土壤,可导致土壤中Cu的生物有效性不断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以及作物对Cu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明土壤中镉含量与低累积玉米品种(会单4号)富集镉间的关系。【方法】以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浓度Cd处理的土壤盆栽试验,幼苗生长一个月后采集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测定玉米生物量、根系形态、叶片渗透率、脯氨酸积累量及镉富集特征。研究镉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及其镉累积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当土壤中镉浓度为2 mg/kg时,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了8.79%,浓度增加到12 mg/kg时,玉米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物量分别显著下降了55.65%、58.92%;对玉米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叶片渗透率和脯氨酸含量与镉浓度呈正相关;玉米体内的镉含量明显增加,并且地下部含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含量;随着镉浓度增加,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小于1,这说明玉米累积镉含量不随土壤镉含量增加,但对玉米植株的毒害越来越严重。【结论】2 mg/kg的镉促进玉米生物量的增加,大与4 mg/kg时抑制玉米生物量的增加,会单4号是低富集品种,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不会随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会使玉米受到的毒害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农田土壤重金属镉与铜的富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与铜污染修复能力的差异。[方法]选用10个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油菜品种在重金属镉、铜污染区与非污染区种植,研究不同品种在两种不同背景土壤下生长期与植株部位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与铜的吸收富集差异。[结果]甘蓝型油菜对土壤中的重金属镉与铜有较强的吸附与富集能力,但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间与植株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吸附富集能力有差异。油菜植株对镉的吸收富集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尤其是茎秆上,各部位富集能力依次为:茎秆>叶片>根>种籽;对铜吸收富集主要集中在根部和种籽上,各部位富集能力表现为:根>种籽>叶片>茎秆。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表现较大差异,苗期秦优10号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最强,成熟期秦优11号与绵油11号表现出对镉的超富集能力;不同油菜品种对铜的富集能力也表现出差异,苗期秦优10号叶片的铜富集能力较强,成熟期秦优10号与浙油51种籽的铜富集能力较强。[结论]该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粘土矿物膨润土对不同浓度铜污染土壤中油菜生长及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污染程度的增加,油菜的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在逐渐降低,在同一污染水平下,施加膨润土处理能显著增加油菜的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在较高污染下油菜鲜重增幅大于低浓度污染;在较低浓度污染下叶绿素增幅大于高浓度污染.油菜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随钢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同一污染水平下,施加膨润土处理能显著降低油菜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在较低铜污染下降幅大于高浓度铜污染.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重金属铜的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并引起铜在食物链中迁移。为了评价铜的毒性,在重金属铜处理过的人工土壤中培养蚯蚓,测定铜对蚯蚓的急性毒性以及蚯蚓对铜的富集。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参照国际标准组织(ISO)和OECD指南进行。铜富集试验以各个观察时间点土壤和蚯蚓体内铜含量为试验终点,试验周期32天。铜离子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显示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16.91 mg Cu /kg干土;蚯蚓对铜富集系数在2.55-11.93范围内,富集平衡后,线性回归方程:y=-0.9870x+1.76,相关系数r2=0.9994。试验表明铜对蚯蚓急性毒性强;蚯蚓对铜富集,富集系数的对数值与土壤铜浓度的对数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Pb和Zn(1000 mg·kg-1)胁迫条件下,不同猪粪施用量对小花南芥和中华山蓼生长、生理和Pb、Zn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明显,土壤CEC有增加的趋势.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没有显著的变化,小花南芥土壤水溶态和可交换态、有机物结合态显著增加.中华山蓼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没有显著的变化,而有机物结合态显著增加.Pb和Zn胁迫下,施用猪粪促进植物根的生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加(Pb胁迫下施用猪粪对中华山蓼生物量影响不显著除外).施用猪粪导致小花南芥中Pb、Zn的含量、累积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增加,特别是猪粪14 g·kg-1处理小花南芥中Pb、Zn的含量和累积量最高.施用猪粪导致中华山蓼中Pb含量和累积量增加,Zn含量和累积量下降,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则没有显著的变化.因此,施用猪粪能促进小花南芥和中华山蓼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增加Pb、Zn在小花南芥、Pb在中华山蓼中的含量和累积量,适宜的施用量为猪粪14 g·kg-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金属污染农田中的土壤微生物对蚕豆重金属累积的影响。【方法】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为基质,开展室内盆栽试验,在土壤灭菌和施杀真菌剂(苯菌灵)条件下,测定蚕豆的生长、矿质养分、镉、铅含量与累积量。【结果】杀真菌剂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和蚕豆地上部氮的含量,降低蚕豆地下部磷和钾的含量,但对蚕豆株高和生物量影响不显著;导致蚕豆地上部的镉含量和植株镉累积量降低,降低蚕豆对镉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土壤灭菌处理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和蚕豆地下部钾的含量,降低蚕豆株高和生物量;导致蚕豆植株镉、铅含量、地下部铅累积量增加,而地下部镉累积量、地上部铅累积量下降;增加蚕豆对镉、铅的富集系数与镉转运系数,但减小铅的转运系数与生物转运因子。【结论】清除土壤微生物和抑制真菌均改变蚕豆植株的矿质养分、镉、铅含量与累积特征,影响蚕豆的生长,表明土壤微生物在蚕豆重金属耐性与累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绿肥作物对云南旱地土壤镉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绿肥作物对云南旱地中度镉(Cd)污染土壤(平均全Cd含量1.21 mg·kg~(-1))中Cd有效性和植物对Cd吸收、转运的影响,为当地基于绿肥的农作物安全生产措施提供理论支撑。采用盆栽试验,设8个处理:种植紫云英、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二月兰、油菜、黑麦草等7种冬季绿肥作物和冬闲对照,于绿肥盛花期及同期测试土壤理化性状、Cd有效性、绿肥作物地上部与地下部Cd含量和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种植紫云英和黑麦草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别增加29.3%和33.7%。7种绿肥作物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Cd和全量Cd含量,其中箭筈豌豆、光叶苕子、黑麦草处理的土壤有效Cd相比冬闲分别下降了32.1%、29.2%和33.0%;紫云英、毛叶苕子、光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土壤全量Cd分别下降45.4%、34.9%、34.5%和33.2%。4种豆科绿肥Cd主要积累在地下部,且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较小;禾本科与十字花科绿肥Cd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显著高于豆科绿肥,其中二月兰富集系数最高,为0.813,油菜转运系数最高,为0.772。土壤养分对土壤有效Cd有显著正影响;土壤DOC对植株地上部Cd含量有显著负影响,说明DOC含量的升高可以降低植株Cd含量。种植豆科绿肥在显著改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且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索受铜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方法。[方法]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受铜浓度胁迫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以及驯化。[结果]分离得到4种不同菌株,其中MD1菌株的铜耐受极限为4 000 mg/L,MD2菌株的铜耐受极限为6 000 mg/L,N1菌株的铜耐受极限为1 000 mg/L,ML菌株的铜耐受极限为8 000 mg/L。经TAS-990F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检测后其对铜离子吸附能力依次为10.420、16.884、9.764、23.309 mg/g。[结论]ML菌株能较好地生成菌胶团,可作为耐铜微生物工业化生产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3.
新型无机铜基杀菌剂王铜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铜和硫酸铜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王铜.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有效成分进行了确证.根据试样悬浮性和稳定性优化了助剂配方,制备了300 g/L王铜悬浮剂,提出了制备方法,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对300 g/L王铜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悬浮率、pH、筛析及贮存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及毒性、残留、对环境安全性评价与药效试验等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悬浮率达95%以上,pH5.5~6.8,冷、热贮稳定,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产品低毒、低残留,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柑橘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杀菌剂不诱发红蜘蛛大猖獗,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方便,是传统杀菌剂"波尔多液"的理想替代品.  相似文献   

14.
Copper in hair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棚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品种西兰花对Cu的吸收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添加Cu浓度的提高,西兰花花球和根部中的Cu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浓度处理下,花球中的Cu含量高于根部;4个品种西兰花花球的Cu含量与其在土壤中的含量均呈线性正相关;4个品种对Cu吸收能力表现为"耐寒优秀">"台绿1号">"浙青95">"海绿"。综合而言,西兰花是对Cu吸收富集能力较弱的作物,在铜污染区可以作为低积累的蔬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日粮铜水平对鹅血液和组织中铜含量的影响,试验将1周龄的四川白鹅随机分为4组,1、2、3、4组分别饲喂铜水平为39.55,127.60,194.75,255.22 mg/kg的日粮,在鹅4,6,8,10,12周龄时对血液、肝脏、胸肌和皮下脂肪中的铜含量进行测定,然后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日粮铜水平、周龄与性别三因素对鹅血液和组织中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铜水平对鹅血液、肝脏中的铜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2组(饲喂铜水平为127.60 mg/kg日粮)鹅胸肌铜含量显著高于1组(饲喂基础日粮,铜水平为39.55 mg/kg) (P<0.05),4组(饲喂铜水平为255.22 mg/kg日粮)鹅皮脂中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另外,周龄对鹅血液、肝脏、胸肌和皮脂中的铜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性别因素对鹅血液和组织中的铜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长期低剂量铜暴露对小鼠海马组织铜含量、铜代谢相关酶及氧化应激的影响,为深入研究低剂量铜暴露的神经毒性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试验组在饮用水中添加0.13 mg/L氯化铜,连续饮用3个月,研究长期低剂量铜暴露对小鼠海马组织中铜含量、铜代谢相关酶表达及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海马中的自由铜及结合铜含量均显著升高,而铁、锌、钙离子含量在海马中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海马组织中铜蓝结合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蛋白硝基酪氨酸水平显著升高,8-羟基脱氧鸟嘌呤荧光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长期超低剂量铜暴露可导致铜在脑组织中聚集,但不影响铁、锌、钙和镁的含量;长期低剂量铜暴露可导致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形式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铜代谢的影响。选取40只75日龄的健康雌性银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甘氨酸螯合铜(Ⅰ组)、蛋氨酸螯合铜(Ⅱ组)、硫酸铜(Ⅲ组)、柠檬酸铜(Ⅳ组),添加水平以铜计均为30mg/kg,基础日粮中铜含量为5.47mg/kg。4组雌性银狐分别饲喂添加不同铜源的日粮,预饲期7d,试验期57d。结果表明,不同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铜采食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Ⅳ组略高于其他组;对粪铜排出量、铜消化率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Ⅰ组粪铜排出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铜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与Ⅱ组和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与Ⅰ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毛铜沉积量在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Ⅳ组最高,然后依次是Ⅰ组、Ⅲ组、Ⅱ组;对全血铜无显著性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从铜消化利用与减少环境污染角度考虑,育成期雌性银狐日粮中添加柠檬酸铜更有利于铜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9.
郭海蓉  王晓飞  李媛媛 《湖北农业科学》2011,(16):3381-3382,3394
以甘蔗糖厂滤泥中提取的叶绿素为原料,探索了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盐在50℃下皂化60 min;在pH值为4的酸性条件下铜代60 min效果较好,对制得的叶绿素铜钠盐按GB3262-82进行各项检测,均符合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