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的食性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及2005年9月至12月在印度洋中西部水域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利用两因子列联表及单因子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的食物组成及其随月份和体长的变化、摄食强度及食物组成的生态位宽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包括帆蜥、鲣、鳞鲍、沙丁鱼、鲐鱼、虾、蟹、鱿鱼、章鱼、竹笑鱼及未辨认甲壳类等饵料类群,其中主要食物为鱿鱼、鲐鱼以及蟹.大部分月份黄鳍金枪鱼摄食率相对较高,基本上维持在70%以上;除2月和6月外,其余月份黄鳍金枪鱼饵料种类数更替率均低于50%.各叉长组黄鳍金枪鱼摄食率基本维持在70%以上;当叉长在106~155 cm之间,饵料种类数更替率低于40%.黄鳍金枪鱼摄食强度各月差异显著,但各叉长组摄食强度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月饱满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黄鳍金枪鱼的食物组成随月份和叉长有明显变化.鱿鱼、鲐鱼和蟹基本上为不同叉长组黄鳍金枪鱼所摄食.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各月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波动较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J'基本上维持在0.80~1.00之间,但各月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各叉长组食物组成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较大,但在106~145 cm期间相对保持稳定,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波动较大.印度洋中西部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各月和各叉长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西洋西部大眼金枪鱼摄食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8月-2005年3月在大西洋西部延绳钓作业捕获的大眼金枪鱼数据,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西洋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主要摄食沙丁鱼、鱿鱼、虾类、乌鲂、帆蜥鱼等13种饵料类群,其中沙丁鱼为主要饵料。平均饱满指数和空胃率都有明显的月份变化。食物组成也有明显的月份变化,沙丁鱼是大眼金枪鱼的各月份主要饵料鱼种(平均为55.77%),其次是鱿鱼。当体长小于100 cm时,随着体长增加,空胃率呈下降趋势;当体长大于100 cm时,随着体长的增加,空胃率变化不大。当体长小于140 cm时,平均饱满指数变化较大,当体长大于140 cm时,平均饱满指数变化相对较小。各体长组大眼金枪鱼胃含物中沙丁鱼重量百分比基本上都在50%以上。饵料生物的生态位宽度没有明显的月份变化趋势,各月份的生态位宽度基本上维持在1.6左右。体长组80~90 cm时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当体长在90~160 cm之间时,生态位宽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当体长大于160 cm时,随着体长的增加,生态位宽度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图6表4参22 关键词:大西洋西部;大眼金枪鱼;摄食生态;叉长;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2-2013年在我国南海水域调查获得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生物学基础性数据,利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并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黄鳍金枪鱼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海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包括鸢乌贼(Sthenoteuth is oualaniensis)、枪乌贼属(Uroteuthis)、乌贼属(Sepia)、圆鲹属(Decapterus)、蛇鲭属(Gempylus)、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日本乌鲂(Bramajaponica)、燕鳐属(Cypselurus)、甲壳类动物及不可辨别鱼类等饵料类群,其中,鸢乌贼(IRI=51.07%)、圆鲹属(IRI=39.81%)及不可辨别鱼类(IRI=6.62%)为主要饵料食物.黄鳍金枪鱼的空胃率、平均饱满指数和食物组成都有明显的月变化(P<0.05).空胃率随叉长组变化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叉长组之间空胃率变化显著(P<0.05);平均饱满指数随叉长变化较大.当叉长组为130-160 cm时,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在0.50-1.18之间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0.10-0.32之间.基于氮稳定同位素计算的黄鳍金枪鱼各叉长组的平均营养级为3.54.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至2008年9月对乌伦古湖153尾白斑狗鱼,进行食性研究.结果表明,白斑狗鱼的食物组成包括池沼公鱼、湖拟鲤、东方欧鳊、银鲫、贝加尔雅罗鱼、粘鲈、麦穗鱼、尖鳍鮈、北方花鳅、北方须鳅、中华绒鳌蟹、摇蚊幼虫、水生昆虫共12种饵料生物,主要以池沼公鱼(IRI=88.44%)、湖拟鲤(IRI=6.66%)和银鲫(IRI%=2.57%)为主.白斑狗鱼除繁殖期外,其他月份摄食率都很高,繁殖期过后5月中旬摄食率达到65%,8月份达到68%,冬季封冰下达到66.7%.白斑狗鱼平均饱满指数变化较大,其变化幅度在0.0016~0.2286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5月份最小为0.5128,8月份最大为1.9863.Pielou均匀度指数J' 5月份最小为0.4668,8月份最大为0.7993.8月份白斑狗鱼食物Pielou均匀度指数J' 均高于5月份.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2–2013年在我国南海水域调查获得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生物学基础性数据,利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并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黄鳍金枪鱼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海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包括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枪乌贼属(Uroteuthis)、乌贼属(Sepia)、圆鲹属(Decapterus)、蛇鲭属(Gempylus)、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燕鳐属(Cypselurus)、甲壳类动物及不可辨别鱼类等饵料类群,其中,鸢乌贼(IRI=51.07%)、圆鲹属(IRI=39.81%)及不可辨别鱼类(IRI=6.62%)为主要饵料食物。黄鳍金枪鱼的空胃率、平均饱满指数和食物组成都有明显的月变化(P0.05)。空胃率随叉长组变化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叉长组之间空胃率变化显著(P0.05);平均饱满指数随叉长变化较大。当叉长组为130–160 cm时,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在0.50–1.18之间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0.10–0.32之间。基于氮稳定同位素计算的黄鳍金枪鱼各叉长组的平均营养级为3.54。  相似文献   

6.
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31尾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60余种,虾类、蟹类、双壳类是其最主要的3种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有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s)、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和钩虾(Gammarus sp.)等;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体长变化,全年均大量摄食虾类,夏季还摄食一定量的蟹类,秋季摄食多毛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较高。随着体长的增长,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由小型甲壳类逐渐转变为体型较大的虾类和鱼类。大泷六线鱼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空胃率最高,冬季空胃率最低;平均胃饱满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体长是影响大泷六线鱼摄食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底层水温、叶绿素a和pH。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4—2015年4个季节南海北部近海底拖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当前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以了解群落结构动态。全海域共渔获574种游泳生物,以鱼类占比为最高,超过81%。IRI指数结果表明优势种是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竹鰈鱼(Trachurus japonicus)和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而发光鲷是唯一的四季共同优势种,传统经济鱼类比重降低。从多样性指数的时间分布上看,D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夏低秋高的特点;然而H'和J'均未表现季节性。从空间分布看,D高值区主要位于40 m以浅水区,而H'和J'分布格局类似,呈现均质的格局。受禁渔期和捕捞活动的影响,多样性指数在秋季时期最为稳定,而冬季波动最大。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长江口东旺沙、东风西沙和青草沙潮间带水域隔月进行插网作业,共采集到459尾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样品,分析其胃含物。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共摄食12类37种生物,主要摄食虾类,其次是鱼类、蟹类等。其饵料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以外,春季还摄食糠虾类和蟹类,夏季还摄食鱼类,冬季还摄食糠虾类;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主要以幼鱼为食,同时还摄食大量的糠虾类和磷虾类,体长70~189 mm的个体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体长189 mm的个体主要以鱼类为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秋季的饵料生物组成与春、夏、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食物组成与体长≥70 mm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强度也有显著的季节和体长变化,Kruskal-Wallis非参数秩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组和体长组平均胃饱满系数均差异显著(P0.01);列联表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斑尾刺虾虎鱼的空胃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体长组空胃率差异显著(P0.01)。通过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得到饵料生物体长与斑尾刺虾虎鱼体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s=0.263,P0.01)。此外,摄食饵料平均重量和个数随着斑尾刺虾虎鱼体长的增大而增大,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因此,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不仅与环境中饵料生物丰度有关,也与其自身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9.
热带西太平洋帆蜥鱼胃含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热带西太平洋(165°45′E~178°00′W,03°02′S~18°34′S)采集的138尾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样本,对其胃含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帆蜥鱼胃含物中共鉴定出61种(类)生物,分属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多毛类、刺胞动物和海樽类等6大类44科。此外,还观察到了同类相食现象以及塑料垃圾。胃含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71,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7,饵料优势指数(D)为0.12。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结果显示软体动物为帆蜥鱼的主要食物,其IRI为7 573.31,占IRI总和百分比(IRI%)为53.11%。在科一级水平上,褶胸鱼科、帆蜥鱼科、龙骨螺科、翼管螺科、单盘蛸科、爪乌贼科、刺虾科、宽腿鰯科、Eurytheneidae和浮沙蚕科为其优势饵料。  相似文献   

10.
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的摄食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期间采集的渔获样品,对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食物组成以磷虾类(IRI=1308.55)为主,其次依次为长尾类(IRI=563.09)、鱼类(IRI=170.59)和糠虾类(IRI=31.85);其优势饵料种类为太平洋磷虾、细巧仿对虾、细螯虾、戴氏赤虾、六丝矛尾鰕虎鱼、漂浮小井伊糠虾等。小眼绿鳍鱼终年摄食,其摄食率为83.25%,最高饱满指数达171.86‰,平均饱满指数18.84‰,这表明小眼绿鳍鱼具有较强的摄食强度。同时单因素方差检验表明,小眼绿鳍鱼的摄食强度无显著的季节变化,而有显著的体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