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水稻品种间栽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和1个地方糯稻品种,以不同品种组合及按不同行比种植进行田间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结果表明,糯稻与籼型水稻品种间栽可有效地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不同品种组合防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组合中黄壳糯效果较好,与其净栽模式相比,2005和2006年在糯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52.0%和86.4%,在主栽籼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为59.3%和66.6%;以黄壳糯作为间栽品种时,可有效降低病害传播距离,与净栽相比,间栽种植水稻白叶枯病传播距离降低了21.8%~59.2%;同一品种组合、不同行比的间栽模式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的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配比关系,其中以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按6∶ 1行比种植,对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根据品种遗传背景的差异、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不同 ,笔者选用了 2个汕型杂交稻品种 (汕优 6 3和汕优 2 2 )和 2个优质地方稻品种 (黄壳糯和紫谷 )进行了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和不同品种净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汕型杂交稻与优质地方稻品种混合间栽比同一品种净栽对稻瘟病有极为显著的控制效果 ,尤其突出的是混合间栽中高度感病的优质地方稻品种对稻瘟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有极显著的下降 ,防治效果达 83%~ 98%。因此 ,合理的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是水稻品种稻瘟病控制的有效途径。试验还证明 ,品种混合间栽与品种净栽相比具有明显的抗倒伏和增产效果 ,品种混合间栽比净栽杂交稻平均增产 6 .5 %~ 9.7%。  相似文献   

3.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试验示范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琼 《云南农业》2005,(2):24-25
应用品种多样性有利于病菌稳定选择原理和病害生态学原理而进行景谷县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试验示范,通过四年3733.3hm2的实验示范及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治和降低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病率,防效达50%左右,同时可提高单产,一般亩增产40kg左右。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持续控制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在对 2个主栽品种 (生产上推广的当家杂交稻组合 )和 2个间栽品种 (优质感瘟 )进行抗性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geneanalogue ,RGA)遗传背景研究的基础上 ,配制 4个混合间栽组合。在烟溪 (山区 )进行小区试验和示范比较 ,发现不同品种混合间栽后 ,间栽区各品种的平均病叶面积率比净栽区降低 2 .7%~ 4 .1% ;穗瘟相对防治效果达 36 .88%~ 5 5 .10 % ;混合间栽的主栽品种与净栽的主栽品种相比 ,叶瘟和穗瘟的病情严重度差异不大。混合间栽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净栽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区试验的增产幅度为 8.9%~ 14 .9%。结果表明 ,选择抗瘟性遗传背景差异大、株高差异突出的品种 ,以 1行优质稻∶5行主栽稻混合间栽 ,能起到控瘟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通过高秆品种与矮秆品种合理搭配,形成立体效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热条件,在单位面积内具有明显的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及增产效果,减少农药施用量,节约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2001年,在龙山坝首次示范种植,混栽比净栽每亩增产90.7kg。1选择品种选用高产、优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多样性的种植方式对控制稻瘟病非常重要,但对其作用机理的了解甚少,其中,品种间遗传阻隔效应是众多假说之一。为验证水稻多样性混栽种植模式下,品种组合主栽和间栽的品种遗传分化水平对其田间抗稻瘟病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利用插入/缺失(In Del)中性分子标记快速和准确检测水稻品种间遗传分化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可以对主栽和间栽品种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DI)进行检测和定量描述,其变化范围在0.00~1.00之间,GDI数值越高表示品种间遗传分化水平越高。利用GDI结合云南省在10年内广泛用于多样性种植的主栽和间栽水稻品种组合,筛选出19对品种组合进行其GDI与抗稻瘟病防治效率相关性分析的田间试验。根据对各组合品种田间稻瘟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不同搭配组合在田间所表现出的稻瘟病防治效果存在很大差异。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主栽和间栽品种的GDI与其田间的稻瘟病防效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20.92,P0.01),验证了在多样性混栽种植模式中,水稻组合品种间的遗传分化水平对其田间抗稻瘟病效率有显著影响的遗传假设。该发现不仅揭示了水稻多样性种植模式下,主栽和间栽水稻品种之间遗传分化影响其田间稻瘟病防效的遗传机制,还为混合间栽中不同水稻品种搭配组合的选择及对其田间生产中稻瘟病发生的预测提供了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稻品种间栽控制稻瘟病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择湖北省稻瘟病常发区的早稻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能够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间栽后各品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还具有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稻杂糯间栽防治稻瘟病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饮食习俗的防治稻瘟病的杂糯间栽种植组合,采用3个水稻主栽品种分别与1个优质感病糯稻品种按6∶1和4∶1的比例搭配种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间栽模式均能有效降低优质高感糯稻品种稻瘟病的发病率,平均防效达88%,平均增加产量32.17 kg/667m2.经田间防效和产量对比分析,"6+1"间栽模式更适合于当地的水稻栽培模式.可作为雷山县稻瘟病综合防治的措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20%苄嘧磺隆·莎稗磷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苄嘧磺隆.莎稗磷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移栽田的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碎米莎草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300~660 g/hm2的处理在施药60 d后的综合密度防效和综合鲜重防效分别为92.52%~99.59%、92.03%~99.55%,显著优于10%苄嘧磺隆WP和人工除草的防效,水稻增产效果显著,比未施药(CK)的增产22.39%~30.04%,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43%戊唑醇(好力克)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29-130
探讨了好力克(43%戊唑醇)对水稻稻曲病的预防效果及对水稻的增产效果。试验表明,好力克对水稻稻曲病的病指防效达82.56%,防效中等偏上;增产效果显著,比空白对照增产12.77%以上。  相似文献   

1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至2010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小区试验和多点对比试验,以当地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稻瘟病发病程度。结果表明,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叶瘟和穗瘟均有控制作用,在发病前期、中期较明显,并可推迟10 d左右发生叶瘟,其中在水肥调控的前提下,扩行处理(26.4 cm×9.9 cm、33 cm×16.5 cm、29.7 cm×13.2 cm、19.8 cm×19.8 cm)对穗瘟的控制率在36.04%~53.15%,与其他处理控制率差异显著;而到发病后期,尤其是在稻瘟病偏重发生年份和感病品种中,差异则不明显。生产上应用该技术作为控制稻瘟病的综合措施之一,对减少农药使用量、生产安全稻米、保护环境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混植控制稻瘟病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2003年分别在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镇和梅河口市海龙镇选择抗性不同的当地主栽品种按不同比例搭配种植,进行了控制稻瘟病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混合间栽可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控病效果主要体现在感病品种上。对感病品种“吉优1号”的控制效果达95.94%,对“丰优301”的控病效果达57.14%和49.21%,对“超产2号”的控病效果达63.59%。选择抗谱不同的品种搭配种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松粳6号”与“吉优1号”组合,2个品种的致病菌谱完全不同,对感病品种“吉优1号”的控病效果高达95.94%。  相似文献   

13.
The Use of Rice Varietal Diversity for Rice Blast Contro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ield experiments of mixed- (intercropping) and pure-planting (monoculture) of four rice vari-eties, representing improved hybrid varieties (Shanyou63 and Shanyou22) and high-quality traditional varie-ties (Huangkenuo and Zigu) from Yunnan Province,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ir differences in genetic back-ground and agro-econo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xed-planting of the hybridrice and high-quality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had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effect on controlling rice blast diseasethan the monocuiture of these varieties, particularly the traditional ones. It is evident for the highly suscepti-ble traditional varieties in mixed-planting to achieve disease control, with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blast inci-dences and severity indexes. The blast control efficiency reached up to 83 - 98 % under such planting model.This suggests that an appropriate mixed-planting of rice varieties with diverse genetic background and agro-e-conomical characteristic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rice blast control. In addition, resis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to lodging was considerably increased in the plots with mixed-planting, compared with theplots with monoculture. The average rate of grain-yield increase ranged from 6.5 to 9.7 % in the plots withmixed-planting.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种质资源抗稻瘟病及其恢保特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97份水稻种质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主要农艺性状、恢、保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97份水稻种质资源高抗至中抗稻瘟病,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差异,例如,播种至抽穗期99~132 d,株高89.6~149.2 cm,单株有效穗4.0~13.1穗,千粒重18.50~42.50 g,穗着粒数97~268粒,结实率45.83%~93.90%,单株粒重15.28~32.58 g,表明这97份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37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恢复性,9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保持性。这些种质资源对选育新的抗病恢复系和抗病不育系以及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稻瘟病的控制新技术。[方法]以冈优晋恢1号和本地糯谷为材料,对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对叶瘟、穗颈瘟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而且增产、增收。[结论]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在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已经克隆的部分稻瘟病抗性基因在吉林省主要水稻品种和优良品系的分布,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稻瘟病抗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已经克隆的10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目前吉林省主要推广的13个水稻品种和15个主要品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基因筛选。根据稻瘟病抗性基因筛选结果,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杂交组合配制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共获得24株理想的多基因聚合F4单株,并进行苗期稻瘟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Pi2、Pi36、Pi37、Pikh、Piz-t和Pi-ta等稻瘟病抗性基因在目前吉林省主要推广水稻品种中分布较为广泛,而Pi9、Pib、Pi21和Pi-d2分布较少。同时发现,品种间稻瘟病抗性基因有较好的互补性,可以有效地进行多基因聚合。因此,在吉林省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性优良的稻瘟病新品种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江西省2009~2013年审定的140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进行分析.[方法]将2009 ~2013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不包含审定的不育系)进行综合分析和按年份进行纵向分析,另将品种分为早稻、一季稻、晚稻,常规品种和杂交品种,杂交品种又分为两系和三系杂交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审定品种以三系品种为主,两系品种产量比三系品种略显优势,但优质率却低于三系品种.审定品种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3.0%,米质达国标3级优质米以上的品种占52.1%,对稻瘟病基本上均为高感.[结论]该研究可为江西省水稻品种的选育、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稻瘟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2003年对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3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3年的苗期人工接种和异地病圃自然诱发抗稻瘟病的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对苗瘟和叶瘟的抗性较好,对穗瘟病的抗性表现较差,在所有的参试品种中无高抗穗瘟的品种,所以,在选育过程中应加强对抗稻瘟病品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稻品种间栽方式控制稻瘟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4个当地主栽杂交稻品种与1个优质感病糯稻品种配置4个组合进行混合间栽组合控制稻瘟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混合间栽对稻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间栽区各品种的平均叶瘟和穗瘟发病率均比净栽区低,尤其对优质易感病糯稻品种,穗瘟相对防治效果达到46.90%~77.36%。混合间栽较之净栽区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各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可达675.0~921.3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