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引种观赏竹对低温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其抗寒能力,以期为竹资源在北方的推广提供科学指导。以山东省聊城市百竹园的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黄纹竹(Ph. vivax 'Huanwenzhu’)、紫竹(Ph. nigra)3种引种观赏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引种观赏竹的出笋率及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等6个抗寒生理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出笋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金镶玉竹、黄纹竹、紫竹。人工低温处理下,随低温胁迫的加剧,3种竹叶的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金镶玉竹的电导率最高;MDA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金镶玉竹叶片中渗透物质含量高于黄纹竹和紫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升高;金镶玉竹叶片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个竹种;基于熵权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抗寒指标中占的权重最大(23.69%),其次为游离脯氨酸(22.56%)和可溶性糖(15.40%);TOPSIS评价得出金镶玉竹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黄纹竹、紫竹。  相似文献   

2.
对豫南地区引种的金镶玉竹的发笋节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连续3 a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豫南地区金镶玉竹的笋期从3月下旬—4月下旬,历时30 d;退笋率为26.56%,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40 cm以下;幼竹的高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Logistic方程为H=237.9791+e4.280-0.401t。  相似文献   

3.
以金镶玉竹和菲白竹为研究材料,对不同光照强度下盆栽观赏竹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70%的自然光照强度对盆栽观赏竹的生长比较有利,不但能提高盆栽观赏竹的成活率,还能增加新竹数量,对金镶玉竹的新竹高度、菲白竹的新鞭长度和芽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竹种间抗寒性及冷驯化能力,筛选抗寒能力强、冷驯化能力佳的竹种,为我国“南竹北移”竹种选择、抗寒竹种引种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从江苏扬州引种至山东的11个竹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推算各竹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11个竹种在来源地江苏的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是:金镶玉竹>早园竹>毛金竹>黄纹竹>四季竹>阔叶箬竹>茶秆竹>乌哺鸡竹>大明竹>斑苦竹>紫竹;在引种地山东的抗寒性排序是:金镶玉竹>茶秆竹>大明竹>早园竹>黄纹竹>四季竹>乌哺鸡竹>毛金竹>斑苦竹>阔叶箬竹>紫竹。11个供试竹种中抗寒能力最强的是金镶玉竹,经引种地的低温驯化后,冷驯化能力最强的是大明竹,其次是茶秆竹和斑苦竹;最弱的是毛金竹和阔叶箬竹,未表现出冷驯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的探针,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PSⅡ反应中心的最大光量子产量)能够有效地反映植物受胁迫的程度。为了探讨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spectabilis)、黄杆金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aureocaulis)和菲黄竹(Sasa auricoma)3种观赏竹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应用Dual-PAM-100和Imaging-PAM分别测定了3种观赏竹F_v/F_m的年变化规律,并获取了叶绿素荧光图像。结果表明:3种观赏竹的F_v/F_m均在夏季7月份达到最高,之后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金镶玉竹的F_v/F_m值在1月份达到最低(0.42),黄杆金竹在2月份达到最低(0.40),黄秆金竹和菲黄竹在6—9月份的F_v/F_m值均大于正常生长值(0.80),而金镶玉竹仅在7月份大于0.80。由此表明,3种观赏竹在北京地区多数时间为在受胁迫环境下生长,其中黄秆金竹和菲黄竹比金镶玉竹更适合在北京地区生长。  相似文献   

6.
金镶玉竹埋鞭育苗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密集饱满鞭芽的1~3年生金镶玉竹竹鞭,采用埋鞭繁殖方法,探讨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竹鞭自身特性等对金镶玉竹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镶玉竹鞭段鞭芽萌动及出笋的最适温度均为18℃,其萌芽率、出笋率分别为93.11%、81.83%;直径2 cm、鞭龄2 a的竹鞭埋鞭繁殖的鞭段成活率最高,为63.33%;长60 cm的鞭段经过300 mg.L-1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后的出笋系数最高。鞭段长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是影响金镶玉竹埋鞭繁殖成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
竹子作为一种兼用材、食用、造纸、观赏、绿化等多用途的植物,历来深受人们所喜爱。我市特有名竹——金镶玉竹,作为全国四大观赏名竹之一,其杆色美丽,四季常青,挺拔秀丽,是很好的园林绿化竹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依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掘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山、水、港、城”一体发展的城市个性,体现“显山、露水、透绿、现蓝”的城市特色,打造名山名水、绿色生态城市品牌,全力推进金镶玉竹绿化美化景区、装点城市,形成名城名竹效应,彰显神奇、浪漫的城市风貌。一、用金镶玉竹打造“名城名竹”品牌的意义。我国历代文人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西笋用竹发展很快,但在引种过程中,存在栽植成活率低、管理粗放,未适应地适竹,笋产量低等问题。该文全面阐述了江西笋用竹引种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布局、集约经营、竹种搭配、发展乡土竹种等发展笋用竹的良好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金镶玉竹的引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地选择及整地、栽植季节、母竹选择与采挖、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并从中总结出引种丰产栽培金镶玉竹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以期为竹子引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在纬度水平上引种差异及其生理响应,以纬度依次相差3°的扬州(原产地)、聊城(引种地)、北京(引种地)3处金镶玉竹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经Logistic 方程拟合获得3个纬度梯度下金镶玉竹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生理指标[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下金镶玉竹叶片MDA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及SOD酶活性随温度的下降而升高;2)金镶玉竹LT50、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及SOD酶活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MDA含量变化与之相反;3)不同栽植地金镶玉竹的抗寒性综合排名为北京>聊城>扬州。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多年引种栽培,北京、聊城栽植的金镶玉竹抗寒性已显著高于扬州,高纬度地区引种栽植对金镶玉竹驯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质对盆栽观赏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镶玉竹和菲白竹为研究材料,对不同基质栽培对观赏竹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以一定比例的蛭石、泥炭、珍珠岩和黄泥的混合物作为基质,对盆栽观赏竹的生长比较有利,不但能够提高成活率和新竹数量,而且还能提高一些竹种的新鞭长度和鞭芽数量。  相似文献   

12.
长沙地区3种优良观赏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长沙地区观赏竹的引种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黄秆乌哺鸡竹、花秆早竹和花毛竹这3种竹的出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黄秆乌哺鸡竹发笋期在4月初,花秆早竹和花毛竹在3月中下旬,历期均为20~25 d,明显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同一竹种不同发笋时期的发笋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黄秆乌哺鸡竹、花秆早竹和花毛竹的平均每株母株发笋数分别为1.09、1.85和1.16株;造成3种观赏竹退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在初期萌发笋退笋原因主要是人为机械损伤,盛期萌发笋退笋原因为机械损伤和营养缺乏等,而末期萌发笋的退笋原因主要是营养供应不足;3种观赏竹3个不同时期萌发笋幼竹高生长过程均呈"S"型生长曲线,符合"慢-快-慢"生长规律,相应的Logistic方程均较好地拟合了各个时期萌发笋幼竹的平均高生长过程;在幼竹高生长历期和株高方面,3种观赏竹初期和盛期萌发笋均优于末期,留笋养竹时选择初期和盛期萌发笋为宜;3种观赏竹幼竹昼夜生长均呈现一定节律,且夜间增长量均高于白天增长量。  相似文献   

13.
早竹,学名雷竹,因其早春打雷即出笋故名.在所有竹种中雷竹出笋最早.早竹无大小年之分,早、鲜、嫩是其笋质的特色.各地广为引种,却往往忽视早竹引种的必要条件.现就早竹引种及栽植技术阐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几种观赏竹种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金镶玉竹等 11种观赏竹为试验材料 ,采用新萌发的嫩芽 ,在 MS BA 1.0 mg/ L (单位下同 ) IBA0 .1;MS BA1.0 KT0 .1 IBA0 .0 1;MS KT1.0 TDZ0 .0 0 1;MS BA5 .0 KT0 .1 IBA0 .0 1;MS BA1.0 KT0 .5培养基上成功获得 7种观赏竹的再生植株 ,丛生芽每2 0~ 4 0天继代 1次 ,不定芽增殖达 3~ 6倍。无菌苗移载成活率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下旬,经林业部批准,由林业部竹子开发中心经销,向意大利出口竹种3000株。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的竹类植物园提供金镶玉竹、早竹、早园竹、斑竹、花  相似文献   

16.
在引种试验的基础上 ,对笋用竹的 4个竹种引种栽培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述 ,对我省成功引种及营建散生小径笋用竹进行有益探讨。笋用竹引种试验对我省竹种种质资源及竹产业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广西百色右江干热河谷地带引种55个竹种,初步研究了竹种的适应性及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引种的55个竹种,总体成活率在8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均正常萌发出笋,初步表明这些竹种可适于右江干热河谷区域种植。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的15个竹种调查其栽植当年的出笋量及笋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5个竹种间出笋量和生长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银丝竹的出笋量最大,发笋能力最强;龙头竹、金秀甜竹、黄金间碧玉竹、大绿竹4个竹种笋生长量较大,可作为材用竹种发展;紫线青皮竹的出笋量、笋生长量均相对较大,为比较理想的高经济价值竹种。  相似文献   

18.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颇受人们喜爱,经济效益显著,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作者根据引种成功经验,从科学引种、精心营造、适时施肥、覆盖增温、采笋养竹、调整立竹密度与结构、合理除梢、病虫害防治8个方面系统介绍雷竹引种丰产高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了武汉地区引种雷竹2年生竹林出笋期、竹笋高生长、出笋量以及幼竹高生长、地径生长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竹笋高度连日生长量平均最大值为24.16 cm,单株平均出笋量为18株,竹秆高生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天高生长量为12.47 cm.表明在武汉地区引种雷竹,竹笋产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丽水市笋用竹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丽水和竹类开发利用应立足本地资源,积极引种优质、高产、高效竹种,通过多点栽培驯化,选择活生竹种进行推广。并根据各个竹种不同的笋期加以配置,形成四季均衡产笋周年供应的格局。同时提出了照水市笋用竹类资源开发利用应以”主攻毛竹、大力推广雷竹,抓好其他小征工发“为经营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