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经多个菌系三年规范化鉴定结果,肯定新棉花品种川碚2号(B013—2)抗棉枯萎病性能好,耐黄萎病,对肾形线虫和枯萎病复合病害有耐病性,铃病亦较轻,是一个多抗性好的良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盆栽接种测试的方法,测定南方根结线虫(Moidogyne incognita)和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 race 4)对香蕉2个感枯萎病品种(巴西蕉和大蕉)和抗枯萎病品种(农科1号)的复合致病力。结果表明:对于供试的感病品种,先接种南方根结线虫能显著减轻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程度;同时接种2种病原物和先接种香蕉枯萎病菌5d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能加重香蕉枯萎病的发展;复合侵染能抑制南方根结线虫的种群数量,其中先接种香蕉枯萎病菌和同时接种2种病原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种群数量抑制作用更大;对于抗病的品种农科1号,2种病原物的同时接种能导致香蕉对枯萎病抗性的部分丧失。  相似文献   

3.
棉花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主要通过交互保护作用保护棉株,即用不致病的棉枯萎病菌系(尖孢镰刀菌)或别种能侵染棉株的镰刀菌接种,使其侵染棉花维管组织,阻止或削弱棉花枯萎菌的危害。近年又试用细菌拌种法,其保护机制大体在于竞争或占领,以阻止病菌侵入。  相似文献   

4.
利用药用植物薄荷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种过一年薄荷[Mentha haplocalyx var.piperascens (Malinv.)C. Y. Wu, et al.]的茬田土壤,人工接种棉花枯萎菌培养物,或接种病土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薄荷茬土可抑制土壤棉花枯萎病菌,在对照发病率为67.8-81.7%的情况下,防病效果达49.6-64.9%。薄荷草粉碎物以土重0.5-1.0%的用量及薄荷油以0.025-0.05%的用量处理严重感染棉花枯萎病菌的土壤,防治枯萎病的效果为43.9-74.3%。2000-10000ppm薄荷油稀释液熏蒸处理PDA平面上培养的枯萎病菌孢子,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500-1000ppm的含量仍可抑制约40-60%的孢子萌发。500-10000ppm的薄荷油稀释液,在48小时内,均可将生长茂盛的枯萎菌落几乎完全熏蒸致死。本研究为薄荷 - 棉花轮作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一些依据,展示了利用薄荷制剂防治该病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黄瓜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天津地区蔬菜种植区分离选育出一株假单胞菌。该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土壤接种实验表明对黄瓜枯萎病的温室内防效达67.5%。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节瓜抗镰刀菌酸细胞系抗枯萎病的机理,本试验测定了接种枯萎病菌后节瓜抗镰刀菌酸细胞系、抗枯萎病品系和感病品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接种枯萎病菌后,枯萎病感病品系、抗镰刀菌酸细胞系、抗枯萎病品系的节瓜叶片POD、PPO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未接种病菌的对照(P<0.01),而3个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未接种病菌的对照(P<0.01)。表明通过离体筛选获得的抗镰刀菌酸细胞系与传统抗病材料具有相似的枯萎病抗机理。  相似文献   

7.
棉花枯萎病严重影响棉花的生产,为解决棉花枯萎病防治问题,本研究从棉花枯萎病病田土壤中筛选出对棉花枯萎病菌抑菌效果较好的细菌2株,分别为菌株BH1和菌株BH2,拮抗菌无菌发酵液对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以推迟病原菌孢子萌发时间,使芽管顶端膨大,原生质外渗,病原菌菌丝顶端出现囊泡、菌丝体溶解及原生质体外渗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3株放线菌对甜瓜幼苗的促生与抗性诱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3株生防放线菌Act1、Act11和Act12对甜瓜枯萎菌(TF)和西瓜枯萎菌的拮抗性,及其对甜瓜幼苗的促生作用和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诱导作用,为防治西甜瓜枯萎病提供高效生防放线菌。【方法】通过琼脂块法和无菌发酵滤液试验,研究了3株放线菌对TF和西瓜枯萎菌的拮抗性及其无菌发酵滤液对甜瓜种子胚轴、胚根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株放线菌对甜瓜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甜瓜根系质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以及对甜瓜叶片PPO活性的诱导作用。【结果】①供试放线菌对TF和西瓜枯萎菌的拮抗圈直径均超过17mm,其无菌发酵滤液对TF和西瓜枯萎菌的抑菌率为2.65%~65.27%,且能促进甜瓜胚轴、胚根生长,提高甜瓜种子活力。②放线菌Act1、Act11和Act12以1.5 g/kg的接种量与TF混接,甜瓜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较单接TF分别增加了17.57%,13.54%和11.59%,差异显著(P0.05);放线菌Act11以1.5 g/kg接种量与TF混接,甜瓜幼苗根系质量较单接TF处理增加了53.33%;放线菌Act1和Act12以2.0 g/kg接种量与TF混接,甜瓜幼苗根系活力较单接TF分别增加了416.67%和166.6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③放线菌Act11、Act12以1.5 g/kg接种量与TF混接,甜瓜幼苗叶片PPO活性较单接TF分别增加了45.06%,50.20%。【结论】3株生防放线菌对TF和西瓜枯萎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性,在一定接种量下,对甜瓜幼苗具有促生和提高诱导抗性的作用,此作用在放线菌与TF混接时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早在1940年美国Smith 就已证明肾线虫和棉花枯萎病有关。1989年在四川仁寿、简阳等地棉地中发现,棉花品种73-27和473发病率分别为3%和35%;盆栽试验表明,肾线虫+  相似文献   

10.
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选育棉花抗枯、黄萎病的多抗性新品种。【方法】试验采用致病力强的菌种,培养备制成棉枯萎病棉籽粉载菌体和棉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研究不同菌量、不同接菌方法、致病温度因素、病圃接菌选择及多抗病性育种选择技术指标。【结果】播前土壤接棉枯萎病菌棉籽粉载菌体,棉苗2片真叶时,伤根接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盖膜保温诱导发病,淘汰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大田病圃是在重病地接种发病棉杆,移栽时再用棉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沾根,发病高峰淘汰棉枯、黄萎病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结合丰产、优质性状的遗传选择,培育出抗病棉花品种。【结论】该项技术是在研究棉花苗期诱导抗性和大田病圃筛选相结合构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选择镰刀菌用驹田或植选1号培养基,在米饭培养基上划分镰刀菌种群,用试管法或盆栽作致病性测定,以检测土壤中棉花枯萎病致病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主要在奶油色、淡青莲及深紫色菌群中,分别占21.2%,11.5%,4.5%。陕西杨陵(1985)棉枯萎病病圃(发病株率85%以上),播种前10公分土层内每克干土含菌量为2236~2576个菌落。使用这一定量检测程序比单独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提高了精确度,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营养亲和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各植棉区采集棉花枯萎病病株,经分离纯化获49个单胞菌株。接种试验表明:49个菌株均使棉花产生枯萎病症状。利用氯酸钾诱变棉花枯萎病菌,产生抗氯酸盐的硝酸盐营养突变株,49个菌株共诱发获得336个nit突变株,将获得的nit突变株作营养亲和性配对反应,可将49个菌株分为4个亲和群,其中46个菌株属同一亲和群,它们均与7号小种的nit突变株相亲和,其余3个菌株分别属于其它亲和群。  相似文献   

13.
影响人工接种外生菌根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接种效果.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中心苗圃.对落叶松和樟子松苗木进行了3年人工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试验研究。对不同基质、苗龄型、接种时间及长短、施菌量等各项因子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使用的Suillusgrevillei等6个菌种在不同基质上均能形成菌根.而有利的土壤基质更能促进菌根的形成和苗木的生长;苗龄不同。菌根的感染率不同。随着苗龄的增加.菌根的感染率减少.故应在幼苗期接种;最佳的接种时间应在苗木长出第一级侧根时进行.为了不增加成本、在播种时接种亦可;适宜的施菌量为250g/m ̄2。  相似文献   

14.
肾形肾状线虫的生活史及繁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的生活史及在植物根部的繁殖情况,以2龄幼虫接种大豆幼苗,定期取样,通过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方法系统观察肾形肾状线虫在寄主根内的侵染及发育,同时,以10、100、1 000和10 000条.盆-1 2龄幼虫接种大豆幼苗,80 d后统计土壤中线虫及根系统中雌虫、卵囊和单卵囊内卵的个数,数据采用SAS 9.0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在(27±2)℃条件下,肾形肾状线虫整个生活史约为27 d;80 d后,不同接种量的土壤线虫量、单卵囊内卵的个数,线虫总量及繁殖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根系统中雌虫和卵囊数量、土壤中线虫数量及线虫总量随着接种线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卵囊内卵的个数和繁殖系数却随接种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繁殖系数最大值为140.4,最小值为2.9,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48倍;大豆生长受到影响,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番茄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和佳木斯市郊及东北农业大学园艺试验站收集和分离的20个番茄枯萎病菌菌株,在进行专化型测定的基础上,用国际上通用的已知基因型的番茄品种做为鉴别寄主,采用泡子悬浮液浸根接种法进行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20个供试菌株均属于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usariumoxysporumf.yp.Lycopersiciracel).  相似文献   

16.
棉花凝集素与棉花枯萎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血凝技术检测棉花各阶段各组织的浸提液和棉花种子分离的蛋白质组分的血凝活性, 并进行枯萎病菌培养试验,结果发现:⑴棉花品种抗枯萎病能力与其种子血凝活性呈正相关;⑵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血凝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部位:种子的子叶,种子萌发阶段的胚根,棉苗生长阶段的根、茎的韧皮部、叶片以及授粉后种子形成的第45-55天直至成熟;⑶抗病品种种子浸提液及其分离的蛋白质组分能显著抑制枯萎病菌生长;⑷在一定范围内,较高(50-100g/0.1m#+2)的枯萎病菌菌量可能是棉花抗枯萎病基因充分表达的重要诱导因素,棉花凝集素的合成受棉花枯萎病菌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試驗表示用幾種抗生放線菌與棉籽餅、豆餅等餅肥及土壤混和後作為拌種和溝施的材料在大田中施用時,對於棉花有防止缺苗、爛種、減輕黃萎病、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產量的效用,對於小麥有防除腥黑穗病,增加有效分蘗的效用,對於白菜、黃瓜的生長有刺激的作用。用抗生菌混和肥料的浸出液噴射到黃瓜的幼苗上,顯然可以促進生長、提高產量並減少後期霜霉病的為害程度,用以處理顛茄的母根,也能發生強烈的刺激作用。這些處理偶而也遇到不良的結果,因此對於在各種植物上應用抗生菌混和肥料的條件,尚須進行詳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华南农业大学香蕉园的根际线虫主要种群是肾形肾状线虫(R(?)Linford & oliveina,1940),占线虫总效的79.74%;小秆线虫(R(?) spp.),占13.45%和双宫螺旋线虫[H(?)(?)(Cobb,1893)Sher,1961],占3.53%。不同种群线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不同的趋向性,小秆线虫主要分布在0—10厘米处;双宫螺旋线虫在11—20厘米;肾形肾状线虫在31—50厘米。肾形肾状线虫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5月上旬是全年发生的最高峰时期,2月下旬是全年发生效量最少时期,其波动与积温及土壤含水量有密切关系,小秆虫和双宫螺旋线虫的季节波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reniformis是印度木豆的主要害虫。相传某些土著植物有杀虫功效。因此,将Argemone,Calotropis,Caster,Merigold,Mustard,Neem,Parthenium,Sarifa,Sesamum和Mahua共10种植物的碎叶按0.067hm ̄2的1000g±100g的施用量施入土壤中并于玻璃网房中播种了两个木豆品种。每钵接种250个线虫卵囊,未施碎叶组同样进行接种作为试验对照。观测了接种后45d时植物生长量和线虫总量等,发现楝叶处理组木豆生长量最大。与对照相比,10种植物碎叶处理均显著地抑制线虫卵襄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