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崇怀  姜建福  孙海生  张颖  樊秀彩  田智硕  魏伟 《果树学报》2011,(3):413-417,后插2
通过查阅植物标本和文献以及实地调查,对我国野生葡萄的分布状况和保护空缺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毛葡萄、葛藟葡萄、山葡萄和蘡薁分布广泛;有24个野生葡萄种、变种或亚种分布较广;庐山葡萄、红叶葡萄、温州葡萄、河口葡萄、龙泉葡萄、毛脉葡萄、深裂山葡萄、武汉葡萄、三出蘡薁、凤庆葡萄、井冈葡萄、陕西葡萄、浙江蘡薁、罗城葡萄、连...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云南省葡萄属野生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文献记载、标本查询以及通过对云南省15个州市的50多个县的葡萄属野生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样品收集鉴定,用Arc GIS软件绘制了云南野生葡萄分布图。标本与文献资料记载,葡萄属野生资源几乎在云南全省各个州市均有分布,其中毛葡萄分布最广;桦叶葡萄、葛藟葡萄、刺葡萄、蘡薁次之;小叶葡萄、网脉葡萄、美丽葡萄分布相对狭小;云南葡萄、勐海葡萄、蒙自葡萄、凤庆葡萄则呈孤点分布。实地调查共收集到6个种的葡萄属野生资源,分别是:毛葡萄、蘡薁、刺葡萄、云南葡萄、美丽葡萄和桦叶葡萄,其中毛葡萄也分布最广,其他种的葡萄属野生资源除蘡薁葡萄外均属于零星分布。部分文献记载和标本采集地点的葡萄属野生资源在此次调查中未发现,但发现一些新的葡萄属野生资源分布点。结合文献记载和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葡萄属野生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对云南野生葡萄资源的调查和鉴定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加大力度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葡萄野生种霜霉病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19个种和变种、82个株系对霜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抗病的种或变种有:华东葡萄、瘤枝葡萄、复叶葡萄、秋葡萄、葛(?)、华北葡萄、燕山葡萄和菱状葡萄;感病的种或变种有:网脉葡萄、毛葡萄、山葡萄、刺葡萄、蘡(?)、三出葡萄、桦叶葡萄、小叶葛(?)、麦黄葡萄、秦巴野葡萄和米葡萄。 华东葡萄、刺葡萄、秦巴野葡萄和米葡萄种内不同株系对霜霉病的抗性变异不大。而瘤枝葡萄、复叶葡萄、秋葡萄、山葡萄、燕山葡萄和华北葡萄等种内不同株系间抗性差异很大,有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并且抗病类型的分布似与地理起源无关。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有机酿酒葡萄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2012年的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波龙堡酒庄有机酿酒葡萄园内发生的病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酸腐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穗轴褐枯病、葡萄白粉病等10余种,其中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和葡萄炭疽病为主要病害,对园区葡萄产量影响最大.园区发生的主要害虫为二星叶蝉和绿盲蝽.不同葡萄品种上病虫害发生程度有明显的差别,园区主栽品种中霞多丽受二星叶蝉危害最重,且易感葡萄霜霉病,赤霞珠易感葡萄炭疽病;不同葡萄品种间葡萄白腐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经调查,贺兰山东麓葡萄主要病虫害为葡萄白粉病、葡萄灰霉病、葡萄霜霉病、葡萄毛毡病、葡萄病毒病(主要是葡萄扇叶病毒病和葡萄卷叶病毒病)和葡萄斑叶蝉。葡萄白粉病自7月上旬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落叶;葡萄灰霉病7月14日零星发生,直到9月上旬开始大发生;葡萄霜霉病7月底8月初开始发生,之后呈直线上升趋势;葡萄毛毡病在各葡萄园普遍发生,而且发生严重,尤其是永宁县玉泉营地区。葡萄斑叶蝉在当地1年发生3代,从5月上旬开始即在葡萄上为害,一直持续到10月。  相似文献   

6.
葡萄属12个种45份种质资源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枝条自然失水速率和枝条冷冻处理后的电导率、萌芽率为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葡萄属12个种45份种质资源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在被测45份材料中,以山葡萄株系华县-47抗寒性最强,欧洲葡萄品种红地球抗寒性最差. 葡萄属植物的抗寒性差异不仅表现为种间差异,而且在种内不同株系间抗寒性差异也非常明显.在12个葡萄物种间,山葡萄抗寒性最强,其次是河岸葡萄,抗寒性最差的是欧洲葡萄.河岸葡萄、毛葡萄、复叶葡萄和瘤枝葡萄各种内不同株系间抗寒性差异不明显,山葡萄、秋葡萄、刺葡萄、NFEFB薁葡萄、麦黄葡萄、秦岭葡萄和欧洲葡萄种内不同株系间抗寒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葡萄种间抗寒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张文娥  王飞  潘学军 《果树学报》2007,24(6):849-853
在冷冻胁迫条件下,测定了葡萄属12个种45个株系枝条的膜透性变化、含水量动态变化及萌芽能力3项指标,并以种内不同株系间3项指标的平均值综合评价了12个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我国葡萄属野生种(东亚种群)山葡萄、燕山葡萄以及美洲种群中的河岸葡萄为高抗类型;蘡薁葡萄、复叶葡萄、毛葡萄为中抗类型;秋葡萄、刺葡萄、瘤枝葡萄为低抗类型;秦岭葡萄、麦黄葡萄和欧洲葡萄为不抗类型。抗寒性指标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平均隶属度评价葡萄抗寒性最为科学,为鉴定葡萄新种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葡萄种质资源的抗晚霜表现,为育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晚霜发生后3 d,对中国野生葡萄17种或变种的56个株系、美国野生葡萄6种的8个株系及17个栽培品种(系)共81份葡萄种质资源抗晚霜冻害表现进行自然鉴定。【结果】中国野生葡萄中,毛葡萄、桑叶葡萄、瘤枝葡萄、华东葡萄表现为避霜;燕山葡萄、麦黄葡萄、麦黄复叶葡萄高抗;蘡薁葡萄高抗或抗;陕西葡萄、小复叶葡萄、菱叶葡萄抗;山葡萄、秋葡萄、复叶葡萄、刺葡萄、秦岭葡萄种内存在抗性差异,既有高抗或抗的株系,也有不抗或极不抗的株系;裂叶刺葡萄'宁强-6’极不抗。美国野生葡萄中,冬葡萄为避霜;美洲葡萄、甜冬葡萄高抗;河岸葡萄、峡谷葡萄和沙地葡萄抗。栽培品种中,欧亚种品种'无核白’高抗',早玫瑰'’早金香'’绯红’抗',无核紫'’新郁'’京秀’不抗;欧美杂种'巨峰’高抗',藤稔'’早生高墨'’京优'’木星’和'海王星’抗;欧山杂种'00-1-10’为避霜',00-1-5’高抗',北醇’和'左优红’不抗。【结论】中国野生葡萄、栽培品种抗晚霜表现具丰富多样性,美国野生葡萄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葡萄种质资源对晚霜抗性表现与冬季抗寒性表现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在辽西葡萄产区,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较重的葡萄病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黑痘病、葡萄炭疽病、葡萄褐斑病等10余种,多数病害雨季发病加重,常因防治不及时造成大面积减产减收,甚至造成死树。因此,抓好雨季葡萄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怀涿盆地葡萄产业的发展渐渐衰落,种植面积不断缩小,种植品种更新慢,葡萄种植人员不断减少。诸多原因导致怀涿盆地葡萄产业的发展进入困境。应积极改变葡萄种植的理念及方式,确保怀涿盆地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为此,笔者建议如下。1葡萄产业衰落的原因怀涿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怀来县有葡萄之乡和葡萄酒之乡的美誉。多年来果农管理葡萄的熟练程度比较高,积累了丰富的葡萄种植经验。对葡萄病虫害  相似文献   

11.
柳州巨峰葡萄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市场对鲜葡萄需求将逐渐饱和,葡萄生产效益逐渐下降。为了稳定葡萄的发展,提高葡农的经济效益,研究以柳州巨峰冬葡萄为原料,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巨峰葡萄和赤霞珠葡萄的果实特性,明确巨峰冬葡萄的果实特点,针对其特点研究巨峰冬葡萄干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相似文献   

12.
正葡萄分为真葡萄属和圆叶葡萄属两大类,真葡萄包括欧亚葡萄种群、北美葡萄种群和原产我国的东亚葡萄种群;圆叶葡萄则起源于美国东南部,主要分布在特拉华州到佛罗里达州中部,以及从墨西哥湾到得克萨斯州东部地区~([1])。与真葡萄属相比,圆叶葡萄在染色体数量、抗性、果实特征、栽培方法以及树体形态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市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涿怀盆地,作为葡萄的优质产区已经得到全国葡萄界乃至世界葡萄栽培界的认同。文章就如何进行葡萄栽培的合理区划、进一步提高葡萄栽培质量、提高葡萄栽培效益和防止葡萄根瘤蚜扩散等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4.
葡萄根瘤蚜是葡萄上的毁灭性害虫,2015年在广西兴安县溶江镇葡萄产区发现。为了了解兴安县葡萄根瘤蚜的发生及危害情况,2016~2017年对溶江镇11个村委的葡萄产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9个村委发现有葡萄根瘤蚜的存在,溶江镇葡萄产区受害面积达85.46%;兴安县是广西最大的葡萄产区,95%以上为自根葡萄苗,葡萄根瘤蚜的发生对该县葡萄产业危害巨大。  相似文献   

15.
孔庆山 《果农之友》2006,(5):5-6,22
葡萄产业的发展取决于诸多因素.在我国,葡萄的植保工作,即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制约葡萄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因为,我国大部分葡萄产区处在东亚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葡萄病害较多,危害严重.据<中国葡萄志>,在我国危害葡萄的病害已知的有近40种,其中危害严重或局部地区较严重的有10种左右;危害葡萄的害虫有130多种,分布普遍、危害较重的有7~8种.葡萄病虫害防治已构成我国葡萄栽培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一些葡萄种植者对葡萄病虫害防治在观念和实践上仍存在一些误区,直接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进而影响到我国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葡萄产业的大力发展,大棚葡萄以其众多优势而被葡萄种植户所青睐,大棚葡萄栽培得到了快速发展。大棚种植的葡萄可以早于传统种植的葡萄采摘,从而提前上市,而品质却要比传统种植的葡萄高很多。所以,经济效益自然也要高于传统种植的葡萄。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需要不断地提升葡萄产量,因此,精准控制大棚环境是必要手段。同时,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大棚葡萄栽培中以提升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野生葡萄抗葡萄根瘤蚜的特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离体根系接种鉴定法对12份中国野生葡萄、4份砧木品种、2份栽培品种和1份葡萄属近缘植物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中国野生葡萄,仅有燕山葡萄与砧木品种沙地葡萄、SO4、5BB相同,对葡萄根瘤蚜表现为高抗,接种后葡萄根瘤蚜迅速死亡或停滞在1、2龄幼虫阶段;复叶葡萄对葡萄根瘤蚜表现为低抗,接种28 d时其平均单雌产卵量为6.5粒,种群增殖倍数为1.1;而其他中国野生葡萄与栽培品种赤霞珠、巨峰相同,对葡萄根瘤蚜均表现为易感,并且刺葡萄、葛藟、华东葡萄万县株系、华东葡萄福建株系更容易感染葡萄根瘤蚜,在接种28 d时总产卵量均超过293粒,平均单雌产卵量在15.0粒以上,种群增殖超过15.8倍。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原产中国的野生葡萄不抗葡萄根瘤蚜,但不同种类之间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燕山葡萄表现为高抗,在抗葡萄根瘤蚜砧木育种中应重视使用原产美国的野生种和燕山葡萄。  相似文献   

18.
正葡萄田间嫁接,称为葡萄植株换头技术,是葡萄园更换葡萄品种的传统技术,它的优点是以牺牲一年葡萄产量为代价,节省了重新定植的费用和时间。田间嫁接技术主要包括了原葡萄植株的去头、新葡萄品种的短梢与砧木的结合两个步骤。葡萄换头嫁接成功后,葡萄植株包括了两部分,下部是原葡萄的低位主干和根系,上部为新葡萄品种,即结果部分。  相似文献   

19.
无核化葡萄栽培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用无核剂处理掉葡萄内核,然后采取先进的无核葡萄栽培技术,使葡萄在生长过程中葡萄籽得到自然软化,或一次性处理掉葡萄本身孕育葡萄籽的能力。这是葡萄无核化栽培的基本方式,可有效提高葡萄对病毒的抗击能力,使葡萄的成熟期提前,增加葡萄的基本产量。本文试图从3个方面探讨无核化葡萄栽培的技术,从而加深人们对这个技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24份葡萄种质抗根结线虫特性的田间自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抗性鉴定标准分别对田间的20份葡萄砧木和4份鲜食葡萄品种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和欧美杂交种葡萄抗性最低,山平氏葡萄表现为免疫,河岸葡萄表现比较复杂,从中等到免疫都有;河岸葡萄和西班牙葡萄与其他种杂交的后代对根结线虫也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