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引入 Mahalanobis 距离的多元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组内均方根的比较,评价了谷子样品过40目与过60目筛的两种制样的付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测量结果,从而得出与实际定量分析相一致的结论,即过60目筛的样品在光谱定量分析中有较好结果。由此,认为仅通过付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测定即可确定较好的样品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烤烟中蛋白质含量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运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仪(NIRS)分析了初烤烟叶中蛋白质含量,通过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初烤烟叶样品中蛋白质含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稳定性好,可用来快速、准确、无污染地测定初烤烟叶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周淑平  程贵敏  李卫红  田晓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54-8255,8258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仪(NIRS)对植烟土壤样品中全氮、有机质含量进行检测,通过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土壤样品中全氮、有机质含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稳定性好,NIRS法测定的结果与化学方法测试结果相吻合,可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仪来快速预测植烟土壤样品中的全氮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仪测定了138个晒红烟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去除7个异常值,运用K–S算法,将131个晒红烟样品分为校正集样品和预测集样品;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把烟叶光谱值与化学分析法测得的常规化学指标值建立定量模型,定量分析了晒红烟的总氯、总氮、总植物碱、总钾、总糖、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运用光谱预处理方法以及变量筛选方法提高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近红外法测定的结果与常规方法测定的结果一致,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0,可快速测定晒红烟样品的常规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介绍付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全谱分析谷物中的赖氨酸的方法,相关系数达0.96,标准差<0.004%,分析结果达到农业产品分析要求。这种方法还可推广应用于其它氨基酸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糖度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傅里叶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猕猴桃糖度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在近红外区域(4 000~12 000cm-1)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猕猴桃糖度与近红外光谱(NIR)的定量分析数学模型,并对不同果园、不同贮藏期、不同质量的样品所建立的糖度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猕猴桃糖度含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模型决定系数(R2)可达到93.65%,预测标准差RMSEP(Root Mean SquareError of Prediction)可达0.656;而且随着建模样品量及成分含量梯度的增大,预测模型通用性提高,而准确性降低。因此,建立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时,样品组成和性质应该覆盖分析样品的组成和性质的整个变化范围,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烤烟中钙、镁、铁、锰和锌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仪(NIRS)对初烤烟叶部分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检测研究。通过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近红外光谱与初烤烟叶中钙、镁、铁、锰、锌5种无机元素含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钙、镁模型稳定性好,NIRS法测定的结果与化学方法测试结果相吻合,已具有实用性;铁、锰、锌模型也可用来快速预测初烤烟叶样品中的铁、锰、锌含量趋势,但模型精度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快速定量分析再造烟叶原料(废烟片及烟末)的常规化学组分方法,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析仪扫描原料光谱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对具有代表性的354个再造烟叶原料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同原料烟碱、总糖、还原糖及氯的含量关系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稳定性及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烟碱、总糖、还原糖及氯模型的校正均方差与预测均方差接近且均较小,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烟碱、总糖、还原糖预测平均相对偏差均低于4%,Cl模型预测30个样品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04%,预测平均相对偏差6.09%。模型通过内部及外部验证,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与流动分析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再造烟叶原料常规化学组分的近红外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快速定量分析再造烟叶原料(废烟片及烟末)的常规化学组分方法,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析仪扫描原料光谱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对具有代表性的354个再造烟叶原料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同原料烟碱、总糖、还原糖及氯的含量关系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稳定性及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烟碱、总糖、还原糖及氯模型的校正均方差与预测均方差接近且均较小,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烟碱、总糖、还原糖预测平均相对偏差均低于4%,Cl模型预测30个样品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04%,预测平均相对偏差6.09%。模型通过内部及外部验证,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与流动分析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NIRDRSA法,该分析是建立在漫反射光谱参数(反射吸光度或KubelkaMunk函数)的线性与加合性基础上。用数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线性和加合性,样品的近红外反射率R与样品的化学组成存在非线性的关系。当散射系数为常数时,反射吸光度A(A=-logR)和化学组成存在近似线性关系。为了改善线性,可用反射吸光度的一次微分和二次微分光谱。因此样品中任一组份的含量可以用某一多元线性函数来计算。样品的制备技术、颗粒的大小、样品层的厚度、密度可影响散射系数,因此NIRDRSA必须保持制样条件的一致。本研究还说明付里叶变换光谱仪非常适合于NIRDRSA。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I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以谷子、玉米、小麦样品为实验材料,选用近代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谷子、玉米蛋白质及小麦沉淀值品质分析近红外光谱定量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PLS回归方法的原理,研究了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同时测定谷子样品中多种氨基酸的方法,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光谱的土壤含水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分析土壤含水率与反射光谱特征之间关系,以便为土壤含水率速测提供理论依据。以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为研究区,以区域典型土壤类型—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将土壤样本分别过10和20目的尼龙筛,并设置土壤含水率梯度实验。采用9点移动平滑法结合一阶微分、反射率对数及其一阶微分三种数学变换方法对光谱曲线进行预处理,分析不同目数、不同含水率下的光谱特性差异;拟合分析变换后的样本光谱数据与含水率相关性,提取特征波段,建立土壤含水率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砂姜黑土样本的反射率数据进行对数一阶微分变换后,土壤含水率和光谱数据的相关性明显提升,根据数学变换后提取的特征波段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好;光谱反射率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光谱法反演水分含量时,基于过10目筛的土壤样本建立的预测模型拟合精度要优于过20目筛的土壤样本,R2最高为0.928。研究结果可以为精准农业管理提供极为关键的参数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建立小麦抗旱性鉴定体系。[方法]2006-2007年有针对性地选择36份抗旱性不同的小麦材料,通过利用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体系规范(GBT21127-2007)进行抗旱性鉴定分类分级,同时利用FOSSNIRSystems5000型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全光谱分析仪),对收获后的小麦籽粒样品进行光谱采集,并建立预测回归方程。[结果]经过建库和验证,初步得到判别方程。经比较,水分胁迫下的方程参数RSQ(检验决定系数)=0.8460、I-VR(交互检验决定系数)=0.7818,品种的抗旱性和光谱特征的一致性较好,小麦籽粒近红外慢反射光谱与小麦的抗旱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水分胁迫的情况下,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扫描小麦籽粒样品建立一套简单、快速、无损的小麦抗旱性鉴定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用斜率/截距(Slope/Bias)校正法来实现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上两种漫反射样品池间数学模型的转移。结果表明:普通漫反射样品池与积分球样品池上的模型可以相互转移,且两种样品池上不同粒度样品的数学模型也可以转移。  相似文献   

16.
PLS回归法建立适应温度变化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对于样品温度的适应性。以42个不同品种的大豆为实验材料,用2台光谱仪分别独立测定了样品在5种温度下的近红外光谱。对于2台光谱仪测定的光谱,均依据光谱信息选择部分光谱,采用PLS回归法对大豆样品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并以剩余样品对模型进行预测检验。4个模型的预测结果均表明:超过94%的检验样品的预测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了预测样品处于5~40℃时,模型都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近代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研究。分析了NIRDRSA基础研究的必要性,应用方差分析对谷物样品近红外光谱各种条件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过程中光谱数据预处理的最佳方法;采用导数光谱及导数比预处理方法定量分析将有更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烟草中水溶性灰分碱度的近红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莉  李红军  赵吉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50-18252
[目的]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烟草水溶性灰分碱度的近红外分析模型。[方法]采集标样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并利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所得到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与灰分碱度的基础数据进行建模,优化建立后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论]经模型优化后最终的相关系数为0.978 0,均方估计残差为0.040 0,预测标准差为0.245,交互验证均方差为0.089 3,模型优化指数为74.1,主因子为11。用57个验证样品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平均误差为0.193 4,预测范围为0.15~3.94。[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快速获取梨子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建立了光谱吸光度与梨子表面碰伤部位的糖度、梨子表面完好部位的糖度的相关关系,发现梨子表面碰伤以后的相关性比完好时要好得多,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全波长范围内无损检测梨子的糖度是可行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光谱法土壤肥力参数实时测量在农田精细施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土壤粒度的差异给测量结果带来了较大误差。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利用PLS回归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粒度土壤的反射光谱与土壤全氮含量预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同系列全氮含量土壤样品在不同粒度(分别过20、40、60、80和100目筛)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差异明显,RMSEP分别达到3.99×10~(-4)、3.04×10~(-4)、1.78×10~(-4)、2.23×10~(-4)和1.73×10~(-4)g/kg,显示粒度小的预测精度较高,证明了土壤粒度对近红外光谱养分检测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规律性。这为进一步研究消除土壤粒度影响的校正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