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橡胶热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橡胶热作6067份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318份(次),其中农艺性状优良的141份,抗逆性强的53份,抗病力强的45份;优质的59份,具其他优良性状如多乳管系和杂交亲和力强的20份。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对广东新华农场抗寒前哨点的120份1981’IRRDB野生橡胶种质寒害调查结果:参试种质中有42份种质寒害级别低于对照,表现出较强的对低温的忍耐力,说明参试野生种质群体中存在大量的耐寒基因,其中大多来至Rodonia地区野生种质,可作为橡胶树抗寒种质选择的优质、高效群体。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地区15份杂交种质和2份野生种质为供试材料,对其白胡椒粉的蛋白质、粗脂肪、胡椒碱、胡椒精油等项目进行测试与分析,基本上摸清了海南胡椒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为我国胡椒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为建立我国优质胡椒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缘野生大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性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我国现有近缘野生大麦种质资源2650份。通过农艺性状,品质,抗逆和抗病鉴定,已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我国现有近缘野生大麦种质资源2650份。通过农艺性状、品质、抗逆和抗病鉴定,已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标记分析37份橡胶树1981’IRRDB野生种质以及7份栽培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进化关系,拟在DNA序列水平上了解野生种质及栽培品系的遗传背景,为保护、发掘和利用现有橡胶树种质资源提供遗传理论依据。在44份材料中,9份资源种质及1份栽培品系出现ITS基因杂合子现象,ITS序列长度在583~588 bp之间,G+C含量65.52%~67.17%,共有87个变异位点。ITS核苷酸多样性Pi值为0.011 6,其中ITS2的Pi值(0.014 33)明显高于ITS1(0.010 10)及5.8S(0.010 31),表明ITS2序列具有更快的进化速率,更合适于橡胶树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学研究。在34个单倍型中,单倍型H8位于网络图的中心,为最古老的高频单倍型,其遗传背景主要来自朗多尼亚州。NJ分子系统树显示大部分栽培品系(热研7-20-59,RRIM600,热研7-33-97,热垦628,热研88-13)与朗多尼亚州(Rodo^nia)部分种质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此外,中性检测及单倍型网络图结果暗示本研究材料曾经经历一个扩张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7.
甜菜野生资源抗丛根病和根腐病性的评估与筛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对65份甜菜野生种质资源的抗丛根病和根腐病性进行了初步的鉴定与评估。结果表明:.maritima、B.vulgaris、B.corolliflora及B.intermedia均具有一定的抗丛根病性;B.maritima和B.vulgaris对丝核菌和镰刀菌根腐病具有一定的耐性。由此我们筛选出12份抗丛根病及6份耐根腐病性突出的野生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8.
该试验旨在将野生彩叶植物驯化为人工栽培植物。在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了12份野生彩叶植物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种植保存。针对彩叶植物特点,对其主要性状进行观测,初步评价其观赏价值;开展了种质的旱害调查及布置耐寒性测定,初步探讨各种质的抗(耐)旱、寒能力;根据种质的植物学特征及适应性表现,建立了野生彩叶植物评价体系,对收集的种质进行评价并从中筛选出优良种质2份。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2008—2010年已从滇东南、滇南、滇西南热区收集和种植保存了野生香蕉种质131份,并进行了农艺性状和育种方面的初步研究,为野生香蕉的创新利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巴西橡胶树树干树皮中的次生乳管是天然橡胶合成和贮存的主要组织,次生乳管列的多少与胶乳产量密切正相关。割胶是天然橡胶生产中的核心环节,是当前获得天然橡胶的唯一途径,而割胶伤害能诱导次生乳管分化。采用碘-溴染色方法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预割前后1981’IRRDB野生种质成龄树的树皮结构,对不同种质预割前后黄皮层和水囊皮区域的乳管列进行统计,并分析新分化的次生乳管列。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的85份8年生野生种质在自然条件下的乳管分化能力普遍较弱,黄皮层和水囊皮中成列的次生乳管数量均较少,2个部位合计乳管列数普遍低于8列。预割后不同种质水囊皮中次生乳管列数普遍增多,但黄皮层尚无明显变化。根据伤害诱导分化新的次生乳管列数的多少,将预割诱导乳管分化的能力由低到高分为1、2、3级,分别对应于新分化乳管列数为少于2列、2~3列(含2列)、3~4列(含3列)。在85份种质中,对应1级57份、2级23份、3级5份的种质,所占比例分别为67.06%、27.06%、5.88%,可见,诱导分化次生乳管能力强的种质占比较低,大部分种质为1、2级乳管分化,3级分化能力的种质极少。被诱导新分化次生乳管的能力与种质在自然条件下的分化能力有关,尤其是高乳管分化能力的种质通常在自然条件下也有较强的分化乳管的能力。通过预割判断乳管分化能力不仅为野生种质鉴定和评价奠定基础,也为橡胶树高产育种以及早熟、晚熟品种的早期预测提供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小扁豆种质资源筛选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云霞 《杂粮作物》2003,23(6):331-332
对引进的87份小扁豆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材料17份,其中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有8份,抗旱性较强的有11份,丰产性状较好的有6份。其它优良性状诸如株型好、硬秆的有5份。  相似文献   

12.
海南羊山地区半野生荔枝种质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岛羊山地区半野生荔枝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为该地区荔枝核心种质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从74条引物中筛选出23条多态性引物,用ISSR方法对115份海南羊山地区半野生荔枝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5份种质的遗传距离在0.04~0.66之间,平均为0.28.在遗传距离为0.53的水平上,115份荔枝种质被分为5个类群,美品村、儒道村荔枝基因型分别单独为1个类群,苍道村、杨南村荔枝基因型覆盖其它3个类群.应作为核心种质的村庄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调查发现英德市石门台、五郎嶂等地有野生茶树分布。研究表明英德野生茶树单株生化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差异大,部分资源表现出水浸出物含量高、咖啡碱含量高、富含EGC等特征。发现水浸出物含量在48%以上的资源有3份,EGC含量超过6%的优质红茶资源有18份,高咖啡碱资源有6份。这些特异资源的发掘为英德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优质(异)纤维种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4年在河南安阳对陆地棉85份优质(异)纤维种质和17份高衣分种质进行性状稳定性研究,评选出纤维主要性状稳定的优质种质7份,长绒种质8份,高强纤维种质5份,最佳细度种质9份,高衣分种质5份。  相似文献   

15.
潘其辉  赖占钧 《江西棉花》1996,(5):38-40,F003
1991-1993年对江西黄麻,红麻98份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确定利用价值。筛选黄麻高产,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支数,高束强,高抗炭疽病种质1份,高产成铃高抗炭疽病种质2份,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持5份,红麻高产,优质种质1份,高产,高速强,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产,高抗炭疽病种质9份。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澍才  吴燕 《杂粮作物》2001,21(3):26-27
现在全世界已已上集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有610万份,国际农业磋商小组(CGIAR http;//www.cgiar.org/),下设16个研究中心,保存种质资源60万份,其中国际植物基因资源研究所(IPGRI)是16个中心之一,是研究和协调国际作物种质资源的主要机构,我国收集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有36万份,建成了国家作物种质基因库和国家作物种质信息系统,对30万份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和编目,对20万份资源材料进行了步的抗病史,抗逆性和优异性评价,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物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7.
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是开展茶树品种选育的优质基因库。收集了来自湖北省巴东县的26份野生茶树资源,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并结合对照栽培型茶树品种对野生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等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16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得到82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扩增所得的等位基因范围为3~8个,平均检测出等位位点5.12个,有效位点数量3.65个,香农多样性指数平均值1.378。(2)从16对引物中筛选出6个核心引物位点,可对26份野生茶树进行有效检测并鉴别。(3)UPGMA进化树将48份材料分为7个类别,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能通过SSR标记进行有效划分;进一步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发现26份野生茶树可分为2个亚群。(4)依据生化成分含量,筛选得出2份高EGCG含量的茶树种质资源及2份适制红茶的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结果显示,巴东野生茶树多样性丰富,种群内部遗传变异高,为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巴东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91年至1993对江西黄麻、红麻98份种质资源进行研究、鉴定,确定利用价值,筛选出具有各类综合优异性状种质。黄麻高产、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支数、高束纤强、高抗炭疽病种质1份;高产,高抗炭疽病种质2份;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质5份。红麻高产、优质种质1份,高产、高束纤强、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产、高抗炭疽病种质9份。利用优异种质杂交培育出麻纺、造纸两用的红麻86—4新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优异资源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 ̄1993年对黑龙江省的739份野生大豆种质进行农艺性状、籽粒品质及抗病虫性鉴定评价,筛选出超早熟种质1份,多花荚、多分枝种质5份,高蛋白种质8份,抗SCN的8份及抗SMV的种质5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豆种质抗SCN基因rhg 1位点SSR标记等位变异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与抗大豆胞囊线虫病主效基因rhgl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att309分析634份中国大豆种质,以21份美国种质为对照,目的是明确我国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的特点,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鉴定及抗线育种提供依据。149份免疫或高抗种质和495份感病种质共鉴定出6个等位变异,其中介于134bp和149bp之间的Satt309—5为新等位变异,具有该等位变异的陕西三股条黑豆和山西忻县小黑豆分别免疫和中抗1号生理小种。对不同等位变异、不同抗性等级和抗不同生理小种种质的分析表明:92.13%的感病种质具有125bp、131bp或149bp等位变异,抗病种质在各等位变异都有分布,但以128bp和134bp为主,在具有这两个等位变异的种质中,有72.46%表现为抗病,且77.27%的免疫种质、87.69%的双抗种质和100%的三抗种质都具有这两个等位变异。16份具有128bp等位变异的种质中有14份来自山西省,另有2份是黑龙江省和河北省的育成品种,推测山西省可能是Satt309位点128bp等位变异种质的起源地。本研究结果可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的抗源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