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奶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IBK)又名红眼病,是奶牛最常见,损失最大的眼病。本牧场成母牛每年都有零星发病。个体养牛户有时发生局部流行。其发病特点:多在夏季发生于2岁以内犊牛和青年牛,传染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数情况可根据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和发病率做出IBK的准确诊断。近两年共治疗16头,治愈14头,死亡1头,淘汰1头。报告如下,以供参考。1 流行和症状 病原是牛摩拉克氏杆菌。任何年龄段的牛都可发  相似文献   

2.
奶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IBK)又名红眼病,是奶牛最常见、损失最大的眼病。本牧场成母牛每年都有零星发病。个体养牛户有时发生局部流行。其发病特点:多在夏季发生于2岁以内犊牛和青年牛,传染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数情况可根据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和发病率做出IBK的准确诊断。1流行和症状病原是牛摩拉克氏杆菌,任何年龄段的牛都可发生,以夏秋圈养的犊牛和青年牛多见,蝇类及某种飞蛾为主要传播媒介,一旦发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对之有效。一般无全身症状,初期结膜发炎,流出浆液后变为黏性脓液,见一侧或两侧眼睛发病,病眼畏…  相似文献   

3.
<正> 奶牛流行热病毒,不仅侵害乳牛的呼吸、消化、运动和神经系统,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亦相当严重。1991年7月31日~9月2日奶牛流行热暴发期间,我场共发病奶牛594头,复发166头次,累计发病760头次,总发病率占病初存栏奶牛700头的108.57%,有73头奶牛因病流产,流产率占发病孕  相似文献   

4.
在牛患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期间,测定对牛摩氏杆菌是否获得免疫,是局部还是全身免疫。用12头试验犊牛,第一天在左眼通过结膜囊滴入牛摩氏杆菌进行感染,在第21天对双眼进行感染,用6头犊牛,在第一天双眼进行感染,另用6头犊牛在第21天进行感染(对照)。试验犊牛右眼感染的平均持续期明显地(P<0.001)比左眼和对照犊牛短。两组对照犊牛之间的感染持续期以及与试验犊牛左眼感染的持续期没有明显地差异(P<0.2)。第一天的对照犊牛,6头有5头(12只眼睛有7只)发生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IBK),第21天的对照犊牛,6头有4头(12只眼睛有7只)发生IBK。第一天左眼感染的12头试验犊牛,有10头发生IBK,在第21天感染时仅有1头右眼发生IBK。一次感染后,对再感染有抵抗,大概是由于全身免疫反应,而不是局部反应。对IBK其它的研究实验结果指出,每只眼睛感染的平均持续期比每头动物感染的平均持续期短。两只眼睛在临床上同时发生IBK,其严重性是相同的,如果IBK发生在不同时间,晚感染眼的严重性同于先感染眼,或比较轻,甚至不感染。这种趋势指出,一只眼感染IBK可能对另一只眼睛有一些保护作用。一只眼睛感染或发生IBK,而另一只眼睛晚感染时,这只眼睛完全不发病或IBK较轻,持续期较短,说明引起全身免疫,否则,可考虑为局部保护。本研究的目的,测定对牛摩氏杆菌感染是否获得免疫,是局部还是全身。进行实际的抗感染和抗病的的研究。一只眼睛完成感染后,与另一只晚感染的眼睛在感染和发病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张晓利 《北方牧业》2007,(11):21-21
<正>1发病情况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一饲养户养的奶牛32头,其中4头产后奶牛发生此病;围场一家养奶牛10头,有三头产后奶牛发病,多为左方变位,其他牛场也有此病的发生,发病率在此期间达12%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疆呼图壁某奶牛养殖场荷斯坦奶牛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通过实地访谈、查阅奶牛事件信息记录等方法,对2022年上半年呼图壁某奶牛养殖场3 463头荷斯坦奶牛进行调查,分析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从而探究该奶牛养殖场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分析发病原因,为奶牛养殖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结果发现:3 463头奶牛中患产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牛分别为497、315、314和100头,发病率分别为14.35%、9.10%、9.07%和2.89%。患病奶牛中产科疾病发病率最高,为40.54%;消化系统疾病和外科疾病发病率相近,分别为25.69%和25.61%;呼吸系统疾病率最低,为8.16%。产科疾病主要有乳房炎、流产、子宫内膜炎和胎衣不下,发病率分别为8.84%、2.08%、1.36%和1.21%;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有腹泻、肠炎、前胃弛缓和四胃变位,发病率分别为4.71%、1.50%、1.01%和0.98%;外科疾病主要有蹄病、拉伤和外伤,发病率分别为7.80%、0.35%和0.32%;呼吸系统疾病有感冒和肺炎,发病率分别为1...  相似文献   

7.
我县于1986年7月上旬在清河镇和省政府直属农场发现以眼结膜、角膜发生明显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为特征的病牛。派人赶赴现场诊治,初步定为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在我县发生本病这还是初次。一、发病情况本病在清河镇所属各村及省直农场等地的1122头黄、奶牛中,发病率为8.2%,其中省直农场奶牛30头,发病9头,发病率为30%。从发病年龄看,成年黄牛发病76头,幼龄黄牛发病7头,成年奶牛  相似文献   

8.
某牛场育成牛母牛20头,年龄2.4~4岁,犊牛4头。3~4月中旬,陆续有5头奶牛排出稀软、带血丝、鲜血块稀便或黑色粪便。经农业部动检所寄生虫室诊断为奶牛球虫病。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除一头死亡外,其余4头均治愈。此次该病发病率20.8%,死亡率20%。1 发病情况1.1 发病年龄:发病奶牛均为头胎产奶牛,2.5岁左右。  相似文献   

9.
探索奶牛酮病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对986头围产期奶牛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酮病发病率为31.74%,死亡率为4.15%;秋季发病率最高,可达37.4%,其次是冬季和夏季,春季发病率最低;随着胎次、年龄和产乳量的增加,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第1个泌乳月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0.43%;日粮种类和微量元素越少,奶牛酮病就越容易发生;奶牛发病后受胎率明显降低;发病后产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比发病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奶牛酮病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可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8月-2017年6月,笔者对垦区12家奶牛场饲喂的8 386头奶牛进行蹄糜烂流行病学调查,以期掌握垦区奶牛场奶牛蹄糜烂发病、分布及流行状况。调查结果发现,临床蹄糜烂患病奶牛275头,12个奶牛场都有不同程度奶牛蹄糜烂病历的发生;奶牛蹄糜烂最高发病率为7.55%,最低为0.69%,平均发病率3.28%;奶牛蹄糜烂的发生与季节、年龄、胎次和圈舍卫生有关;后蹄发病显著多于前蹄,内侧指显著多于外侧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统计和研究石河子垦区大中型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情况,选择石河子垦区6个大中型奶牛场2 600头奶牛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临床型乳房炎进行鉴定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 600头奶牛在4—9月份临床型乳房炎发病270头,发病率10.38%;10—3月份发病163头,发病率6.99%。目前在石河子垦区大中型牛场一般常见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拌料、青霉素钾或先锋Ⅴ等+糖皮质激素、中草药组方和青霉素钾或先锋Ⅴ等+中草药组方等。结果,经过预防和治疗后,在4—9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4.92%;10—3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3.00%。调查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用药对临床型乳房炎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统计和研究石河子垦区大中型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情况,选择石河子垦区6个大中型奶牛场2 600头奶牛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临床型乳房炎进行鉴定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 600头奶牛在4—9月份临床型乳房炎发病270头,发病率10.38%;10—3月份发病163头,发病率6.99%。目前在石河子垦区大中型牛场一般常见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拌料、青霉素钾或先锋Ⅴ等+糖皮质激素、中草药组方和青霉素钾或先锋Ⅴ等+中草药组方等。结果,经过预防和治疗后,在4—9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4.92%;10—3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3.00%。调查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用药对临床型乳房炎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平泉县某奶牛养殖小区,原来饲养10头奶牛,2010年9月5日从隆化某养殖小区引入54头奶牛,饲养17 d后开始陆续发病,至27 d有44头发病,发病率达81.5%。原场内10头牛未见发病。病牛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喜欢喝脏水,先腹泻后便秘,干便表面附有带血  相似文献   

14.
奶牛泰勒焦虫病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以来,奶牛泰勒焦虫病呈地域性暴发.现将诊疗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1年7月中旬,位于乌裕尔河南岸流域的富路镇先后有4个村的奶牛暴发了奶牛焦虫病,相继又有绍文乡的2个村在富路镇放牧的奶牛群也发生了本病.共计有4个放牧奶牛群,共388头,其中发病90头,死亡17头,发病率23.2%,死亡率占发病率的18.9%.  相似文献   

15.
在我区某村连续两年先后两次爆发奶牛焦虫病,其来势迅猛、发病率高。由于及时应用黄色素、血虫净(贝尼尔)进行防治未造成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发病情况:该村首次发生奶牛焦虫病为10月中旬,全村饲养276头奶牛,发病27头,死亡3头,发病率9.8%,死亡率1.1%。第二次发生在次年5月初,全村饲养268头,发病37头死亡1头,发病率14%,死亡率0.43%。 据调查:首次发病是该村1养牛户从外地购入1头奶牛突然发生了持续性高热、贫血、黄疸、消化紊乱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疫情迅速蔓延。在牛体及村周围草场发现传播焦虫病媒介蜱(草爬子)。第二次发病原因,据分析认  相似文献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最常见的奶牛产科病之一。为了查清淮安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及相关原因,以便有目的进行综合防治。在淮安市的6个县区,每个月每个地区抽样30头,12个月共抽样2160头2~8岁的分娩奶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淮安市分娩奶牛的子宫内膜炎平均发病率为34.1%,发病和季节、地区、饲养方式、奶牛年龄、胎衣滞留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奶牛双芽巴贝斯虫病是由双芽巴贝斯虫寄生于奶牛的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因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奶牛专业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2008年6月鲁山县库区乡婆娑街村刘某从漯河市购回奶牛7头,8月中旬相继发病,至9月下旬7头全部发病.初步诊断为奶牛巴贝斯虫病.2008年底刘某又从湖北省宜昌市购回奶牛7头,2009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全部发病.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奶牛双芽巴贝斯虫病.2009年2月初产牛犊1头,至4月龄时发病.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刘某共饲养奶牛15头,发病15头,死亡1头,发病率100%,死亡率6.67%.  相似文献   

18.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最常见的奶牛产科病之一。为了查清淮安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及相关原因,以便有目的地进行综合防治,在淮安市的6个县区,每个月每个地区抽样30头,12个月共抽样2 160头2~8岁的分娩奶牛。结果表明,淮安市分娩奶牛的子宫内膜炎平均发病率为34.1%,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和季节、地区、饲养方式、奶牛年龄、胎衣滞留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弄清遂平县奶牛隐形乳房炎发病情况,应用LMT法对遂平县4个奶牛场共283头奶牛乳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个奶牛场奶牛隐形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60.46%、65.38%、51.61%和45.22%,平均发病率为56.54%;奶牛隐形乳房炎发病率随着胎次和年龄增加而升高,具有正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弄清遂平县奶牛隐形乳房炎发病情况,应用LMT法对遂平县4个奶牛场共283头奶牛乳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个奶牛场奶牛隐形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60.46%、65.38%、51.61%和45.22%,平均发病率为56.54%;奶牛隐形乳房炎发病率随着胎次和年龄增加而升高,具有正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