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开展了玉米不同垄向增产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垄、东西垄、东北西南垄向分别比东南西北垄向玉米增产12.9%、8.9%、5.1%,经差异显著性测定差异不显著。玉米南北垄向的土壤温度、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各期也高于其它处理,南北垄向优于东西垄向,东西垄向优于其他垄向,南北垄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不同垄向栽培对大豆产量及土壤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垄向、东西垄向、东南西北垄向分别比东北西南垄向大豆增产15.7%、8.9%、4.1%,且差异显著,南北垄向各生育期的土壤温度、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以及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等产量构成因子也都高于其他处理,南北垄向优于东西垄向,东西垄向优于其他垄向,在大豆栽培上南北垄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不同起垄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垄+覆膜、高垄+不覆膜、高垄+覆盖秸秆、常规垄+覆膜等4种烟草栽培方式的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大小等各农艺性状比较,团棵期前高垄比常规垄生长发育慢,但整个营养生长期高垄比常规垄长,高垄延长了烤烟营养生长期,且缩短了生殖生长期;通过产量、均价、中上等烟率及产值的比较,产量、均价、中上等烟率及产值均以高垄+覆膜>高垄+不覆膜>高垄+覆盖秸秆>常规垄+覆膜,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取平作、沟垄种植、沟垄加垄上覆盖秸秆、沟垄加垄上覆盖地膜、沟垄加全秸秆覆盖等措施 ,并配合以不同耕地方式 ,探讨旱地玉米综合栽培技术。试验结果以机械深耕、沟垄种植、垄上覆盖地膜相结合产量最高 ,达 32 10kg/hm2 ,降水利用率最高 ,为 9.75kg/hm2 。  相似文献   

5.
所谓大垄是指垄底宽80cm以上、垄顶宽30cm、垄体高25cm的“宽行”垄,主要相对于目前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上普遍采用的垄体宽70cm以下的“窄行”垄而言的。  相似文献   

6.
以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材料,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柑橘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栽培方式),并且起垄+覆膜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高于覆膜和起垄单一处理;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起垄、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果形指数优于对照;起垄、起垄+覆膜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覆膜处理和对照。综合来看,起垄+覆膜处理使起垄、覆膜两种栽培方式互相补充,对柑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促进作用增强,降低了不利影响,因此建议生产上起垄、覆膜两种方式结合应用,以提升柑橘品质、提高柑橘产量。  相似文献   

7.
1.选地、选茬与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肥茬.在深松或耙细的基础上接通透密植的垄距要求起垄或夹肥起垄,垄距130厘米(140厘米),使之达到播种状态.原垄改大垄,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大豆等软茬,隔一垄破原垄,形成大垄.  相似文献   

8.
土豆大垄栽培技术是在借鉴国外大垄单行栽培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我县土壤、气候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将传统的60-70厘米垄变大,改成垄底宽80 -90厘米、垄顶宽30厘米、垄体高25厘米的"宽行"垄进行马铃薯栽培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垄双行技术是将过去的两垄(垄距60~65cm)合成一大垄,在垄上种两行玉米,小行间距40cm,大行间距80cm或90cm;也可不合成大垄,直接按40cm小行距偏心播种,播种后即形成大小垄。形成了大垄之内适合加密、大垄之间宜于耕作、行距宽窄相间、利于通风透光的良性田间态势。其优势是通风透光,形成垄垄是边行,棵棵是地头,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田间作业。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起垄方向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山地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于2014年在重庆市石柱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处理T1(沿着坡度起垄,垄间无覆盖,作对照)、T2(沿着坡度起垄,垄间覆盖玉米秸秆)、T3(沿着坡度起垄,垄间覆盖黑麦草)、T4(等高线起垄,垄间无覆盖,作对照)、T5(等高线起垄,垄间覆盖玉米秸秆)、T6(等高线起垄,垄间覆盖黑麦草)6个处理间土壤肥力和烤烟产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等高线起垄优于顺坡起垄,其中等高线起垄且垄间覆盖物为玉米秸秆效果最佳。各处理除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外,其他常规化学成分大体均在优质烟叶范围内。处理T5中部叶石油醚提取物、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以及产量、产值均达到最高,分别为9.93%、997.43μg/g、2 246.34 kg/hm2、40 055.55元/hm2。总体上,等高线起垄且垄间覆盖物为玉米秸秆对改善山地烟田土壤肥力和烟叶质量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设计地上5cm、10cm、15cm、20cm、地表0cm、地下5cm、10cm、15cm、20cm9个不同种床高度处理。结果表明:种薯播垄上(地上)可提高地温,有利于促早苗,保全苗。费乌瑞它各处理以种床高度为垄上5cm处理的产量最高,为2 285.86kg/667m2,商品薯率为90.51%,与垄上10cm、垄下(地下)10cm(ck)、地表0cm、垄下5cm处理之间小区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垄下15cm处理,极显著高于垄上15cm、垄下20cm和垄上20cm处理。垄上10cm、垄下10cm处理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垄下20cm处理,极显著高于垄上20cm处理。地表0cm处理小区产量极显著高于垄上20cm,垄下5cm处理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垄上20cm。  相似文献   

12.
以云烟97为试验材料,2010年在重庆市彭水县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3种垄体走向(东南-西北垄、南北垄和东西垄)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叶位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均表现为东南-西北垄>东西垄>南北垄,而蒸汽压亏缺则为南北垄较高,东南-西北垄次之,东西垄较低。中部叶位的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则为东西垄>南北垄>东南-西北垄。下部叶位的光合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为南北垄>东南-西北垄>东西垄。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叶温和有效光辐射均表现为东南-西北垄>南北垄>东西垄。中部叶位的蒸汽压亏缺、下部叶位的蒸腾速率和蒸汽压亏缺则与叶温和有效光辐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垄体走向下烟叶各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表现相似,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有效光辐射表现各异,叶温和蒸汽压亏缺各部位表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甘薯起垄技术及设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起垄是甘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甘薯的种植特点,分析了甘薯起垄特点、起垄工序及过程、起垄作业技术要求等,阐述了甘薯起垄设备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甘薯起垄设备的关键技术,包括高稳定性机架支撑技术、自适应垄型成型技术和弹性可调镇压技术,最后指出了甘薯起垄设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东北垄作区(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的甜菜生产区,种植面积大,占全国的70%以上。甜菜采用大垄栽培技术,能够明显增产、增糖。所谓大垄是指将传统垄距为66~70cm的小垄改为垄距为132~140cm的大垄。在垄距为132~140cm的大垄上要求种植3行甜菜(简称大垄三行)或在垄距为100~1  相似文献   

15.
蔡克桐  沈其文  涂修亮  汪红武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12-4813,4816
以鄂薯4号为材料,进行传统耕作、起垄、少耕稻草覆盖、起垄覆尼龙膜、起垄覆黑膜及起垄覆麻地膜6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处理.结果表明,起垄覆麻地膜处理的出苗时间、出苗率及商品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5种栽培方式.在产量方面,起垄覆麻地膜处理比传统耕作、起垄、少耕稻草覆盖、起垄覆尼龙膜及起垄覆黑膜处理分别增产21.03%、15.59%、13.61%、8.64%和3.47%.  相似文献   

16.
不同垄向对旺长期烟田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式,以云烟9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烟田垄体走向对烟田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45 d时,各处理烟田二氧化碳浓度均以南北垄最高,而烟田光照则以东西垄最高,植株上方10 cm处、植株上部和植株下部的烟田光照,均表现为垂直垄处理最低;植株上部的温度表现为南北垄>垂直垄>东西垄;植株上方10 cm处的风速表现为东西垄>南北垄>垂直垄,植株中部的风速表现为垂直垄>东西垄>南北垄,而植株下部的风速则表现为东西垄>南北垄>垂直垄。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增产效果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吉单27、吉单505、江单1号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偏垄栽培、垄距50 cm、垄距65 cm、垄距130 cm、Ⅱ1465五个玉米种植模式进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栽培模式产量依次为垄距50 cm(10 306.2 kg.hm-2)、垄距130 cm(9182.6kg.hm-2)、垄距65 cm(9 021.1 kg.hm-2)、Ⅱ1465(8 809.7 kg.hm-2)、偏垄(8 047.2 kg.hm-2),综合生产成本和与当前农机具相配套建议推广垄距130 cm大垄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不同垄向对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垄向为切入点,玉米品种龙单51为试材,于2010年开展了不同垄向对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在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南北垄向的各层土壤温度、叶面积系数、干物重等构成产量因子均高于其它处理,南北垄向、东西垄向、东北西南垄向分别比东南西北垄向增产7.90%、4.80%、2.83%,南北垄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在风沙半干旱区设置4种花生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大垄双行裸地、大垄三行、单垄),以花生品种"阜花1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土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大垄双行覆膜种植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与蛋白酶的活性,大垄双行覆膜与大垄三行种植模式产量较高。因此,大垄双行覆膜与大垄三行种植模式较适宜本地区。  相似文献   

20.
孙巍 《农业科技通讯》2014,(10):116-117
在风沙半干旱区设置四种花生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大垄双行裸地、大垄三行、单垄),以花生品种"阜花1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土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大垄双行覆膜种植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与蛋白酶的活性,大垄双行覆膜与大垄三行种植模式产量较高。因此,大垄双行覆膜与大垄三行种植模式较适宜本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