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里氏木霉选择性合成木聚糖酶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一定条件下,里氏木霉可选择性地合成木聚糖酶,选择性合成程度与碳源种类、碳源浓度及碳氮比大小有关。以低纤维素污染的木聚糖为碳源,适当降低碳源的浓度,提高碳氮比可以提高木聚糖酶选择性合成的程度。以玉米芯粗木聚糖为碳源,采用添加碳源和氮源的方法控制发酵过程中的碳源浓度在5g/L下,碳氮比在112以上时,产生的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酶活分别为355U/mL、0.2U/mL,两种酶活的比值为117  相似文献   

2.
碳氮比对里氏木霉合成木聚糖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Rut C-30为产酶菌,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对木聚糖酶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氮比有利于促进内切-β-木聚糖酶的合成,抑制外切-β-木糖苷酶的合成,有利于选择性合成低外切-β-木糖苷酶活的内切-β-木聚糖酶。高碳氮比使得木聚糖酶的合成滞后,能够有效地抑制纤维素酶的合成,提高木聚糖酶活与纤维素酶活的比值,有利于选择性合成低纤维素酶活的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3.
培养基组成对里氏木霉合成纤维素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碳源种类及比例、氮源种类及比例、碳氮比和添加物等对里氏木霉合成纤维素酶的影响.里氏木霉以含纤维素质量比为4:6的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和微晶纤维素为碳源,含氮素质量比为5:2的硫酸铵-尿素为氮源,C/N为6,添加4g/L黄豆粉和10g/L麸皮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合成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活力在培养132 h达到最大,滤纸酶活...  相似文献   

4.
纸浆漂白用木聚糖酶的选择性合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Rut C-30为产酶菌,研究了碳源、培养温度、初始pH值、碳氮比对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木聚糖和亚硫酸盐纸浆混合作为碳源有利于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合成;低温有利于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合成,但产酶时间较长,高温对木聚糖酶的合成有一定的影响,对纤维素酶的合成能有效地抑制,且产酶时间较短;初始pH值低有利于纤维素酶的合成,初始pH值高则延长了木聚糖酶的合成时间,且强烈抑制纤维素酶的合成;低碳氮比有利于纤维素酶的合成,高碳氮比使得木聚糖酶的合成滞后,能够有效抑制纤维素酶的合成.以粗木聚糖和亚硫酸盐纸浆混合作为碳源,调控培养温度、初始pH值和碳氮比能有效地促进木聚糖酶的合成,抑制纤维素酶的合成,致使木聚糖酶活与纤维素酶活的比值提高,从而有利于选择性合成纸浆漂白用木聚糖酶,调控培养方式为:提高碳氮比(7.2)和初始pH值(6.0),在培养初期(1 d)培养温度为35~36 ℃,中后期培养温度25~26 ℃,调控6 d后,木聚糖酶酶活和纤维素酶酶活分别为186.93和0.156 IU/mL,酶活比为1 198.  相似文献   

5.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RutC30为产酶菌株.经适当预处理后的啤酒麦糟为碳源或诱导物,通过深层培养可获得较高浓度的纤维素酯液.当固体碳源浓度为20g/L,碳氮比为8.5时,于初始pH=4.8,温度26~28℃,转速150r/min下培养,其发酵时间为6d.酶液浓度可达3.8FPIU/ml,酶产率为172FPIU/g纤维素.  相似文献   

6.
木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里氏木霉合成木聚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Rut C-30为产酶茵,研究了相对分子质量(Mw)分布不同的木聚糖对木聚糖酶合成的影响。通过SephadexG一100凝胶过滤色谱分级分离发现木聚糖A中低Mw组分较多,木聚糖B中低Mw组分较少,木聚糖C中低Mw组分最少。分别以这3种木聚糖为碳源合成木聚糖酶,最高木聚糖酶活力分别为153.64、120.84和110.84IU/mL,产酶时间分别为60、72和96h。用这3种碳源合成的木聚糖酶酶解粗木聚糖,酶解2h时,产物中低聚木糖分别占总糖的80.70%、68.56%和66.92%。这表明低Mw组分较多的木聚糖不仅有利于促进木聚糖酶的诱导合成,而且有利于促进内切-1,4-木聚糖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LH-0ll为产酶菌株,利用自制复合碳源,就碳源浓度、氮源种类及碳氮比等因素对β-聚糖酶的诱导合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15 g/L预处理玉米芯Ⅰ为碳源,利用复合氮源((NNH4)2SO4 尿素 蛋白胨).控制C/N为6.4,调节初始pH值4.8,温度为28~30℃,150 r/min摇瓶培养72 h,纤维素酶活力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达到了3.34 U/mL和13.2 U/mL.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和木聚糖复合诱导合成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里氏木霉(Rrichoderma reesei)为产酶菌,分别对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聚糖诱导产酶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纤维素具有诱导木聚糖酶合成的功能;纤维素和木聚糖混合对木聚糖酶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可大幅度提高木聚酶活力。与纯木聚糖(5g/L)产酶相比,纯木聚糖(4g/L)和纸浆(1g/L)混合产酶木聚糖酶活可以提高45%。研究成果为采用富含木聚糖的植物纤维料作碳源制备木聚糖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是好氧发酵过程中反映氧传质效率的综合指标,维持发酵液适宜的溶解氧浓度是实现好氧发酵成功的关键所在,搅拌转速和通风量是影响发酵液溶解氧浓度的重要参数。笔者研究了在3 L发酵罐中搅拌转速和通风量对里氏木霉发酵合成β-甘露聚糖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里氏木霉发酵β-甘露聚糖酶时搅拌转速对氧传质效率的影响大于通风量。以质量浓度为1 g/L的葡萄糖和21.95 g/L的微晶纤维素为碳源发酵合成β-甘露聚糖酶,当搅拌转速450 r/min、通风量0.3 m~3/(m~3·min)时,发酵过程中溶解氧浓度保持在20%以上,发酵120 h,β-甘露聚糖酶活力、β-甘露糖苷酶活力和菌体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3.92 U/m L,0.033U/m L和6.56 g/L。因此,发酵过程中溶解氧浓度维持在20%以上可获得较高的β-甘露聚糖酶活力。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百色市老山林场、右江区西南桦林相思拟木蠹蛾Lepidarbela baibarana(Matsumura)不同海拔高度危害程度、人工修枝对危害程度影响、树干不同高度害虫分布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相思拟木蠹蛾主要危害低海拔西南桦,危害程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下降。幼虫侵入期人工修枝会加重相思拟木蠹蛾危害。害虫对树干高度有选择性,树干4.1~6.0 m受害最重。局部地区的西南桦受相思拟木蠹蛾危害严重,应加强该虫监测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培养温度对里氏木霉合成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Rut C-30为产酶菌,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对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合成的影响。培养温度(25-26℃)较低时有利于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合成,但产酶时间较长;培养温度(35-36℃)较高时产酶时间缩短,但木聚糖酶的合成受到一定的影响,且严重抑制纤维素酶的合成。采用变温培养,前期(24h)培养温度为35-36℃,中后期培养温度为25-26℃,能有效地促进木聚糖酶的合成,而抑制纤维素酶的合成,致使木聚糖酶与纤维素酶活的比值提高,从而有利于选择性合成木聚糖酶,木聚糖酶活和纤维素酶活力在72h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61.69和0.359IU/mL。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生产低聚木糖(XOS)所得的废渣对里氏木霉纤维素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和纤维素酶水解特性.废渣对里氏木霉合成纤维素酶的诱导作用较差,而纤维素酶水解性能优异.里氏木霉以含纤维素15 g/L的废渣为碳源合成纤维素酶,滤纸酶活为0.48 FPIU/mL,酶产率为6.67 FPIU/(L·h),酶得率为每克纤维素32.00 FPIU,而在相同条件下以玉米芯为碳源时滤纸酶活为3.20 FPIU/mL、酶产率19.00 FPIU/(L·h)和酶得率每克纤维素213.33 FPIU.质量浓度为20 g/L的废渣在酶用量为每克纤维素10 FPIU条件下水解24 h,水解得率达92.8 %;底物废渣质量浓度为100 g/L时,48 h纤维素酶水解得率达到80.6 %.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福建地区翅荚木栽培和管理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翅荚木的扦插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因子对翅荚木扦插生根率、苗高和地径的影响均表现为浸泡时间>激素浓度>激素种类,激素种类对于翅荚木扦插影响不大,有利于提高翅荚木扦插幼苗苗高生长的最优组合为:100mg/L的ABT1#(IBA或者IAA)浸泡处理1 h,而有利于提高翅荚木扦插幼苗地径生长的最优组合则为:100mg/L的ABT1#(或IAA)浸泡处理1 h。  相似文献   

14.
废弃人造板中的胶黏剂影响人造板的回收利用。笔者利用化学法对废弃桉木颗粒板中的胶黏剂进行处理,分别探究不同浓度的硫酸、甲酸、硝酸、氢氧化钾分解废弃木颗粒板中脲醛树脂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90℃,水浴处理2 h条件下,甲酸浓度大于60%,硫酸浓度大于25%,或硝酸浓度大于25%可完全分解固化后的脲醛胶黏剂;对酸处理后的木颗粒的颜色、形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甲酸对木颗粒的形态、颜色影响较小。用酸处理后制得的再生木颗粒板,力学性能相对于未经处理的再生木颗粒板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紫花醉鱼木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醉鱼木为材料,采用3因素(激素、处理浓度、插穗剪取部位)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开展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紫花醉鱼木,为以愈伤组织生根为主兼皮部生根的综合生根型,生根历期40 d左右。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认为,以枝条梢部木质化程度较低的部分作插穗,用200 mg/L的NAA溶液处理生根率最高。插穗的木质化程度是影响紫花醉鱼木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生根率的最主要因素,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枝条生根困难,不宜作插穗。全光照喷雾扦插可有效提高插穗生根率。  相似文献   

16.
用10 g/L纸浆作碳源,研究通风量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在28℃、搅拌速率250 r/min、pH值4.8时,不调通风量或调节通风量控制溶解氧浓度(DOT),用10 L发酵罐产酶,测定菌丝质量浓度和纤维素酶酶活.结果表明:通风量一定时,DOT有时可能会低于临界DOT,有时又偏高,不利于菌丝生长.改变通风量,调节DOT为20%~30%时,最适宜于茵丝的生长代谢,菌丝质量浓度最高为3.12 g/L,比未调通风量时的最高值2.77 g/L增加12.6%,76 h滤纸酶活达3.55 IU/mL,比未调通风量时的最高值2.80 g/L提高26.8%.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培养基测定红檵木与檵木花粉发芽率,以便了解不同因素对红檵木与檵木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因素蔗糖、Ca^2+、B^3+时花粉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不同因素组合,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红檵木与檵木花粉的美芽率,其中以培养基蔗糖(10%)+硼(150mg/L)+钙(0.3%)为最佳,花粉发芽率分别可达到40.7%、58.47%。同时,对红檵木与檵木花粉的贮藏时间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8.
金叶六道木嫩枝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金叶六道木当年生嫩枝采用不同基质和激素浓度的扦插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扦插基质(泥炭:珍珠岩:蛭石=2:1:1)要明显优于河砂、珍珠岩,在插条的生根速度、新根数量及新枝的生长量等方面表现显著.采用一定浓度的激素处理对提高金叶六道木的扦插成活率、促进新根和新枝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浓度过高会大大降低扦插的成活率并对新根和新枝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采用混合扦插基质,通过250mg/L的NAA处理对金叶六道木的扦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纳米木聚糖处理对木材防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芯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温度、碱浓度、固液比等制备木聚糖的工艺参数。以制备的木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工艺,制备粒径较小、分子量较低的纳米木聚糖,并以其为防腐剂处理杨木试样,结果表明:木聚糖提取率影响因素的顺序为:提取温度碱浓度固液比,理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70℃,碱浓度10%,固液比为1∶7,最佳提取率为42.647%;纳米木聚糖的粒径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在60℃条件下,得到纳米级木聚糖的粒径最小,为45.99 nm;试件的载药量随着纳米木聚糖浓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当纳米级木聚糖浓度为10%时,杨木质量损失率在7.63%左右,属于强耐腐级别。  相似文献   

20.
以1年生清香木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2种土壤极端水分条件与5种不同程度土壤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不同土壤水分胁迫对苗木地径、株高、生物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苗木的成活率、地径、苗高等指标随着水分胁迫(干旱)的加深而呈现递减趋势;(2)苗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瞬时羧化效率与胁迫程度成反比,而胞间CO2浓度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与胁迫程度成正比;(3)清香木幼苗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旱能力,恢复能力较强,可作为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和群落构建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