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EG处理对大豆幼苗活力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PEG-6000(聚乙二醇)浸润大豆种子(黑脐91-1),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活力,降低吸水萌发时的外渗电导率,其中以20%PEG(W/W)处理8h,效果最为显著,在大豆萌发过程,PEG处理组的呼吸速率初始低于对照,之后增加迅速,超氧阴离子(O^-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量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2.
吸湿—回干处理提高大豆种子活力,增强抗逆力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岩  郑光华 《大豆科学》1990,9(4):347-351
黑河3号和黑河5号大豆种子经吸湿—回干处理后,活力明显提高。回干后的种子具有明显的抗吸胀冷害的效果,经低温吸胀后,其种子比对照种子的萌发率提高1.6倍,电导率及K~+/Na~+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紫外线照射促进冬小麦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紫外线照射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系聊大2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分别照射休眠的干种子及吸水萌动(浸种3 h)的种子,然后在自然光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比较了不同时间段种子萌发的动态变化及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UVB85μW.cm-2照射3 h;UVC 420μW.cm-2照射1 h;UVC处理1 h附加照射6 h UVA或1 h UVB)对干种子和吸水萌动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发芽较自然光下(CK)及黑暗下快,相关时段发芽率均高于CK,但不影响最终发芽率,只是缩短了种子萌发的时间。UV处理(UVB 85μW.cm-2照射3 h;UVC 420μW.cm-2照射1 h)的干种子及吸水萌动种子的α-淀粉酶活力在萌发前随时间的推移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可提高2.5%~68.7%,发芽后α-淀粉酶活力下降,但仍高于CK,且UVB与UVC处理种子的α-淀粉酶活力变化趋势相同。说明不同波段的紫外线照射对种子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H2O2浸种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白沙1016和花育9122两个花生品 种为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设置(22±1)℃常温对照和(12±1)℃低温处理,首先采用不同浓度的H2O2进行浸种预 处理,分析了H2O2浸种对花生种子低温萌发相关指标的影响,筛选最适H2O2浸种浓度,然后采用最适H2O2浸种处 理后,测定其对发芽花生种子胚中氧化损伤和活性氧含量、脯氨酸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 两个品种花生的相对发芽率、芽长/种长比、发芽指数及种子的活力指数,延长了平均露白时间,H2O2浸种预处理可 显著缓解低温对花生种子萌发的抑制,以1% H2O2浸种效果最好。同时,H2O2浸种预处理还显著降低了H2O2的积累 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提高了脯氨酸合成酶鸟氨酸转移酶(OAT)和△1-吡咯琳-5-羧酸合成 酶(P5CS)活性,抑制了脯氨酸降解限速酶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表明H2O2浸种预处理可通过调控脯氨酸代 谢途径,促进低温条件下萌发花生种子内脯氨酸的积累,缓解氧化损伤,从而增强花生种子的低温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氢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过氧化氢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测定了过氧化氢浸种的大豆种子萌发期POD、SOD、PPO酶活性,电解质外渗率和种子发芽情况,旨在探讨提高种子活力的途径.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浸种可以提高大豆种子的活力和相关酶的活性.0.1%过氧化氢处理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和POD、SOD活性;0.01%处理明显提高种子的电解质外渗率和PPO活性.  相似文献   

6.
曹宏  王玺 《玉米科学》2011,19(3):102-104
通过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低温逆境下氯化胆碱包衣玉米种子对其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逆境下氯化胆碱包衣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提高种子发芽势;包衣处理明显提高低温逆境下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茎粗、根冠比和单株干重,具有良好的壮苗作用;低温逆境下包衣处理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凤丹种子具有长的休眠期和典型的上胚轴休眠特性。运用不同方法处理凤丹种子,研究凤丹种子的萌发特性及贮藏特点。结果表明,3~5d清水浸泡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低浓度激素(GA3 100-300mg/L、IAA 100mg/L、6-BA 100mg/L)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高浓度激素有抑制凤丹种子萌发的现象,用浓硫酸和温水处理时萌发率仅为14%和26%。凤丹种子室温存放和室温沙藏比冷藏处理在短期内能保持相对更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东北春大豆产区大豆苗期低温冷害,通过研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大 豆耐冷性的影响,明确MT提高大豆耐冷能力的作用途径及适宜浓度。以绥农26为供验试材,设置盆栽培养,在大 豆V1期(一节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T(0、50、100、200 μmol·L-1),3 d后进行4℃低温处理,5 d后取样分析低温胁迫 下喷施不同浓度MT对V1时期大豆光合特性、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温胁迫不喷施MT 相比,喷施MT处理能增强低温胁迫下叶片光合作用,Pn、Gs、Tr及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提高,且随着外源MT浓度增 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hl a/b显著下降;保护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 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Pro(脯氨酸)含量及植株根冠比显著上升,且在100 μmol·L-1浓度处理时作用效 果最明显;MDA(丙二醛)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下降。综上可知,在低温迫下施加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大豆V1 期光合速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反应并调节渗透物质含量,从而有助于缓解胁迫伤害,提高大豆 幼苗耐冷能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溶剂的苦豆子浸提物对沙棘和枸杞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经乙醇和甲醇的苦豆子浸提物处理的沙棘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4.4%和95.6%)均高于对照种子(90.6%),而经蒸馏水浸提物处理的沙棘种子萌发率(38.8%)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3种有机溶剂浸提物处理的种子。枸杞种子经乙醇、甲醇、丙酮和蒸馏水的苦豆子浸提物处理后,萌发率分别为91.3%、87.5%、90.0%和88.3%,与对照(88.1%)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超干长期贮藏对不同类型水稻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硅胶干燥的方法对籼稻、粳稻和杂交籼稻3种类型的种子进行超干处理,并经过9年室温密闭贮藏。通过发芽试验、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表明,粳稻秀水37的种子不适宜室温下长期贮藏,籼稻(浙733)和杂交籼稻(协优46、汕优63)种子在含水量分别降至2.7%和5.0%左右时生活力和活力最高,发芽率达到80%左右,其中杂交籼稻种子耐藏性更好,发芽率只下降了8%~9%;但在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条件下,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均明显下降。POD活性与种子生活力和活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The bacterial decomposition of grass fructosan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polymerization was monitored in vitro. The period required for the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of polymeric fructosans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xtent of polymeriz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might b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gestibility of other organic nutrients of fodder plants and polymerization and that polymerization increases with maturity of the plant.  相似文献   

12.
合丰号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喜平 《大豆科学》2002,21(2):131-137
合丰号大豆 32个品种 84 .4 %来源于满仓金、荆山朴、丰收 6号×克山四粒黄、丰收 1号×蓑衣领四个族系。其基因库源于 33个祖先亲本。细胞核祖先亲本有 33个 ,细胞质祖先亲本有 8个。核遗传贡献率较大的祖先亲本为金元 (18.7% )、四粒黄 (18.3% )、白眉 (6 .9% )、十胜长叶 (5 .9% )、小粒豆九号 (5 .6 % )等。细胞质遗传贡献率最大的是四粒黄 (46 .7% ) ,其次是小粒豆九号(16 .7% )、白眉 (13.3% )。合丰号大豆直接利用亲本 36个。利用国内优良亲本克 4 430 - 2 0、合交80 0 9- 16 12等成功地育成了合丰 2 5号、合丰 35号等高产稳产大豆品种 ;利用国外抗病品种Ohio、Rampage、Wilkin直接作亲本育成高抗灰斑病品种 4个。合丰号大豆品种有 16个具有国外血缘 ,占品种总数的 5 0 %。随着年代的推移 ,合丰号大豆的细胞核、细胞质祖先亲本发生了变化。不同年代有其不同的主要贡献者 ,合丰号大豆遗传多样性是其成功的关键。制定一个祖先品种核质在新品种中达到新的更高水平协调的育种方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马书君  张玉华 《大豆科学》1996,15(2):97-102
1991-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圆和病土盆栽鉴定方法,对安徽、河北、福建、山东等24个省市保存的3355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和186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分别进行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磊 《大豆科学》1998,17(2):172-175
1992-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鉴定方法,对黑龙江,河北,山东,安徽,福建和广东等21个省市保存的3391份栽培大豆和169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15.
统计结果,1980—1990年《热带作物学报》平均每篇文献的引文量为7.27篇。引文中,期刊文献为52.58%,外文文献为51.96%,英文占外文的95.81%;《热带作物学报》等被引用10次以上的书刊种类数为被引用文献种类数的2.65%,被引次数为总引文量的3.078%;引文发表时间的跨度达87年,1975—1985年间发表的约为57.40%,历年有近2~6年内发表的文献的年被引用量,大于其它年发表的年被引用量的趋势;引文主要为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两大类。这对研究热带作物科技情报流向,提供情报服务,不失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花生叶斑病流行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经1985—1992年的调查研究,确认河南省花生叶斑病主要有两种,即褐斑病和黑斑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年度流行程度取决于花生苗期的平均湿度、总降雨量及初始孢子量,初步确定了四者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豆对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大豆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表现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亲本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后代的接种鉴定分析,指明大豆对这个小种的抗性也是受一个的单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在主要农艺性状和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六个大豆基因型间的双列杂交,对成熟期、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等性状的遗传进行了图解分析,并且利用这些性状的数据估算的阵列方差(V_r)和协方差(W_r)等统计量间的关系进行了遗传解释。结果表明成熟期的6×6完全双列群体符合双列分析的所有假设,直线回归系数b=0.7597,与W_r+V_r值的相关密切(r=0.7086),可见早熟基因倾向显性。株高的遗传并不完全趋于显性,很可能存在向高低两个相反方向发展的因素。与株高的遗传动态相仿,主茎节数和百粒重的遗传并不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六个亲本在控制单株粒重的遗传中都存在上位性效应。维尔金带有较多的早熟性和单株粒重的显性基因;设交76—5184具有较多的控制株高和百粒重的显性基因,合丰22号控制主茎节数的显性基因较多。  相似文献   

19.
山西晋北三种类型大豆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贵全  杜维俊 《大豆科学》1999,18(4):294-299
本文对山西省北部三种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小黑豆、大黑豆、黄豆)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主要由中间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三种大豆只有一对粒位于最长染色体上的随体,而且随体染色体形态相近,三种大豆的核型公式分别为:小黑豆2n=2x=40=28m+12sm(2SAT);大黑豆2n=2x=40=6M+18m+12sm+4st(2SAT);黄豆2n=2x=40=2M  相似文献   

20.
大豆疫霉根腐病传播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带菌土壤、病残体进行病试验,研究了人工接种条件下种子带菌条件及带菌种子传病情况,结果表明,带菌土壤和病残体无论是在当年还是越科后都可有效地传播大豆疫霉根霉是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主要初侵染不原和传播途径。人工接种可以导致大豆种子力,但只在有病资助以豆荚才有这种结果,幼荚期接种豆荚可以使荚内的豆粒严重发病,豆粒被一层菌丝包裹,这些豆粒虽然本身不能萌发,但能作为接种体导致邻近的健康植株发病。作者通过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