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伴随经济高速增长而出现的城市土地规划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首先介绍了我国城市土地规划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消除效应3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城市土地规划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库兹涅茨假设。在此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了我国近20年来35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城市土地规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并用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回归拟合。计算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土地规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曲线趋势,且处在曲线左侧,从而验证了理论假设的正确性。考虑“承载阈值”对土地规划的限制作用,对我国城市土地规划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改良,将我国城市土地规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分为城市发展初期、城市快速发展期和未来城市建设人地和谐期等3个发展阶段,并提出了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合理化的策略体系,为实现我国城市土地规划合理发展及早进入人地和谐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认为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形关系,但目前也有研究指出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之间还出现了同步关系、U型关系和N型关系及反N型关系。为了研究台湾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以该区化学农药使用密度、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COD)产生量、氮肥(折纯)及磷肥(折纯)使用密度为因变量,人均实质GDP为自变量,运用R软件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验证。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地区农药使用密度与人均实质GDP的关系不符合EKC曲线、拐点不存在;畜禽养殖COD产生量与人均实质GDP的关系符合EKC曲线的倒U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拐点,现处于倒U形右侧中部;氮肥、磷肥使用密度与人均实质GDP的关系均符合EKC曲线的倒U形,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经过拐点,现均处于倒U形右侧下部。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台湾地区畜禽养殖和化肥污染程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发展对它们产生了较强的正向影响;但化学农药使用量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它长期居高不下,因而发展替代性生物农药将是控制化学农药污染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描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演替关系的计量模型,通常被用来描述和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理论,选取山东省1988-2005年工业"三废"的排放数据作为环境指标,以同期人均GDP作为经济指标,建立两者之间的计量模型,发现山东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不完全符合典型的EKC特征.废气排放量曲线呈"U 倒U左侧"形,两个理论转折点分别为2 262,24 404元;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曲线近似于倒"U"形EKC的左侧,处于EKC的上升段,其中,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曲线的转折点经计算为36 075元,离拐点尚有距离.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形成,既受自然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又受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自然因素奠定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基本格局。以临界理论为依据,以环境经济学等方法,建立了多沙粗沙区流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用该曲线的拟合方程,计算出各流域单元治理人为加速侵蚀所需的年限,从而评估高原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治理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昆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采用复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昆明市1998—2008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将滇池分为草海和外海,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公式得到1998—2008年滇池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引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构建了城市化水平与水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8年昆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前期(1998—2004年)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慢;后期(2004—2008年)发展速度较快,2008年城市化水平达到74.7%;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滇池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尤其是草海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超过标准值数倍以上;依据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模型,昆明市城市化水平与滇池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基本呈倒U形,目前昆明城市化水平与水环境质量仍处于拮抗阶段。  相似文献   

6.
统计了2001—2012年我国人均GDP和全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频数及死亡人数,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计量模型进行了拟合及分析,研究了人均GDP增长率对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频数及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滑坡、泥石流事件的发生频数变化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人均GDP是影响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和贫困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两个重要难题。为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4个时期省域尺度的水土流失普查数据和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农业和经济3个方面的8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与经济水平、自然因素和农业状况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即农民越贫困、自然环境越差、农业状况越糟糕,水土流失状况越严重;经济状况对水土流失面积比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尤其是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的多元化,使得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更易获得基本生存的物质基础,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进一步减轻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福建省1990—2015年的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和时空变化分析,为该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基于USLE水土流失方程,结合GIS,RS等技术开展研究。[结果](1)福建省境内以轻度流失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南部,中部和北部分布较少,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趋势,25a来以轻/中度流失与微度流失的相互转化为主。(2)1990—2015年,福建省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共减少了3 825.55km2,以轻度流失面积减少为主,尤其在2010年后,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加快。相对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水土流失改善明显。[结论]25a来福建省水土流失总体情况改善明显,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8-2006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证实城乡收入差距与耕地非农化之间存在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关系,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会加剧耕地非农化,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进而导致耕地非农化速度减缓的拐点的延迟出现。指出只有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与建立相应的补偿制度,才能切实保护好耕地。  相似文献   

10.
杨皓然  吴群 《土壤通报》2019,(3):541-549
依据2003~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及系统GMM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分析我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排放效应,并探究我国经济发展是否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人均GDP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倒U"型曲线的特征,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存在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2)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基于系统GMM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优于静态面板估计结果;(3)系统GMM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因素、能源强度、城镇化水平是碳排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人均GDP和能源消耗强度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存在显著正效应,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农地非农化率和土地市场化水平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存在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李怡凤  王继军    马理辉    连坡  马玲娜  温昕    岳辉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470-476
[目的]明确“进则全胜”的生态经济学基础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能够在已取得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上进一步推进长汀县水土流失高质量治理。[方法]基于人类需求处于由生活发展需求后期向身心健康需求转化阶段的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需要,明确了“进则全胜”的提出具有必然性;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融合发展等为“进则全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及现实基础。通过明确“进则全胜”对水土保持的规制,揭示了“进”的要素规制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胜”的要素规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结果]水土保持与“进则全胜”两者相互促进,能够实现水土保持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结论]该研究能够促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2.
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震后四川灾区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土壤侵蚀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当地的水土流失发展趋势。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估算了土壤侵蚀的货币化经济损失,得出四川省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503.22亿元。基于震后水土流失的分析结果,对灾后重建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实现生态恢复,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为背景,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在贵州毕节市石桥小流域设计了生态修复监测系统,旨在实现动态监测和信息定期更新,为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定量数据,从而进一步推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潜在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陕南地区目前所存在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防治水平低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采用替代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和补偿价值法,分别估算了每年因土壤侵蚀的养分损失,河道(水库)清淤费用,退耕还林补偿费以及工程性缺水对该地区发展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水源地保护等加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方法,实施居民避让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解决陕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能值和物质流方法构建经济价值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别从EKC曲线特征,生态效率及其"脱钩"三个层面解析了榆林市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负荷之间"倒U"形特征显著,EKC转折点将出现在2015年前,届时经济价值与资源环境压力将分别较2009年增加8.83和4.38倍;生态效率在11 a间提高了4.55倍,生态效率的提高建立在生态压力不断增大的基础上;榆林市脱钩现象以弱脱钩和扩张性复钩的交替为特征,经济发展的弱可持续特征明显,相比于废物排放,资源投入对生态压力的升高具有更加明显的推动作用。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榆林市在满足全社会物质需求总量的同时,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是今后榆林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浅谈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为我国西北、西南和华中三大区的结合部.自1989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 重点防治工程实施以来,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据第3次遥 感技术调查测算,四川水土流失仍相当严重,是影响四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头号环境问题 .因此,加快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就此笔者对如何搞好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四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都较严重并呈复合型出现。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 33 4万km2 ,年土壤侵蚀量为 114 95万t ,年土壤侵蚀模数为 10 0 0~ 80 0 0t/km2 。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途径是 ,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 ,坚持走综合治理的成功之路 ,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从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的关系方面阐述了作为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对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整治江河、改善农户庭院经济和环境卫生质量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水土流失和贫穷形势严峻,探究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水土流失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选取人口、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4个方面的社会经济指标,利用ArcGIS和GeoDa软件,对水土流失及各指标因子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再建立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并对三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如下:(1)空间分析结果显示,水土流失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水田和旱地对水土流失影响不一致;(2)三个模型对比,空间滞后模型的拟合度最优,解释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三峡库区不同时空,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并分析了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8,2000和2007年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总量分别为98.21,99.37和87.99亿元。其中养分经济损失最大,分别占当年库区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的87.44%,88.29%,88.02%。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耕地经济损失最大;单位面积经济损失以灌草地最大,林地最小。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存在空间差异性,云阳县和开县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最大,长寿县最小;单位面积的经济损失以云阳县、武隆县和开县最大,这些区域也是今后土壤侵蚀的重点治理的区域,而夷陵区的单位面积经济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