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防护林体系是是驻马店平原地区林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应,对驻马店市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农田防护林在粮食增产增收和农业抗灾减灾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2.
睢县是典型的平原农区林业县,近年来,该县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及更新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对当前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定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完善措施;科技兴林,提高效益;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从而全面推进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林业生态县。  相似文献   

3.
对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的意义、类型和规划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河南省豫东平原农区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并对农田防护林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判断,对提高工程质量,稳步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进程,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林业生态省预期目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从1986年我市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在国家林业局及“三北”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市各级领导及群众的艰苦努力,我市“三北”工程区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林木资源有了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截止2004年底,  相似文献   

5.
农田防护林在改善平原农区生态环境、防范和减少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漯河市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持续推进,农田防护林体系得到完善提升,构筑了良好的绿色生态屏障。根据漯河市平原林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漯河市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于1982年被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际防护林工程建设从1976年开始,至2005年“三北”四期工程共完成造林3.9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县级总体规划10%以上的绿化指标要求,初步形成了一个乔、灌、草相结合,针、阔混交,网、带、片相连的防护林体系.森林“三大”效益突显,改善和提高了北林区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和民众生存生活质量,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虽然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及时、科学地解决下列问题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农田防护林是辽宁省海城市西部平原地区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防风固沙、调节农业生产环境、改善生态条件等都有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国家将其划定为生态公益林,并进行补偿,这对于农田防护林建设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由于海城市的西部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海城市经济的平衡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地建设西部农田防护林体系,不但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随着我国林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的增加.林业建设的重点也进行了调整。改变了过左采伐和造林并重的方针.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第一目标。近年来。主要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平原绿化工程、林业生态环境监测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地区防沙治沙等林业生态工程。经国家林业局系统整合后。归并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天津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现状的分析,试图按照市委、市政府大都市发展战略思路,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提出全市今后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进而提出调整林业生态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功能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建设,并总结分析了全市“九五”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经验,提出加快天津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垦区自70年代植树造林以来,栽植并保存人工林42万hm^2,同时建成了五大体系(工程),即农田防护林体系,水源涵养兼用材林工程,三北区域各防风固沙林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江河堤库防浪林工程,形成了生态林业体系框架,成为庇护农垦大地的绿色屏障。为进一步完善高效生态林业体系和多元产业体系,提出在“九五”期间完成“五五一”工程及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南洞庭湖滨湖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的结构和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南洞庭湖滨湖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评价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讨对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认为发展滨湖区林业应有利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把重点放在优化和完善防护要体系的结构上,并提出了滨湖区农田防护要体系的建设原则,以及林带结构优化和林带、林网改造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西北部靠近内蒙古高原,干旱多风是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因此,建立农田防护林体系是该地区林业科技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合理,规范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不仅减轻风沙对农作物的危害,而且还是改善农田的水分循环和防止干旱的有效措施,由于农田防护林的营造,调节了农田的湿度、温度、光、热、气自然资源,形成了特殊的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为农业生产的减灾避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叶县林业局紧紧围绕创建省级生态林业县这一目标,结合全县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方案,平原、山区一齐上,以建设林业生态乡、生态村为基本载体,大力培育和保护林业资源,突出抓好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山区生态体系建设,以及村镇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为全面实现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目标展开了新一轮的实战。  相似文献   

14.
从林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了南阳镇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建设林网体系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规划原则和实施措施.以全面实施林网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发展战略,实现再造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西吉县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腹地,该区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1982年国家将西吉县列为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之内。农田防护林是农业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建设高效、稳定、持续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是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在防止各种自然灾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由于各个方面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种种原因,招远市林业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乡镇年年栽树不见树,绿化面积有减无增。笔者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摸清了全市林业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充分剖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林业生态资源状况 招远市木、草资源丰富。木本植物180多种。山丘区主要代表树种为:赤松、黑松、刺槐、麻栎;灌木和草本主要有:胡枝子、紫穗槐、黄荆和山草、菅草、瓦松等。据2000年森林资源调查,全市林业绿化面积为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约为31%,活立木蓄积约3.2万立方米。按林种统计为:防护林约7.2万公顷,大约…  相似文献   

17.
杨兴 《农民致富之友》2014,(16):136-136
防护林建设是林业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农田防护林又是防护林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节。农田防护林能够改善农田周围的空气质量,不断优化农田的自然环境,也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问题的产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农田防护林的栽植与管理进行分析,希望为农田防护林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农田防护林体系对粮食产量、调节农田小气候、抵御自然灾害的效益分析 ,阐明了农田防护林体系在砂姜黑土区农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为淮北砂姜黑土区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样板。  相似文献   

19.
苏联拥有各种防护林带500多万公顷。其中有农田防护林带180多万公顷,约防护4000万公顷农田。每年能保证增产400万吨谷物,1700万吨多汁饲料和其他农产品。  相似文献   

20.
孟香芹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4):120-121
该文介绍了固镇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分析了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建立健全固镇县生态防护林体系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