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明月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97-2398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滨州市市内各县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但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却十分丰富。对滨州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研究其可行性,并且在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各种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泉州市有济村为案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认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该地区的发展,既可促进其经济发展,又可保护其原生态的自然、人文资源。提出了该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建议:争取政府的支持帮扶、建立健全的融资渠道、培养专门的旅游管理人才、合理规划旅游开发和利用多渠道的营销方式。以期为其他经济欠发达乡村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浅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对欠发达地区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朝霞 《现代农业科技》2007,(18):203-203,207
探索发展生态旅游对欠发达地区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以期提高认识,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4.
兴凯湖拥有独特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在对旅游者结构特征、消费行为特征及开发期望调查分析基础上,指出兴凯湖生态旅游开发应具有的生态旅游(如沙滩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观鸟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及旅游纪念品(兴凯湖特产及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工艺品)类型,提出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开发思路。最后,基于该地区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突出的劣势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36-7237
分析了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以及鄱阳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文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60-14962
研究生态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的综合效应,对于不断修正和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陕南地区10个生态旅游景区附近居民进行调查和问卷处理,从不同层次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目的地所产生的各种效应进行了量化与评价。特别是根据经济、社会和环境3种效益的量化值和权重值,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所产生的综合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评价。发现其综合效应“较好”,但没有将3种效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对生态旅游的特征和要求体现不够。  相似文献   

7.
结合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提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阐述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针对西部地区的特点,对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提出在进行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进行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本文以宿迁市的生态旅游发展为视角,在全面分析宿迁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强化生态教育、加强环境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角度,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生态旅游开发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形势来看,诸多地区借助自身特色开展生态旅游路线,提高区域经济利用率,推动区域经济向前发展。在我国诸多地区旅游已经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于横州镇也不例外。横州镇位于广西,身为我国茉莉花产业最大的基地,横州镇基于茉莉花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具有先天优势,但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市场,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产业进行不断完善。本文主要研究了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在横州镇的开发,希望能对横州镇的旅游产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孙冬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04-22505,22513
在分析生态旅游和城市生态旅游内涵、城市生态旅游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资源、区位和政策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生态旅游的产品体系和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蓉  唐萍萍  张硕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49-525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客源市场的细分化,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式。但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统一关系以及发展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韩远彬 《湖北农业科学》2012,(2):419-421,425
针对浙江欠发达地区丽水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生态观光农业与当地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找到了一条提升丽水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途径,发展"低碳高值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农业资源,在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06-3808
在分析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并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2个相关概念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解决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旅游景区有序、有节制发展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章维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54-1655,1657
联系池州生态旅游发展实际,在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市场分析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构建池州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5.
承德西山百果庄园旅游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承德西山百果庄园的规划设计为例,从规模设计理念和规划设计分区等方面对"果园采摘+旅游+特色产业"的农业观光园形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园区的地理概况、规划区现状、旅游资源等多方面分析确定其总体发展定位、立地功能和景观结构。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合理规划生态旅游项目,实现企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发展生态旅游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念  付美林  罗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09-10111
在介绍四川省生态旅游概况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  相似文献   

17.
郑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32-11634
指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应该采取"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战略来研究各类景区的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云南省抚仙湖禄充景区为例,在对澄江旅游度假区禄充景区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滨湖景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强调滨湖景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应该坚持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的"5R"原理,根据滨湖景区自身的特点和所处区域产业结构的实际,以污水处理和湖滨环境保护为中心,以绿色景区和绿色旅游社区建设为载体,考虑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废弃物处理、生态补偿、产业耦合等相关要素,构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并采取切实措施,使之从理论走向实践,将是保证滨湖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8.
川西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73-6974,7009
贡嘎山地区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但因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在开发理念和开发管理模式上均不达国内外山地旅游的先进水平。贡嘎山旅游存在缺乏整体开发规划、缺乏体制支持、品牌形象缺失、资金投入不足、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笔者针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依据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措施。措施包括:设定贡嘎山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解决贡嘎山地区交通问题并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住宿设施,培训具生态专业知识的服务、管理人员;建立贡嘎山地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行生态旅游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对旅游地进行科学功能分区,建立环境容量调控系统和山地灾害管理系统,完善医疗和高山救护系统。贡嘎山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与西部地区相似,笔者希望通过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的研究,可为中国西部广大山地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滇东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杜鹃花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云南省轿子山保护区共有杜鹃花属植物26种和2变种。根据保护区内杜鹃花资源的分布、观赏特点,对其作为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地保育和开发利用杜鹃花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付存军  耿玉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62-9364,9404
以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为例,分析国内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回顾生态旅游定义的基础上,从森林生态旅游的外延与内涵两方面,分析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外延开发管理失当,内涵体现不足,提出伊春必须建立内涵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本思想,指导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服务设施的开发管理,推动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