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黄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小配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和小配子分化阶段。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发生与裂殖生殖相似的核分裂,内部产生裂痕,体积增大;小配子分化阶段,其核上方出现中心粒,同时限制膜连同核、线粒体向带虫空泡中突出,进而中心粒的中央微管消失转变成基粒,二根鞭毛从基粒长出,突入带虫泡;核的致密部进入小配子而成为小配子的核。小配子分化过程中鞭毛的形成先于体部。成熟的小配子香蕉形,外被一层单位膜.鞭毛两根,附加微管4+1+1。  相似文献   

2.
结合光镜和电镜、切片和涂片技术,对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i)小配子发育期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发育分2个阶段——生长与核分裂阶段及小配子的形成与分化阶段。早期小配子体单核,核仁小;随着核的分裂变为双核、四核和多核小配子体,后者因核极多,浅层分叶形成小配子体胚以利于核周边排列。各小配子体胚周边的核与嵌于核前方的线粒体向前突出并生长,最后分化形成小配子落入带虫空泡。成熟的小配子有2根鞭毛、1个大线粒体和1个强嗜锇性核、被单层膜。结果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遵循艾美耳属球虫小配子发育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采用纯种微小泰泽球虫卵囊,人工感染四日龄雏鹅,定时剖杀,取小肠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微小泰泽球虫小配子体与小配子的超微结构和发育过程。小配子体由第二代裂殖子发育而来。当小配子体完成最后一次核分裂后,其核中染色质呈斑块状,核内无核仁。随后,细胞核移向小配子体边缘,并拉长成二部分,电子致密部分将发育成小配子的核,电子密度浅的另一部分则留在残体中。每个细胞核上方有一对中心粒,中心粒将进一步发育成为小配子两根鞭毛的基粒,鞭毛由此产生。成熟的小配子拥有两根鞭毛和一个体部,体部有一个长形的细胞核,核的前面嵌有一线粒体。  相似文献   

4.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小配子母细胞和大配子母细胞于相邻的宿主细胞内相伴产生 ,系由末代裂殖子侵入后 ,长大变圆而形成 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 首先细胞核分裂为多个 ,随后细胞核向周边移动 ,随之近核处限制膜外突 ,临近处限制膜下陷 中心粒在核上方形成并发育为基粒、鞭毛中的微管和附着微管 ,早期形成的小配子仍与小配子母细胞的残体相连 成熟小配子与残体分离 ,外型呈香蕉状 ,外被单位膜 ,内有一电子结构十分致密的细胞核 ,核头端侧面有一个巨大线粒体 ,小配子有鞭毛 2根 ,每根鞭毛内有微管 ,为 9+2结构 ,附着微管至少 6根 ,这些微管均起始于基粒  相似文献   

5.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小配子母细胞和大配子母细胞于相邻的宿主细胞内相伴产生,系由末代裂殖子侵入后,长大变圆而形成。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首化细胞核分裂为多个,随后细胞核向周边移动,随之近核处限制膜外突,临近外限制膜下陷。中心粒在核上方形成半并发育为基粒、鞭毛中的微管和附着微管,早期形成的小配子仍与小配子母细胞的残体相连。成熟小配子与残体分离,外型呈香蕉状,外被单位膜,内有一电子结构+分致密的细胞核,核实端侧面有一个巨大线粒体,小配子有鞭毛2根,每根鞭毛内有微管,为9+2结构,附着微管至少6根,这些微管起始于基粒。  相似文献   

6.
采用纯种微小泰泽球虫卵囊,人工感染四日龄雏鹅,定时剖杀,取小肠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微小泰泽球虫大配子体的发育与大、小配子的受精过程。大配子体由第二代裂殖子转变而来,在带虫空泡内发育。早期大配子体细胞核的浅层和周围均有多膜空泡分布。在大配子体的表面观察到了正待逸出的电子半透明空泡。成囊颗粒Ⅰ和Ⅱ先后出现,两者在分布、结构、大小及功能上均有明显不同。受精发生在卵囊壁形成之前。小配子的核和鞭毛均进入大配子,随后,小配子的核进入大配子的细胞核。没有观察到小配子鞭毛进入大配子的细胞核。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电镜下菲莱氏温扬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和小配子的形成过程。小配子体的发育可分为二个时期:第一期为生长期,是小配子体生长发育和核进行有丝分裂的时期;第二期是小配子实际形成和分化时期,此期可见小配子体表面形成含核和线粒体的突起并逐渐增长,此后小配子仅以后端与小配子母体的基质相连,之后彼此分离。成熟的小配子呈月芽形,核致密,在核前,侧旁有一个线粒体位于鞭毛基体下,呈梭形。小配子前端限制膜下有一块长1.1μm的致密板。鞭毛基体位于体前端,包埋于致密板原基中,两根鞭毛与体部呈锐角向后伸延,后部游离。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奈李结实低的原因,以5年生毛桃砧青奈为试材,分别采用整体染色压片法和石蜡切片法观察了奈李的雄,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雄配子体发育较为复杂。开花前,正常雄配子体发育为2细胞花粉;异常在雄配子体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Ⅱ出现不均等分裂和多级分裂、在花粉粒的发育过程中,部分小孢子内含物较少,有的花粉粒一直处于单核阶段,有的小孢子在单核后期,双核期发生核,质解体,使花粉粒涌进入雄配子体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射电镜对寄生于家鸭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菲莱氏温扬球虫大配子发育进行观察,发现虫体在上皮细胞内的带虫空泡中发育。大配子体外被1~2层单位膜,成熟的大配子外被3层单位膜。在早期大配子体中即开始形成成囊颗粒、以后相继出现支链淀粉颗粒、脂肪体以及小管,其体积和数量也不断增加,虫体相应变大。带虫空泡中无泡内小管,仅见泡内皱褶。  相似文献   

10.
植物雄配子体发育是生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小袍子经过不对称的有丝分裂形成1个营养细胞和1个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再经过第两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雄配子.该发育过程是众多基因参与的一系列细胞分化的体现,因此雄配子体是研究细胞分化发育分子机理的理想材料.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代表的雄配子体发育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并发现一些雄配子体发育调控过程中细胞分裂、分化和互作的重要基因.本文主要介绍植物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相关主要基因的功能,并概述这些功能基因在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李结实低的原因,以5年生毛桃砧青为试材,分别采用整体染色压片法和石蜡切片法观察了李的雄、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雄配子体发育较为复杂,开花前,正常雄配子体发育为2细胞花粉;异常雄配子体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Ⅱ出现不均等分裂和多级分裂;在花粉粒的发育过程中,部分小孢子内含物较少,有的花粉粒一直处于单核阶段,有的小孢子在单核后期、双核期发生核、质解体,使花粉粒不能进入雄配子体发育阶段,从而导致大部分花粉败育.而雌配子体发育正常,开花前雌配子体发育为7细胞胚囊.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用组织化学技术对毁灭泰泽球虫生活史各阶段的几种细胞内含物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各期虫体内都存在 DNA 和蛋白质。滋养体,裂殖体,大配子和合子内存在 RNA,小配子体和小配子内未发现 RNA。裂殖体,大配子和小配子体内存在碱性磷酸酶(AKP)。  相似文献   

13.
发现缘管浒苔生活史中,配子体进行单性生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配子体放散的配子不经结合,固着后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完成单性生殖;另一种是配子体配子囊中最后一个或几个配子不放散直接在原藻体上发育成新个体。放散出去的配子进行单性生殖时,第一次分裂分别产生顶端细胞和基部细胞,其发育呈顶基极性。两个细胞分别成为叶片和假根的祖细胞。末放散的配子在原藻体上进行单性生殖发育成叶状体,形成的新个体可聚生成簇。后一种单性生殖发育方式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缘管浒苔的单性生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现缘管浒苔生活史中,配子体进行单性生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配子体放散的配子不经结合,固着后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完成单性生殖;另一种是配子体配子囊中最后一个或几个配子不放散直接在原藻体上发育成新个体。放散出去的配子进行单性生殖时,第一次分裂分别产生顶端细胞和基部细胞,其发育呈顶基极性。两个细胞分别成为叶片和假根的祖细胞。末放散的配子在原藻体上进行单性生殖发育成叶状体,形成的新个体可聚生成簇。后一种单性生殖发育方式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仔猪球虫病是由球虫所引起仔猪一种原虫病。本病的特征为:腹泻,粪便呈黄色到灰色。1流行病学该虫呈球形或亚球形,无色、光滑,卵囊壁薄。孢子化卵囊内含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潜伏期10~12天。猪球虫主要寄生于猪的小肠内,有3个无性世代和1个有性世代,感染后第二天,出现第一个无性体,产生2~7个裂殖子。3~4天后产生第二个无性世代,有2~12个较大的裂殖子。第三个无性世代有4~24个较小的裂殖子,感染5~6天,开始性成熟,在感染后8~9天又重复出现大小类似的第二个裂殖子,会继续发育为第二代裂殖子或进入配子生殖阶段。有性生殖阶段由产生2根鞭毛小配子的小配子体和单核的大配子体组成。小配子与大配子体授精,最后形成卵囊。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利用组织化学技术对巨型艾美耳球虫内生发育阶段细胞内的多糖,核酸,碱性核蛋白进行的研究证明,裂殖体,大配子,小配子体,卵囊内都存在DNA,RNA和碱性核蛋白。滋养体,多核体和小配子体内未检内未检同多糖。裂殖体,大配子和合子含有多糖,成熟的大配子和合子多糖含量丰富。结果表明,多糖是由球虫自身合成并在其发育过程中消耗。  相似文献   

17.
从细胞学方面研究了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结果表明,在延迟授粉子房的胚囊中,助细胞之一首先体积增大,细胞质变浓,核及核仁也增大,接着进入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二细胞原胚,发育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球形胚;球形胚再发育为梨形胚;梨形胚再发育为分化期胚,最后形成成熟胚,卵细胞孤雄生殖频率很低,过程与助细胞无配子生殖相似。  相似文献   

18.
从细胞学方面研究了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结果表明,在延迟授粉子房的胚囊中,助细胞之一首先体积增大,细胞质变浓,核及核仁也增大,接着进入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二细胞原胚,发育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球形胚;球形胚再发育为梨形胚;梨形胚再发育为分化期胚,最后形成成熟胚,卵细胞孤雄生殖频率很低,过程与助细胞无配子生殖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血液涂片检查、病鸡剖检、组织印片及人工接种试验对信阳地区病鸡体内和组织切片中各期病原体的形态变化观察,总结其流行规律和典型病状,并提出其防治技术。[结果]信阳市鸡卡氏住白细胞虫体在血液细胞内发育各期形态变化与国内外报道基本相同。大配子平均大小14.86μm,小配子体平均大小12μm。大配子体的数量比小配子体多。在鸡细胞内外除第3、4期配子体外,还有裂殖子。裂殖体直径为27~68μm。[结论]可在鸡饲料中添加中西药物来预防和治疗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利用组织化学技术对巨型艾美耳球虫内生发育阶段细胞内的多糖、核酸、碱性核蛋白进行的研究证明,裂殖体、大配子、小配子体、卵囊内都存在 DNA、RNA 和碱性核蛋白。滋养体、多核体和小配子体内未检出多糖。裂殖体、大配子和合子含有多糖、成熟的大配子和合子多糖含量丰富。结果表明,多糖是由球虫自身合成并在其发育过程中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