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保水剂对杜梨(P.betulaefolia Bge.)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对保水剂处理的杜梨苗木的生长及生理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生长环境中,3种保水剂用量处理对杜梨苗木生长量依次为T2(50 g/盘)、T3(70 g/盘),T1(25 g/盘),且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保水剂用量增加生长量也增加,且苗木生存期显著延长,比对照显著提高29.7%~8.2%.在干旱胁迫前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随剂量增加而上升,但达到一定剂量会受水分的胁迫而下降;而在干旱21 d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随剂量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2.
模拟喀斯特生境土壤干旱胁迫对蚬木苗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喀斯特土壤干旱环境下植物的生长及形态适应性,模拟构建了喀斯特"土壤层-岩石层-岩溶水层"水分供应装置,以2年生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岩溶水层岩溶水分(有/无水分)和土壤水分2个因素对蚬木幼苗生长及形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溶水分和土壤水分极显著影响蚬木幼苗生长,苗木净生长量随土壤干旱增强显著下降,岩溶水层有水处理下(W)苗木净生长量显著高于无水处理(N)。两者极显著影响着苗木总生物量及茎、叶生物量,岩溶水分极显著影响根生物量;生物量随干旱胁迫增强显著下降,W处理的显著高于N处理。土壤水分极显著影响着根冠比和根、茎生物量比,岩溶水分显著影响茎生物量比,因素间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极显著影响着茎生物量比。中度和重度干旱下根冠比及根生物量比显著高于对照,茎生物量比随干旱增强显著下降,W处理茎生物量比显著高于N处理。两个因素极显著影响苗木地径、株高、根长等,岩溶水分显著影响叶片数和一级分枝数、土壤水分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因素间交互作用对地径产生显著影响、且极显著影响叶面积。蚬木幼苗生长受土壤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土壤干旱胁迫下表现为生长下降、生物量分配和形态发育发生改变等适应策略,岩溶水分对苗木的影响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粒径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燕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燕麦燕科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粒径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燕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保水剂均可提高0~10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10~60 cm各土层各处理差异较明显;施用保水剂可明显提高燕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其中以小粒径保水剂效果较佳;保水剂能提高燕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从而显著(P<0.01)提高燕麦产量,大小粒径保水剂分别比对照增产12.65%和16.61%;大小粒径保水剂均可显著(P<0.01)提高燕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5.12%和23.56%.说明,小粒径保水剂在提高当地土壤水分和促进燕麦生长方面优于大粒径保水剂.  相似文献   

4.
3种保水剂对松苗茎水势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施用科瀚98保水剂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苗木的茎水势和生长的影响,以及科瀚98、黑金子和Stockosorb 400k等3种保水剂对火炬松Pinus taeda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科瀚98保水剂可以明显提高湿地松苗的茎水势,降低水分胁迫对松苗造成的危害。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保水剂处理的苗木茎水势比对照高0.27~0.87 MPa,而且胁迫越重,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显著。经过保水剂处理后,湿地松苗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有明显的增加,根部、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以及根冠比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而且保水剂处理的松苗长势好,不易萎蔫。在田间用科瀚98、黑金子和Stockosorb 400k等3种保水剂处理火炬松苗近3个月后,苗木株高、地径和茎、叶相对含水量总体上比对照略高,但由于受实验环境的影响,3种保水剂的施用效果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与对照间的差异不显著。图1表3参11  相似文献   

5.
保水剂施用量对土壤水分利用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中部半干旱偏旱区,干旱少雨、土壤水分蒸发强烈、马铃薯低产等突出问题,采用2种土壤保水剂(沃特保水剂和微生物保水剂),以不施用保水剂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保水剂不同施用量对旱作土壤水分、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关键生育期,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随保水剂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沃特保水剂60kg/hm2和90kg/hm2使土壤贮水量分别较对照(不施保水剂)显著提高55.1%和62.1%;施用微生物保水剂可保蓄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含量,而施用沃特保水剂可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土壤水分含量;施用微生物保水剂不同量可明显促进马铃薯初花期植株的生长,进入块茎膨大期施用沃特保水剂不同量对马铃薯生长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施用沃特保水剂90kg/hm2的增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分别较对照提高41.4%和86.5%;而施用沃特保水剂60kg/hm2的商品薯率最高(87.5%)。穴施保水剂可有效改善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施用沃特保水剂60~90kg/hm2的增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一套适合黄土高原地区果园的高效保水模式,提高果树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在盆栽条件下分别以‘楸子’和‘M26’这2种砧木作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CK)、保水剂处理(A)、埋砖处理(B)和埋砖+保水剂处理(AB)4种处理,探究2种苹果砧木对不同保水处理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埋砖和保水剂均缓解了土壤含水量下降的趋势;从控水的第21天开始,各处理的植株因受到干旱胁迫净光合速率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均开始下降,但3种保水处理较对照均能减缓干旱胁迫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维持植株光合速率,稳定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2)埋砖叠加保水剂处理明显缓解了缺水对植株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增大了根冠比,且较好地维持了叶片气孔的数量。3)抗逆性较弱的‘M26’对不同保水措施下的生理响应更敏感,各处理对‘M26’的生长促进效果依次为AB>B>A;对于抗逆性更强的‘楸子’,任何一种保水措施均可减轻缺水对植株根系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综上,3种不同保水处理均降低了缺水对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保持气孔开放来维持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同时促进根系发育并增加根系吸水面积来缓解干旱胁迫。对于乔化砧木,建...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黄土区保水剂使用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张力计测定和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保水剂 (聚丙烯酰胺 )对土壤保水特性和刺槐苗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低吸力范围 ,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 ,有效水含量增加、土壤持水容量增大、毛管持水量提高幅度大于凋萎系数提高幅度、土壤有效水容量明显提高 .保水剂可影响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进程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0 1%的保水剂可显著改善土壤有效水的保持和供应 .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法研究土壤水分条件对毛白杨菌根接种生长及营养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对毛白杨菌根接种效应有很大的负作用,菌根接种苗对土壤积水十分敏感,对土壤干旱则表现出了较强的抗御能力,特别是缩球囊霉菌与硬皮马勃的混合接种具有十分显著的增产作用;土壤水分胁迫对菌根接种苗N素营养生理特性的影响远大于对P素的影响;水分胁迫(特别是干旱)条件下,菌根接种对苗木N元素吸收的促进作用仍很显著,在提高苗木叶片中N素分配比例方面的效应更加明显,各类接种处理苗木叶含N量大小的次序为硬皮马勃>AM菌根>AM菌根+硬皮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动态对胡杨幼苗生长分配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土壤水分对幼苗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及其分配策略是阐明自然生境中胡杨种子更新困难以及人工培育成活率低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年生胡杨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试验,监测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地径、冠幅、株高、叶片数)以及地下部分生长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单位平方米土壤总根长、总根体积),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及水分梯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胡杨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在连续给水处理时,25%含水量更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而断续给水处理时,最适土壤含水量为30%;胡杨幼苗地下部分生长在不同给水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别,而25%的含水量要显著区别于其他水分梯度,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后,断续给水比连续给水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且水分梯度在20%~25%之间最有利于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大于地上生物量,这种地上与地下生长权衡作用有利于幼苗纵向生长的养分、水分获取。在根系构型方面,在土壤水分条件好的情况下则有利于幼苗根系的横向扩展。   相似文献   

10.
保水剂与肥料交互作用对石楠抗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以盆栽石楠为材料,研究了保水剂与肥料的交互效应对苗木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水剂与肥料对苗木的光合生理有明显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苗木光合速率变化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分供应的多少,在水分充足时可以提高施肥效益,保水剂与肥料的交互效应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2)保水剂与肥料的交互效应对苗木的生存期和生长量均有显著影响;(3)对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片相对电导率的测定,表明保水剂与肥料的交互效应能提高苗木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减轻苗木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保水剂对干旱胁迫槟榔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槟榔节水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热研一号槟榔幼苗为材料,在干旱条件下施用0.1%~0.4%保水剂20d后,测定不同处理槟榔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析槟榔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光能利用和耗散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干旱胁迫下,施用0.1%~0.4%保水剂可有效提高槟榔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当保水剂施用剂量为0.3%时,槟榔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最高,MDA含量最低,POD活性最高;槟榔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II(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II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在保水剂施用剂量为0.3%时最大,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保水剂施用剂量的增大而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随保水剂剂量的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施用保水剂可有效提高干旱胁迫槟榔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保障光合作用顺利进行,缓解干旱胁迫对槟榔幼苗的伤害,以施用0.3%保水剂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NO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模拟低温胁迫状况,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SNP均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抑制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MDA含量的上升,降低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增加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表明外源NO可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保护细胞膜免受或减少损伤,提高植物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在SNP不同的使用浓度中,以100μmol·L-1SNP对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当SNP浓度过低和过高时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磁化强度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磁化NaCl胁迫溶液浸种并喷洒水稻种子及幼苗,测定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的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经0.05T的磁化强度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水稻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明显提高,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溶液经不同磁化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表现为酶带增多,酶带加粗;对酯酶同工酶影响不太明显。结论:研究表明一定强度的磁化处理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新品种‘西旱2号’为材料,研究了等渗水分胁迫、盐胁迫及水分胁迫和盐胁迫下喷施外源生长素等4种处理对小麦幼苗的生长率、组织相对含水量、根冠比、保护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生长素可以明显提高逆境中小麦幼苗的生长速率及小麦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降低小麦幼苗的根冠比以及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说明喷施外源生长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水分胁迫和盐胁迫对小麦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旱和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干旱胁迫下香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ALA提高香蕉抗旱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巴西蕉幼苗为试材,考察10%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经不同浓度ALA处理后巴西蕉幼苗生长指标及功能叶片中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SOD和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在10% PEG-6000胁迫下,香蕉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而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以10 mg/L 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最大值,其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及根冠比比干旱胁迫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11.60%、19.50%、6.73%和13.64%。各浓度ALA处理均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减缓了相对含水量下降的趋势,降低了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同时显著提高了SOD和POD的活性,且以10 mg/L ALA处理后的酶活性最高。【结论】适宜浓度(10 mg/L)的ALA能显著促进干旱胁迫下巴西蕉幼苗的生长,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可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的伤害, 提高香蕉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下水杨酸对大麦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杨酸是一种与植物逆境生理密切相关的生长调节物质.研究选取普通大麦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处理,考察其在水分胁迫下对大麦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低浓度的水杨酸(<0.30 mmol/L)可以改善水分胁迫下大麦幼苗的水分状况,并且降低丙二醛含量,维持较低水平的蛋白质羰基含量,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 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 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 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 该文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材料, 采用盆栽控水和聚乙二醇(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比较两种胁迫处理苗木的光合特性.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胁迫与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1h)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基本一致; 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 沙地樟子松已表现出干旱胁迫,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胁迫达到最大. 10%PEG处理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与对照具有相同趋势, 表明该处理未对苗木造成严重干旱胁迫. 20%与30%PEG处理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指标影响的趋势相同, 胁迫超过2 h后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降到较低值且相对稳定.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的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影响, 轻度(40%田间持水量)胁迫甚至增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PEG胁迫的前期(4 h之前), 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 在胁迫处理4 h后, 20%与30%PEG处理的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超过了对照. 这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下, 具有忍耐、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 另外, 不同形式的强度胁迫处理(30%PEG和20%田间持水量)的各光合特征指标相对值之间没有差异, 表明樟子松苗木在强度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相对值已降至相当低的程度. 3种PEG浓度(10%、20%、30%)干旱胁迫处理在2 h以内的各指标的相对值与3种土壤水分胁迫处理(40%、30%、20%田间持水量)基本一致, 因此, 可以认为2 h的PEG胁迫处理与土壤水分胁迫处理(7~10 d)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外源壳聚糖对苹果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条件下壳聚糖(chitosan)对苹果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干旱条件下,叶面喷施壳聚糖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强碳素同化能力,促进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增强渗透调节能力。壳聚糖能维持或提高保护酶(SOD、CAT)活性,防止或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由此维持正常代谢水平,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抗旱性。壳聚糖对苹果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效应与浓度有关,一定浓度范围内,随壳聚糖浓度增加其效应增强,适宜浓度为 100 mg·L-1,再增加浓度其作用效果不再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源5一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干旱胁迫下香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ALA提高香蕉抗旱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巴西蕉幼苗为试材,考察1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经不同浓度ALA处理后巴西蕉幼苗生长指标及功能叶片中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SOD和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在10%PEG-6000胁迫下,香蕉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而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以10mg/L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最大值,其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及根冠比比干旱胁迫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11.60%、19.50%、6.73%和13.64%。各浓度ALA处理均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减缓了相对含水量下降的趋势,降低了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同时显著提高了SOD和POD的活性,且以10rag/t,ALA处理后的酶活性最高。【结论】适宜浓度(10mg/L)的ALA能显著促进干旱胁迫下巴西蕉幼苗的生长,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可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的伤害,提高香蕉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