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复粒小穗高粱的发现及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复粒小穗高粱的发现过程,对SZO-1等品系初步观察表明:在复粒高粱的每个穗子中除部分为正常小穗外,还有多雌蕊,多雄蕊,多柱头小穗。多数小穗中可形成包括孪生连体粒在内的多粒种子。说明高粱小穗的原始结构属多小花类型。  相似文献   

2.
比较甘蓝型油菜有、无花瓣近等基因系花器官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无花瓣品系在花蕾、花萼、雌蕊长度上与有花瓣品系无差异,仅雄蕊长度有所下降;无花瓣品系因缺少花瓣,花蕾重量仅为有花瓣品系的55.89%,但花萼、雄蕊、雌蕊重量差异不大,其中花萼和雄蕊重量略有下降,而雌蕊重量则上升。无花瓣品系花器官各部分与有花瓣品系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花瓣缺失上,而花萼、雄蕊、雌蕊、花粉、柱头和蜜腺等形态均无明显差异,因此,该油菜花瓣缺失类型可能与拟南芥等植物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不符。  相似文献   

3.
科技简讯     
特异的茶花“桂选3号”是人工选育的单株,属乔木型,树姿直立,自然生长状况下6年生树高3.55米。此株盛花期为11月上、中旬,花量多但无结实能力。花腋生,有花柄,呈白色(见下右图);花冠直径4.9厘米左右,花瓣近圆形,5~6瓣;苞片3片,萼片5~6片,无茸毛;雄蕊2轮,花粉淡黄色,花丝163~250枚;雌蕊均比雄蕊低,花柱最高为0.8厘米,最低为0.1厘米(见下左图),柱头均为微3叉,有些用肉眼看不清,特别是相当部分花的雌蕊退化,几乎没有子房和柱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的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特征和某些生化特性是:①不育系的雄蕊发生不育的形式多样,多数雄蕊的结构完整,但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一部分短雄蕊的花药完全退化;有一些长雄蕊两个给合在一起,一部分药囊退化。②不育系的雌性较强,一部分不育植株花器官的雄蕊和雌蕊的子房外面生长有很多发育完全的子房外胚珠。③不育系花器官各部分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保持系都有差异。④组织化学分析表明,不育系的花粉在发生败育的过程中,其细胞色素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ATP酶的活性都比保持系的弱,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比保持系的强。不育系花药的部分药壁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比保持系的强,而多酚氧化酶和ATP酶的活性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观察了四个花生栽培品种和一个异源四倍体野生种的花器官形态建成以及异型雄蕊的发育过程,以期为解释花生花发育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和花生育种提供形态解剖学依据.试验以花生普通型弗罗蔓生(Aachihypogaaavar.hypogaea'Florunner')龙生型永城小麻壳(A.hypogaeavar.hirsuta'Yong-cheng Xiaomake)、多粒型四粒红(A.hypogaea var. fastigiata 'Silihong)珍珠豆型白沙1016(A. hypogaea var. vulgaris 'Baisha1016')和异源四倍体野生种A. monticola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芽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对花生花器官模式形态建成、雄蕊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两侧对称,常见花器官融合。花器官起始顺序为萼片一雄蕊、心皮一花瓣,共同原基的出现打乱了由外向内的器官起始顺序;对萼雄蕊早于对瓣雄蕊发育;旗瓣、翼瓣、龙骨瓣在花发育后期特化形成。五个品种花发育进程相同,对萼雄蕊、对瓣雄蕊环状相间排列,药室分布大致相同,仅退化雄蕊数量上有差别。退化雄蕊仅存花丝,无花药。雄蕊维管的大小与雄蕊发育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杂交育种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 ,表现为 :外颖和内颖变窄 ,外颖弯曲呈弯月形 ,内外颖不闭合 ,1~5枚雄蕊转变为雌蕊或雌蕊 雄蕊嵌合体。由于高度雌性不育 ,突变纯合体本身无繁殖保持功能 ,只能通过杂合体繁衍 ,在自交 15代后仍分离出完全相同的突变体 ,表现稳定遗传特性。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由单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647份山东省高梁地方品种无柄小穗护颖形态变异及籽粒着壳率的调查分析,认为在长期自然变异基础上,通过对着壳率等性状的长期人工选择,山东省高梁地方品种无柄小穗护颖从上下颖皆为革质逐渐演化为上颖革质下颖纸质,护颖包被籽粒程度由全部包被演化为约包被1/3。  相似文献   

8.
油菜雄蕊同源异型缺失突变体的发现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蓝型萝卜质不育系(Ogu CMS)与甘蓝型油菜中双4号和中双9号的杂交后代中,同时发现了花器官同源异型缺失突变体.形态观察表明,该突变体的变异主要发生在花器官第三轮的雄蕊上,其中位于外圈的2枚短雄蕊发育受阻,干瘪皱缩,不能产生花粉;而位于内圈的4枚长雄蕊则全部转化为心皮状结构,紧紧包附在雌蕊的周围.由于这种新型不育材料存在同源异型转换现象(雄蕊转化为心皮),因此推测其产生可能与控制花器官发育的同源异型基因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亚麻花的发育与解剖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麻花芽分化始于快速生长期,分化时间较短。花芽分化可划为四个时期:生长点未伸长期,生长点伸长期(花芽分化始期),顶花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花瓣原基分化,雄蕊原基分化和雌蕊原基分化,性细胞形成),侧花分化期,花的萼片与叶片结构相似,但同化部分,近上表皮部呈海绵状,近下表皮处呈栏状,这与下表皮一面常见阳光有关;子房上部内表面与胚珠珠柄表面密布腺质茸毛,推测与花粉管定向伸长有关。  相似文献   

10.
水稻多雌蕊突变体K940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利用远缘多基因聚合杂交,在F2代中发现并经多年纯合选育而成。该突变体每穗颖花数多,颖花中雄蕊数减少,雌蕊数增加,有雄蕊雌蕊化现象,多子房,多柱头,内外稃变形退化,结实种子无颖壳。初步研究表明,其突变性状受隐性基因控制,表现出稳定的遗传特性。K940含有恢复基因,以其为亲缘杂交育成了多个重穗型强优新恢复系。  相似文献   

11.
花的发育影响着种子的发育。普通小麦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但对小麦花序发育的研究滞后于水稻和玉米。为揭示小麦花发育的机理,本研究采用体视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组织切片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物种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二粒小麦以及二穗短柄草的花序、小穗和小花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二倍体小麦、二粒小麦表现出一定差别:普通小麦每个小穗形成8~10朵小花,但在发育后期,大多数小花退化不育,每个小穗只有3~4朵小花能够形成种子;二倍体小麦和二粒小麦的小穗结构与普通小麦类似,但每个小穗发育形成3~5朵小花,小花数目明显减少。与普通小麦相似,二穗短柄草每个小穗同样分化形成多朵小花,不同的是,二穗短柄草的大多数小花发育正常,是可育的。以上这些研究结果暗示小麦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EMS诱变的小麦基部小穗不孕突变体的鉴定与小穗形态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基部小穗不孕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和小穗形态发育特点,对EMS诱变小麦品系山农1186所得的基部小穗不孕突变体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和小穗发育过程观察.结果表明,10个突变株系基部有2~4个不孕小穗,而山农1186基部小穗正常结实;与受体山农1186相比,10个突变株系的穗长、小穗数没有变化,但穗粒数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20.63%~44.44%;突变株系的株高、穗下节、倒二节、倒四节、倒五节间长度显著增加,平均增长27.28%、20.55%、22.58%、51.10%和93.55%,倒三节间长度增加不显著,表明株高的增加是由多个节间伸长造成的;大多数株系的旗叶、倒二叶、倒三叶长度增加不显著,但宽度显著变窄,分别比对照平均减少16.93%、18.15%和14.36%,叶长、叶宽的变异并未引起叶面积的明显变化.对小穗发育的形态学观察发现,突变体基部小穗在四分体时期开始退化,雌蕊、雄蕊、子房萎焉失水,变成模糊的一团组织,进而导致基部小穗不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和克隆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水稻花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大田常规种植条件下比较了突变体dps2 (Defective pistil and stamens 2)和野生型春江06的主要农艺性状及花器官形态特征差异;扫描电镜及石蜡切片观察花药结构并用染色法观察花粉和胚囊的育性;利用图位克隆方法进行基因精细定位;qRT-PCR分析了花发育相关基因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结果】dps2突变体抽穗期变长,不能正常扬花,雄蕊和雌蕊皱缩且花药和柱头数目增多;进一步研究发现,dps2突变体花药腔室塌陷,内无可见小孢子,即使部分花药形成腔室,花粉粒也无淀粉积累呈干瘪状。此外,突变体胚囊育性也受到影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短臂上91.2kb的区间内,区间内未见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的报道。qRT-PCR检测发现,水稻ABCDE模型中的B类、C类和E类基因的表达在突变体中显著升高。【结论】dps2突变体的雄蕊及雌蕊均发育异常,最终导致完全不育,推测DPS2可能在水稻第3轮雄蕊发育和第4轮雌蕊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和克隆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水稻花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大田常规种植条件下比较了突变体dps2 (Defective pistil and stamens 2)和野生型春江06的主要农艺性状及花器官形态特征差异;扫描电镜及石蜡切片观察花药结构并用染色法观察花粉和胚囊的育性;利用图位克隆方法进行基因精细定位;qRT-PCR分析了花发育相关基因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结果】dps2突变体抽穗期变长,不能正常扬花,雄蕊和雌蕊皱缩且花药和柱头数目增多;进一步研究发现,dps2突变体花药腔室塌陷,内无可见小孢子,即使部分花药形成腔室,花粉粒也无淀粉积累呈干瘪状。此外,突变体胚囊育性也受到影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短臂上91.2 kb的区间内,区间内未见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的报道。qRT-PCR检测发现,水稻ABCDE模型中的B类、C类和E类基因的表达在突变体中显著升高。【结论】dps2突变体的雄蕊及雌蕊均发育异常,最终导致完全不育,推测DPS2可能在水稻第3轮雄蕊发育和第4轮雌蕊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亚麻花芽分化始于快速生长期,分化时间较短。花牙分化可划为四个时期:生长点未伸长期、生长点伸长期(花芽分化始期)、顶花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花瓣原基分化、雄蕊原基分化和雌蕊原基分化、性细胞形成)、侧花分化期。花的萼片与叶片结构相似,但同化组织部分,近上表皮部呈海绵状、近下表皮处呈栅栏状,这与下表皮一面常见阳光有关;子房上部内表面与胚珠珠柄表面密布腺质茸毛,推测与花粉管定向伸长有关。  相似文献   

16.
苎麻属全雌型无融合生殖种雄花诱导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苎麻属五个全雌无合生殖种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GA3、AgNO3、CuSo4等处理,比较其诱导雄花的效果。试验表明:只有施GA3处理才能使春发生性别转变,产生雄花。诱导性别转变的较适时期的为花芽分化至雌蕊原基分化之前,GA3的浓度以10mg/l左右为宜。每周喷施一次,喷施1-2次即可诱导产生少量雄花,喷施8次以上则整株开雄花;诱导雄花花药枚数少于花被数,花粉外观及染色活力正常,而人工测定其萌花率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克丰6号小麦新品种施肥对产量的效应及其对农艺性状变异的影响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克丰6号小麦新品种,平均单产5141.6kg/hm2,若栽培技术得当,公顷产量可达5958.0kg;(2)施肥对该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影响大小顺序为:穗粒数>无效小穗数>有效小穗数>株高>千粒重>容重.这表明增加有效小穗数,减少无效小穗数,增加穗粒数是施肥提高产量的关键;(3)从相关关系看,除千粒重和株高外,施肥与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无效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咖啡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氧化物酶、酯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同工酶为生化指标,对咖啡的萌发种子、叶、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小粒种咖啡花的雄蕊和雌蕊在不同的发育期,不同种咖啡花的雄蕊和雌蕊在相同的发育期,不同种咖啡的叶片,激素处理咖啡的萌发种子和幼苗的叶片,其有关同功酶谱带的数目和活性都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差异为咖啡的生长发育,不同性状的差异,种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奇异的花药     
茶花通常由花柄、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部分组成。其基本结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由于品种的遗传变异性,以及自然环境和理化因素的影响,也会引起花器官的变异。变异的部位以雌蕊的变态居多,花瓣变态亦有之。雄蕊虽有变态,但肉眼可见者,尚属罕见。现将1982年秋季发现的一则花药变态的奇观,作一简  相似文献   

20.
龙胆 (GentianascabraBunge.)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 3 0~ 60cm。茎直立略呈四棱 ,绿色或稍带紫色。叶对生 ,无柄 ,长 3~ 8cm ,宽 1~ 2cm ,叶尖尖 ,边缘及下面主脉粗糙 ,其部抱茎 ,叶脉 3~ 5条。花期在 9~ 1 0月 ,花数朵簇生于茎顶及上部叶腋 ,有时单生 ;花萼钟形 ,膜质 ;花冠钟形 ,顶端 5裂 ,端尖 ;雄蕊 5枚 ,子房上位 ,窄长园形 ,柱尖短 ,2裂。蒴果卵圆形 ,有柄 ,种子条形 ,边缘有翅。根茎呈不规则状 ,长 1~ 2cm ,直径 4~ 9mm ,有茎痕 ,下面丛生粗细均匀细根 ,根长 8~ 2 0cm ,根粗2~ 3mm ,有扭曲纵皱纹 ,上部有细密横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