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研究选择21味中药及7种常用抗生素,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和纸片扩散法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4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茵试验。结果表明,黄连综合抑菌效果较好,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细菌的敏感性最高;同时根据单味中药的抑菌效果及中药的配伍原则,配制5种复方中药制剂进行体外抑茵试验,发现复方3的抑菌效果最好。此试验为中西医结合药物的组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取玉叶金花等11种中草药,采用滤纸片抑茵试验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白假丝酵母和总状毛霉的抑茵圈直径。试验结果表明,11种中草药提取液表现出差异较大的抑茵谱和抑茵活性。其中,玉叶金花、前胡、连翘、金银花和元胡5种抑菌液对所有供试茵液均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茵谱广,且抑茵效果与0.2%苯甲酸钠对照接近。  相似文献   

3.
将产乳酸、能生成芽胞的211茵对猪的9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茵进行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培养24-72h,211茵对9株大肠埃希氏茵均能产生抑制作用,抑茵长度0-3.25cm;最佳抑茵时间为24-48h;72h后抑茵区有不同程度的所缩小,O141和O9茵株抑茵区消失。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艾叶挥发油,得到淡黄色艾叶挥发油,提取率为0.65%。用1%吐温-80乳化得到的艾叶挥发油乳剂。该乳剂稳定性好,安全可行。体外抑茵试验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对炭疽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也有较强的抑茵作用,但对巴氏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茵的抑茵效果不明显;艾叶挥发油对水生生物常见病原茵大肠埃希氏茵、荧光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茵、产酸克雷伯菌、鱼害黏球菌、副溶血茵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体外试验中,针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茵,分别使用头孢氨苄和蒽诺沙星作抑茵试验,结果表明,蒽诺沙星的抑菌效果明显好于头孢氨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抑茵环直径和平均最低抑茵浓度(MIC)分别为(27.3±1.44)mm和(0.33±0.09)μg/mL,对链球茵则分别达到(25.92±2.52)mm和(1.59±1.19)μg/ml,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体外抑茵试验及饲养试验,探讨天然植物黄酮MPB6的抗茵活性,以及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并与金霉素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PB6体外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茵具有明显抑制作用,MIC分别达到1.250mg/ml和0.625mg/ml。全生长期添加1g/kg MPB6,对前3周的肉仔鸡采食有促进作用,并以此促进肉仔鸡生长,对后4周肉仔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作用效果与金霉素相同。  相似文献   

7.
芦荟粗提物抑菌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芦荟粗提物对多种常见畜禽致病菌和病毒的体外抑菌和抗病毒作用,本实验采用培养基打孔法观察芦荟粗提物对致病菌的抑茵作用;采用含不同浓度芦荟粗提物的固体培养基培养致病菌观察其抑茵效果;采用细菌计数法分析致病茵在芦荟粗提物液体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分别采用细胞培养和鸡胚接种法检测不同浓度芦荟粗提物以及不同作用时间对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和新城疫病毒(NDV)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芦荟粗提物对供试茵均具有抑茵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培养时出现明显的抑茵圈,直径(D)>14 mm;固体培养基中芦荟粗提物浓度大于40%时可形成可明显地减少茵落数;浓度大于80%的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到达对数期的时间比对照组延长至少4h.IBDV与芦荟粗提物作用组的MTT OD570nm值均高于病毒对照组,并且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NDV与芦荟粗提物作用组的血凝价均低于病毒对照组,并且随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比较研究了阿莫西林、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对24株鸡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茵效果,结果表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两者联用对临床耐药茵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9.
试验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牧民家庭采集的10份酸马奶酒样品中共分离到18株同型发酵乳杆茵和4株异型发酵乳杆茵,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抗茵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有5株乳杆茵的产酸能力比保加利亚乳杆茵JCMl002强。其中,10株乳杆茵的茵体悬浊液对指示茵利斯特氏茵有抑茵作用,但其余茵体悬浊液和发酵上清液均对大肠杆茵、金黄色葡萄球茵、利斯特氏茵无抑茵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抑菌圈直径作为考察指标,采用纸片法药敏试验测定大黄水杨酸的抑茵效果。以大黄浓度、水杨酸浓度、两药间比例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得出:以大黄浓度为250mg/mL,水杨酸浓度为10%,两者间比例为1:1,即A2B1C3组合时,大黄水杨酸复合剂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透皮贴剂药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透皮贴剂的药效作用.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透皮贴剂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茵、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很好的抑茵效果,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P<0.01或P<0.05),对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或P<0.05),能减少乙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结果证实,中药复方透皮贴剂具有较好的抑茵、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几种中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抑菌效果,本实验选取金银花、蒲公英、黄芩、穿心莲、板蓝根、马齿苋、杨树花、大蒜为试验对象,体外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观察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茵效果;体内试验选取健康Balb/c小鼠,先试验确定使小鼠半数致死的最小细菌浓度,然后将72只大小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分为9组,8只/组,实验组灌胃各种中药(中药浓度为0.5g/mL),剂量为0.5mL/只,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连续5d,在第5天灌胃后2h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的大肠杆菌液,观察小鼠致死及发病情况。结果表明,8种中药水提液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黄芩、金银花、杨树花、蒲公英、板蓝根、马齿苋、穿心莲、大蒜。体内抑菌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黄芩、金银花、穿心莲、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杨树花、大蒜。提示:在所选几种中药中,黄芩、金银花对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抑茵效果较好,可以为兽医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数据;而且中药的体内、体外抑菌效果并不完全一致,在进行临床用药时要结合体内外抑菌试验效果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测定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单诺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泰勒菌素,泰妙茵素,四环素等8种药物对山羊肺炎支原体PG—3株体外抑茵浓度以及环丙沙星与四环素、红霉素PG—3的联合药物作用。山羊支原体的单向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红霉素单药抑菌浓度(MIC)为0.078ug/mL,效果最好。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红霉素和四环素、环丙沙星联合作用均呈相加作用,环丙沙星和四环素为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首次用量加倍 用磺胺药物首次加倍可以达到迅速抑茵的目的,然后使用正常量,待症状消失后,给予2~3次最小量,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防止细菌反复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拓展茧衣在过滤和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对茧衣进行阳离子接枝改性,测试了改性茧衣对活性染料和细菌的吸附性及稳定性。通过染液Abs值和染液颜色的变化以及平板茵落数来判断改性茧衣对染料和细菌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改性茧衣对活性染料和细菌的吸附效果明显,有较强抑茵效果;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改性茧衣对染料和细菌的吸附作用没有大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茧衣在吸附材料、过滤材料、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天蚕素类抗茵肽产品(有效成分为10%)检测其抗茵性能及各项抗茵性质,为今后将其应用于饲料工业打下基础.结果表明:该产品对于大肠杆茵、沙门氏茵、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茵圈分别为11mm、10mL、14.5mm,三者最小抑茵浓度(MIC)分别为4500ug/mL、3500μg/mL、3500μg/mL,此外,该产品耐热性和耐酸性效果较佳,在100℃水浴15min后或pH值为1.0仍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性.据此试验,推荐其在试验动物日粮中添加量为3500μg/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佐辛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薄膜过滤法对地佐辛注射液进行无菌检查。[结果]供试管菌株生长良好。[结论]地佐辛注射液在该检测条件下无抑茵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五氟苯甲酰氯为起始物,通过与丙二酸单乙酯钾盐加成、原甲酸三乙酯消去反应,与环丙胺缩合,然后成环,水解,加上哌嗪基取代反应合成出第三代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奥比沙星,产物通过琼脂扩散法对大肠杆菌菌株(E.coli)、金葡萄球菌菌株(Goldau Teus)、肺炎双球茵菌株(Pneumococcus)、波氏杆菌菌株(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进行体外抗茵活性试验,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抑茵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试验表明:应用抑菌宝肉鸡21日龄平均体重:抑茵宝组比对照组增加3.45%(P<0.05);42日龄抑茵宝组比对照组增加6.63%(P<0.05).1~21日龄平均日增重抑菌宝组比对照组提高了3.64%;22~42日龄抑茵宝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捷高了8.66%(P<0.05);从全期看,加抑茵宝组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6.77%.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用10%、5%、2.5%和1%蜂胶酒精浸液以及同样浓度的蜂胶醚浸液,在实验室内,对20种医学真菌进行了抑茵实验。实验结果证明,1—10%蜂胶酒精浸液或蜂胶醚浸液对供试的11种浅部真菌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其效果高于每毫升5万单位制霉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