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3.切接选择生长健壮、侧芽饱满的枝条做接穗。手倒持接穗,先在下端削一平直、长2~3厘米的切面,在另一面削成45度的斜面,然后留1~3个芽剪断。砧木从选定嫁接部位处剪断,把切面削平,选树干光滑面,稍带木质部垂直向下切长2~3厘米切口。随即将接穗的上端长削面贴砧木的大削面插入砧木切口,将砧木和接穗的两边的形成层对齐,接穗的上端削面要露出0.1-0.2厘米,然后用塑料薄膜条绑缚即可。  相似文献   

2.
<正>1.切接。切接适用于根颈1~2厘米粗的砧木作地面嫁接。①接穗削取:将接穗截成长5~8厘米,带有3~4个芽为宜,把接穗削成两个削面,一长一短,长斜面长2~3厘米,在其背面削成长不足1厘米的小斜面,使接穗下面成扁楔形。②砧木处理:在离地4~6厘米处剪断砧木。选砧木皮厚光滑纹理顺的一侧,用刀在断面皮层内略带木质部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桑树嫁接实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嫁接是桑树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基本技术,本文给大家介绍3种实用的桑树嫁接方法. 1、袋接法 把接穗削成斜面的前端,插入砧木切面捏开皮层和木质部分离的袋口中,使之愈合成活,故称袋接.袋接时期在春季砧木开始萌芽时进行,西南地区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是袋接适期.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1 几种常见植物的嫁接 1.1 西红柿和茄子的嫁接.以茄子嫩茎为砧木,选5~10厘米西红柿嫩梢为接穗,进行劈接,经过1周左右接口愈合.以紫茎茄为砧木时,西红柿绿色的茎逐渐变成紫色,且越接近接口处紫色越明显.劈接时选择粗细均匀的砧木和接穗,用剃须刀切取砧木上部,将接穗两面削成楔形,迅速插入砧木纵向劈切切口,注意形成层对齐,用宽0.5~1厘米的塑料袋绑缚,接穗叶片要大部分切除.成活后约1周去除绑缚.  相似文献   

5.
盆栽梅花的嫁接繁殖,常用切接和芽接。砧木用毛桃、山桃或杏。杏树老干皮红,嫁接红梅,花皮颜色谐调。切接多用1~2年生的砧木,于3月底(在冷室)或4月初(在露地)距地面3~5cm处将砧木上部剪去;接穗采一年生健壮枝条,剪成长5~6cm,至少留3个芽,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5.嫁接方法。①削接穗。砧木处理好后,用利刃将插穗的一面削成3~6厘米长的马耳形削面(细的接穗削面可短一些,粗的接穗削面可长一些),削面要光滑平整,然后在插穗削面的两侧轻轻削去一层表皮;最后将插穗背面的前端削去0.3厘米,使其前端呈箭头状,以利于插入。②砧木开口及插入接穗。在选留的枝桩上部,用利刃于光滑表皮处向下划一道深达木质部,长度稍短于插穗的插口;再用嫁接刀左右轻轻挑开插口皮层,将插穗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2005,(4):23-23
1.黄瓜(1)生长点直插法:用黑籽南瓜作砧木,选亲和力强、品质好、较抗病的当地品种做接穗。砧、穗种子播前均需消毒、催芽。冬、春茬嫁接时,黑籽南瓜应早播2~3天(用控温育苗)。待砧木苗第2片真叶吐芽,接穗苗第1片真叶直径1厘米时,为最佳嫁接期。用刀片切去砧木生长点,再用竹针(自制、与接穗胚茎同粗)从切口垂直插入4~5毫米。接穗从子叶节下5毫米处,与下胚轴成30°角切断,呈4~5毫米长的椭园形切面。然后取下竹针,将带子叶的接穗插入针孔内,使接穗与砧木相吻合并用塑料夹固定。喷雾净水后,置于保湿小拱棚内。接后3天内保持95%的湿度,白天温…  相似文献   

8.
武留刚 《河南农业》2014,(13):40-40
<正>温室香瓜生产,不仅周期短、销路好而且效益可观。近几年漯河市香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良好。笔者总结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播种育苗砧木为美国的圣砧1号,接穗香瓜为富甜1号。11月25日播接穗香瓜,5~7d后再播砧木。不论接穗还是砧木,最好采用长60cm、宽40cm的育苗箱做播种工具,便于移动及管理。当接穗长到2片真叶展开、3片真叶刚露、大约10d左右,砧木长到2片子叶展  相似文献   

9.
1 矮化砧枝段芽接与室内处理 冬前选取纯度高,生长健旺,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M26砧木和品种接穗.将M26砧木剪截为30cm长的枝条,在枝段上端距剪口1cm处用刀下推3cm左右长,再从外向内斜切一刀,剥除木质皮层,然后削取同样大带木质的品种接穗,镶嵌在砧木削面处,对齐形成层,用接树膜包扎,芽眼处只包一层,剪口处顶端用封剪油或溶化的矿蜡封闭.  相似文献   

10.
焦军 《吉林农业》2003,(1):15-15
西瓜嫁接栽培不仅可防止土传病害,克服连作障碍,而且能增强植株生长势,提高产量,已成为西瓜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西瓜的嫁接方法较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顶插接 砧木长出真叶,接穗子叶展开为适宜嫁接时期。嫁接时,先去掉砧木生长点,再用与接穗幼茎粗细相同,尖端削成楔形的竹签,从砧木一侧子叶中脉与生长点痕  相似文献   

11.
油茶生产的战略目标是速生、丰产、优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应选择良种良法。目前主要措施是利用选择的优良品系进行无性技术繁殖,而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是无性繁殖技术的主要技术。芽苗砧嫁接育苗就是用沙床上培育出来的油茶芽苗切成几段作为砧木,然后用单面刀片把穗条从叶柄下方两侧削成双斜面楔形,双斜切面交汇于正中间髓心。再把从砧木正中间直切开,将接穗对齐插入砧木,用铝箔捏紧嫁接口,以接穗不脱落为准。嫁接口抱紧后,立即把嫁接苗入袋排放到苗床上进行消毒与封闭。使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1高位嫁接改良品种1)断主枝。砍树时间在5-6月雨水落地后进行,每株荔枝有3~5个主枝,在离地1 m左右砍掉其中2~4个主枝,留下1个主枝保证荔枝树正常生长,促进荔枝树萌发新梢培养优良砧木,断口处用沥青或蜡进行封口。2)嫁接时间及方法。嫁接最佳时间是12月至次年4月,采用切接进行嫁接。3)接穗选择。采用无病虫害、健壮、芽眼饱满的当年老化秋梢作接穗。4)砧木选择。选择砧木直径为1~1.2 cm的3~4个砧木进行嫁接,保证每个主枝上有一株嫁接成活。  相似文献   

13.
正1嫁接方法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嫁接方法有插接、劈接、靠接和贴接。嫁接方法因蔬菜种类不同而不同,砧木和接穗的播种期亦不相同。1.1瓜类插接与断根嫁接方法1.1.1播种期。瓠瓜砧木比接穗早播6~7d;南瓜砧木比接穗早播3~4d。1.1.2插接方法。当瓠瓜第1片真叶展开时,接穗子叶也已发足,此时进行嫁接。嫁接时去掉砧木的真叶和生长点,将竹签从心叶处斜插入1cm左右深,并使  相似文献   

14.
<正>1.贴接法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接口愈合好,接穗恢复生长快。要求砧木切除子叶处真叶、一片子叶和生长点,形成椭圆形、长5~8毫米的切口。接穗在子叶下8~10毫米处向下斜切一刀,切口为斜面,大小与砧木斜面一致。  相似文献   

15.
1.技术要点桥 接选在15年生的红富士苹果树上进行,桥接采用上一年的—年生枝,当叶片长到正常叶片的1/4大小时现采现用。根据伤口大小剪取比伤口长8厘米的枝条,去掉叶片,将接穗的两端削成斜面,斜面长度至少3厘米,在果树伤口上下方距伤口边缘4~5厘米处,  相似文献   

16.
1 竹签的制备 选竹织针或竹片削成单面半圆锥形竹签或双面楔形竹签。楔型面要求平滑,长度0.50~0.60厘米。竹签直径视接穗粗度以及砧木粗度而定,一般直径为0.10~0.20厘米。 2 砧木的准备 2.1 砧木品种 “新秀”南瓜。 2.2 播种时间 比接穗早播种3~5天(即砧木比接穗早浸种催芽6  相似文献   

17.
<正>1平接平接适用于柱状或球形种类。例如用三角柱接仙人球、仙人指、仙人掌等。嫁接时用利刀将砧木上端横削平,并将棱柱部分切成斜面,因切断组织会收缩,棱柱表皮硬,不易收缩,需将切口上面硬角切去;再将接穗基部平切一刀,将接穗对准砧木髓部相接。接好后用塑料绳或线扎缚,注意松紧适度,过松接穗会倾斜,过紧又可能勒坏接穗。接后将盆置半荫处,一般小球7d,大球7~15d可拆线,注意接后用渗水法润盆土,接穗开始生长再将盆置阳光下。  相似文献   

18.
田增社 《农技服务》2014,(4):111-111,107
<正>1、嫁接前的准备1.1砧木准备胡桃苗木嫁接前1~2月,将胡桃苗挖出假植,在室内嫁接后进行栽植;外购砧木可先栽植,在圃地嫁接。1.2接穗选择选择适宜当地栽植的优良胡桃品种。接穗应从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成年树上采集,以组织充实和有饱满芽的结果母枝或发育枝为好。接穗的粗度以0.8~1.2cm为宜,长18~20cm,有3个以上饱满芽。并对接穗进行全蜡封处理。2、嫁接时间  相似文献   

19.
桑树夏季芽接换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三角形芽接法。选择优良桑品种的饱满桑芽作为接穗芽,先在接芽左右两侧靠近叶痕的部位向下斜削成三角形,露出形成层,从芽的上方0.5厘米处向下切成带有木质部的三角形芽片。用刀在砧木上刻切成三角形切口,揭去三角形皮层。将接穗芽片芽尖向上、皮向外嵌进三角形切口内。用塑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适宜橡胶树小苗芽接小筒苗接穗生长的砧木大小。采用同一批次橡胶树裸根苗的不同砧木大小分为8个处理(0.5~1.2 cm)进行小筒苗培育。比较各处理对接穗第1蓬叶和第2蓬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为0.5 cm的接穗长势最弱和出圃率最低,1.2 cm的接穗长势最好,0.9~1.2 cm的出圃率均达到85%以上。说明在砧木一定大小范围内橡胶树小苗芽接小筒苗,随着砧木的增大,长势越好;砧木足够大,出圃率没有受到砧木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