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亚热带作物的生命活动与内在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关系,全苏茶及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在1957年从建立同位素实验室开始,就着手用放射性同位素C~(14)、P~(32)、S~(35)、Ca~(45)、Sr~(90)等进行试验。结果查明了培养元素和有机化合物在茶树——土壤系统中的吸收、分配和转化的规律性。采用放射性同位素C~(14)可以研究有机物质在芽梢中季节变化的动态,同时也可以揭示在茶树生长期间光  相似文献   

2.
茶树是单宁含量较高的植物,在嫁接时,由于单宁的氧化而影响成活。据国内有关资料报导,茶树嫁接成活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几,最高百分之十几。为了探明提高茶树嫁接成活的途径,进行嫁接技术的摸索,找到了较为有效的嫁接方法,我们称它为茶树茎部不捆绑单芽枝接法。该方法可以促进愈合组织的形成,从而提高茶树嫁接成活率,为开辟茶树无性杂交育种提供一条有效的途  相似文献   

3.
茶树在年生长周期中需要从土壤吸取大量的氮素,以形成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用作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正是这种物质促进了茶树根深叶茂、茁壮成长。根据茶树氮素代谢的特点及其规律性,适时适量  相似文献   

4.
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一般在遗传上都属于杂合体。自古以来,我国大多数地区习以种子繁殖(直播茶子或移苗)为主,其方法简便,但茶树的性状变异性极大,茶园中各株茶树的产量与品质亦多相异,这些品种一般称为“群体品种”。据研究:在生产茶园的茶树群体中间,低产茶树约占10%,其产量占全部产量的2%,而另外的0.5%较高产茶树,每株平均产量可高于普通单株的二倍以上,由此可  相似文献   

5.
用同位素~(14)C 示踪法研究了秋冬季茶树同化产物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茶树在秋冬季仍有较大的光合作用能力,其同化产物以向基运贮为主,秋标记~(14)C-同化产物至初春,留存在根、茎部占其总量的83.4%,冬标记占75.5%,茶树光合产物的积累秋标高于冬标,秋标至初春树体内的~(14)C-同化产物保留有54.5%,冬标只保留了38.8%,因此,加强秋冬季茶园管理,增加树体养分积累,是保证来年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茶树挥发物对昆虫寄生选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应用外源 MJA 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后诱导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单白绵绒茧蜂和茶尺蠖成虫的行为选择,以及对单白绵绒茧蜂对茶尺蠖幼虫寄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源 MJA 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其诱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单白绵绒茧蜂成虫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对茶尺蠖成虫引诱作用不明显,在茶园中,显著提高单白绵绒茧蜂对茶尺蠖幼虫的寄生率。  相似文献   

7.
引言 茶树干重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由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形成的。现代栽培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调节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过程及光合产物在经济产量上的分配系数来获得增产效果。从作物的光合作用角度考虑,光合面积、光合效率和群体中的光强分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茶树品种间个体形态的差异较大,由它们构成的群体对光能的吸收效率也有相应的差别。茶树的光合面积决定了茶树吸收光能的能力,而茶树的光合能力则决定了茶树的光合效率,茶树个体形态的特征和栽培方式以及立地条件决定了茶树的群体  相似文献   

8.
以福鼎大白茶和桂绿1号两个品种为对照,对柳州九万山古茶树群体种进行绿茶产品试制,比较分析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古茶树群体种所制绿茶产品表现出栗香高、滋味醇爽的感官品质特征,具有高水浸出物(46.78%)、高氨基酸(4.59%)、茶多酚含量适中(23.61%)的生化特点,茶氨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7.72%,EGCG占儿茶素总量的比例(42.53%)显著低于两个对照品种。古茶树群体种所制绿茶产品综合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和桂绿1号所制绿茶。  相似文献   

9.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植物,它的生长发育除了一生中的规律性变化外,每年还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气候条件。茶树随着季节气候的演变而萌芽、发枝、长叶,并开花结果,有节奏地完成年发育周期。江西婺源茶区一般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采收茶叶。春、夏、秋三季,季季关联,互为因果。春茶产量比重较大,一般占全年总产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春茶萌发生长的早迟与茶树品种、茶区气候条件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茶树中生物碱以咖啡为主,其含量占干物重的2%~5%。咖啡碱味苦,与茶叶品质特别是与茶汤滋味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咖啡碱含量高茶叶品质也好,其与红茶品质相关系数达0.645。咖啡碱在茶树中的分布已有较多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咖啡碱主要分布在叶片中(在茶树实生苗中99%以上的咖啡碱存在于叶片中),咖啡碱的含量以幼嫩叶片中的最高,随叶片的老化而减少;茶花、茶果与  相似文献   

11.
《茶叶》1960,(2)
福建省的旧茶园的特点是:另星分散,茶树衰老,缺株严重,一般每亩只有200—300叢,少的只有几十叢到100多叢,单位产量低。其栽植形式随着各地耕作习惯不同,有各种不同类型,概括有:(一)梯层叢栽式茶园。这种茶园大半是在茶树行间种植甘藷。(二)籬笆式茶园。即茶树栽植在梯层外沿一行,梯层内全部种植甘藷等农作用物,茶树仅占耕地  相似文献   

12.
试验分别对不同镉(Cd)与铅(Pb)污染程度土壤中的茶树及不同品种、不同季节茶树对重金属Cd和Pb富集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的重金属镉、铅含量与土壤中的镉、铅含量存在密切的关系;不同品种茶树对重金属的富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白毫早、湘波绿和桃源大叶相对其他茶树品种,对重金属Cd和Pb的富集较低;此外,茶树对Cd和Pb两种重金属的富集表现出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政和县稻香茶场五八年建场,现有茶园二千亩,新茶园扩大时期主要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当时建园质量要求不高,特别是坡度大的茶园占比重大,近年水土冲刷日益严重,表土流失,茶树根系裸露,地上部生长受影响。另方面品种搭配不合理,迟芽种“政大”占百分之八十二,萌芽期集中,采摘粗放,重采轻养,由于“采”“养”失调,大面积茶树未老先衰,产量低,鲜叶质量差,因此面临着老茶园改造复壮的繁重任务。  相似文献   

14.
类钙调蛋白CMLs(CaM-like proteins)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钙信号转导蛋白,在抗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龙井43、福鼎大白茶和黄金芽的一年生茶树扦插苗为材料,通过低温处理(10℃和4℃)分析茶树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通过克隆茶树类钙调蛋白CsCML16,分析其在低温胁迫下不同抗寒性茶树品种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我县低产田比重最大的是“天水田”,计六万四千三百亩,占稻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九,占低产田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四,其次为潜育性水稻田(包括次生潜育、沼泽型、阴山冷浸田等),计五万四千亩,占稻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六,占低产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五。改良利用“天水田”的主要措施是:坚持插生育期较短的早稻品种;早耕、深耕、多犁  相似文献   

16.
茶树铜的研究:Ⅰ,茶树根系含铜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高氯酸消煮湿灰法制样,使用日本岛津 AA—630—12分析仪测定了槠叶齐、湘波绿、福鼎大白茶三个无性系良种茶树根系含铜量;用0.1N HCI 浸提,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有效铜,结果如下:(1)茶树根系含铜量,吸收根占71.9%,侧根占18.7%,主根占9.4%;(2)根系含铜量品种间有差异,但吸收根>侧根>主根的分布趋势相同;(3)根系含铜量,吸收根9月最多,侧根、主根3、4月较多;(4)根系含铜量,以3龄茶树为基数,16龄高80%,21龄高117%;(5)根系类型含铜量分配率与树龄有关。3龄茶树,吸收根占53.3%,侧根占27.3%,主根占19.4%;21龄茶树,吸收根占65.5%,侧根占24.5%,主根占10.0%;(6)茶园土壤有效铜与植茶前比,3龄茶园高3.4%~3.9%,21龄茶园高53.9%~62.1%。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2014年度国内外茶树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国外在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有较大进展,开发了超高压液相色谱(UHPLC)和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快速检测茶树品种样品的儿茶素类等品质成分,开发溶剂辅助香气蒸发(SAFE)技术检测茶叶的香气物质以及酶技术鉴定茶树品种抗茶叶轮斑病的能力。我国茶树育种的重要进展主要在: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育种鉴定中的应用以及新品种选育和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18.
茶皂甙存在于茶树的根、叶、种子中,以种子中的含量最多,其含量范围为1.5—4.0%。日本茶树平均含量为3.0%,我国台湾茶树平均含量为3.58%,浙江的龙井种、鸩坑种粗皂甙的提取率为6.0%(若以茶子饼粉计算提取率为12.0%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一、茶树春季追肥试验每年春茶采制前,茶园都要全面追施一次化肥,一举施下全年茶叶肥料的百分之五十或更多,以补充茶树萌芽长梢的营养消耗,为增产茶叶创造条件。这样发挥这次追肥最大的效益,除了要研究施肥方法外,还要选择施肥最适宜的时期。在一些茶树栽培书刊记载,均指  相似文献   

20.
如果播种薮北的种子,就会产生百分之几特别引人注目的个体,其叶片大且叶面隆起。在日本自古以来,称之为唐茶、山茶、苦茶或皋芦。然而,把《茶经》中出现的皋芦当作这种类型的茶树是被误解了(牧野富太郎,1933),现在习惯用假名“皋芦”来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