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概述了SSR标记在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品种鉴定和DNA指纹图谱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以期推动SSR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简便快速制备水稻PCR模板的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在水稻分子生物学实验中DNA提取的常用方法有CTAB提取法和SDS提取法。CTAB提取法提取的DNA质量高而且量大,主要用于RFLP、Southem杂交等实验;SDS方法提取的DNA杂质略多,也可以大量提取,适合用于基于PCR的分子标记实验。但这两种DNA提取方法所需成本较高,技术性强,叶片用量大,难以满足水稻育种实践的需要,实用性不强。因此,在水稻分子育种实践中,急需一种叶片用量小、提取程序简单快捷的方法提取DNA,以满足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分子标记快速检测种子纯度等应用研究的需要。许多分子标记都基于PCR技术,如AFLP、SSR、RAPD、SNP、EST等。目前已开发出大量的水稻SSR标记。由于水稻基因组中存在着丰富的SSR标记而且多态性较好,在水稻群体分子标记连锁图谱构建、基因定位、QTL分析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在水稻种子纯度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面已有研究报道。本文报道了一种简便的DNA提取方法,既能快速提取DNA。又只需要少量叶片,同时利用SSR标记鉴定了“两优培九”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3.
程保山  杨加银  徐卫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38-14040
综述了SSR标记的特点和分布及其在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和预测、品种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并对SSR标记技术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SSR标记的原理、特点和分布,以及在水稻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对SSR标记技术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杂交香稻亲本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为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SR标记检测R527等恢复系与泸香90A等不育系间的遗传距离,并分析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结果】杂交香稻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性状及其各构成因素杂种优势间的相关系数偏小(-0.257~0.292),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所选用的杂交水稻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大小并不能反映杂种优势;所选用的SSR标记不能预测水稻产量杂种优势,利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来预测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水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SSR分子标记快速检测技术对杂交水稻品种鉴定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杂交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杂交水稻两用核不育系628S衍生的5个株系为材料,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差异分析.供试材料中株系11S和628S带型相同,即基因型相同,其植株形态差异为表现型差异;株系21S、20S、6S、29S则各有特异谱带,其形态差异为基因型差异.试验表明SSR分子标记能鉴别真正可遗传的基因型差异,可在杂交水稻三系辅助育种中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8.
SSR标记及其在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SSR标记的类型、特点和新标记开发方法及其在水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克隆、QTL分析、品种鉴定、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SSR标记及其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SR标记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呈共显性,具有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技术难度较低等优点。就SSR标记的原理、特点以及SSR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SSR标记在水稻白叶枯病抗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SSR标记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鉴定和抗病育种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针对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开发的SSR标记不多,对利用SSR标记开展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辅助育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已与抗白叶枯病基因建立连锁关系的SSR标记来累加抗白叶枯病基因是拓宽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基础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SSR标记对24份太湖地区杂交粳稻品种初步建立了DNA指纹图谱和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在研究材料中共检测到105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为4.38个.筛选出5对核心引物(RM336、RM72、RM1195、RM19和RM267)建立了24份材料的DNA指纹图谱.24份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9~0.99,相似系数比较大,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基础多样性相对狭窄.在遗传相似系数0.71水平处可以将24份材料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利用SSR技术构建以杂交粳稻亲本为主的SSR指纹图谱。[方法]用48对SSR引物扩增了42个杂交粳稻亲本的基因组DNA,从中筛选出12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推荐为核心引物。建立了42个杂交粳稻亲本×12个核心引物的DNA指纹数据库。[结果]采用类平均法聚类分析计算42个基因型的相似系数,在相似系数0.73处,可将42个杂交粳稻亲本分为5大类。[结论]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反映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主要亲本的SSR分子身份证数据库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前期构建的基于明恢86的SSR电子遗传图谱,筛选得到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长短臂上的24对多态性好的SSR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对139份水稻品种材料进行多态性分析,从而得到142个等位位点,24个标记位点的分布范围在2~10之间,平均值为5.9.这些标记对杂交稻组合的鉴别能力高于对杂交稻亲本的鉴别能力,这在对目前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与华南地区杂交稻亲本米质性状配合力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华南地区杂交稻亲本米质改良和选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SSR标记技术,结合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华南地区18个杂交稻亲本配制的61个F1进行亲本米质性状相关性及配合力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从糙米率、米粒长和米粒长宽比3个性状来看,不育系和恢复系对F1的相关系数相近;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恢复系与F1的相关系数则显著大于不育系,同时双亲间遗传距离与F1的相关系数也相对较高.经标记筛选获得了与这些性状极显著相关的17个亲本SSR分子标记,其中,直链淀粉含量6个,即RM5、RM250、RM274、RM549、RM336和RM427;碱消值5个,即RM236、RM18、RM274、RM336和RM427;垩白粒率两个,即RM5和RM276;糙米率、精米率、垩白度及胶稠度各1个,依次为RM274、RM246、RM276、RM549.[结论]筛选的SSR标记可以直接用于华南杂交稻的米质预测及亲本配合力分子辅助育种改良.  相似文献   

15.
以24份杂交稻品种和18份杂交稻亲本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24对引物在研究材料中共检测到74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为3.1个。基于24个SSR标记的扩增结果,利用NTSYS 2.10e软件计算Dice遗传相似系数,并建立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42份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0~1.00,在遗传相似系数0.68处可以将42份材料分为6个类群,较好地反映了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可为水稻育种中亲本选择提供参考。同时建立了42份材料×12个SSR标记的指纹图谱,为杂交水稻品种纯度和真伪鉴定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箭竹DNA导入水稻,并分析其遗传背景、农艺性状及产量,为水稻遗传育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箭竹DNA导入4个水稻恢复系受体材料(9311、华占、Q7和扬恢22)中,筛选出表型与受体材料存在差异的株系连续自交直至稳定,并利用筛选出的49对多态性SSR引物鉴定变异株系的遗传背景差异.以不同遗传背景的变异株系与不育系3S和6303S配制杂交组合,并比较分析其农艺性状差异.[结果]将箭竹DNA导入水稻后通过连续自交筛选出能稳定遗传的变异株系21个(T1~T21),其中9311、华占、Q7和扬恢22的变异率分别为4.85%、1.30%、2.35%和2.65%.利用SSR标记分析变异株系的遗传背景,发现其与受体材料在49对SSR标记在中存在差异的引物对数为2~24对,其中在24对标准引物中存在差异的对数范围为0~11对,表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产生的变异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不同遗传背景变异株系与不育系组配的杂交组合在农艺性状和产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中筛选出2个优势组合6303S×T10和6303S×T20,分别比我国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筛选试验对照品种丰两优4号增产10.9%和12.9%.[结论]将箭竹DNA导入水稻可产生稳定遗传的变异株系,从而获得与其组配的优势杂交组合,即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外源DNA或基因是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两者在形态、生理以及基因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亚种间的遗传差异将会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能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潜力,但是,籼粳亚种间的 F1 杂种不育性严重阻碍了杂种优势的利用。杂种不育性是一种合子后生殖隔离,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受多个不育基因座控制。广亲和品种的发现为克服亚种间杂种不育提供可能,该材料无论与籼稻还是粳稻杂交,F1 杂种都能正常结实或结实率较高。概述了籼稻与粳稻间差异,剖析了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已鉴定的杂种不育主效QTL 与基因,分析了已克隆杂种不育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据此提出利用籼粳架桥培育亚种间渗入水稻、聚合育种培育广亲和系和粳型亲籼系,以及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广亲和系等途径,能够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精准化改良籼粳杂种的结实率,从而实现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将会推动水稻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8.
用52对SSR引物对以培矮64S为母本的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的5个亲本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1个杂交粳稻86优8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46对引物能在7个亲本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8对引物能将4个两系杂交稻与对照杂交粳稻区分开,且在86优8号的亲本中具有多态性;可区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两优122和86优8号F1及其亲本的SSR引物分别为34、32、31、30和14对;有16对SSR引物可用于区分4个两系杂交组合F1和亲本,引物RM206和RM286可区分5个组合和各自的亲本。应用其中1对引物RM505对两优培九进行鉴定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准确区分两优培九及其亲本。根据本试验中引物的多态性和特异性结果,有多种途径可鉴别这4个两系杂交组合。可通过RM13(或RM206、RM286等)、RM224(或RM337)、RM234(或RM252、RM505和RM565)和RM25(或RM217、RM248和RM585)等4对引物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和两优122分别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