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南水土保持型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江西赣南果业开发中普遍存在的严重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率低下、短期效益少等问题,采取以间、套种草、饲、经济作物为主要手段的水土保持措施,栽种“百喜草”,设置“山边沟”,引入美国籽粒苋发展养殖业,开展立体经营,形成果-苋-猪-沼-果良性循环。实现了果园综合效益的同步增长,达到了增加果园植被覆盖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的目的。研究表明:果业开发中出现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不容忽视,因地制宜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果园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其综合经营的多种治理模式促进了各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丘陵沟壑区27户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1)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养分;(2)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可以提高果园地优果率和商品果率,降低畸形果率和病虫害发生次数;(3)增加了沼气这种可再生能源,减少了石化燃料的需求,保护了环境;(4)该经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村的收入,提高了果园的经济生产力.因此,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红壤缓坡地不同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西进贤采用径流小区实验,以自然裸露为对照,研究分析果园、农地、草地、农果复合、草果复合等不同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筛选红壤侵蚀区缓坡地水保效益最佳的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与自然裸露相比,单独的果园、农地、草地模式地表径流降低幅度为24.22%~46.83%,农果和草果模式地表径流量分别减少43.7%和53.22%,差异显著(p〈0.05);(2)与自然裸露相比,果园、农地、草地等经营模式土壤侵蚀量降低幅度为23.63%~78.30%,而农果和草果复合模式则降低了66.66%和76.06%(p〈0.05);(3)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具有相关性,且同一雨强降雨量条件下,不同经营模式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都不同;(4)农果、草果复合模式能有效减轻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是红壤侵蚀区合适的土地经营模式,建议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4.
利用时空替代和物理、化学分组的方法比较研究不同经营年限对柑橘果园土壤稳定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旨为果园土壤固碳增汇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954年建植的柑橘园表层土壤总有机碳比1980年建植的柑橘果园土壤提高27.16%,大团聚体内有机碳提高13.59%,微团聚体内有机碳提高80.19%,重组有机碳含量提高29.25%,惰性有机碳含量提高32.00%,黑碳含量提高4.01%。说明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与粘粒相复合的和难降解的稳定性有机碳组分在土壤中逐渐富集下来,有利于提高柑橘园土壤的长期碳汇。  相似文献   

5.
籽粒苋蛋白质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籽粒苋蛋白质的提取工艺,研究了不同的介质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加水比例对籽粒苋蛋白质的可溶出率的影响,分析了3种pH值下提取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pH值极大地影响籽粒苋蛋白质的溶出率,pH 2.0~4.6时,随pH值上升,溶出率下降,pH 4.6~12.0时,随pH值上升,可溶出率增大;pH值4.6时为最低点,此时可能为籽粒苋蛋白质的等电点;水与籽粒苋之比为20时,蛋白质的可溶出率较其它比例为高;其它因素对籽粒苋蛋白质的溶出率影响不大。因此,籽粒苋蛋白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料液比为1∶20,在pH 8~10的碱性环境下,室温浸提1 h。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 ,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 (温度、CO2 、水分、施肥等 )对籽粒苋生长发育及其富钾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籽粒苋在籽粒苋生长期内 ,以 7月 12日和 2 2日播种的籽粒苋 (日均温为 2 6.9~ 2 6.2℃ )生长最好 ,相应的植株含钾量也最高。 (2 )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10 0 0 μl/L时 ,籽粒苋的平均株高、单株平均鲜重和植株平均含钾量 (K2 O)较对照均有显著增加。 (3 )土壤水分条件以田间持水量对籽粒苋生长最为合适 ,低于田间持水量则影响植株对钾的吸收。 (4 )籽粒苋属于在多钾、缺钾土壤上 ,吸钾能力强的植物类型 ,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籽粒苋植株的含钾量  相似文献   

7.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村循环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综合评价以自然村为依托建立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村循环系统,该文以北京市顺义区北郎中村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村循环系统(biogas-linked eco-village circulating system, BECS)为研究对象,基于能值流图和指标体系,对该系统从资源利用、环境安全与可持续性、经济生产效益以及自组织能力4个方面进行定量解析和综合评估,并与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系统和"四位一体"系统2个典型不同规模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村循环系统更有利于资源和产业的合理规划配置,具有可更新资源投入比例高、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利用率高、内部反馈能值大、对环境压力小、可持续性强、稳定性强等优势,其研究区单位面积产出经济价值为23.43元/a,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具有良好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该文为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村循环系统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重庆经济系统的构建与调节措施,进而系统地探讨了系统功能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农田物质投入不断改善,但K素亏缺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总结了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介绍红壤荒坡地籽粒苋栽培管理技术基础上 ,着重对利用籽粒苋喂养畜禽技术及效益进行了分析。推广试验表明 :美国籽粒苋K112 和R2 0 4 的引种 ,不仅可提高红壤荒坡地的利用率 ,用于喂猪每头还可降低饲料成本 10 0~ 15 0元 ,0 0 67hm2 籽粒苋养猪经济效益达 14 80元至 480 0元 ,提高了农民养殖积极性 ,实现了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物质流研究的结果表明,林农复合系统比对照农地系统营养元素积累效应明显且营养元素利用率高。林农复合系统NP盈余,而K亏缺。由此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