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用自主研制的猪瘟-猪伪狂犬病二联活疫苗与猪瘟、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分别免疫仔猪,并进行了免疫效力比较试验。经对猪瘟-猪伪狂犬病二联苗免疫组和单苗组的ELISA抗体测定结果表明,二联苗同时免疫能产生与单苗分别免疫一样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
选择表现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某规模化猪场,对20头初产母猪、20头经产母猪、12头种公猪、20头新生仔猪进行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及猪乙型脑炎免疫效果试验及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该场存在的伪狂犬病和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混合感染,并且可能主要由于伪狂犬病和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感染造成猪瘟免疫失败。因此要控制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必须注重综合防制,优化免疫程序, 把握引种关,加强生物安全等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猪伪狂犬病与猪瘟,都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垂直传染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当猪群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还会严重干扰猪瘟免疫抗体产生,造成猪瘟免疫失败,引发非典型猪瘟发生流行。1997~1999年,我区某规模化养猪场,曾长时间流行猪伪狂犬病和非典型猪瘟,经采用疫苗免疫和对症防治,很快控制了疫情,2年来不再发病,现报告如下:1发病经过该场建于1995年,现有生产种猪420头,后备母猪117头,自繁自养,年出栏肉猪7000多头。自建场起,该场坚持对猪群实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等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体金标快速检测试纸条对昆明地区12个集约化猪场的236份血清进行了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以及猪圆环病毒感染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猪场存在猪瘟、伪狂犬病的威胁,在所检测血清中猪瘟抗体水平在保护范围的(1:16-1:128)占27.4%(68/236);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感染的抗体水平在保护范围(1:40-1:320),分别占30.13%(66/208)、41.46%(86/212)和56.0%(44/84)。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猪场不重视免疫,缺乏科学的免疫程序,其中猪瘟、猪伪狂犬病仍然是昆明地区的主要繁殖障碍性疾病,应加强对这2种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Dot-Elisa检测四个猪场225份血清的猪瘟和猪伪狂犬病抗体水平,探讨猪瘟抗体消长规律,寻找最佳免疫方案,用于指导防制实践。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某猪场猪瘟、蓝耳病及伪狂犬病三大疫病的免疫与感染状态,评价免疫效果及潜在风险,为免疫程序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各猪群血液样品,用ELISA方法进行了猪瘟、蓝耳病及伪狂犬病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猪蓝耳病免疫效果比较理想。但保育猪猪瘟抗体阳性率及阻断率偏低,初免设计不合理,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各猪群存在较高比例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基于抗体检测结果建议调整优化免疫程序并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应用抗体金标快速检测试纸条对昆明地区1 2个集约化猪场的236份血清进行了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以及猪圆环病毒感染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猪场存在猪瘟、伪狂犬病的威胁,在所检测血清中猪瘟抗体水平在保护范围的(1:16-1:128)占27.4%(68/236);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感染的抗体水平在保护范围(1:40-1:320),分别占30.13%(66/208)、41.46%(86/212)和56.0%(44/84).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猪场不重视免疫,缺乏科学的免疫程序,其中猪瘟、猪伪狂犬病仍然是昆明地区的主要繁殖障碍性疾病,应加强对这2种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一起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疑似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通过细菌分离和培养,猪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和ELISA gE试验,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盒猪瘟病原的ELISA试验,对6头病猪的血清和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全血琼脂培养基上无细菌生长,猪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者为5头,猪伪狂犬的ELISA gE鉴别试验阳性者为5头,猪瘟抗体水平超过1∶512的为4头,猪瘟病原的ELISA试验阳性者为4头,其中感染猪伪狂犬病与猪瘟的为3头。综合上述结果,初步诊断该病例为猪伪狂犬病和猪瘟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猪瘟和猪伪狂犬病是猪的两大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对养猪业所造成的危害很大,各养猪国均十分重视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通过采取免疫措施,两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然存在种猪带毒、免疫麻痹、隐性感染等问题。为有效控制两病,促进吉安市养猪业的健康发展,2011年以来,我们在配合省里开展种猪场猪瘟和伪狂犬病(以下简称两病)净化工作的同时,对全市试验原种猪场、一、二级种猪场开展了种猪群两病的控制和净化分  相似文献   

10.
刘国信 《畜牧市场》2010,(12):55-56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同时由于猪瘟、蓝耳病等病毒性感染在猪群中持续存在,严重破坏猪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使猪场各种疾病延绵不断,雅以根除,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影响。现将猪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治情况介绍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水平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检测了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 10 93份血清的猪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 ,猪瘟血清抗体水平≤ 1∶ 8的有 2 6 7份 ,免疫合格率为 75 .5 %。哺乳仔猪检测 10 7份 ,猪瘟血清抗体水平≤ 1∶ 8的有 34份 ,免疫合格率为 6 8%。断奶仔猪检测 333份 ,猪瘟血清抗体水平≤ 1∶ 8的有 12 3份 ,免疫合格率为 6 2 %。育肥猪检测 34 0份 ,猪瘟血清抗体水平≤ 1∶ 8的有 94份 ,免疫合格率为 72 %。母猪检测 313份 ,猪瘟血清抗体水平≤ 1∶ 8的有 16份 ,免疫合格率为 95 %。所有猪群中断奶仔猪免疫合格率最低 ,与临床上断奶仔猪猪瘟发病率最高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以来,我国养猪业严重受挫,猪肉价格猛增,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疫情的出现也充分暴露了我国生物安全体统的不完善,尤其是基层防控工作。该文将对非洲猪瘟进行介绍,对基层非洲猪瘟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全面阐述,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猪瘟的发生严重影响生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准确地预测猪瘟的发病率对猪场本身以及相关监测部门预防猪瘟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方法:运用NeuroSolutions人工神经网络软件对龙岩市部分猪场的猪瘟发病率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准确地用于猪瘟发病率的预测。结论:猪瘟发病率的预测对龙岩地区部分猪场猪瘟的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猪肉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猪肉产品绿色健康的品质要求也逐渐升高。由于集约化、一体化养殖规模扩大,猪只相关疾病也逐渐增多。1925年中国首次出现猪瘟疫情,给中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中国问世,极大缓解了猪瘟疫情,但仍会出现零星散发的状态。该文将对猪瘟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猪瘟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健康猪扁桃体猪瘟病毒以监控与净化猪瘟.2006年用RT-PCR对广西某存栏250头种猪场的母猪扁桃体连续进行3次猪瘟病毒检测,检出并清除带毒猪,猪群中猪瘟病毒的带毒猪明显下降.结果表明,RT-PCR检测猪扁桃体可应用于猪场猪瘟的控制与净化.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病毒从2018年下旬入侵我国,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造成重创,导致生猪养殖的数量和规模锐减,经济损失严重,对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均造成巨大威胁。目前非洲猪瘟还会导致我国生猪的出栏量显著下降,猪肉产品价格显著提高,通过分析了解现阶段非洲猪瘟导致的影响可加强应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改善目前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方向,恢复生猪养殖生产,保障我国猪肉市场的供应。该文对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影响、应对措施及未来的展望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刘纪玉 《猪业科学》2021,38(10):42-44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对该场的疫病预防和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需要在人员生物安全意识、猪群健康、猪场入口处、猪场出口处、猪场车辆管理等方面需要采取的一系列生物安全措施。供大家参考,以期提升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猪场疫病预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某猪场母猪实施猪瘟控制(净化)方案,研究分析能否提高该猪场的母猪分娩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龙岩市某规模化猪场的母猪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对猪瘟抗体检测不合格(阻断率小于40%)且同时满足两条及以上淘汰标准的种猪实行淘汰以达到猪瘟控制(净化)目的,并对猪瘟控制(净化)前后配种分娩结果进行收集、统计。结果:猪瘟控制(净化)后,母猪返情、流产、空胎数量减少,分娩率明显提升。结论:猪瘟控制(净化)可以提高母猪分娩率,实行猪瘟控制(净化)对规模化猪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贺灿  张彬 《猪业科学》2020,37(11):96-98
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第一杀手,自1921年东非国家肯尼亚首先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这个病毒已经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区域传播了近百年,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我国于2018年8月在辽宁省沈阳市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全国,对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养猪业在近2年时间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文章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阐述一种快速、准确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并结合非洲猪瘟传播感染途径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诊断程序与防控措施来保证养猪业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张毅  张全生 《猪业科学》2021,38(3):94-96
首例非洲猪瘟在我国暴发至今两年来,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产业以往的正常周期运行规律,迫使大家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和整个养猪生产模式进行多方面探讨,实践表明,猪场的建设对完善生物安全体系,防控非洲猪瘟疫情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