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为及时掌握稻瘟病菌发生的时空动态,有效控制病害发生,采用固定式孢子捕捉器对水稻品种空育131空中稻瘟病菌孢子量与田间稻瘟病发病关系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中孢子的捕捉数量与叶瘟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8 4。每个检测单位(检测面积为18 mm×18 mm视野内的孢子数量)稻瘟菌孢子数量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诱发圃稻瘟病的监测和构建稻瘟病预测模型进行研究,规范了孢子捕捉仪的使用方法和监测机制,完善了短期稻瘟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2010~2016年短期预测式为y=4.0909x+0.7577,R2=0.9805,代入破口期叶瘟发病率(2017年7月20日)得出穗瘟发病率为0.881%,与调查的穂瘟发病率0.870%(2017年8月20日)相比,相差0.011个百分点。水稻破口期至乳熟期(16d)的日照时数与穗瘟的发病程度成负相关,这段时期的降雨日与穗瘟的发病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结果观察,本次试验对整个农场稻瘟病预测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孢子捕捉仪旁边建立诱发圃,诱发圃品种采用空育131,采用高密度插秧,多施用N肥,诱发稻瘟病发生,利用孢子捕捉仪捕捉稻瘟病孢子,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由于前期水分较少,今年的水稻前期分蘖较少,水稻孕穗末期与抽穗前期之间是施药最佳时期,在7月10日左右,这样对全场的病害发生起了预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结果观察,本次试验对整个农场稻瘟病预测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孢子捕捉仪旁边建立诱发圃,诱发圃品种采用空育131,采用高密度插秧,多施用N肥,诱发稻瘟病发生,利用孢子捕捉仪捕捉稻瘟病孢子,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由于前期水分较少,今年的水稻前期分蘖较少,水稻孕穗末期与抽穗前期之间是施药最佳时期,在7月10日左右,这样对全场的病害发生起了预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菌空中孢子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了解稻瘟病茵孢子生活史中的影响因素,监测稻瘟病菌的时空分布动态,对于预测预报病情的发生,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机和指旱田间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稻瘟病菌空中孢子量进行了监测,并分析孢子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孢子数量与温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4 1;与降雨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28 1;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9 2;与风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07 5.  相似文献   

6.
一、2008-2012年调查结果:1、稻瘟病孢子形态今年与2010年观察的形态一致,大多数形态都很典型,多为典型的梨形2个隔膜。稻瘟病孢子形态与2008、2009年明显不同,前两年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梨形2个隔膜的稻瘟病孢子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7.
前言:前进农场生物预警工作始于2007年,有孢子捕捉仪、昆虫测报灯、光学显微镜、解刨镜,在各管理区选则100户生物预警户,管理区副主任为分组长,农业科专人负责,组成生物预警网络,平常每三天有管理区副主任负责调查一次,并上报农业科,农业科上报分局植保站,2007年至2009年没有发生稻瘟病,调查到稻瘟病孢子数量很少或没有,2010年有三个阶段调查到稻瘟病孢子,经预测将会发生,后期验证结果与预测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真菌病害之一,监测田间空气中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数量动态变化,对于预测病情发生和指导及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稻瘟病菌MHP1基因为靶序列,建立了1种稻瘟病菌分生孢子qPCR定量方法,并采用此方法对田间气传稻瘟病菌源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显示,监测期间空气中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数量波动幅度较大。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菌源量的波动与气象条件相关。该研究建立的孢子qPCR方法可应用于监测气传稻瘟病菌源。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郑州地区犬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和主要致病病原菌,对郑州地区不同区域共计55家宠物医院2015年1—12月497例首诊犬真菌性皮肤病病例进行调查,并对其中100只患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郑州地区真菌性皮肤病患犬发病率前三的品种是金毛犬、贵宾犬和松狮;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为0~3岁,0~1岁犬最易感染真菌性皮肤病;雌性犬和雄性犬数量之比为1.15∶1;真菌性皮肤病多发季为夏、秋两季,8月份为发病高峰,其中背部、四肢和腹部发病率位居前三;病犬患部分离出的真菌有犬小孢子菌、须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以犬小孢子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菌孢子传播的影响因素与田间捕捉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瘟病(PyriculariaoryzaeCavara)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了解稻瘟病菌孢子生活史中的影响因素,监测稻瘟病菌的时空分布动态,对于预测预报病情的发生,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机和指导田间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影响孢子传播的因素和孢子捕捉的方法,并就玻片法捕捉孢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黑龙江省三江地区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个别感病品种发病严重时甚至出现全田白穗,可导致颗粒不收。本次试验目的是对胜利农场科技园区诱发圃的稻瘟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预测预警且规范了管理人员对孢子捕捉仪的使用方法,对水稻稻瘟病发病原因和发生条件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了2013年稻瘟病发生较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宁夏水稻种质资源中含有的抗稻瘟病基因型及基因数量,为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采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ta、Pi-kh、Pib、Pi2、Pi-km、Pi9、Pi5紧密连锁的7个分子标记,对25份宁夏自育水稻品种和55份引进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宁夏自育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较少,68%的材料仅含1~2个抗瘟基因,缺乏Pita、Pi2基因;抗病性鉴定也证实,只有8份材料达到中等抗性,主要含有Pib、Pi-km、Pi9抗瘟基因。37%的引进品种含3~6个抗稻瘟病基因,主要抗瘟基因有Pib、Pi-kh、Pi-km、Pi2、Pi9和Pita,这些材料均可为宁夏水稻抗稻瘟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食蚜蝇年发生动态,本次调查使用悬挂黄、蓝粘虫板诱集的方法对玛纳斯县和石河子市食蚜蝇年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食蚜蝇成虫在5月初以前发生数量少,5月中旬~8月初前后发生数量较少,8月发生数量有较大变动,基本趋势为8月上旬增加,8月中旬数量达至小高潮,8月下旬数量减少,9月初开始成虫数目呈上升趋势,11月初数量可增至最多,之后开始减少;食蚜蝇的趋蓝性强于趋黄性。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建三江地区主栽品种中感病品种较多,有必要研究水稻稻瘟病成灾的气象条件和对田间空中孢子浮游量的监测,预测稻瘟病尤其是穗瘟发生的趋势。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释放、传播和侵染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空中孢子浮游量的监测,及时掌握稻瘟病菌的时空动态,了解初侵染菌量或再侵染的菌量,有助于制定最佳的防治时机,有效地进行病害的控制和管理。1试验资料1.1试验用具佳多牌孢子捕捉器(固定式)、凡士林、载玻片、显微镜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时间对水稻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瘟病、纹枯病和叶鞘腐病的发生与田间孢子捕捉镜检呈正相关,孢子数量越大的品种感染该孢子菌的病害越重,说明直接用携带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病稻草的水稻秸秆还田,第2年复种水稻发生各类病害的机率和比例都较高。虫害中潜叶蝇产卵期、幼虫危害期与水稻缓苗期基本吻合;负泥虫点查叶片被害指数最高值为1.2%,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 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 )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稻瘟病菌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只要条件合适,就能完成菌量积累过程而造成病害的流行。稻瘟病有以下特点:侵染频繁,潜育期短,能够借气流和雨水飞传播;病害传播距离远。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释放、传播和侵染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空中孢子浮游量的监测,及时掌握稻瘟病菌的时空动态,了解初侵染菌量或再侵染的菌量,有助于制定最佳的防治时机,有效地进行病害的控制和管理。掌握和运用稻瘟病孢子和气候条件来预测预报病害发生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8~2009年采用田间孢子捕捉法和随机区组设计对安徽省单季中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孢子释放规律、侵染时期和病害防治适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孢子始见于7月中旬左右,第一个释放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初,推测此阶段释放的孢子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8月下旬孢子释放量急剧增加,此时田间开始显症。晴天孢子以夜间(1:00、5:00)释放为主,白天孢子的释放量较少;阴雨天孢子全天释放,无明显释放高峰。以病菌菌丝+孢子悬浮液在剑叶露尖时接种,水稻不发病;在剑叶完全展开期至扬花期接种,发病率为1.2%~76.4%,其中以孕穗期(剑叶展开后5~6 d)接种发病率最高。药剂防治试验显示,水稻剑叶完全展开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均在78.5%以上,提前或推迟施药防效均有所降低,故认为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时期是水稻剑叶完全展开期。  相似文献   

18.
2008~2009年采用田间孢子捕捉法和随机区组设计对安徽省单季中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virens)孢子释放规律、侵染时期和病害防治适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孢子始见于7月中旬左右,第一个释放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初,推测此阶段释放的孢子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8月下旬孢子释放量急剧增加,此时田间开始显症。晴天孢子以夜间(1:00、5:00)释放为主,白天孢子的释放量较少;阴雨天孢子全天释放,无明显释放高峰。以病菌菌丝+孢子悬浮液在剑叶露尖时接种,水稻不发病;在剑叶完全展开期至扬花期接种,发病率为1.2%~76.4%,其中以孕穗期(剑叶展开后5~6 d)接种发病率最高。药剂防治试验显示,水稻剑叶完全展开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均在78.5%以上,提前或推迟施药防效均有所降低,故认为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时期是水稻剑叶完全展开期。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对诱发圃的稻瘟病的监测和构建稻瘟病预测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规范了孢子捕捉仪的使用方法和监测机制,完善了短期稻瘟病流行趋势预测数学模型的短期预测式为:Y=0.4558x-4.5275 R2=0.8998,分析了2012年稻瘟病发生轻原因。水稻是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的主要粮食作物,建三江地区每年种植面积达1000多万亩,稻瘟病的发生危害水稻生产的发展,每年因病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水稻总产量的  相似文献   

20.
对5种不同药剂进行了室内孢子萌发、雨水冲刷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药剂中20%三环唑·异稻瘟净WP和30%稻瘟灵乳油对防治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效果,其对稻瘟病的孢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孢子萌发率仅为 0.33%~1%;耐雨水冲刷时间为1 h,田间防治效果可达98%左右,能较好地防治水稻穗颈瘟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