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会泽县玉米与马铃薯套种丰产栽培模式及该模式下玉米、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会泽县玉米与马铃薯套种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会泽县玉米与马铃薯套种丰产栽培模式及该模式下玉米、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马铃薯/玉米—杂交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马铃薯、玉米、杂交稻的栽培技术,对温光条件相近的地区推广该模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膜马铃薯大垄栽培是一种新型的高产栽培模式,是在双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比双膜栽培增产增效。总结了三膜马铃薯复种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马铃薯、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棒菜—马铃薯—露地西瓜/春玉米高效栽培技术,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棒菜、马铃薯、西瓜、春玉米的栽培技术,以供采用该种植模式的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棒菜—马铃薯—露地西瓜/春玉米高效栽培技术,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棒菜、马铃薯、西瓜、春玉米的栽培技术,以供采用该种植模式的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青蒜-马铃薯-青玉米-大白菜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该栽培模式下青蒜、马铃薯、青玉米、大白菜的栽培要点,以期为该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常规甘蔗套种马铃薯模式基础上,继续增加一季套种作物——甜、糯玉米,形成了甘蔗—马铃薯—玉米冬春连套作种植模式。从理论上分析该模式的可行性,总结关键栽培技术,即采取甘蔗行距加宽,马铃薯选用早熟品种并覆盖地膜,玉米选用早熟、矮秆甜糯玉米品种并育苗移栽和覆膜栽培。从应用效果看,该模式比甘蔗常规套种马铃薯增收33 311.5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模式,并介绍了该模式下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以及大白菜的栽培技术,以期对提高高寒地区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地膜马铃薯—玉米—露地秋马铃薯一年三熟高产栽培模式,并从精细整地与施足底肥、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该模式下地膜马铃薯、玉米、露地秋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燕山北部避温栽培马铃薯复种鲜食玉米的可行性,在承德中南部县区进行了早春地膜覆盖避温栽培马铃薯复种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与示范,获得成功。介绍了该模式下马铃薯、鲜食玉米栽培技术,并分析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黔西北早熟马铃薯套种玉米复播夏白菜—蚕豆一年多熟高效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早熟马铃薯、玉米、白菜、蚕豆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湖南省种植结构调整现状,结合绿色高效增产主题与洞庭湖地区的环境条件,本文提出了夏玉米—蚕豆—马铃薯周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夏玉米、蚕豆间作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陕南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经过多年栽培实践,将马铃薯玉米间套技术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有机结合,总结出了马铃薯-玉米-大豆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在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基础上,增收一季马铃薯和一季大豆,增加了粮豆产出,提高了种植效益,在陕南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本文对该模式及关键技术做了详细介绍,以期能够进一步指导种植户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冀东地区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在马铃薯玉米传统栽培模式的基础上,2008年进行了翼东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立体复种栽培模式试验.马铃薯选用中熟品种,高垄地膜覆盖栽培;玉米选用生育期较短的中熟品种,减少与大白菜的共生期;秋大白菜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播期提前.该模式中马铃薯产量每公顷达37 618. 01kg,玉米产量每公顷达7 493.83 kg,大白菜产量每公顷达114 640.63 kg,三茬作物每公顷总产值62 119元.每公顷纯效益 48769元.比露地马铃薯玉米传统栽培模式每公顷纯效益增加37 757元,比地膜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每公顷纯效益增加26 219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春马铃薯/春玉米-秋玉米-青菜生态高效种植模式可以实现一年收获四季作物,既保证了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又提高了种植效益。现从种植环境、茬口安排、春马铃薯种植及春玉米连套种、秋玉米种植、青菜种植等方面,对该模式的种植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坡耕地玉米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玉米马铃薯2∶2间作、玉米马铃薯4∶4间作、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对蓄存田间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自然水分条件下,玉米马铃薯4∶4间作处理的水分利用率较高且存蓄较多水分。因此,坡地上合理的间作方式能蓄存水分,其中4∶4间作处理蓄存水分较多。该研究对保护坡耕地生态环境和解决广西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青菜—马铃薯/玉米—后季稻四熟立体高效种植模式及该模式下各种作物的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提升,四川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0年四川小春马铃薯面积达到578.8万亩,比2009年增加46万亩。目前,马铃薯种植模式多为“马铃薯-玉米”模式,该模式马铃薯的产值高,  相似文献   

20.
春马铃薯套作玉米—水稻—莴笋接茬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春马铃薯套作玉米—水稻—莴笋接茬种植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以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