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盆栽大蒜探讨土壤施硒、锌、锰、铜对大蒜吸收这些元素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施硒量的增加,土壤中硒的有效含量增加,大蒜地上部和地下部含硒量也增加;土壤施锌、锰、铜对大蒜吸收硒几乎没有影响;而硒会明显地抑制大蒜对锌元素的吸收,对锰、铜的吸收虽有抑制但只在地下部明显,因此,土壤施硒的量一定要合适。  相似文献   

2.
不同轮作体系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玉米-小麦和大豆-小麦轮作,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中,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与作物轮作体系有关。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并没有表现出增加小麦产量的趋势,而大豆-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呈增加趋势。土壤残留硒锌可改变作物体内元素组成。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有利于小麦籽粒对氮、钾、硫、钙、铁、锌、硒、铜元素的吸收累积。大豆-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促进小麦对钾、硫、镁、铁、锌、硒、铜、锰、硼的吸收,而氮、磷、钙吸收减少。  相似文献   

3.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不同铁供应水平下,该态氮(NH-N)和硝态氮(NO-N)以及老叶遮光对菜豆吸收铁、锰、铜、锌及其在体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NH-N的供应抑制了菜豆对锰、铜的吸收及向上部的转移,促进了缺铁菜豆对锌的吸收和铁、锌向地上部的转移。老叶遮光明显提高了菜豆对铁、标的吸收,对铜和锌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氮素形态对新叶中铁含量的影响不大;NH-N的供应显著降低了新叶中锰、铜以及供铁菜豆新叶中锌的含量,提高了缺铁植株新叶中锌的含量。铁的供应使新叶中铁的含量明显增加,锰、锌的含量明显降低,铜的含量却无明显变化。老叶遮光对新叶中铁、铜、锌的含量影响不大,却使锰的含量显著增加,在缺铁时尤为突出。铁和NH-N都能使新叶中活性铁含量显著增加,活性锰含量明显降低;同时,NH。”-N的供应使新叶中活性锌含量明显增加,铁的供应对此无明显影响。本文对菜豆老叶、茎、根中铁、锰、铜、锌含量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外源施硒对稻谷、糙米和精米硒含量、矿质元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水稻生产中合理使用硒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水稻秋优88为试验材料,设2个基施硒处理和3个叶面喷施期处理(孕穗期、灌浆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在水稻收获后检测稻谷、糙米和精米中硒、钾、钠、镁、钙、锌、锰、铜、铁、铬、镍、砷、镉、铅含量。【结果】外源硒抑制精米累积钙元素,促进稻谷累积铁元素,对稻谷、糙米和精米中的钾、钠、镁、锌、锰元素的吸收均无明显影响;外源硒不影响稻谷中铜、镉、铬、镍、砷和铅,糙米中砷、镍、铬、铜及精米中铅、镍和铜的富集;但促进糙米对铅、镉及精米对镉、砷和铬的吸收富集,稻谷、糙米和精米样品中铅、镉、砷、铬和铜均未超标,属安全范围;钾、锌、锰、铜、铬、镍和铅的分布规律依次是稻谷糙米精米;镁和砷的分布规律依次是糙米稻谷精米;锌、铁和镉的分布规律依次是稻谷和糙米精米。  相似文献   

5.
以22个不同燕麦品种(系)为材料,于孕穗抽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酸钠,成熟期测定籽粒硒、钙、镁、铜、铁、锰、锌及硫含量,研究硒酸钠喷施对籽粒硒及其他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酸钠可以显著提高燕麦籽粒硒含量,但增幅因品种而异;不同浓度硒处理籽粒总硒含量随着硒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硒酸钠后,籽粒中不同矿物质元素对叶面喷施硒酸钠的响应不同,籽粒中硒与其他元素的积累既有协同也有拮抗作用,因矿质元素种类、燕麦品种和施硒量而异。总体而言,喷施高浓度硒降低了燕麦籽粒中铜、铁、锌、镁含量,提高了锰含量,但对钙和硫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土壤施硒对大蒜生理特性、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量亚硒酸钠进行大蒜土壤施硒的田间试验,研究硒对大蒜生理特性、含硒量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0.45 g/m~2硒施用量,大蒜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大;大蒜鳞茎硒含量随硒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硒含量最高可达1.4 mg/kg,为对照的100、72倍,其全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也随之提高,且有机硒的转化率与硒用量增加成正比,0.75 g/m~2硒施用量转化率高达93.1%;硒施用量低于0.6 g/m~2时有利于大蒜增产,硒施用量0.45 g/m~2时增产最多;综合各因素,大蒜土壤施硒以0.45 g/m~2为宜。  相似文献   

7.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白浆土耕层微量元素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三江平原白浆土长达1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得出:不施肥和施化肥处理,土壤锰、铜、锌全 量有下降趋势;除锰外,铁、铜、锌有效态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各元素含 量都相应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土壤 CARB-,OX-及 RES-Fe、Mn、Cu、Zn 含量均表现为减 少;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土壤中 EX-和 OM-Fe、Mn、Cu、Zn 略有增加,而 CK 与 NP 处理,两形 态含量都有减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青海省两个主栽大蒜品种(紫皮大蒜和白皮大蒜)不同器官中硒含量和硒吸收累积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硒肥使两种蒜鳞茎中的硒含量、硒吸收累积量明显提高;施硒与否,两种大蒜鳞茎均达到富硒水平。紫皮大蒜鳞茎中的硒含量、硒吸收累积量均高于白蒜。收获后不同器官中硒吸收累积量表现为鳞茎>叶>茎>根。  相似文献   

9.
采用2种施硒方式及不同硒浓度对油菜进行处理,测定油菜各部位的干质量及硒与其他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施硒方式,低浓度(土壤施硒0.1 mg·kg-1或叶面喷施0.1 mg·L-1)的硒有助于提高油菜生物量,而高浓度(土壤施硒1.0 mg·kg-1或叶面喷施0.5 mg·L-1)硒处理均降低了油菜生物量。外源硒增加了油菜根、茎、叶中氮、磷、钾、钙、镁、锰等的含量,以及油菜根中铁含量、叶中铜含量和根、茎中锌含量。外源硒促进了油菜茎中氮、磷、钾、镁、铁、铜、锌向叶的迁移,降低了根中磷、钾、镁、铁、锌向茎的迁移。低浓度硒降低了油菜根中钙向茎的迁移,高浓度硒促进了油菜茎中钙向叶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梅花鹿铜缺乏症的致病因素,选择病区及健康区同年生梅花鹿为试验对象,测定其体内的矿物质元素(钙、磷、铁、铜、锰、锌、硒、钼、氟等)的含量,并对土壤及饲料中影响铜吸收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饮水、饲料中钼过高及钙、磷比例失调影响了机体对铜的吸收及利用,高氟低硒的地理环境及这些综合因素使得该地区梅花鹿的铜缺乏症更为严重,出现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共济失调症梅花鹿,同时,一些梅花鹿营养不良及生产性能下降的现象也可能与亚临床铜缺乏有关。铜、锌及磷在土壤中的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梅花鹿常用饲料中的铜、锌含量处于边缘性缺乏状态,饲料中硒元素含量缺乏,而氟和钼元素含量较高,这些因素均是造成这种地方性共济失调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有效地防治新疆阿克苏地区东三县家畜微量元素代谢病,合理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检测土壤-牧草-家畜生态系统中微量元素的水平.[方法]采取调查、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采样地区)舍饲肉牛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统计,并且对进行采样的135份土壤、牧草、水、牛毛、牛肝样品中的铜、锌、钼、锰、硒、钴和铁等7项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三地各样品的分析显示,各个体系内土壤中硒含量正常,其余元素缺乏.库车县牧草中铜处于临界值水平,锌、锰、钴处于适宜水平内,铜钼比例和硒含量过高,沙雅和新和县牧草铜、锌、锰、钴含量缺乏,铜钼比例和硒处于安全范围内.三地水样各元素含量处于正常水平.三地牛毛中铜含量处于继发性缺铜状态,锌缺乏状态,锰、硒处于发病临界值.三地牛肝中各元素含量的分析表明,铜含量明显低于临界值,三地锌、钼、锰、钴含量缺乏,沙雅县牛肝硒含量处于发病临界值,其余两地处于正常水平.[结论]所调查区域部分地区处于条件性铜营养缺乏,有些地方处于原发性铜缺乏状态,三地区所发生的育肥肉牛异嗜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舍饲肉牛体内铜、锌、钼、锰、钴营养不足引起.建议改善饲养条件,饲料中填加微量元素预混料或舔砖来补充需要量,否则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浓度Na2SeO3进行大蒜叶面喷施的田间试验,以研究大蒜对硒的吸收、转化和硒对大蒜产量、品质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叶面施硒可明显提高大蒜中总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并且有机硒转化率与硒浓度增加呈正比,其总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在最高硒浓度(1000mg/kg)达最高,分别是CK的6.5、7.8和2.0倍。大蒜产量在0.5、10mg/kg浓度较CK增加,其后产量降低。施硒促进大蒜对Mg的吸收,而K、P、Fe在一定硒浓度(0.5、10mg/kg)有不同程度提高。因此,在此试验条件下,既能增加大蒜有机硒含量和产量,又可适当提高其营养品质的叶面施硒浓度,以不超过1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省反刍家畜主要生产基地所属的6个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岩石和饲料样品的钾、镁、铜、锌、锰、钴、铁、硒和碘等9种元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和饲料中大多数矿物质元素含量在玄武岩(Ⅴ)和碳酸岩红壤区(Ⅰ)相对较丰富;碳酸岩盐、碎屑岩和玄武岩混合型黄红壤区(Ⅱ)居中;而由碎屑岩(Ⅲ)和变质岩(Ⅵ)发育的土壤区土壤和饲料中元素含量相对最低。饲料中钴、铁和硒的含量受地质背景值特别是土壤中元素的丰度的影响较大,其次为铜、镁、锰、锌和钾,饲料中碘受地质背景影响最小。因此,在Ⅴ和Ⅰ区,反刍动物添加剂配方中铜、镁、锰、锌、钴、铁和硒添加可酌量减少,而Ⅲ、Ⅳ和Ⅵ区,则必须重点考虑实际添加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增施硒肥对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明确西瓜的最佳硒肥施用量,以期为富硒西瓜的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以圣达尔和开美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硒肥水平,分别为0(CK)、0.25 (Se1)、0.50(Se2)、0.75 kg·hm-2(Se3),研究土壤增施硒肥对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土壤增施硒肥可提高西瓜产量、中心与边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随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土壤施硒量为0.50 kg·hm-2时,两品种均达最高,圣达尔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1%、20.9%、20.6%、13.5%及22.7%,开美1号则分别显著增加14.6%、16.0%、24.8%、11.4%及20.2%,施硒量(0.75kg·hm-2)过高产量和品质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土壤增施硒肥还促进或抑制了西瓜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随施硒量的增加,两品种西瓜果实氮、钙、镁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土壤施硒量为0.50 kg·hm...  相似文献   

15.
低硒土壤施硒对烤烟硒含量及其体内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壤施硒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其施硒量分别为0,0.5,1.0,5.0,10.0,16.7mg/kg,叶面施硒盆栽试验亦设6个处理,分别用含硒5.0和10.0μg/mL的Na2S3eO3溶液,在3个生长时期内喷施。结果表明,在土壤施硒条件下,烤烟各部位的含硒量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植株含硒量多少依次为根,叶,茎;而在叶面施硒条件下则为叶、根、茎。无论土壤施硒正是叶面施硒,富硒量均以叶最多  相似文献   

16.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不同铁供应水平下,铵态氮和硝太民氮以及老叶遮光对菜豆吸收铁、锰、铜、锌及其在体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的供应抑制了菜豆对锰、铜的吸收及向上部的转移,促进了缺铁菜豆对锌的吸收和铁、锌向地上部的转移。老叶光明显提高了菜豆对铁、锰的吸收、对铜和锌的吸收没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有机硒肥喷施量和次数对黑糯玉米籽粒硒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及适宜的施用方式,以黑糯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的有机硒肥喷施量(1.5、3.0、6.0 g/hm2)和喷施次数(1、2次)处理,测定玉米籽粒花青素、硒等含量.结果 表明,喷施有机硒肥显著提高了籽粒花青素和硒含量,同一喷施次数,随施硒量增加,籽粒花青素含量呈降低趋势,而籽粒硒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喷施2次的花青素、硒含量高于喷施1次,且喷施2次,施硒量1.5 g/hm2的籽粒花青素含量最高,达0.53 mg/g,施硒量3.0 g/hm2的籽粒硒含量最高,达0.24 mg/kg;喷施有机硒肥可促进籽粒铁、锌、锰积累,降低玉米籽粒铬、镉含量,施硒量6.0 g/hm2,喷施2次的籽粒铁、锌、锰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39%、35%、27%,镉含量最低,降低22%,施硒量3.0 g/hm2,喷施2次的籽粒铬含量最低,较对照降低49%.在玉米吐丝期和之后7d喷施2次,且施硒量1.5~ 3.0 g/hm2有利于增加黑糯玉米籽粒硒和花青素含量,降低铬含量;喷施2次,施硒量6.0 g/hm2有利于提高玉米籽粒铁、锌、锰含量,降低籽粒镉含量.  相似文献   

18.
施加硒对中草药吉祥草吸收镉、铬、汞、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施加硒对中草药吉祥草吸收镉、铬、汞、铅重金属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外源添加4种重金属元素,研究不同硒添加量对吉祥草等吸收镉、铬、汞、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加硒能够促进吉祥草对汞、铅的吸收;较低施硒水平(4 mg/kg)时,施加硒能够显著降低吉祥草对镉、铬的吸收,有效降低吉祥草对两种元素的富集作用,较高施硒水平(12 mg/kg)促进了吉祥草对镉、铬的吸收;硒的施加量与吉祥草茎叶中镉、铬、汞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硒的施加量与吉祥草茎叶中、根中铅的含量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硒的施加有效抑制了镉从吉祥草根部向地上部转运,但促进了铬、汞和铅向地上部的转运;随着硒施加水平的增加,抑制或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但铅向地上部的转运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采集陕西省安康市富硒区土壤配制成五种不同含硒量土壤,分别种植四种蔬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含硒量对四种蔬菜产量及蔬菜中硒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蔬菜产量受土壤硒含量的影响均不明显,四种蔬菜中硒累积量均随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四种蔬菜对硒的累积能力随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说明蔬菜中硒累积量和累积能力与土壤含硒量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蔬菜对土壤中硒的累积除与土壤中硒含量有关外,还与蔬菜生长过程中对硒的吸收机理有关系,这些都需结合土壤硒的含量特点及蔬菜对硒的需求特性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山西省原平市玉米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情况及其与有机质和pH之间的关系,为当地玉米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研究区域玉米种植区划,采集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有机质以及微量元素铜、锌、镍、铁、锰、硒和钙的含量,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土壤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机质和pH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平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10~53.98 g/kg,平均值为17.29 g/kg;pH为7.50~8.66,平均值为8.08,表明原平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铜、锌、镍、铁、锰、硒和钙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0.61 mg/kg、68.47 mg/kg、33.30 mg/kg、2.92%、578.13 mg/kg、0.28 mg/kg和4.07%,其中,锌、镍、锰、硒的平均值高于山西省背景值,铜、铁、钙的平均值低于山西省对应元素土壤背景值。铜、锌、硒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铁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钙含量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锌含量与有机质呈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