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在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由于高强饲养和高强生产对猪造成的应激现象普遍增加,使规模猪场及规模养猪专业户的猪自身咬尾和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轻者将尾巴咬断、出血,重者将尾巴半截甚至全部咬掉,有的相互咬耳,被咬猪只因失血过多而发生贫血,严重影响了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正>猪咬尾、咬耳综合征是一种应激综合征,该病主要发生于保育猪和生长猪,被咬猪的尾巴或耳朵多被咬伤、咬流血。生产中,咬尾比咬耳更容易发生,轻者尾巴被咬破,重者尾巴被咬掉,咬尾可引起猪尾部发炎、溃烂,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猪只死亡。1发病原因1.1仔猪的吸吮习惯仔猪断奶后仍有吸吮母猪乳房的习惯,但此时已没有母猪乳房可供吸吮,仔猪会寻找其他吸吮对象,如其他仔猪的耳尖、奶头、包皮、外阴、尾巴等,而尾巴特别容易成  相似文献   

3.
猪的咬尾症,是指猪群中出现猪相互撕咬的现象,轻者将猪尾巴咬烂、咬出血,重者将尾巴半截或全部咬掉,有的还互相咬耳。应该说凡是会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的、营养的、心理的因素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尤其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猪咬尾、咬耳现象近年来逐渐增加,一旦发生则较难制止,因此猪的咬尾症也  相似文献   

4.
正猪咬尾咬耳综合症是猪行为异常的一种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集约化猪场处于应激状态的生长猪群,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轻症者猪尾巴咬去半截,重者猪尾巴被咬光,直至在尾根周围咬成一个坑。被咬猪的耳朵充血,出血和水肿。发生咬尾咬耳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可下降20%左右,有的甚至发生感染而死亡。1病因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引发猪咬尾咬耳综合症现象。管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造成的应激  相似文献   

5.
应激与猪咬尾症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 ,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 ,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发生咬尾症的猪群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 2 0 %以上 [1] ,也能发生感染死亡或降低肉质 ,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探讨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猪咬尾症及其危害猪的咬尾症 ,是任何引起猪不适的因素都可能引起猪的咬尾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半截 ,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 ,可引起伤口感染 ,造成关节红肿和跛行 ,降低胴体品质 ,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集约化猪场如发…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的猪群下降20%~30%。本文仅就引起该病的原因以及在防治上的有关措施作简单介绍。1猪群咬尾、咬耳的危害猪互相撕咬有时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因为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咬耳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或饥饿)时,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组织坏死,甚至死亡,降低胴体质量,因…  相似文献   

7.
《猪业科学》2019,36(12):26-26
<正>猪咬尾在养猪生产中是非常常见的,当猪群咬尾暴发时,会导致每个猪栏中有多个猪受伤,甚至蔓延到整个猪舍。猪咬尾一旦暴发是很难停止的——以下是成功控制猪咬尾现象的方法。尾巴被咬伤的猪,通常只在尾巴变短的晚期才会被人们发现。在这个阶段,很可能猪圈里的大多数其他猪都注意到了血液,并被它颜色和气味吸引住了。这可能会促使猪只互相咬,并产生出新的受害猪。理想情况下,猪被咬尾巴应在其早期尾巴上有血及尾巴长度减少之前就被人们注意到。可以通过注意观察咬尾的猪,或者注意到受害者来实现。当猪反复咬  相似文献   

8.
正猪咬尾症,又称为"反不适综合症",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现在的规模化养猪场,普遍存在猪咬尾的现象。分析此病的诱因,与养殖密度大、管理水平低等有很大关系。咬尾症病例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伤口有化脓、溃烂的可能,严重影响其育成率,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1猪咬尾的危害许多造成猪群不适的环境因素都可引起咬尾、咬耳等情况。病情较轻的,会将尾巴咬掉半截;严重的可全部咬光。个别生猪还会啃咬耳朵、腹部等等,造成的创伤面更大。被咬伤  相似文献   

9.
现在大小养猪场常常发生断奶仔猪和育成猪咬尾现象,这种现象已成为养猪生产上十分重要的问题。猪出现咬尾症的原因较为复杂,下面我将最近国外兽医杂志关于猪的咬尾症的信息,简要介绍给大家,以供在生产实践中参考。猪的咬尾症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是损伤前期。这期的特点是一只猪把另一只猪的尾巴放在嘴里轻轻地吸吮、咀嚼,被害猪能接受并忍受着吸吮和咀嚼;接着就发生第二期是损伤期,尾巴被咬伤,出血,患猪对咬尾反抗、逃避。患猪尾巴会因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创伤可分为轻度创伤,只有末端被咬伤;中度创伤,被咬掉的尾巴至少有一半;严重创伤,…  相似文献   

10.
猪咬尾症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廷国  黄立 《中国猪业》2008,3(11):35-36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猪的食肉癖尤其是咬尾症变得普遍起来,发生咬尾症猪群的生产速度和饲料效率可降低20%以上,甚至有的可造成死亡,肉质明显下降。一头猪被攻击后,会诱发其它的猪对其进行嘶咬,轻者将尾巴咬烂、出血,重者将尾巴半截甚至全部咬掉。如果咬尾发生后饲养管理人员未及时发现、给予制止和治疗,则受伤的猪尾会因动脉破裂、流血不止,引起失血性死亡;有的则因治疗不彻底,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11.
猪咬尾咬耳症也叫反不适综合症,是一种恶癖行为。主要表现是猪撕咬其他猪只的尾巴和耳朵,严重时会相互撕咬,咬尾症高于咬耳症的发生。1原因1.1管理性因素管理不当是发生咬尾咬耳症的主要因素。合群方法不科学,致使一个圈内大猪、小猪混合一起,大猪欺负小猪,强猪欺负弱猪,在厮打中引起咬尾咬耳症。饲养密度过大,活动空间过小,在拥挤的空间中,为了占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睡觉位置,猪群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的咬耳、咬尾现象变得普遍起来,并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研究,发生咬耳和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可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互相啃咬耳朵尾巴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处在生长育肥时期的猪群更易发生。发生咬耳、咬尾症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大大低于正常猪群,造成肉质降低,甚至发生感染死亡,从而降低养猪的经济效益。笔者综合多年的兽医诊疗经验及多位养殖户的实践,现将防治本病症的经验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4.
将咬尾巴的猪侧卧保定,用灭菌注射器从耳静脉采血10mL立即注入其交巢穴,一般在注射后即能停止咬尾恶癖,重症者隔2d再注射1次,即可痊愈。用自家血疗法治疗猪咬尾恶癖  相似文献   

15.
猪咬尾咬耳症也叫反不适综合症,是一种恶癖行为,主要表现是猪撕咬其他猪只的尾巴和耳朵,严重时会相互撕咬,咬尾症的发生往往高于咬耳症的发生。(一)原因1.管理性因素。管理不当是发生咬尾咬耳症的主导因素。合群办法不科学,致使一个圈内大猪、小猪混合在一起,大猪欺负小猪,强猪欺负弱猪,在厮打中引起咬尾咬耳症;饲养密度过大,活动空间过小,在拥挤的空间中,为了占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睡觉位置,群体之内常常相互撕咬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养猪场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不断增加。1培育抗应激猪品种咬尾咬耳现象在长白猪、哈白猪较多,我国土种猪少见。这与遗传基因有关,因此利用育种方法选育抗应激猪可从根本上解决猪的咬尾咬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猪互残是指猪群中猪只互相咬耳、咬尾残害对方,引起尾巴和耳朵伤残的一种病态行为,猪互残时轻者引起猪生长发育障碍、生产性能低下,重者可导致猪体残缺或死亡。据报道,有互残行为的猪群比正常猪生长速度和饲料得用率均约下降20%。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发生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较多,而在育肥猪群中则很少见到。这种咬尾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现象。患猪表现精神紧张、食欲不振,对外界刺激反应异常敏感,防卫性很强。发病时常见猪互相咬尾巴,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将尾巴全部咬掉,变成秃尾,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多发生在采食时,时间大都在下午,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更正     
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的相互啃咬尾巴的现象变得普遍起来,严重影响着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研究,发生咬尾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可降低20%以上。为此,将笔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汪应梅 《饲料世界》2003,(12):43-43
规模养猪场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比较轻者把尾巴咬掉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的时候,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处理,可引起伤口感染,引发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